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区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2021-09-13 09:57周芬
教育界·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幼儿教育

周芬

【摘要】当前较多幼儿园的游戏区未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进行深度学习,使游戏区的价值和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这对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来说,无疑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缺失。下面,笔者将针对游戏区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现状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游戏区;深度学习;幼儿教育

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属于基础性教育,如果教师能够提高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质量,就能有效夯实幼儿的学习基础,对幼儿的成长和后续的课程学习都是尤为重要的。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内容,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利用游戏区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是以幼儿为主体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能使幼儿在游戏区活动中完成深度学习任务,促使幼儿教育目标得以深入贯彻和真正落实,同时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一、幼儿园游戏区的活动现状

(一)环境受限——游戏区时空与材料支持不足

幼儿园游戏区环境的创设,有助于幼儿实现深度学习,但当前幼儿园游戏区活动的开展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比如,游戏区空间密度较低,过于拥挤,势必限制幼儿间的游戏互动和行为交往,甚至会引发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游戏区空间设计比较单调、缺乏创意,无法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无法使其在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游戏区玩具单一,材料数量不足,更新不及时,无法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引起幼儿的好奇心;玩具材料的投放过于粗放和简单,缺乏层次性和挑战性等。受以上因素影响,教师安排幼儿在游戏区进行游戏活动,看上去井然有序,但很多幼儿都在“假玩”[1],是为了达到教师的要求而玩,这与幼儿园游戏区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相违背,深度学习也就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幼儿的个人成长及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被动游戏——幼儿能力与经验不足

笔者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区的活动多是以教师为主体,这虽能够保障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整体活动的有序性,但是对幼儿的身心发育产生了很大的限制作用,使幼儿长期处于“被动游戏”的状态,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幼儿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不足。比如,一些情境类游戏中,有一定的动态人物,如王子、公主等,也有一定的静态角色。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游戏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未能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情境游戏的角色分配,也没有将动态角色与静态角色在幼儿间进行互换,导致部分幼儿长期以不喜欢的角色进行游戏,这种游戏学习方式是难以引导幼儿向深度学习的方向发展的。不难看出,幼儿游戏过程由教师掌控和安排固然有序,但幼儿并没有良好的自主开展游戏的体验,长此以往,幼儿的心理必然会受到伤害,甚至会使幼儿出现不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的情况。

(三)大人权威——教师综合素质有限

目前,很多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不能灵活运用幼儿教育教学理论,以“经验主义”为指导,利用自身的“大人权威”开展相关的游戏教育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就会出现问题,甚至部分幼儿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即使出现了问题也不敢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孤岛”现象更加严重,而二者的割裂会使幼儿园游戏区活动浮于表面,难以将其主要作用和价值完全地发挥出来,达到以游戏促进深度学习的目的。

二、游戏区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实现游戏区中的幼儿本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课程游戏化理念中都提到了要以幼儿为主体进行教育,要支持、引发幼儿深度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游戏区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应与幼儿进行商讨,询问幼儿真正喜欢的材料和游戏,以幼儿为中心来创设情境和设计游戏。教师也可以与家长沟通合作,使相关游戏活动主题和游戏材料更加丰富,这样能提升幼儿参与游戏区活动的兴趣,是实现游戏区引发幼儿深度学习探索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2]。

譬如,结合大班幼儿喜歡玩橡皮泥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美工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减少对幼儿的各种限制,只需要设置一个比较大的主题,如春天景色、冬日景色等,使幼儿主动与周围的伙伴进行交流、讨论,而整体讨论都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因此很少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当观察到幼儿讨论和创作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活动,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支持、引导与帮助,指导他们解决困难,继续深入学习、探索。比如,幼儿在戏水活动区开展游戏时,发现在水池中有一个洞,于是讨论起这个洞的深度,并遇到了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可以用什么伸进去测量一下吗?”幼儿受到启发后找来树枝,当一根树枝伸进去时发现不够长,于是又找来一根树枝进行连接,最终得到这个洞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也就是这个洞的深度。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从浅度学习向深度学习过渡,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让深度学习效果得到了保障。

(二)挖掘幼儿游戏区的活动潜能

虽然幼儿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但是这同时也代表幼儿的潜能是无限的,因此,在通过游戏区活动引发幼儿深度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善用游戏组织方式和游戏内容,启迪幼儿的心智,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进而使其获得全面发展。为了使游戏区活动引发幼儿对深度学习的探索,教师需重视游戏区中材料的投放,且向游戏区投放的材料不能过于简单,需要投放一定的开放性比较强的游戏材料,如经常看见的报纸、纸板等,启发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进而使其利用有限的游戏区材料创作出自身需要的游戏物件[3]。当然,教师还需要注重这一过程的安全性,尽量投放安全性较高的材料和工具。

在幼儿的游戏区活动开展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教师需要给予幼儿相关指导,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一些手工作品,如比较简单的折纸作品和剪纸作品等,这会给予幼儿良好的启迪。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幼儿并不会按照多媒体课件中的指导进行创作,而是按照自身的想法进行创作,思维活跃的幼儿甚至能够创作出汽车等比较复杂的手工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就实现了深度学习。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和创作潜能,有利于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工作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而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幼儿游戏区活动的组织能力,因为游戏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4]。为了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各项培训,多看一些幼儿教育书籍,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实践中有力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实践中多去观察幼儿、解读幼儿,反思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从而不断调整教育策略,支持、引导、帮助幼儿进行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自身教育素养的提高,对幼儿实现深度学习是有积极作用的[5]。

综上所述,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游戏区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都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多观察幼儿、正确分析幼儿、有效回应幼儿,并以教育实践为载体,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保障幼儿可以在游戏区活动中完成深度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何玉珊.自主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探索[J].幼儿教育研究,2020(06):55-58.

刘雅琴.儿童本位,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幼儿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研究[J].山西教育(幼教),2020(10):57-59.

孙玥.游戏区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探索与策略[J].新课程,2020(17):163.

邹桂梅.主题探究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思考[J].家长,2021(06):137-138.

王娴娴.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探究[J].教育观察,2020,9(32):33-35,57.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幼儿教育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