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艺术教育

2022-05-30 03:55陆逢黎
关键词:学科融合艺术教育初中物理

陆逢黎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文化基础强调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更多地侧重于科学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艺术教育属于人文教育,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学的艺术美,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实例,并讨论如何将物理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艺术教育;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0/23-0087-03

当前对于艺术教育概念的界定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狭义的艺术教育指的是具备极强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艺术技能培养教育形式,可以概括为专业化的艺术教育。广义的艺术教育则指的是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和熏陶,从而使受教育者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丰富,最终达到提升受教育者人文素养目的的教育形式,可以概括为公共艺术教育。本文阐述的观点主要是围绕广义层面的艺术教育。对于艺术教育的研究,国内的研究方向包括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问题研究、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两大方向。国外对于艺术教育的研究方向则更为广泛,对于专业艺术教育的研究有关于课程设计与教学开展的、有关于专业艺术教学课程开发的;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则包括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研究、艺术教育与美育和德育关系的研究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目前针对艺术教育的研究范围广且内容丰富,但大多数研究还是将艺术教育限制于人文的范畴。其实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在具体的实践中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因此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将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进行适当融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现以中学物理学科为例,探讨如何在物理学科中渗透艺术教育,具体分析如下:

一、物理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培养目标分析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构成,其中科学思维强调物理学科最终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质疑创新的品格,即要让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和经验出发,进行质疑和批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推理论证。科学态度与责任强调要让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并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进而应用科学与技术造福人类。从物理学科培养目标的角度进行分析可知,物理学科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有一定的欠缺。而艺术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则是人文教育,即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基本的形式,它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但更为重要的是,有学者研究发现,艺术教育还有助于学生象形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从培养目标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物理教育和艺术教育虽各自互为补充,即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二)学科内容分析

根据国学经典《周礼·保氏》可查证,我国在周朝时期极其重视“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的培养,并且将“乐”放在中间仅次于“礼”的位置,由此可见古代人早已发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音乐只是艺术教育中最为基本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艺术教育还包括美术、书法、舞蹈、戏剧、诗歌等多种形式,所以艺术课程的内容是多样的,即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物理是一门研究客观规律和万物本质的学科。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入门阶段,所以在内容方面初中物理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即大多数物理知识直接取材于生活实际,这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却发现教师常常将物理课堂变成数学课堂,将实验课堂变成理论课堂,这使得物理变成了一门让部分学生感到枯燥的学科。实际上,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而言,如果从内容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简单将其学习内容划分为:声、光、力与运动、热、电与磁等。同时通过参考几种版本的物理教材,笔者还发现目前各版物理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以初中物理沪科版教材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在其教材内容的编写方面发现处处渗透着艺术课程的气息。那么如何才能将艺术课程融入到物理教学实践中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思考:

二、艺术课程与初中物理的融合

(一)音乐课程与初中物理的融合

初中物理的声学部分需要学习声音的三大特性,即声音的强弱—响度、声音的高低—音调、声音的品质—音色。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区分声音的三大特性,对此如果能将音乐课程引入初中物理的声学课堂中,可将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有声有色,进而可有效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以沪科版物理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音乐欣赏导入新课——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合唱视频,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融入到美妙的歌曲中。然后对合唱知识进行讲解,由此引入音调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欣赏陕北民谣和低音流行音乐,以区分高音和低音。然后让学生欣赏纯音乐《菊次郎的夏天》和《二泉映月》,并引导学生猜出这两首乐曲所用乐器的名称,由此引出音色这一知识点。最后将声音调大或调小,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由此引出响度这一知识点。初中物理声学部分的内容与音乐课程联系密切,所以初中物理的声学部分可以与音乐课程完美融合。

(二)美术课程与初中物理的融合

笔者将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与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进行对比发现,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涉及大量的抽象计算,而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则更多地侧重于具体的生活应用和对具体物理模型的学习。例如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在光学部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绘图的形式对一些常见的光学现象进行具体的解释,例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三种光学现象的学习,以及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成像两种成像形式的学习,这五大光学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绘图练习。若能将这部分课程内容与美术课程相结合,就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对相关习题进行光路设计,如此可加深学生对光学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让学生在收获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除此之外,光学在光的色散这一部分还介绍了光的三原色,即将光的三原色和美术的三原色进行对比学习,然后通过实验探究与小组讨论,得出这两者的异同。美术与物理课程相结合,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美术常识,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诗词鉴赏课程与初中物理的融合

诗词鉴赏属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属于广义的艺术教育范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唐诗宋词,可以促使科学与文学艺术相融合,格物致理、涵养心灵,如此可使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之美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初二阶段的学生常常会遇到与古诗或成语相结合的物理概念习题,这类习题通常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学生在处理这类习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物理基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人文素养。常见的诗句及其相对应的物理知识如下表:

在复习階段,教师可以诗词鉴赏专题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蕴含物理知识的古诗词进行梳理。其具体方法包括诗歌朗诵、动画制作、意境绘画等。即通过诗词歌赋的熏陶,使学生打通物理与艺术的桥梁,如此可真正做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培养。

三、总结与展望

艺术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都可以与物理课程相融合。例如舞蹈课程可以与力学相融合,即对一些基本动作进行简单的力学分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校开设了物理与影视鉴赏课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本文仅提供了常见的三种融合形式供参考,具体的融合方法和形式要因地制宜,但不管怎样最终的目标都是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落后的。我们虽早已意识到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但要付诸于实践还需要大量的尝试,而物理与艺术之间的融合正是践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育人宗旨的一次大胆尝试。具有科学属性的物理课程和具有人文属性的艺术课程相结合,既可以巩固学生对这两个学科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物理是一门解释生活奇妙现象的学科,也是一门探索自然界神奇规律的学科。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适当渗透艺术教育,可给予学生发现物理之美的眼睛,进而可让学生懂得艺术,爱上物理。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艺术教育初中物理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