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建议与策略

2022-05-30 10:48黄青春
关键词:革命文化整体教学小学语文

黄青春

摘   要:统编教材对革命文化题材选文的设计思路为:从“单篇”到“单元”,形成一个由易入难、由浅及深的过程。那么整体教学就要首先明确单元结构呈现、深度解读教材编排体系,其次基于各单元功能与架构;设计不同教学方法。最后研究作业练习应用以达到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教学;革命文化;人文主题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5-0052-04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说:“统编教材通过讲述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事迹,展示我国国防现代化成就,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学生尊崇军人、崇尚英雄,帮助学生打牢‘中国底色,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教材中革命文化的内容编排从学段角度看,一至三年级教材主要选编单篇课文,有:《吃水不忘挖井人》《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至五年级上册教材在前三个年级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了革命文化题材选文在单元中的份量,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黄继光》《冀中地道战》等等。五年级下册至六年级,教材还专门编写了革命文化主题单元,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和《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收录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经典课文,提醒学生不忘历史,牢记使命。

纵观教材编排体系,教材对革命文化题材选文的设计思路为:从“单篇”到“单元”,形成一个由易入难、由浅及深的过程。结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以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略谈浅见。

一、明确单元结构呈现

本单元是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单元导语页以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点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责任”。阅读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习作要素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一)阅读要素

纵观中高年段的教材,这一要素是从中段到高段相互衔接、螺旋式上升过程。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品质。五下四单元与四年级的阅读要素紧密相关,但又有所不同,其中不同的点也就是本单元的重要生长点。在四上六单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四下七单元从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五下四单元则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四上对心情的体会是由文本中的相关词句直接体会出来,四下对人物品质的感受则是在文本的基础上关联上下文、借助环境、情节感受的。本单元对内心的体会,是在体会心情、感受品质的基础上,更为多元复杂,在已学过的方法基础上,并借助五下三单元搜集资料,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變换角色创造性地复述的方法,才使学生对人物内心的体会更多元、更丰富、更深切。

横向梳理,本册书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是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第四单元也可借助搜集资料的方法,体会人物内心,第五单元学习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其中就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的重点运用。横向梳理,让我们看到了单元学习的承接与递进。

(二)习作要素

“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本次习作的话题是《他    了》,要求在写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把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的样子写具体,并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教材编排了“习作片段”和“问题提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这正是对本单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这一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关于人物相关的习作训练,三至六年级在每一册中都有涉及,在描写人物的习作训练上,关注外在显性特点的同时,也关注人物内心的变化,这个要求是逐步提高的,难度逐级提升,体现了描写人物的能力体系,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训练体系,在习作训练目标与要求上体现层次性、发展性。

纵览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读和写两个方面进行。语文要素都是围绕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进行展开的,加强了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横向联系,体现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阅读与习作的语文要素一致,以学习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阅读与习作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借助这些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本单元所包含“古诗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阅读链接”“习作”“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内容,这些并不是随意组合在一起的,它们都是为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而服务的,最终以一次完整的写作任务为最终的达成目标。在教学中要建立链接,综合人文主题、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三位一体,整体关照,前后勾连。

二、深度解读教材编排体系

《古诗三首》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因此,想象诗歌中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感情,落实人文主题是关键。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基于史实创作的报告文学,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既是父亲又是国家领袖的真挚感情和复杂内心,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领悟细节描写的作用。

《军神》一课是人物传记小说,学习的重点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即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文章从两条线来表现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刘伯承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摘除坏死的眼球,整个过程中不喊一声不吭一声,还冷静地数医生一共给自己割了多少刀……从这些具体表现上可以看出刘伯承是不折不扣的“军神”!沃克医生在手术中的表现也能侧面烘托出刘伯承的军神形象:从两次“愣住了”到“脸色苍白”到“惊呆了”到“肃然起敬”,沃克医生内心的变化,一步步衬托出了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阅读链接”《丰碑》,主要是用来进一步落实“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要抓的是军长的动作、语言、神态,而故事重点表现的人物,是成了一座晶莹丰碑的军需处长,本文意在巩固运用已学到的阅读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

“略读课文”《清贫》是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故事主人公自己在讲述故事,重点描写了国民党兵士的语言、动作、神态,体现兵士的贪婪,对比反衬出方志敏的清贫,引导学生通过人物不同表现的对比来凸显主要人物的内心,是对《军神》一课关注侧面描写的延伸与运用。也就是说略读课文和阅读链接都是在巩固运用已学到的阅读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

