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1-12 01:43韩芳冰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习倦怠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摘要: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较为严重。学校重专业课而轻公共基础课的发展理念,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有效评价,学生自身学业水平较为薄弱、缺乏学习动力等多方面因素是学生产生学习倦怠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应重视公共基础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能,学生应转变自身态度,提升职业对于语文课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学习倦怠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生转变,校企合作力度的逐年增大,职业教育对于国家人才的培养、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日益突出。然而,在现有的职业教育教学中,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公共基础课的兴趣不大,学习倦怠问题日益突出,尤以语文课较为明显。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对“学习倦怠”进行界定。其中,以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弗登伯格和社会心理学家马斯勒其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较为普遍,认为学生产生学习倦怠主要是由于对所学课程和学校活动失去兴趣所致。[1]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问题主要源自以下方面:

一、学校层面:公基课教学质量不佳,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倦怠

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在院系创设及课程建设方面,存在重专业课而轻公共基础课的课程设置的偏好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职业院校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突出学生的实训能力的发展。但部分职业院校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过度强调专业课的学习和学校的专业群建设,而轻视公共基础课的发展,导致学校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工作等方面出现偏差。

第一,缺乏对学生公基课与专业课协同教育的重视。多数职业院校学校将发展重点、学校特色、师资培训等方面都放在了个别专业技能上,而轻视语文课等公基课教师队伍、公基课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语文课教师队伍关乎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校的办学底蕴和育人氛围。语文课所教授的课时尽管在职业院校学校中所占比例与基础教育所占比例相比较少,但语文课仍旧非常有必要。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对于“应付账款(代垫运杂费)”、“预付账款”、“代购代销收入(代理手续费)”等基本的会计科目分录,阅读理解能力较薄弱的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这些会计科目。对于“应付”、“预付”和“代理”、“代垫”等词组,部分学生需要同时请教会计基础课、语文课两门课的教师,才能顺利解题。部分专业课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核心名词、重要知识点时,往往因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不到位,导致专业课学习困难,产生学习倦怠。

第二,缺乏组织有效的语文课课堂及课外活动。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学校组织公基课多以参加比赛、获奖为目的,忽视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本来目的。因此,多数职业院校在组织活动时,仅仅关注于形象好、气质佳、具有某种人文特长的学生,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比如,古诗诵读、课本剧表演等省市级比赛,符合要求并参与学校活动的较少,大多数的学生仅仅是活动的围观者,而不是体验者。因此,淡化唯奖项为目的的文化课课堂、课外活动的观念,以培养全体学生拥有“全人”的人格特征,拥有高素质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充分培养每一位职业院校生的人文素质,切实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是当前职业院校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师层面:课堂教学枯燥,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性

部分职业院校的语文课枯燥,语文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缺乏有效评价,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性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部分语文课教师进行授课时,不能适时使用现代化手段,不能及时采用小组合作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问答法、传授法等方式已无法适用于零零后的教学。目前,零零后的学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2000年后出生的青年人处在国家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发展迅速,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有着很大提高的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阶段的社会矛盾已经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背景下,零零后学生具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较为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迅勐发展的网络技术在拓展年轻人自由表达思想空间的同时,也对零零后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为零零后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2]。部分语文教师不能根据新时代学生的特点进行学情分析,对学生的了解呈现模糊化特点,不能根据具体专业、具体群体特征的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多元化评价。

三、学生层面: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性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以下几个方面较为突出:

第一,学生家庭方面的心理压力过大。据笔者调查,部分中职院校中,近半中职生为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的学生,家庭背景較为复杂。部分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处理家庭人际关系已消耗部分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大多数精力,在长期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下,学生对生活和学习失去部分兴趣,使其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有效自觉地学习、自主地探究,致使学习内驱力不足,对学习产生倦怠。

第二,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欠缺。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特别是部分中职学生刚经历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学业水平较为薄弱,基础知识不够夯实,文学常识较为缺乏,自信心不高,对于语数外等应试教育科目存在着较大抵触,不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在语文课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排斥、畏难心理,缺乏成功体验,缺乏进一步探索新知、挑战自我的学习动力,从而导致学习倦怠问题严重。

第三,学生对于公共基础课的兴趣欠缺。部分高职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兴趣较大,对于专业技术的期待值较高,以期其能在毕业时帮助自身取得一份稳定工作,而认为对于语文课等公共基础课此类不能在短时间内有较高收益的学科兴趣不大。重视短期内的投入产出比,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忽视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产生较为突出的学习倦怠感。

四、整体而言,针对于以上问题,可采用以下对策进行解决:

一、学校应重视公共基础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一,转变育人观念,切实重视语文课等公共基础课程的作用。将学生的职业基础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之中,而不是单一地割裂二者的培养目标。第二,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积极引进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成立“以老带新”、“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建设教师队伍,提升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第一,围绕学生、围绕活动。在日常的教学中,渗入职业礼仪、职业用语、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相关知识,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课堂上使用VR、AR等虚拟手段,采用新型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课堂教学应增强有效评价。应及时评价、多元化评价、延时评价、激励性评价。不能过度地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中注重创设课本剧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机制,利用语文课这一平台,切实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培养职业精神。

三、学生应转变自身态度,提升对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内驱力。学生需要拓宽自身眼界,选择优秀的榜样激励自身,要根据自身性格、兴趣制定职业生涯目标,积极转变自身态度,找准自身定位,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增加自身成功的体验,认真对待公共基础课,要提升对传统文化、生活常识的重视,认识到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汪莹.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2.

[2]邓兆巍.零零后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01):166--170.

作者简介:韩芳冰(1990),汉族,女,籍贯:河南郑州市人,职位:无,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