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2-07-06 09:15师三分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师三分

【摘要】减负增效是当前的教学改革方向,也是目标.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题海战术等问题,忽视了具体学情,导致学习压力、负担增大.因此,本文从现状、必要性、策略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减负增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使其在探究思考的同时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1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概述

1.1 教师认知存在问题

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可以理解知识、取得理想的成绩,通常会布置大量习题,使学生付出相应精力及时间对知识进行探究、总结[1].但是,这种方式会为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及负担,对其健康成长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而这,对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造成了直接影响.

1.2 以知识教授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目前多数教师仅是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未给予学生思考探究的机会,所以学生无法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无法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掌握[2].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对其学习与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

2 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2.1 教学环境闭塞,课业负担较重

由上述内容可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知识讲解及成绩提升当作了重点,所以忽视了展现数学知識的魅力,导致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较大兴趣.同时,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必须让学生发现理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形成较强的学以致用能力,对其成长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3].

此外,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通常会布置大量的习题,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由于相关习题的重复、枯燥,所以学生对完成习题这件事儿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导致习题的效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且对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提升造成了直接影响.

2.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不高

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这是因为学生大都喜欢新颖有趣的事物,而单一枯燥的教学活动无法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4].由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与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成正比,所以其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

2.3 学生主体性不强,师生关系不和谐

学生早已在时代的发展下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且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成了教学的根本原则.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师生就需构建和谐的关系.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数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具体表现为:学生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导致教学活动普遍存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无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等问题.

3 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3.1 在课堂导入环节减负增效

课堂导入环节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效果可对教学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在基于减负增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导入环节的减负增效重视起来.为了确保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学生的各项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规律等[5].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所喜欢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质量.

例如 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就需将课堂导入环节的减负增效重视起来.因为这部分知识涉及较多内容,且相较而言有些抽象,如果不能做到减负增效,很有可能对教学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而在课前调查中发现,学生拥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如下问题:“如果我给你一把尺子,让你去量树的高度和一条河的宽度,你可以完成这一任务吗?”这一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探究性,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快速集中起来,主动积极地与他人探讨、交流,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对新知识产生较大兴趣.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课堂导入环节做到减负增效,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且将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效降低,将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有效提升.但是教师需要明确,在课堂导入环节的减负增效需要考虑到较多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爱好、学习态度等,确保所选择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调动起来,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在知识呈现环节减负增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的教学设备已经走进了课堂,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呈现,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及形象性,为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基于减负增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将知识呈现环节的减负增效重视起来.

例如 在教学《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就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巧妙的方法呈现相关知识,在减轻学习内容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教师需要在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了解哪些知识是重难点,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图片或动画的制作,使知识的呈现变得形象直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快速走进教师所创建的场景,并基于问题或任务进行深入探究,从而真正理解知识及掌握知识.也就是说,对知识呈现环节进行创新,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并使学生进一步地成长与发展.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知识呈现环节做到减负增效,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

3.3 在情景创设上减负增效

情景创设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思考,并为其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提供保障.而且,与其他的教学方式相比,其可以带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将情景创设法的应用重视起来.

在进行情景创设时,教师需明确当前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进行情景创设时,需要将师生之间的地位进行调整,确保所创设的情景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对数学学习产生较大兴趣.比如,数学知识与生活常有较大联系,而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生活化情景的创设,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借助生活经验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思考,夯实基础.而且,这种方式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例如 在教学《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进行生活化的情景创设,借助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我们学校在周末的时候组织了一个班级开展爬山活动,班长在爬山的过程中发现:随着爬山高度的增加,温度也会随之降低,而爬山的高度越来越高,温度就会越来越低.已知班长在爬山前所处位置的温度为23℃,且其每往上爬500米温度便会降低2℃,请问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数学关系式来表达这一关系呢?”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且将学生带入了相关情景,所以可以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探究,形成相应的数学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3.4 在习题练习上的减负增效

习题练习是一种常见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 在处理《图形的旋转》习题时,教师便可对习题练习进行创新,通过增加数学习题的探究性、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如,直接呈现两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尺,使学生对其进行旋转,从而帮助学生感知旋转的概念,然后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进行探究:已知三角形ABO以点O为旋转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70°得到三角形A′B′O,倘若∠AOB的角度为30°,那么∠BOA′是多少度?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学生获得一定答案后,引导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从而总结出相应答案.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为主体地位,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学习经验进行了探究,所以可以使学生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形成探究意识及能力.由此可见,在习题练习上做到减负增效,教师就需要适当引导,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5 在作业设计中的减负增效

作业可以使学生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从而为查漏补缺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会以数量取胜.由于这些作业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重复性问题,所以无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调动起来,且对作業的效用发挥造成了直接影响.

在作业减负增效方面,教师可以从分层作业设计及多样化评价两个方面入手.就分层作业设计而言,教师需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将其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特点布置作业,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就多样化评价而言,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基于其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同时,教师需要将作业完成过程纳入作业评价中,包括的内容有:学生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字迹是否工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态度是否认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并明确自己的不足,从而做到有效的查漏补缺.

由此可见,通过在作业设计中减负增效,可以使作业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4 结语

基于减负增效开展教学活动已成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教师需要考虑具体教情和学情,采用科学的手段给予学生引导.同时,教师需要明确,基于减负增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不止上述提到的几种,所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探究.如此,才可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韩士龙.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减负增效”的有效性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8):36-37.

[2]徐玉霞.初中数学的减负增效教学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0):19-20.

[3]曾辉.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减负增效[J].新课程,2020(27):170-171.

[4]王生鹏.初中数学减负增效课程构建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63-64.

[5]卜春明.“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浅探[J].求知导刊,2020(06):8-9.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新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