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民族民间舞中的融合与应用

2023-03-13 01:01刘红昱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民间舞中华舞蹈

刘红昱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安徽安庆 246052)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舞蹈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贡献了力量。舞蹈艺术是民族特色文化富有生命力的代表,我国的民族民间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风格性和群众性特征,也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基于此,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民间舞表演中,不但有助于创新民族民间舞的表演模式,提高民族民间舞的关注度,更能够通过舞蹈展现民族传统文化,使更多人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人文底蕴。

一、文献综述

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民族民间舞”,截至2023年3 月1 日共检索出有效文献966 篇,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民族民间舞发展、表演风格、编创模式等方面。民族民间舞发展方面,陆璐等以贵州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从内外两方面探讨了民族民间舞的现代走向[1];陆欣欣探讨了新时代民族民间舞的前景,指出要聚焦当代中国塑造民族舞形象,继承民族舞文化瑰宝并革新创编手法等[2]。民族民间舞表演风格方面,研究者探讨了表演性组合风格演绎,如刘婕分析了民族民间舞表演特征,指出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民间舞蹈的表演也会与时代相贴合,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3];郑雪指出,民族民间舞在训练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组合方式展开,可以是单一的训练组合,也可以是风格性的训练组合[4]。编创模式方面,相关研究集中在传统民族民间舞编创模式上,如李晓波等指出,民族民间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进行大胆的“破与立”,使传统以现代手段呈现,使传统在舞蹈构图、道具、语言等方面得到现代编排[5];陶淑蓉指出,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传承传统文化、重塑审美内涵、提升教育价值、推动产业化进程等方面[6]。其他创编模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舞蹈教学方面。已有研究对推动民族民间舞在新时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缺乏关于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民间舞创新表演模式的探讨。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舞互动关系

作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舞蹈形式,民族民间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民间舞,首先需要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民族民间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风格迥异的舞蹈文化和形式。民族民间舞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共同创作,并在各民族文化生活中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各族人民将对生活、劳动的感悟汇集到舞蹈动作中,动态化、形象化地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特点和文化魅力,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舞。

(二)中华传统文化决定民族民间舞的特色

民族民间舞的主要功能是在特定节日或特定场合表现民族文化、庆祝民族活动。如汉族的秧歌最初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部分地区的秧歌还与古代祭祀龙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秧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民间武术、杂技、戏曲等技艺形式,由一般的演唱形式发展成为民间歌舞,在汉族地区广泛流传。由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民族民间舞在动作、音乐、服饰方面存在鲜明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的审美、风格和特色。

(三)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舞相待而成

一方面,民族民间舞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虽然现代民族民间舞在创作方式上的选择更多样,在视角、思路与方法实现上进一步创新,但未脱离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重要内涵。另一方面,民族民间舞在各地的自然传衍从未中断,并且在表演模式、动作风格的创新发展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演绎,成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民族民间舞创编融合的路径

民族民间舞借由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体现各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展现民族精神与韵味。舞蹈艺术包括三要素,即舞蹈表情、舞蹈动作和舞蹈构图,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民族民间舞的创编融合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

(一)舞蹈表情

舞蹈表情是构成舞蹈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引起观众审美共鸣的桥梁。舞蹈表情不同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情绪,也不只限于面部表情,而是通过肢体语言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体现内在情感。情感是舞蹈的动力,丰富的情感让舞蹈有了独特的魅力和意义。民族民间舞在舞蹈编创时,将各个民族的鲜明个性融入情感,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令观看者动容、共情。如在藏族舞《酥油飘香》中劳作部分为快节奏,16 位女演员背对着观众颔首、伏背、塌腰、甩胯的动作随节奏变快加力、加速,在舞蹈中用节奏表达情感强弱,表现出了藏族人民在与自然斗争和劳动活动时坚韧不屈的性格特征。

(二)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舞蹈语言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构成舞蹈语言的基础材料。舞蹈动作通过各种动作姿态和造型对客观事物及主观情感进行提炼、加工和美化,如骑马、划船、坐轿、刺绣、扬鞭等,是舞蹈语言的基本单元。因此,民族民间舞在编排时,可以把表现民族风格、特色、审美和文化等内容融入舞蹈动作。例如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舞巧妙融合,也可以将太极、武术等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动作融入其中。

(三)舞蹈构图

舞蹈构图含有空间因素,能够让舞蹈动作在连续流动的过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构图主要包括节奏、音乐、服饰、道具等。

1.节奏

节奏是舞蹈的灵魂,是塑造人物性格、打造作品情调和风格的关键,全部的人体形态动作要按照一定规律形成连贯的动态。节奏是联系动作强有力的纽带,让舞蹈动作在速度上有了快慢对比,在动态造型上有了力度对比,在舞台空间幅度上有了大小对比,在作品结构中有了张弛对比。

2.音乐

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舞蹈是以肢体动作为表现的艺术形式,音乐则是以节奏和旋律为表现的艺术形式。民族民间舞在编排时,可以将中国传统乐器,如琵琶、二胡、竹笛、古筝等,作为主乐器演奏,也可加入中国戏曲音律,以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音乐,以推动舞蹈作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3.服饰

服饰与舞蹈关系密切,是舞蹈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能够提升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服饰是民族审美的物质外化,服饰中式样、图案、纹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甚至可以构成蔑帽舞、斗笠舞、披毡舞、草裙舞、甩袖舞、象帽舞等民族民间舞的主体。民族民间舞中精心设计的服饰,能够增强舞蹈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优化舞台表演效果,突显文化内涵。

4.道具

道具可以极大丰富舞蹈的艺术语汇,增强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的道具有时为少数民族的乐器或生产器具。如鼓属于原生态民间舞蹈道具中的乐器类,它构成动作的动机、伴奏,在民族民间舞中十分常见。藏族舞中的热巴鼓舞集鼓、铃、舞为一体,在表演中,男舞者持铃跨腿转、蹲转、躺身转,女舞者持鼓或身击鼓或顶鼓转,以此展现出藏族人民祈丰收、求雨、驱鬼神的场景,表现出藏族独特的文化特色。

四、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民族民间舞的创新表演模式

(一)生活化表演模式

艺术表演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焦菊隐曾指出:“没有生活,不熟悉和不理解生活,就没有进行二度艺术创造的权利。”[7]民族民间舞的表演中舞蹈演员应选取生活化的元素,通过“符号-元素-再符号化”的过程将文化具象化地融入舞蹈动作、道具、服饰、音乐中。生活化表演模式要求舞蹈演员必须直接观察、体验现实生活,从适应情景角色到逐渐完善,再到完成形象的塑造。

(二)追求真实的表演模式

舞蹈表演强调演员在演艺作品中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为体验不足造成的表演束缚。然而过多的想象会使表达较为抽象,使得观众无法感受舞蹈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文化。而民族民间舞源于民间,表演模式应追求真实,通过舞者真实的身体张力、协调的律动、恰当的劲力和气息的运用以及情感的生成配合音乐、服装、道具等展现民族民间舞中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民间舞中华舞蹈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