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域下超市游戏圈的建构

2023-04-11 23:58蔡林婕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建构策略幼小衔接

蔡林婕

摘 要: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转折与过渡,也是幼儿升入小学前的关键时期,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时,我们需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愉悦身心的游戏中,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游戏经验,促成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以幼儿感兴趣的超市 游戏圈建构为研究内容,探索如何以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建构超市游戏圈,发展幼儿主动建构认知的能力,通过在游戏中发展幼儿良好的能力与习惯,进一步促成幼儿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综合素养,提升幼小衔接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幼小衔接;超市游戏圈;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3-0059-04

一直以来,幼小衔接价值旨趣主要聚焦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顺利适应。传统的幼小衔接活动中,教师与家长比较关注幼儿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忽略幼儿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发展,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也导致幼小衔接活动存在较为明显的“小学化倾向”。2021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到要减少没有必要和重复性的知识学习,让儿童在真正自由轻松的氛围下形成自主学习的意愿。这也说明让幼儿在幼儿园与小学获得平衡过渡和顺利适应的价值旨趣得到进一步强调,蕴含着幼小衔接 “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的价值旨趣新动态也渐趋显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幼小衔接的作用和价值,从儿童视角出发,打开新的思考空间。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尝试以全域的视角,以游戏化、生活化活动理念打造具有幼小衔接“慧”元素的超市游戏圈,能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主动建构认知的能力,生成适应能力的幼小衔接关键素质,助力幼小科学衔接。

1. 融入幼小衔接“慧”元素的超市游戏圈活动内涵

《指导意见》提出了更加全面的入学准备: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全面准备和适应。在开展日常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结合游戏特点,挖掘幼儿兴趣,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在游戏中渗透这几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和与素养。超市游戏一直是幼儿园的常规游戏项目,同时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形式之一,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发挥创造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游戏经验,在其中融入自己感兴趣的元素。结合幼儿的兴趣,我们可以有目标有方向地在这一传统游戏题材中,渗透社会、语言、科学等多领域的游戏价值和内涵,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为幼儿提供身心、生活、社会、学习方面的引导。在开展“超市”游戏活动中,结合幼儿的能力和水平,在超市设计“创建”“管理”“经营”“互动”的生活体验游戏圈,从中把握和融合幼小衔接入学准备的核心“慧”元素。具体的实践探究过程如下。

(1)探究情感“慧”元素

情感要素的发展是推动幼儿幼小衔接顺利平稳过渡的重要元素,幼儿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即将到来的陌生的小学生活,才能真正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之情。这种情感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游戏中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平稳的情绪,通过积极的交流与表达,学会沟通和交往,让情感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进一步推动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陌生的问题时,能够用积极的情感学会适应环境,解决问题。

例如,在超市创建伊始,幼儿会产生许多问题清单:超市卖什么?需要什么?货品怎么放?怎么买(卖)……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幼儿会通过询问、调查、交流、参观、操作等方式了解经验,获得探究的积极情感和方式。幼儿“管理”超市时,通过图画、符号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丰富幼儿解决游戏需要的经验:孩子们会尝试用简单图表示物品,数字表示数量并签名的方式记录超市货品库存动态情况,及时补充。在游戏中的积极互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探究大量的数学和科学知识经验:幼儿在买卖体验中,会点数所需的“钱币”,会用递增递减的数学方式进行买卖,懂得 10个 1 元币能兑换 1 个 10 元币;用 5 元的“钱币”买了 3 元的货品,需要找还2个1元币……在管理自己的游戏“钱币”中,能够点数出一摞1元起10元有10个游戏币,并且发现对齐在一个水平面上 3 摞钱币,有 30 个游戏币……

在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的情感力发展与幼儿的能力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幼儿掌握的能力和方法越多,他们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就越有自信,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探究方式尝试解决问题,随着幼儿解决问题越来越成功,他们又会积累新的经验,以此不断发展幼儿良好的情感素养与心理素质。对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样的情感发展十分有助于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环境,也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自主解决在小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克服畏难心理。

(2)行为规范“慧”元素

《指南》中提到成人要“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开展“超市”游戏时,教师既要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在游戏中能够自发遵守规则,同时也要为幼儿提供自主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学会通过自我管理遵守規则,而不是需要靠外力的约束遵守规则,自主发展规则意识是智慧地推动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元素。

例如,在超市的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可以获得建构积极自我概念的经验:幼儿需要制定并且执行规则使超市流通有序,他们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要考虑其他伙伴的想法,懂得用“排班轮换”、协商交换等不同的合作方式分工,以组长带组员的组合方式,确保执行每日超市经营。在理货中, 幼儿会意识到不及时整理归类货品,超市就会杂乱无序,需要形成良好的归类习惯,总结出优秀的整理方式方便收拾和节约时间:零散、较小的货品能够借助辅助材料:篓子、挂架、筐子来层列货品,整齐又便利;相同种类的货品规整在一起,更容易寻找和收拾、圆柱体的货品要立放不平放,就不会滚动……幼儿在接待客人时,热情地和客人打招呼,提醒客人带上购物篮购物,客人会笑眯眯地友好回应;懂得留意客人情况,当客人找不到东西,就赶紧询问告诉客人物品在哪里,客人挑选好,帮客人把货品一件件打包整理好……这样,客人会特别乐意找自己再次购买。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结合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意识到没有规则,他们的“超市”游戏就很难持续开展下去,在趣味性游戏的带动下,孩子们开始自发思考如何利用规则的作用,最初通过幼儿自主制定规则,让幼儿理解规则的价值和作用,随后幼儿开始生成自主意识,能够分辨规则的存在是否适宜,他们会根据游戏的需求灵活调整规则,在此过程中,幼儿也会从遵守规则的行为获得成就感,也让幼儿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这种良好的习惯无疑会让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更加顺利。