“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抓住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二是从人物的神态的一系列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提供了三组例句,要求学生在体会人物内心后,选择一种情景仿写,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地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第二题要求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仿说,意在让学生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人物的状态,增强表达效果。这两个部分将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无缝连接,体现了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实现了读写结合,为本单元的习作搭建了支架。

习作“他     了”不仅要将写人与记事结合起来,还要借鉴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角度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是对本单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这一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体现习作要求的不断提升。

日积月累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积累背诵。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助力学生阅读与习作的系统。

综上所述,《古诗三首》是诗人表达家国情怀,创设“责任”这一教学情境,为《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学习做了情感铺垫;《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既要推进革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又要落实语文要素,通过课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在此基础上,学习《军神》一课,让学生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身上存在的钢铁般的意志,同时也引导写法上不仅对于主要人物进行描写,对周围人的描写也可以侧面反映人物的内心和品质;《清贫》通过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反映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信念,矜持不苟的高尚情操,继续升华革命传统文化的感染,同时也将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巩固与运用,写法上渗透了对比反衬。

三、单元统整教学建议

基于本单元的功能与架构,结合各板块内容分析,对本单元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学习目标,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明确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可以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之后,安排学生对周围熟悉的人进行观察,观察在具体事件中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并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为后续运用所学方法表现人物内心及习作积累相关素材,也为习作教学服务,让学生有话说、有得写。

(二)多种方法并用,体会人物内心

首先可以用批注的方法,去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接着通过相关的资料或注释加深理解,知人论事,了解当时的背景资料,并通过反复朗读、诵读的方法,进入文本中的情境;通过以上方法,学生的思维会经历简单地“捕捉信息后的体会”,到思考原因进行分析的“形成解释”,逐步过渡到从精选的句子中梳理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原因分析和发现表达特点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三)唤醒生活经验,描写人物内心

首先联系“他     了”的题目,唤起生活经验中的具体人物和情境,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对象,补全题目的内容,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等。写作之前,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之后借助提纲、观察记录表梳理好要表达的内容情境、表达顺序、表达的重点,看看这些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是否能反映出想表达的人物内心。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写作。写完后与同学分享习作,让对方说说自己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是怎样的,并根据同学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单元统整组块设计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创设适切的任务活动,利用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本单元学习活动之初,就需要安排学生对周围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结合具体的事件进行观察并记录在观察单内,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整合,将本单元分为五大组块,它们分别是:

组块一 品诗人悲喜,感家国情怀

将9课三首古诗和日积月累的两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学习,整合成2课时的古诗教学,引導学生从诗句里品读诗人的“喜与忧”,读懂诗人简短诗句的言外意,家国情。

组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学除五首古诗以外的10、11、12这三篇课文的基础知识部分,设计为1课时的预习交流课,课前通过预习单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多音字,课上交流学习,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组块三 走进人物内心,致敬先辈精神

这一组块设计为2课时的教读引领课和1课时的群文阅读课。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和词句段运用(一)为1课时,从阅读中习得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内心。

11课《军神》、词句段运用(二)、交流平台、《丰碑》整合在1课时进行教学,在阅读中梳理阅读方法,并运用方法阅读《丰碑》。带着已有的资料与精读课文学习时获得的方法,再读《清贫》,感悟方志敏的高尚品质。再拓展《主题阅读》中的2到3篇文章:《倔强的小红军》《死也不倒下》《黄继光》,引导学生再去阅读学习革命战争年代那些为国捐躯的中华儿女。

组块四 运用习得方法,书写人物内心

这一组建议安排迁移表达课和习作讲评课。(“书写提示”部分放在这里,让学生明确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

组块五 开展实践活动,传承革命文化

在学习本单元之后,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传讲英雄故事、传唱红色歌曲、朗诵红色文章、书写英雄人物,将课内所学延伸到课外,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学生将会在一个个板块任务中,拥有资料,理解文本,完成习作,达到在读中“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到写时“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的自然过渡,同时也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五、研究作业练习应用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应减少学生课后的作业量,这就需要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下,紧紧围绕单元重点目标,把练习应用纳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以达到学什么、练什么;讲什么、练什么的目的。如:古诗教学课,作业为背诵五首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预习交流课安排基础性作业、前置作业;教读引领课课上听写词语,巩固基础知识,课后完成《观察记录单》这一长线任务,并观看电影《长津湖》《长征》,旨在使学生积累素材,为习作打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感受革命精神熏陶;群文阅读课,作业为推荐阅读《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拓展阅读面,感受先辈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整体教学小学语文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整体教学:儿童数学教学的智性建构
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整体教学的探索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讨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