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21-09-10 07:22张体慧孙玉芹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张体慧 孙玉芹

摘要:语言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必要能力。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活动。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尝试以阅读为基础,应用读听、读说和读写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详细阐述利用读听、读说和读写结合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能力;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立足语文学科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同时将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维度,强调了引导学生建构、运用语言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是教师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语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多样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载体。其中,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储备、应用语言的基础。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笔者往往以阅读为基础,应用读听、读说和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建构与运用语言,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语言能力。具体应用的策略如下:

一、读听结合

读听结合是指把教师诵读和学生诵读结合在一起。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的诵读意识浅薄,诵读能力不强。诵读是学生储备语言素材,形成语感的主要活动。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着示范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示范地进行诵读,不仅可以借助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边倾听边学习。在学生获取了诵读方法之后,自主地诵读文本,如此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形成语感,为形成、发展语言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笔者以诵读为切入点,实现听读结合,引导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以《慈母情深》为例,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先引导学生们自主阅读文本,对文本内容建构整体的认知,同时感知文本情感基调。接着,笔者利用生动的语言诵读课文。声情并茂的诵读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沉浸在文本场景中,初步地品味母亲与儿子之间浓浓的情感。尤其,一些学生在笔者诵读的影响下,产生了强烈的诵读欲望。于是,笔者将诵读的权力还给他们,以段落为基础,引导他们一段段地诵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一次次诵读,学生们不仅自主地感知了文本内容,还形成了语感,同时还掌握了诵读方法,便于发展语言能力。

二、读说结合

读说结合是指学生在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自由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表达的过程,正是他们应用语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如此便于形成、发展语言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一般选用如下几种:

(一)利用提问驱动学生表达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场所。师生互动最具体的表现是对话交流。课堂提问是驱动学生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们提出有效的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们进入到积极的思维状态中,通过自主思维,初步地认知文本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就自己想到的问题答案自由表达。在表达之前,大部分学生会梳理表达内容和思路,锻炼思维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提问,回答问题,是学生进行表达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学生锻炼发展语言能力。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圆明园的毁灭,标题是文章内容的具体概括,所以,文章内容应当大量笔墨地书写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以及结果的。但是,细读文章可以发现,作者却使用大量笔墨刻画了圆明园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如此出现了文不对题的问题。对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没有在文章中大量笔墨地介绍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和结果呢?是不是跑题了呢?”如此问题是学生们感到好奇的。在问题的作用下,他们主动思考,想到各种各样的答案,并自主地表述这些答案。如“圆明园被西方列强毁灭了是不争的事实,作者描绘圆明园富丽堂皇的景象是为了和今天断壁残垣的圆明园形成对比,凸显出西方列强的暴行。”还如“尽管圆明园被毁灭过程描述的不多,但是因为与昔日的圆明园作对比形成了反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些回答,正是学生自主言说的具体体现,便于学生通过自主表达发展语言能力。

(二)利用复述驱动学生表达

复述文本是教师在开展閱读教学时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方法。复述文本的过程,正是学生个性表达的过程,有利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有效地复述文本,学生可以整体地认知文本,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外,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表达经验,夯实提升各项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笔者会利用复述法驱动学生表达。

以《小猴子下山》为例,教材在这篇文章中展现了几幅插图,对照了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在引导学生们阅读、理解了文本内容之后,笔者直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复述文本。比如,笔者将第一幅插图利用投影仪展现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们合上教材,根据插图迁移阅读经验,想一想这一幅插图讲述了什么内容,理清思路,将讲述的内容复述出来。这项活动是有趣的,大部分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自主性的作用下,给出各种各样的复述内容。在他们复述的过程中,笔者会针对具体复述的内容进行点评。如一个学生在复述的时候提到小猴子下山了。对此,笔者提出问题:“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心情如何呢?带着这样的心情,它下山的动作是怎样的呢?”在问题的驱动下,这个学生继续观察插图,认真思索,梳理故事内容,再次地进行表达。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们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一举双得。

三、读写结合

写作是学生们进行书面表达的主要方式。读写结合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储备写作资源,还可以使学生借助写作实现语言应用,锻炼、发展语言能力。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还应用了读写结合法。

(一)在阅读中储备素材

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语言素材。传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们储备的语言素材不足,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要如何表达,最终导致语言能力发展受限。阅读是学生储备语言素材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应用读写结合法的时候,笔者会引导学生们一边阅读一边储备语言素材,夯实语言表达基础。

以《军神》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细节入手塑造了刘伯承将军的形象,凸显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品质,表达了自己的崇拜之情。细节描写是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笔者以细节描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边阅读边勾画具体的细节内容,并对这些细节内容展开分析,发现细节内容的特点和优点,并就此展开记忆。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们重点地理解了阅读内容,还储备了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有利于有效地进行书面表达,发展语言能力。

(二)在阅读中进行写作

书面表达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必由之路。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日积月累的,需要体现在日常教学中。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载体。因此,在应用读写结合法的时候,笔者尝试将阅读作为写作基础,采用多样的方式,如仿写、缩写等,引导学生们对阅读文本进行加工,借此顺其自然地实现书面表达,锻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开国大典》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详略得当地描绘了开国大典时的场景。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找出详写和略写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根据找到的内容,加工文本,详略得当地进行缩写。在学生们完成缩写任务之后,笔者鼓励他们走进小组中合作共享,合作評价,通过互动交流发现写作的不足,及时弥补,一遍遍地改出好文章。交流缩写不足的过程,也是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所以,缩写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积极思维的作用下锻炼、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在课标要求的指导下,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并围绕此目标,探索、应用多样的策略结合读听、读说和读写活动,使学生们通过体验这些活动,构建、应用语言,潜移默化地形成语言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志琴.以读为引,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谈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华夏教师,2019,(29):41-42.

[2]全国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研究[J].才智,2017,(04):143.

[3]徐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研究[J].才智,2019,(07):182.

[4]张吉惠.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策略研究[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04):79-82,101.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