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22-01-26 12:59蔡振春
继续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蔡振春

(湖州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一、引言

乡村振兴作为一个时期统领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其辐射面广、影响力大,事关人民福祉,但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也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和科学技术的头号支持,这就要求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基层就业观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引导高校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成为双向目标驱动力。乡村振兴浪潮下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反哺家乡的话题,为解决大学生创业行业狭窄、创业知识薄弱等问题找到了突破口,大学生能从中提升返乡创业的自我效能感,渐进转变创业态度,在这告别绝对贫困的时代中找到反哺家乡的价值感。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征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在共同富裕战略发展引领下,从根本和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农业农村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剪刀差并未消除,如何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开通瞄准乡村振兴的“大学生创业直通车”,通过扶持优秀项目,从创业竞赛到实际创业,从创业设想到创业落地,已经成为“头号”难题。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和发展农业农村的英明决策和顶层设计,拓宽了大学生返乡就业渠道,丰富了就业形式,提升了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对返乡就业的歧视性偏见。浙江作为科教强省,同时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示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在全国名列前茅,那么,如何在此背景下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应用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过程中,成为实现共同富裕和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号角下,大学生自主创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阐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我国各级政府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应出台了各类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这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由“可以做”到“可以做得好”,为解决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人才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既有能力、懂技术,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在精准扶贫以及带动就业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可以发挥科技的强大作用,大力发展创意科技型新农业,也可以凭借更广泛的人脉和资源,将农业与旅游业等服务型行业融会贯通,打造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突破口,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总体意愿并不高,并且也没有一支专业化的标杆队伍引领,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研究,寻求对策,从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实挑战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比例总体偏低

当前,为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积极倡导“双创”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政府、社会企业以及学生家庭加强沟通,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整体上并不高。以浙江省为例,根据浙江省评估院提供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和三年后跟踪调查数据结果,近五年以来,浙江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均在5%以下,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率要低于民办本科院校,公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率明显低于民办高职院校。另外,在自主创业大学生中,回到乡镇及以下行政区域自主创业人数较少,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留在大城市创业。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中涉农比例偏低

根据浙江省评估院提供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和三年后的跟踪调查数据结果,从本科高校毕业生创业所在行业情况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住宿和餐饮业等四个行业的创业比例最高;从高职毕业生创业所在行业情况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两个行业的创业比例最高。通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业倾向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涉及“三农”方面的创业项目并不多,说明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对涉农方向的关注度不高,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还不够大,即使是农林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也没有真正将所学知识反哺到美丽乡村建设上。同时,在现实环境下,许多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创业项目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融资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些都促使很多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门槛比较低的互联网创业项目。

(三)大学生返乡创业淘汰率较高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前期资金投入问题,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个人储蓄以及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等方面,资金来源上的单一性和其他不稳定性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项目主要集中于从事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方面,这对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经验要求较高,也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返乡创业者的创业项目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大学生返乡创业往往属于起步阶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大学生经验欠缺、资源匮乏、资金链缺口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

综上可以看出,大学生返乡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依然会受到来自个体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观的逐步转变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实践。但目前真正落地实施、成功创业的往往是少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这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不足,大学生主动学习创业教育的意识较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缺乏,对自我和乡村创业认知不足等存在一定关联。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只是少数人行为,在就业选择时,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传统行业仍是第一选择,加上没有现实经验积累,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缺乏对市场的把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措手不及,特别是在艰苦条件下,很多创业者无法坚持而选择中途放弃。

2.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有待提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已经成为共识,但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针对性教育方面仍表现不强。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还是以创业通识教育为主,还是从宏观角度讲授创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国家、省市地相关扶持政策,对于微观层面的具体应用传授还不够到位。同时,高校教师对于乡村创业比较重要的内容,如税收优惠、融资手续、创业服务等方面的认知还不够,其本身创业经验较为缺乏,无法给予大学生较为直接的创业指导与服务。此外,大部分高校也没有足够的创业实践场地,虽然都在强调要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但大部分都属于普建,无法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其他一些社会创业服务机构虽然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尤其是有经验的创业导师,但是他们为大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严重不足。

3.社会支持政策落实有待提高。自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并在2018年农业农村部又颁布《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引导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各地区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的配套举措,但在政策配套细则上还是比较宽泛,缺乏针对性,对于解决大学生返乡创业实际困难还不到位。各地区职能部门协同处理效果不佳,甚至很多政策停留在文件上,真正落地发挥实效仍有较大难度。

4.外部支持环境有待改善。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外部支持环境主要体现在外部服务环境、内部家庭支持环境等方面,但是目前这些外部支持环境情况并不理想。在外部服务环境中最重要的创业融资环境方面,返乡创业大学生并不是很满意,社会可支持的资金比较少,而且相关办理手续较为复杂,无法满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实际需求[1];各职能部门服务的内容不同,从县级、乡镇、村(社区)基本没有专业的针对性服务,特别是大学生需要的创业培训等严重缺乏。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等方面比较薄弱,相关的创业环境比较差,一站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2];此外,大学生返乡创业还将面临包括家人、朋友以及身边其他亲戚等的质疑与反对,这样的内部家庭支持环境也必然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动力和信心。