(3)思维方式“慧”元素

在游戏化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发展幼儿的思维模式,使幼儿由无意识的行动逐渐向有意识、有计划的行动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思考事情的先后顺序,按照轻重缓急的方式排列需要完成的任务,幼儿开展游戏的行动表现更有逻辑性,同时也能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分工,共同努力使游戏活动顺利开展。

小组在围绕自助餐的场地布置需要实施购物计划,面对琳琅满目的货品,他们要考虑布置班级自助餐场地需要配置并且缺少的优先内容,再进一步的全面观察和选择,合理安排在一定限额的“资金”中,完成场地准备材料的购物。他们要抵抗自己冲动和诱惑,需要统一意见后罗列出必须要购买的材料顺序:食品陈列盘—桌布—展台布置的饰品,然后逐一比对,计算和购买,不断适应变化需求,从一种任务或思维方式转换到另一种任务和思维方式。所有这些游戏中幼儿基于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中发展起来的思维能力,都体现并蕴含着幼儿在具体的情景中对数感和使用的理解、书写的准备、学习力的萌芽;幼儿在游戏体验中收获的力量感、掌控感和喜悦感,都是幼儿日后进入小学展开符号化、概念化、学科化学习的经验原点和智慧支撑、探索自我成长,奠定稳健心理的起点,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力和生长力。

我们在游戏中可以看出,“超市”游戏中可以体现出十分丰富的幼小衔接元素,因为“超市”游戏体现出比较明显的综合性,一方面这意味着幼儿要在相对较为复杂的游戏场景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幼儿可以在游戏兴趣的推动下,积极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幼儿间的通力合作与积极互动,也为幼儿打开丰富的游戏思路,使幼儿的思维方式得到有效的拓展与丰富。

2.提升幼小衔接“慧”价值的“超市”游戏圈建构策略

在了解幼小衔接视域下超市游戏圈建构内涵与价值之后,教师基于“超市”游戏圈建构的各种游戏元素,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实际需求,在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的同时,结合幼儿的表现和生成的兴趣,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指导与支持策略,推动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能力发展,能够有充足的经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南》中提到“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基于幼小衔接视域下“超市”游戏圈建构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分析活动的“慧”价值,從中深挖可以推动幼儿发展的契机,追随幼儿的脚步,在游戏中提供适宜的干预指导,使常态化的“超市”游戏圈建构研究活动成为发展幼小衔接活动质量的重要形式。

(1)本位策略:关注幼儿视角,复位幼儿积极行动者的角色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基本原则中将“坚持儿童为本”放在首位。幼儿是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经历者,也是幼小衔接的主体。开展“超市”游戏的主要宗旨也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推动幼儿能力的发展以适应小学生活。因此,教师在活动中需要积极关注幼儿的主体本位,倾听幼儿的需要,尊重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在游戏、生活实践过程中施展自己力量和游戏活动中的自主选择权利:在了解幼儿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发起游戏,归还幼儿对游戏的设计权,给予幼儿的参与权能够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行动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归属感和自尊感,形成自我成长的力量。

例如,超市创建阶段,能看到幼儿频繁运用花片、纸张代替钱币进行虚拟游戏,同时也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有统一的标准,幼儿为不同颜色花片、纸张代表的钱币面值争论得面红耳赤,同时烦恼自己用纸质制作的钱币容易破损,需要花费时间重复制作……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教师没有立即进行干预,而是请孩子们自主通过讨论和交流分析问题、思考如何借助生活中的经验解决问题。在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有的幼儿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老师,我们去游乐场玩的时候,发给我们游戏币,有五元的,一元的,可方便了,我们能有自己的游戏币吗?”在幼儿提出方法后,教师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游戏需求,分析与探索拥有自己的游戏币的可行性,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幼儿用辩证的思维,分析拥有自己游戏币的利弊,结合初步讨论的成果,进一步分析如何让游戏币在游戏中发挥价值,纠正游戏币的一些不足。在不断深入分析中,幼儿的思路逐渐清晰,找到了设计统一游戏币的标准,搜集制作游戏币的材料,探讨投放游戏币的规则,在一系列的操作中,幼儿学会如何精简程序,提升游戏的效率,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而提前做好准备……

