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 03:55王燚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教学应用初中物理

王燚

摘   要:在進行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适时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操作机会。学生有了丰富的实践体验,就能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媒体展示、问题设计、实验设计等,都能够创造探究机会,教师可根据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设计和选择,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如此能够形成更多的教学亮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0/23-0090-02

探究式教学即教师借助辅助手段创设情境,推出探究任务,组织生活活动,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探究学习的机会。其能够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成长,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创设适合探究学习的情境,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如此能确保探究性学习顺利推进。在此过程中,教师或引导学生开展生活观察,或设计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观察。在进行物理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观察任务,以让学生在生活条件下开展信息搜集,如此可使学生顺利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在课堂导学环节,教师可拿出一面铜锣,然后用力一敲,顿时教室内回声不断。学生被这声音所吸引,进而可集中精力进入接下来的学习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观察铜锣被敲击后其表面出现的震动现象,以及随着声音渐渐逝去,震动也逐渐消失的现象。然后教师针对以上现象进行解释,由此可引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内容。

设计问题。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主动思考的意识,如果教师能够做好筛选,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问题,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使其顺利进入实践探索环节。例如在讲授“运动的快慢”时,教师可设计思考问题:“生活中有太多运动,其速度有快慢之分,你是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物体运动快慢由哪些因素决定?”学生接受该问题后,都能够结合生活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如此课堂学习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进行深度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开展探索,建立探究性学习认知。

二、推出任务,拓宽学生的探究视野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者推出研究课题让学生完成,这些都能够对学生形成思维冲击。学生主动进入任务执行环节,能够获得丰富的探究体验和认知,进而可拓宽学生的探究视野。

引入实验。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评价等都比较敏感,如果教师能够设计更多的探究性实验,就可以形成丰富的调动力量。例如在讲授“熔化与凝固”时,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是:“铁水能够凝固成铁块,铁块也能够熔化成铁水。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请同学们开展信息搜集,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深入思考,进而寻找到一些类似的案例,并在展示环节进行直观解读,如此可使学生形成系统性学习认知。学生主动进入探究环节,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深刻。

推出课题。物理学科有很多探究任务,教师以小课题的形式对其进行设计,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探究的机会。例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在任务设计环节,可推出小课题——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如何运用实验来验证呢?自行成立研究团队,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并将实验过程记录下来,最终展示集体研究成果。学生拿到该任务后,都能够主动开展行动,寻找实验线索,如此可使学生在广泛的探究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课题虽带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却能够积极回馈,这说明教师的设计是比较适合的。

三、对接生活,提升学生的探究品质

物理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多融合点,因此教师利用实践性任务开展教学设计,即为学生准备一些观察任务、制作任务、实践任务,能够创造出更多进行探究的机会。学生进入实践环节后,教师需要跟进指导,以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顺利完成认知内化。

生活观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生活观察,对接物理学科进行深度思考,如此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讲授“生活中的透镜”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寻找生活中应用透镜的案例,以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讲解透镜的应用原理。学生开始研究教材内容,很快就找到了透镜的应用原理,然后结合生活案例对其进行对应解读。如放大镜的应用,在生活中,利用放大镜可以细致观察某种东西,看得更清楚。放大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成像的。课程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透镜的成像原理进行实验验证并展示,如此可给学生提供进行直接感知、体验的机会。

实践操作。物理实验、物理调查等学习活动,都带有操作特点,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学力基础对其开展设计和组织,如此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例如在讲授“密度”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拿出一个瓶子,并提出问题:“这个瓶子里有水、食油,大家仔细观察,为什么水和油是分离的,而且油始终在上面?”学生有相关生活经验,因此自然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因为油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所以自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然后教师对密度的概念进行专业解读,并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以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密度测量。学生自发组成研究团队,对密度实验开展讨论,而教师则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如此可确保实验设计顺利开展。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可给学生创造更多进行探究的机会。

教师要综合分析学情,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推出更多的探究任务。如此可为学生带来更多进行探究实践的机会,进而可确保学科教学始终维系在更高的水平之上。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教学应用初中物理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