由此可见,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一项涉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主体的复杂工程,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3]。因此,要想解决上述提到的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难题,既要弄清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也要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程度。

三、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需要多方面、多部门协同推进。为了更加清晰了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因子,在实证调研上,着重从个体因素、教育因素、政策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面向浙江省8所本专科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500份,有效回收问卷1443份,问卷回收率为96.2%,其中,男生占比56.27%,女生占比43.73%,在专业上理工类学生占比61.88%,而农学类学生占比仅0.28%,在人员结构上地级市、县、区(市)人员以下占比87.73%,符合本次大学生返乡创业调查目标,问卷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个体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

个体因素中创业意识和个人意愿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具有关键作用,为此,问卷设计了“您对返乡创业是否有意向”的问题,结果有49.41%的大学生表示“否”,有43.66%的大学生表示“有,但还未进行返乡创业实践”(详见图1)。这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比例仍旧有50%以上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意识薄弱,其意愿也不高。另外,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意向不存在显著的个体因素差异(如性别、专业等)。无论是男性大学生还是女性大学生,其返乡创业意向普遍较低;无论是理工科专业还是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意向也普遍较低。

图1 您对返乡创业是否有意向?

为进一步证实创业意识和创业意愿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问卷设计了“您是否有参加过创业类相关比赛的经历”的问题,结果显示有78.79%的大学生回答“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不清楚“是什么” “做什么”“怎么做”,因而他们也就很少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导致他们应该具备的相关创业经验积累也比较缺乏,这为后续创业低成功率埋下了伏笔。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创新创业比赛等经历是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最重要的个体因素。换言之,鼓励并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等活动是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重要途径。

(二)教育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

教育因素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具有直接的影响。在被问到“您是否有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学习?”时,有55.93%的大学生表示“有参加过”,但仍有44.07%的大学生表示“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窘境:拥有轰轰烈烈的现实氛围,却无法取得与之相匹配的现实成效。随着国家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各种创新创业类竞赛,创新创业教育也为更多人所熟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步转变大学生的观念认知。为佐证这个结论,问卷设计了“您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是?”的问题,结果显示,认为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比例总计为83.51%(详见图2)。

图2 您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是?

在被问到“您认为高校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可多选)”时,选择最多的四个方面:创业技能培训,占比78.24%;创业理论知识,占比75.81%;创业经验学习,占比72.7%;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占比71.17%。在被问到“除高校创业教育之外,您是否还接受过其他社会创业教育?”时,53.8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综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已经初显,对于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除了学校教育以外,校外的社会教育也比较缺乏,这是导致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要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组织设计和完善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的关键,也就是说,只有大学生具备了高水平的返乡创业能力,才有可能投入到返乡创业中去,才有可能在返乡创业中取得成功。

(三)政策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

政策因素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是否宣传和落实到位,对于吸引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尝试自主创业意义重大。为此,问卷设计了“您对国家出台的鼓励创业的专门文件是否了解?”的问题,结果显示,“了解一点,不是很清楚”占比48.37%,“不了解”和“没关注过”占比26.61%和14.35%。在进一步问到“您是否了解家乡政府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时,“了解一点,不是很清楚”占比49.41%,“不了解”和“没关注过”占比25.29%和13.79%(详见图3)。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国家和家乡政府的返乡创业政策没有较为清晰的了解,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返乡创业意向低的重要原因,因为大学生返乡创业需要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以及困难时必要的帮扶,如果大学生对相关政策不了解,就会担心返乡创业遇到的困难,尤其会担心返乡创业后失败的代价。因此,在国家和家乡政府需要对大学生宣传返乡创业政策的同时,学校也要将国家相关政策向大学生介绍、解读,切实让每位大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和家乡的返乡创业政策。

图3 您是否了解家乡政府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在被问到“您认为当前创业支持政策中哪些是大学生返乡创业最需要的?(多选)”时,资金帮扶、法律保护、税收优惠、创业指导与培训、政府办事效率等成为大学生选择最多的几个答案。从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国家创新创业类优惠政策的知晓度仍然不够高,但大学生最关切的却是在政策落实层面上,大学生对于政策上能提供的服务需求非常迫切,这些对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影响较大。显然,这更加证实了大学生对国家和家乡的返乡创业政策熟悉不够,对资金帮扶、法律保护、税收优惠、创业指导与培训、政府办事效率等具体政策了解都不够,那么,如何从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出发,让大学生了解家乡各方面发展的形势和支持力度,以此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意向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四)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

这里的环境因素主要讨论其外部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问卷在设计过程中也尽量充分体现这些内容。在被问到“您家庭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态度是?”时,坚决反对的仅占2.7%。这从侧面反映出当下家长观念有所转变,能够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给予一定的理解和支持,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放手尝试自主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家长意愿转变的情况下,如何鼓励、引导、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就有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因为家长观念的转变既包括其同意自己的孩子返乡创业,也包括其会为自己孩子的返乡创业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并努力寻找家乡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环境,我们设计了“您认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环境中最重要的是?”问题,创业融资环境、社会资源环境、创业文化环境、创业服务环境分别占比32.71%、20.86%、16.01%、15.59%。在被问到“您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成为自己选择返乡创业的动力? ”时,“国家政策支持,家乡社会资源丰富”被选择最多,占比74.5%(详见图4)。因此,大学生期待返乡创业时得到的帮助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支持性的制度环境,也包括有利的人文环境。

图4 您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成为自己选择返乡创业的动力?

