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美感课堂教学研究

2022-01-08 16:29丁继强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丁继强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对属于上层建筑的教育事业也给与了相当多的重视,开展了多次的教学改革,并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更加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如对文化课的了解程度和考试的分值等,但这些教学思路都已不符合培育新时代人才的实际需要,目前我国教学也越来越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在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共同发展下,在五育教育中,美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视学生的理解与感受,使其在情感上有更好的体验。此外,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比较重视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课程,能够满足美育的教育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这一学科构建美感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感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早在2016年,我国就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其中要求教师应该对属于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的人文底蕴进行重点培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人文知识,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取向。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小学语文有着较强的人文性色彩,不仅担负着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重担,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渠道,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语文学科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语言构建、文字表达、文化理解、审美以及鉴赏能力等。

一、体会情感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最终确定的,所以无论是对学生知识的拓展还是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语文教材中那些适合学生学习和阅读的文章,大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或者现实的思考与感悟,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兼具"德育"和"美育"价值,所以教师在为学生构建美感课堂时,可以从文章中的感情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感情,使其与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产生共鸣。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中抒发情感的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实现更深层次的教育,使其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思想感悟和鉴赏能力,发展智力。

二、感受人物形象之美

小学的语文课文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人物,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构建美感课堂时,应该引导学生欣赏人物的形象,分析其精神内涵。通常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会成为文章的主要线索,語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对话或者外貌描写。所以,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时可以从对话、外貌描写或者侧面描写进行,使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之美,提高其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还能使其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语文写作能力,日后如果学生描写某个人物的形象也可以借鉴和利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比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教师便可以从对话、心理或者外貌描写出发,帮助学生分析邓小平爷爷的人物形象。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出文中的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然后为学生提出符合其认知的问题,即"通过这些描写,邓小平爷爷的形象是不是更加生动?大家能不能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的性格和精神内涵呢?"在提问过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品味,使其感受人物形象之美,体会邓小平爷爷对国家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的美好愿望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方法在为学生构建美感课堂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我国伟大人物精神的理解,提升其审美和鉴赏能力和人文主义精神,加强对祖国的热爱,实现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发展。

三、感受课文意境之美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合二为一的产物,表达了作者的情趣和境界,有着较高的美学和文学价值。而对于小学时期智力和认知水平发展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意境"是比较"空"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无法体会和理解其中的情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意境帮助学生构建美感课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其对意境的感悟能力,一举两得。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使用以往灌输式或者满堂讲的方法进行"意境"教学,否则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对其进行引导式教育。小学教材中的诗歌是最能体现意境之美的,所以教师利用诗歌帮助学生分析意境。比如,在学习《咏柳》时,教师可以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朗读出来,为学生分析讲解诗中的意境,即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新的柳叶,轻轻地垂下来随风飘动,就像起舞的绿色丝带。在教师的讲述下,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想象与柳树有关的画面,并在美好的意境中与作者内心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春天的热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这也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具体要求,是美感课堂建立的主要途径。其次,在诗歌中诗人对美的欣赏与表达以及豁达的心胸和格局本身就是一种"美",学生在分析诗歌意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以及语文的魅力,激发其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喜爱,提高审美能力和语文能力。

四、品味语言之美

文章中的语言是由作者反复推敲、打磨以及润色后写出来的,既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美学的价值,是构建美感课堂的不二之选。纵观古今,文人在进行创作时,都秉承着"美"的理念,将"美"作为创作工作的核心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取之经典,文章中的一字一句都可以品味和欣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语言之美时,应该以宏观为切入点再分析细小之处,即先带领学生体会不同修辞手法对文章语言的影响,再分析每一句中字词的巧妙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语言魅力,发展其语言构建。文字表达以及审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结语:在时代的发展下,我国基础教育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只注重"智育"教育的思想,已经不符合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标准,目前提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章褚昀,林雅,马晓智.小学语文美感课堂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17):55-57+61.

[2]张君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教育[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2019:441-443.

[3]张丽薇.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118.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