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及渗透方式

2022-03-21 15:27赵仕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育

赵仕芳

摘 要:随着新《课标》和减负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人们对于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小学语文作为初步培养学生语文素養,提升其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边缘化,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情感教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多元化教学正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篇文章基于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减负政策逐步落实的背景下探讨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中情感教育开展的作用和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 多元化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12

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教育都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升初“指挥棒”的作用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也是围绕升学而开展,“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吸收,还可能阻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情感发展也正处于萌芽阶段,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情绪、情感和信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积极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情感教育,不仅要重视理念的革新,同时还要加强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其良好的品行。情感教育并不像基本的知识教育一样由专门的教材和模板,不仅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性,同时其自身也有具备较好的情感素养,在与学生的接触和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学内容。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1.优化学生情感素养

情感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情感教育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尚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往往无法正确处理与教师、同学以及家人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情感引导会对其心智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课文适时地开展情感教育,并将其作为构建学生心理家园的主要手段。基于课程教学学生的情感意识能够得到逐步培养,进而随着年级的增长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未来情感和价值取向,是美育和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填鸭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突破应试教育的大框架,有助于实现教学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与小学生的心智和理解能力接近,其中大量的课程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课文背后传达的思想感情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对象。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部分,情感教育的缺位对学生的成才和成人都会起到阻碍,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中的价值其他科目都无法达到的。开展高效的情感教育工作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1.转变观念,创新手段

近年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和规定指导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对此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正视素质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正确学习《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促进思想和观念上的转变。同时各小学年级组也要积极组织学习和培训,学习当前情感教育的前沿知识,鼓励教师开展教学课题研究,将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也要根据自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学习,提高对互联网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手段的掌握水平和实践能力,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对于心智尚不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掌握和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将其作为开展情感教育“有效教学”的切入点。研究表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尽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对课程内容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备课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有效将情感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不少的小学生也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因此在与风景、山水有关的课文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旅游的经历,鼓励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作为引入课程的方法。例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前,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有过外出旅游的经历吗?”此时部分学生回答有,部分学生回答没有。随后教师可以说:“没有旅游的经历也没关系,本节课就会将大家带到桂林山水的美好自然风光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能够体现桂林山水风光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真实面貌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也使其认识到桂林山水为什么会“甲天下”。在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可以鼓励近期外出旅游过的学生分享其旅游经历,可以让其分享旅游过程中拍摄的风景照片,在拓展课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多媒体手段以及部分学生对旅游经历和风景照片的分享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别样的方法欣赏全国各地的美景,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风景的审美鉴赏能力。

除此之外,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收音机向学生播放一些流水声和鸟鸣声,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一个平静、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思维与桂林山水相结合,通过音色、音调等的变化让学生体会作者笔下桂林山水静、秀等特点。在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3.课程延伸,培养情感

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课文背后的中心思想和精神对课本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完整描绘了志愿军战士邱少云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形象。但是对于未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小学生来说,对于邱少云的行为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精神可能不甚了解。对此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对课本内容进一步补充,向其完整的科普邱少云烈士的故事,同时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经过语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于邱少云的故事以及抗美援朝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大致明白了邱少云及万千志愿军战士豪迈的爱国情怀。在此后的时间里语文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继续延伸课程内容,向学生讲述董存瑞、杨根思等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使当代小学生也能了解那段峥嵘岁月以及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基础上,也可以向学生播放如《平原游击队》等红色经典电影,同样语文教师也可以与时俱进向学生播放如《长津湖》和《金刚川》等符合主旋律的新爱国电影,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拓展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主义情感。

4.拓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也是情感教育最直接的方法和措施,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能够更加高效使学生形成情感意识,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后逐步将情感内化为其自身的优良品质。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形成科学系统的学科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丰富课余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高效利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延续情感教育。例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及《金色的鱼钩》等课程的教学后,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带到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着重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所见和所闻达到所感的目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应该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生活,以课外活动的方式升华学生的情感。

此外在课堂教学之余,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积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一方面了解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态度,更好地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也要了解情感教育的成效掌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以便于后续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身份,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笔者根据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发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下,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对教师恐惧的情绪,对教师的反感和恐惧甚至会延续到学科上,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会对学生健全情感意识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在日常工作之余语文教师也要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爱幼落实到实践当中,在课堂和课后的交往中要杜绝高高在上的姿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尤其是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理解不同学生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其次课堂和课后的交往中不仅仅是基础的师生问答,还要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学生提问和发言的权利,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提高课堂和课外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5.依托课本,发掘生活资源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倡导教育应当贴近儿童的生活,反对应试教育,其理念对我国现代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情感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还应当充分发掘生活资源,将其作为开展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的重要补充。情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以及爱科学等一系列情感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全面健康的情感并将其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因此依托課本充分发掘生活资源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并感知情感因素,以此来净化学生心灵,促进情感品质的内化过程。例如《孔融让梨》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故事,故事所反映的精神以及故事中孔融让梨的行为至今受到世人的认可,表明其行为即便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值得人们尊崇。基于这一故事语文教师可以引导教诲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当遵守基本的公序良俗,掌握基本的道德常识。在《和时间赛跑》一文中,作者以略带淡雅和忧伤情绪的笔触向读者表达了要珍惜时间的含义。文章中的“我”因为外婆的去世而悲伤难过,在听了父亲的话后,通过太阳落山等自然现象明白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带入进课文当中,同时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回忆在过往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出现过浪费时间的情况,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在今后再次发生。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能够有助于其理解珍惜时间,珍惜与家人和朋友相处时间重要性。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大量的科学教育知识,例如《地球爷爷的手》中以诙谐的方式向学生普及了地心引力这常见但是却相对深奥的科学常识,能够使低年级儿童对地心引力等科学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在课程的学习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解生活中其他的科学现象,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6.通过朗读训练渗透情感教育

朗读是学生熟悉课程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朗读教学和训练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针对不同课程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朗读中,朗读的节奏应当缓慢,整体语调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对文章熟悉过后让学生带入问题朗读,父亲对儿子的感情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同时让学生联想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是无私、高尚的亲情,从而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另外在《观潮》一课的学习中,为了体现钱塘江大潮的波澜壮阔可以引导学生以相对高昂的状态进行朗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播放海浪的声音,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朗读的形式感受钱塘江潮的壮观。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点名读、自由读或者是分组分段读的方法,丰富朗读训练的形式和手段,在提高学生沉浸感的同时充分渗透情感教育。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语文教学作为促进学生成才的关键途径。突出情感教育的价值和地位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阶段语文教师观念革新的重要前提。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教育改革带来的机遇,充分整合自身资源应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归根结底是“爱”的教育,包括了对自然科学的爱也包括了对党和国家的爱。小学教师应当基于课本创新渗透情感教育,积极采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将情感教育囊括到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树立学生基本的是非观念,逐步完善其情感意识。此外还要注意课程内容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将情感内化为个人品质的能力,构建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刘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学周刊》2021年第35期。

[2] 霍敏、袁正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中的实施策略》,《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28期。

[3] 武旭东《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文学教育》2021年第2期。

[4] 邵美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以〈大禹治水〉教学为例》,《教师教育论坛》2020年第12期。

[5] 曾继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汉字文化》2020年第15期。

3855500589206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