综上结果可以看出,环境因素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因对内因具有能动作用,良好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只有这些外因发生能动效应时,才会对大学生返乡创业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四、助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培养大学生返乡创业意识,提升返乡创业能力

大学生愿不愿意创业是研究一切创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4],因此,要持续推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要注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识的培养。一是帮助大学生了解乡村文化、乡村发展机遇与挑战。培养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乡村情怀,让大学生有返乡创业的意愿和意识,而这种意愿和意识的形成是大学生开展一切创业实践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二是大学生要注重创业认知。不断转变就业择业观念,主动了解和学习关于创业的相关知识,如创业风险、创业环境、创业机会、创业资源等内容,做足创业准备工作。

意识先行,行动也不能落后,在创业意识觉醒的同时,大学生更需要主动寻求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各类创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创业实践平台。目前,高校均有各自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校外各种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场所,对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免费,创业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实践平台开展创业项目的实施,积累创业实践经验。二是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比赛中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业项目,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积累,为后期的返乡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主动了解和利用家乡的创业政策。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巨大机遇,结合乡村实际,寻求合适的创业项目并积极开展实践,培养敢想敢做、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勇于创造的创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

(二)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配套政策,强化返乡创业政策执行力

要促使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的优惠政策落实必须积极跟进,要不断强化配套政策的执行力[5],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政策宣传要到位。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地方政府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不了解,也不是非常清楚具体的办事流程。因此,对于高校而言,需要在政策宣传上引起足够重视,多渠道加大力度宣传最新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协同,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层级深入宣传,也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广播电视台、报纸、专栏等传统宣传媒介,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确保大学生都能掌握到最新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同时,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选择一批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提升宣传效果。

2.政策细则要到位。健全大学生返乡创业配套政策,最关键的是政策细则要到位。地方政府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大学生实际需求,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或者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公共资金,并与银行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有偿、贴息、免息贷款、低息贷款等内容,切实解决大学生的资金问题;建立自己的众创空间,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免费的经营场所,对于一些科技含量高、用地要求比较严格的项目,地方政府可以进行适当的开发与改造,确保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能够落地;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更加健全平等的城镇居民待遇的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涉及户籍变更、子女教育、社会医疗等内容;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班,邀请具有创业经历的导师开展创业培训工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积累切实有效的经验;同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协同,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简化工商注册、银行贷款等程序,实现一站式服务。

(三)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提高返乡创业教育针对性

1.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上要更有针对性。结合现有课程设置特点,高校要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将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技能培训等与创业相关的课程纳入整个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断拓宽大学生视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将涉及“三农”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向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普及,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高校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乡村,做好相关实地调研工作,培养大学生热爱乡村、想要融入乡村的感情,引导大学生敢想敢做。

2.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更有针对性。目前,很多高校存在“创业教育教师兼职较多、专职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实践锻炼较少”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内化与外化行为。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除了本身努力以外,创业导师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因此,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返乡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集聚一批真正懂创业、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鼓励他们到企业挂职,特别是到“三农”相关企业挂职,用自身所见所感所闻现身说法,积极指导。

3.创业服务上要更有针对性。高校要为正在返乡创业的团队或者项目提供诸如创业扶持政策解读、创业技能培训、法律支援、项目融资等服务。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地校合作的联动作用,多部门协同,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争取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和对接更多的创业资源。对于一些政策性的内容,学校要通过官微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与解读,确保大学生都能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创业优惠政策,实现全过程的指导与服务。

(四)营造良好创业支持环境,构建便捷高效发展环境

外部支持环境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注重外部支持环境的营造,对于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自信心,增加其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构建方便快捷的外部服务环境。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自主创业大学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融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的高低。这是一个涉及政府、高校、金融机构以及风投公司等多部门的问题,需要各部门一起努力,争取更多创业资金获取渠道,简化相关手续办理程序,并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加大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公共舆论,开展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积极弘扬返乡创业反哺精神与创业精神,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2.营造良好的高校创业教育环境。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精神和要求,高校在开展相关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业竞赛以及与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对于已经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邀请他们返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解决在校大学生的疑惑,增强其自主创业的信心,让更多的大学生敢于去创业。

3.打造和谐的家庭支持环境。大学生返乡创业最重要的动力支持来源于家庭,父母是否支持孩子创业是大学生创业能否长久与成功的关键。为此,对于家庭而言,父母应转变传统就业择业观念,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为要多鼓励,争取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大学生最大的支持,帮助大学生能够克服创业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大学生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