幼儿的信息指向他们的兴趣需要,他们发起的超市游戏币开发项目就此拉开序幕,陈鹤琴先生说“最宝贵的是儿童们自动研究的精神”,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基于“儿童本位”思想,在遇到问题时,不只将解决问题的选择权交给幼儿,还将超市游戏币的设计权交付于他们。可以看见,孩子们也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从超市游戏币图形、面值、款式、命名,孩子们都不怕麻烦地反复进行讨论和验证,最终在幼儿的集体努力下,他们积极主动地研究在“超市”游戏中运用游戏币的整个进程,从幼儿发起到参与的过程中,成为积极有创造力行动者。

(2)全域策略:从“班级”到“园际”,建立开放、流通的游戏圈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里的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的教育建议分别提到:拓宽幼儿交往的范围,创设自由的交往机会,丰富交往经验;为幼儿提供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幼儿园超市游戏,从班级互动走向园际互动,形成强大、整体式的“游戏圈”:可以实现跨班级、跨年龄的游戏活动和积极互动;可以和幼儿园各个功能室活动形成相互支持、流通的游戏体系, 从而产生更多的游戏、学习创意,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获得强大的学习能力。

例如,幼儿在开展游戏活动中,生成了制作专属超市游戏币的创意后,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同时也生成了较为积极的辐射效应,孩子们的设计也吸引了其他班级的幼儿,超市专属游戏币走出班级,成为幼儿园伙伴共享的事物,激发了幼儿园其他班级幼儿的集体兴趣,获得大家积极响应。班级推选三份最佳游戏币的设计方案参加园际设计民主评选产生最终幼儿园的专属沐喜游戏币,带动了全园幼儿对游戏币和超市游戏的兴趣。每周五的幼儿园“沐喜”超市营业日,中大班混龄经营,大带着小的,小的学习大的,生活馆里制作的美食、手工坊设计的艺术品输送到超市进行售卖,而超市的产品宣传邀请艺术馆的伙伴们进行设计宣传……

在建构“超市”游戏圈的活动中,我们不只将眼光拘泥于班级,而是给幼儿更为广泛的空间,让幼儿能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在更多的场域下进行自我验证,获得他人的认同与自我认同。这次幼儿在设计专属游戏币的“意外”收获,也成为幼儿接触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同伴的机会,孩子们的见识得到了拓展,在与更多同伴进行交流时,获得了不同的体验,生成了更加丰富的创意想法,让“超市”游戏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幼儿获得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

(3)媒介策略:以材料为媒,助力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构建“超市”游戏圈,需要有丰富的材料作为媒介,搭建良好的桥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用更加立体化、生动化、直观化的方式,助力幼儿良好的行为规则的形成,发展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小衔接活动更好地推动幼儿品行的发展,促成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例如,在设计超市专属游戏币的项目活动中,聚集全体幼儿参与开发的游戏币,是超市游戏中是重要的材料媒介和资源,开放性的串联游戏,也让幼儿获得丰富的体验与积极的经验。在主题谈话中,幼儿对游戏币的想法又有了新的拓展,由于游戏币数量有限,分配到每個幼儿手里的游戏币就变得格外珍贵,幼儿会通过自我表现衡量游戏币数量的多少。他们认为如果自己表现好,教师就可以将奖励游戏币。在幼儿看来,游戏币不只是简单的等价交换的符号,像是一种奖励机制。因此,教师顺应幼儿的想法,以此作为发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集体意识的材料,聚焦幼儿游戏币获得动机,形成实现获得沐喜游戏币的奖励计划。制定具体的规则,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和什么事情可以获得奖励?教师与幼儿制定详尽而全面的奖励机制,在游戏币作为材料,将对幼儿的认可以物化的形式呈现。幼儿可以在晨间完成值日生工作获得游戏币奖励;可以坚持生活各环节的良好秩序获得游戏币奖励;可以在区域、游戏中,制作满足自己或者伙伴活动需要的材料获得游戏币奖励;可以在家中精心准备在活动中与教师同伴分享的才艺得游戏币……讨论中幼儿与教师达成共识:同步家园生活的每个时刻,都是获取游戏币的途径,满足了幼儿的获得动机,也形成自律、积极的行为规范。

通过这样的方式,游戏币不只是“超市”流通的货币,更成为幼儿发展良好习惯与品质的载体,幼儿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游戏币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有助于集体的共同发展,什么样的行为是符合行为规范的,在此基础上,幼儿也会形成清晰的认知,获得更加丰富的社会体验,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不同的场合下,能够学会遵守适当的行为规范,对幼儿升入小学后的过渡与适应也具有很好的规范作用。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视域下超市游戏圈的建构,将入学的准备教育实施融入超市游戏圈里的游戏和生活中。通过探究感知、实际操作、深度体验等符合幼儿发展和学习规律的方式积累准备经验,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从促进幼儿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高质量的过渡,形成科学衔接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李召存,李琳.迈向高质量教育时代的幼小衔接[J].学前教育研究,2022(05).

[2]虞永平.以“儿童为本”落实幼小衔接[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2(Z2).

[3]李学侠.“超市文化”视域下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圈”建构[J].好家长,2019(62).

猜你喜欢
建构策略幼小衔接
论叙事视角下的新闻编译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