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2022-07-06 09:15陶然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深度学习初中数学

陶然

【摘要】教学目标具有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具有支配与指导的作用,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从某种意义上看,教学目标的改革能否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对这次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重大影响.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态度,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首要研究对象.当前,深度学习理念深入人心.本文就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展开讨论.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目标是数学课程目标在具体的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中的落实.新课改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为学习思考与探究的主人.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应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优化教学目标设计,从而强化目标设计的可行性与灵活性,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的可控性与有效性,让学生在有序高效的学习活动中深入学习,核心素养得以培养.

1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功能

1.1 导向功能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与灵魂,支配着整个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与素养,掌握到怎样的程度,全部受到教学目标的支配.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有两重意义,既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标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导教是过程,导学是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为自己制定的教学任务,是学生经历了学习过程之后应该达到的目标.可以这样理解,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期望,也是对学生应该学会什么的具体阐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注重行为动词的恰当使用,在描述技能目标时要运用“理解”“掌握”与“运用”等词汇;在描述过程目标时,要运用“经历”“体验”“研究”“讨论”等词汇.只有用词准确,才能够让教学目标的导向更加明确,避免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

教学目标是学科课程总体目标的具体表现与完美阐释.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和学科课程标准,从而找准突破口,精准设计目标.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上的差异,这样才能够起到明显的导向功能,让教学活动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1.2 评价功能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过,有效的教学开始于准确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让教师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还有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评价学生学得如何,学到了怎样的程度.由此可见,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更是教学评价、教学测试的标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考虑教学目标在达标测试时能够评价教学效果的功能.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定位与组合.

1.3 调控功能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调控的作用.教师的调控与指导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深度学习,得到真实而又成功的学习体验.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能够较好地组织教学过程,运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并且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将大的目标转化为操作性较小的子目标,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引导学生一步步逼近教学目标,从而有效地达成目标.

例如 以“角”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生活中实例的观察与回忆,进一步认识数学中的角;能够用正確的方法表示角;能够灵活地实现单位间的角的度量与换算.

数学思考目标 在探究角的本质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解决问题目标 (1)能够理解角的旋转定义;(2)运用正确的方法表示“角”.

情感态度目标 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角”;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角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作用,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角的图片与视频,并且利用Flash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态的角与静态的角,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然后教师再利用问题驱动,将正确表示角分解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

在中,哪些角以D作为顶点?哪些角以C作为顶点?有哪些角以B作为顶点?数一数图片中一共有多少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从以上教学活动来看,教学目标调控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也调控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全面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从而让教学活动的效率更高.

1.4 激励作用

情感态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起着催化与递进的作用,情感态度目标中往往包含着很多情感教育因素,情感教育因素往往能够转化为学生积极奋进的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圆”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圆周率由来的小故事,既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学生为了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基于这层思想,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必须积极挖掘包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情感内容,不断激励学生、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引导学生,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自觉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思考,实现思维的进阶,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2 导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价值观在数学教育领域具体化的过程.以深度学习为导向,优化设计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将深度学习理念贯彻于教学目标设计的全过程,将深度学习理念落实到教学活动开展的每一环节,从而真正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全面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实施,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实现思维与学习的进阶.

2.1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呈现目标设计的多元性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以三会为统领,体现基于知识内容学习的“四基”,基于问题解决的“四能”,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应该融入深度学习理念,全面围绕数学课程教学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来设计.以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为例,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识别由“三线八角”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2)能够使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的一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掌握和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数学思考目标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解决目标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条件,解决一些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在画图和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了解平行线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2 以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教学活动的实施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个体,这些生命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学目标设计不能千篇一律、一贯到底,应当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为基点,追求教学目标设计的多元性和层次性.比如,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每一次教学目标设计时,都从这三类学生的不同情况出发,将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中.这样一来,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层次性,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赋予不同的学习要求与任务,最大程度上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吃得饱又吃得好,还能消化的了”,促使不同類型的学生能够将学习作为一项愉快的劳动,消除厌学和抵触心理,自觉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内化知识,建构知识框架,发展自我.

2.3 以行为目标为基础,加强目标设计的准确性

行为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后将能做什么、获得什么、提高什么的一种具体化的表述.正确而标准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包括对象、行为条件与程度.精准性的教学目标既导教又导学,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精准对象的表述.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中,可以具体地表现为程度较好的学生要掌握怎样的技能,程度较弱的学生要学会哪些知识;80%的学生要完成怎样的任务,60%的学生要学到什么方法.运用具体而又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精准化的教学评价奠定基础.

2.4 以课程总目标为基础,重视目标设计的总分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不应只编写教学的总目标,还有强化总分的结合,教学目标分为总的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这四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让总的教学目标与阶段性教学目标统领单元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使单元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为总的教学目标和阶段教学目标服务.同时,教师要注意的是,阶段目标和总目标设计的要具有系统性与全面性,而单元目标和课堂目标要尽量设计得更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从而通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教学总目标.

2.5 以教学活动开展为参考,强化目标设计的动静结合

目标的设计并不是僵化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会伴随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课堂上也随时可能发生无法预计的事件.当出现这些无法预计的事件时,这就要随机应变.根据即时生成的目标随时完善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所设计的预设目标是基础、是前提,每一次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充分地预设教学目标,才能产生比较顺利的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之间思维的互动与交流,体现出学生无限的智慧.因此,教师要以预设为基础,不断强化预设目标与形成目标的结合.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真实、更加有效、更加有活力,助推学生的学习进阶,实现深度学习.

3 结语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教师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原则,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教学计划,从本质上拓展课堂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体验知识的深刻性与技能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尽精微:基于学习目标分解与达成的初中数学课例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JY14-L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提升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3):69-71.

[2]郑文毅.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5):29-31.

[3]崔秀英.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性提升的方法与策略[J].吉林教育,2013(35):72.

[4]谢发超.导向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1):41-45.

[5]张浩,吴秀娟,王静.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51-55.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深度学习初中数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