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长篇课文的教学原则

2021-11-26 02:59王强善
江西教育C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小学语文

王强善

摘   要: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之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选文,在篇幅上相对较长,在结构层次上更加丰富。丰富的语言信息、鲜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很多教师始终以惯有的姿态,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展开教学。对此,本文提出要依循定位,在联系中明确教学目标;提领而顿,在浓缩中梳理文本内容;依托要素,在聚焦中浓缩训练指向;删繁就简,在提炼中构建统整话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长篇课文   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长篇课文有基本的教学规律,如果语文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最终会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学生学习高耗低效的现象尤其突出。语文教师应该把握长篇课文的内容特点、结构层次及课文的编写意图,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依循定位,在联系中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中师生行为最高的行动纲领,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愿景。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关联具体的学情基础、文本的内容特点、单元的统整定位及编者的编选意图等多个方面。对于一篇长课文而言,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会受到其他诸多信息的干扰,导致教师在视听被严重混淆之后,教学目标的定位完全失真。为此,教师就需要从教材体系的多个角度入手,紧扣长课文的核心信息,精准制定教学目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为例,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女士,先后讲述了鲁迅先生肃穆葬礼、训诫读书、笑谈碰壁、燃放烟花、救治车夫、关心女佣等事情。由于事件涉及的人物非常多,因此课文篇幅较长。对于这样一篇相对特殊的长篇课文而言,教师可以怎样精准地设置教学目标呢?首先,从单元的设计体系入手。这篇课文以鲁迅为主题,要么是鲁迅创作的文章,要么是他人描写鲁迅的文章。从这个角度来看,编者旨在借助于一系列与鲁迅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初步感知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其次,从这篇略读课文的导读提示来看,编者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再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最后,从文本内容的特质来看,这是一篇典型的记人类文本,文章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与当下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教师需要借助于课外资料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这篇长课文的教学目标,除了掌握常规性的词语和朗读课文之外,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理解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相关事件;②借助资料,全方面了解课文内容;③紧扣具体事件及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提领而顿,在浓缩中梳理文本内容

语文教学不能以内容信息为主体,于是很多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语言形式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上。这肯定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语文能力的训练必须以了解和理解内容为基础,否则一切都将成为空談。对于长篇课文而言,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不能快速把握长课文的主体内容。因此,教师只有引领学生捕捉文本的内容,形成整体的认知与了解,才能为能力训练奠定基础。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文为例,这篇课文的结构和层次都很鲜明,而且语言信息非常丰富,对于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篇典型的长篇课文。对于这样一篇课文,学生如何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呢?教师可以利用作者在文中呈现出来的创作思想,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概括,让学生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同时,梳理文本脉络。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表达的中心,辨析哪些内容是作者详写的,哪些内容是作者略写的,并从表达的角度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设置,将学生的认知从纯粹的内容理解推向对作者表达的思辨层面。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发现,作者紧扣春节前后,以具体的时间为轴线,介绍了老北京人从腊月初八过腊八节到正月十九这一段时间里的民风民俗。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要的节点,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为后续语文要素的落实奠定基础。

三、依托要素,在聚焦中浓缩训练指向

统编版语文教材设置了鲜明的语文要素,旨在通过简洁的语言,明确单元教学的重点和方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能力发展始终无序的局面。这样的语文要素对于传统的教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无论文本的篇幅有多长,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都应该依托语文要素,排除其他元素和信息的干扰,将教学的重点和着力点聚焦在语文要素上。

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开国大典》一文描述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对每一个活动的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化的描写,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一篇典型的长篇课文。那么对于这样的课文,如果我们对每一个文字都进行深入的解读,那么教学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对作者点面结合的写法展开教学。教师要将学生阅读时的关注点聚焦在作者描写的策略上,引导学生借助典型语段感知什么是点面结合,习得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好处,最终为学生搭建训练的平台。纵观这样的教学,教师就没有在内容层面上进行深入的探究,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上,做到了“一课一得”,从而将一篇长的文章作为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

因此,教师要将学生阅读时的关注点聚焦在作者描写的策略上,引导学生借助典型语段感知什么是点面结合,并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营造合适的学练环境,引领学生练习点面结合的方法,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删繁就简,在提炼中构建统整话题

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关注点相对零散,总是喜欢在文本的一些细节上纠缠,而无法真正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这种情况在教学长篇课文的时候,会表现得更为明显。长篇课文结构复杂,文本内容丰富,很多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一些细节,从而耗费许多精力。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广阔的认知和探究空间,通过建构统整性、辐射性的话题,为学生整体把握和利用文本资源提供抓手。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中的《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分为了六个部分,是一篇长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要任务的小说,阅读的重点在人物形象上。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尝试以人物感知为核心,设置这样的话题:“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个小英雄?”从而将教学的关注点紧扣在题目中的“小英雄”三个字上。

有了这些问题的引领,学生就能把握文本,明确教学的基本定位,从而将自己的认知潜入文本的各个信息当中,找准文本信息与核心主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这篇长课文的表达中心,从而提升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和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书琴.小学语文教材中“长文短教”策略探析——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J].课外语文,2021(13):65-66.

[2]魏文珍.部编版小学语文长篇课文的教学策略——以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1):55-56.

[3]周兴全.简约化教学在小学语文长篇课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0(29):19-20.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中心小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深度教学的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行动研究”(批准号:D/2020/02/29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小学语文
刍议语境理论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所遵循原则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