小学美术学科德育渗透实施途径研究

2021-07-07 20:27朱勇刚李丹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德育渗透小学美术

朱勇刚?李丹

[摘要] 学科德育是当下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在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美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借助行动研究、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分析梳理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总结归纳美术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与德育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实施路径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仍占据课堂教学的主要位置。很多教师仍将作品的完成当作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忽略了美术教学在价值观塑造和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仅仅将德育渗透停留于表面,无法真正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得美术教学与德育孤立、分离,以美育人的最终目标难以实现。

一、小学美术教学德育渗透优势分析

美育和德育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紧密联系的课题,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此,小学美术课堂具有很好的优势。一是美术课程内容安排的丰富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照目标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内容包含名作欣赏、儿童绘画、手工制作、历史人文赏析等,因而各个领域和德育都有着紧密联系,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二是美术课程的趣味性。小学阶段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就是因为它内容丰富有趣,学生可以玩捏彩泥,信手涂鸦,还可以小组讨论,趣味表演。所以,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三是技术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网络、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行德育渗透。

二、德育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途径

1.深挖课程,利用合适的内容进行渗透

课程标准是美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美术教材的编排内容丰富多样,将知识技能和人文性贯穿其中,形成的系列教学内容,也隐含着许多的德育内容。要想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内容,就需要教师依托课标,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及所要渗透的德育内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在精心设计的同时,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借助适当资源将德育内容自然、巧妙地渗透其中。

例如,在教学《当国旗升起的时候》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升华,实施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共鸣。在课前,可以让学生以课前任务单的形式提前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询国旗的相关知识,为本课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国旗代表着什么?”“当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引导学生在创作、思考和讨论中学习国旗的相关知识及意义,懂得我们今天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因此,在美术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教材,借助适当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2.就地取材,抓准有利时机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美术学习和活动的主阵地,是传授知识技能和德育渗透的实施场所。美术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需要把握好切入点,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发生,如何灵活应对、巧妙地处理和转化课堂突发事件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的有利时机。德育渗透不仅发生在课本之中,也发生在课本之外,只要充分利用、深入挖掘、积极引导,教师便可就地取材,以此作为德育内容进行渗透。

例如,在一节美术课上曾发生过这样一幕:教师正在黑板上板书演示,课堂突然乱哄哄的,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学生吐了一地。她周围的几位学生都捂着鼻子往后退,这时后排的一位学生跑过来说:“老师,我去给她弄点沙子吧!”看到他的热心与主动,教师非常高兴地应允了。不一会儿,他锄来了沙子并很快将呕吐物垫好。看到他的这一举动,教师心生一计,何不借此机会对同学们进行一次品德教育。于是,教师便对大家说谁还愿意过来帮忙?话音刚落,其他几位学生立刻站起身,拿起笤帚和簸箕朝这边走来,不一会就一起将呕吐物清扫干净。这时,全班学生都热烈鼓掌。教师借机询问大家鼓掌的原因,并让他们充分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看到同学们都在热烈的讨论,教师顺势调整了教学计划,就以此作为本节课连环画创作的主题,画一画刚才发生的暖心的这一幕。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德育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积极引导的心,美术与德育便能实现很好地融合。

3.创新方式,利用合作互助渗透德育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优差互补,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熟知学情的基础上,按照学生性格差异、美术学习水平高低、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有意识地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之间按照各自分工,通過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一件美术作品,从而增强与人合作、团结互助的能力,培养的良好道德品质与合作精神,实现教学与德育的自然、深度融合。美术教学亦是如此。合作学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互动和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火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团队意识。

例如,《泥巴真听话》一课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和创造,用泥巴完成作品创作。为保证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成员准备的材料可以共享、互通有无,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帮助,协力完成得不仅快而且更具想象力和创造性。每位学生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为团队的胜利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强化。由此,他们体验到同伴互助的乐趣,从而深化合作精神。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对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行之有效。

德育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从多种层面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各种途径和适当的方法,抓准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聂丹宇.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3]陈智华.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德育渗透小学美术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