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讨

2021-09-13 09:40吴绮娴
教育界·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吴绮娴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越发受到重视,其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美,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本文研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以期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艺术课程,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1]。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核心素养概念及小学生基本学情

(一)核心素养概念

“核心素养”也被称为“21世纪素养”,总的来说,它是学习、生活、发展、交流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是小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和最必要的常识。目前,各国界定的“核心素养框架”的内容不尽相同,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全球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有所不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核心素养培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培养要求。

(二)小学生基本学情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和知识增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并且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受教师教学、认知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學生的各种能力较弱,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科基础教学,还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保证学生的终身发展[2]。

1.自主学习能力弱

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管理,才能逐步认识和发现自己的研究潜力,进而能够冷静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无力完成自主学习,也就无法实现个性发展[3]。

2.创新能力弱

新课程改革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事实上,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处于封闭状态,创新能力培养得不到保障[4]。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觉感知、音乐情感、音乐编排与想象力、理解与表现力。

(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5]。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容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如《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中华》《中国人》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歌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报效祖国的决心。歌曲《我们爱老师》用“鲜花爱雨露哟,我们爱老师”等歌词,让学生体会尊敬、爱戴教师的情感,进而懂得尊重他人。歌曲《牧场上的家》用“家,牧场我的家,那儿有快乐的小鹿羚羊”等歌词充分说明了每个人都应保护环境、友好对待动物,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每一首歌曲都充满艺术魅力,使小学生在音乐的影响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音乐能够启发学生智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6]。学生学唱歌曲,首先要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和形式,以及作曲家或作家的生活背景。有时,歌曲还包括地方特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音乐书就成了一本“百科全书”,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智力[7]。以四年级“多彩的乡音(四)”中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为例,笔者首先去花店买了一些真的茉莉花,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这些茉莉花,这不仅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还激发了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因为感受到了茉莉花的美,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学一系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一)增强音乐感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音乐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以培养学生个性为目标,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8]。例如,在教学歌曲《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音乐作品中有狮子的吼叫声,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狮子的吼叫声,并在吼叫时加入身体震动,从而增强对音乐的感知。

(二)以兴趣促教学,提升创新能力

感兴趣是小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程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生活实例、打击乐器、歌唱对象等,帮助学生探索自然界不同的音乐声音、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以及音乐作品的力量、长度、音色和高度,学习并利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创作[9]。比如,在教学歌曲《是谁在敲》时,考虑到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贴近童年生活的自然声音入手,播放小溪和瀑布的声音,通过水流声的强弱对比,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同样具有强烈反差的声音对比,然后让学生接触音乐力度记号“f”和“p”,引导学生通过拍桌子、拍手、拍腿等动作自行找出声音的强弱对比,从而感受音乐的力度。这既符合未成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关注实践体验,提升情绪感知能力

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不能按照专业学校和大学音乐教学的要求,而是要把音乐教学融入平时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探索性、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创作音乐。音乐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要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小学音乐教师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唤醒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音乐体验中提升情绪感知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倾听、感悟、创造[10]。

以歌曲《小毛驴》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伊始,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唱“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这句歌词。在欢快的节奏驱动下,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了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节奏、朗诵“童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先读准节奏,再唱准旋律。《小毛驴》只有四句歌词,他们很容易捕捉到主要的歌唱部分,这为本节课教学铺平了道路。在学生学唱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齐唱、模仿“我”当时骑着小毛驴等,满足学生学唱和表演的愿望,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整个演唱过程,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新课程改革历时十多年,其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远不止“核心素养”概念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我国音乐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还是很陌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关玲艳,核心素养基础上的小学音乐教学问题与对策探讨[J].参花,2020(12):138.

杨静,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小学时代(奥妙),2020(05):89-90.

孟婷婷,趣味音乐教学展现素养风采:浅析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20(19):178.

陈小菊,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08):204-205.

周敏,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中核心素养理论的运用策略[J].小學时代(奥妙),2020(05):87,90.

郭炎孙,走出高效课堂操作误区:核心素养培养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重构[J].戏剧之家,2021(17):186-187.

孙红梅,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实施策略:小学音乐学科在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1(06):22.

郭艺苑,趣味音乐教学 展现素养风采:浅析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22):42.

陈琳,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探讨[J].学周刊,2021(08):151-152.

周凡力,“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音乐“生态课堂”构建研究[J].戏剧之家,2021(02):111-112.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