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提质,快乐畅读

2023-04-11 03:54顾艳雯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双减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顾艳雯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更具有效性和高效性。也就是说,“双减”的目标是减压提质,这对课堂效率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秉持减负提质的目标,创新课堂阅读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在课堂快乐畅读,提升阅读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3-0183-03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古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书是熏陶思想、培养情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的主要途径。自古以来,人才的培养就以读书为主要途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需要教师用心审视,并探索合适的阅读教学模式。

1.“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以作业及培训负担为基础元素,开展新一轮的减负改革,其本质并非纯粹地减少学生的压力,而是在减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课堂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也就是说,“双减”背景下,课堂是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发现,“双减”政策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加明确和新颖的方向:阅读遵从自主,阅读强调体验,阅读灵活思维,阅读注重实践。教师应当关注“双减”政策中课堂变革的思想,寻求新的方法和契机,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

2.“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改善方法,思考品味中养成阅读习惯

思考是阅读的衍生活动,思考通常是伴随着阅读行为的产生。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阅读过程必然应当融入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无效的。因此,将思考融入阅读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是提升课堂阅读效率的关键。教师应当积极改善阅读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品味,通过一定的辅助记录手段,如批注、笔记等,帮助学生捕获阅读灵感,从而推动他们借助思考更加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为例,这是一则感人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鸟与大树的友情。对履行诺言的执着,小鸟的行为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该篇课文中并没有角色的情绪或者心情的描写,学生初读时很难理解文字深处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在学生日常阅读时,引导他们融入思考,并将思考的内容表达出来,以便情感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比如,在阅读该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批注,在产生疑问或者激发了一定的情感时,及时批注出相应的内容,并结合批注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在读到“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时,会不自觉地想到后面如何发展,于是会批注:“小鸟还会继续去找大树吗?还能找得到吗?”然后顺着这个问题再进行后续阅读。还有的学生在读到“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看了一会儿”时,会去思考鸟儿为何睁大眼睛呢?于是批注:“睁大眼睛代表什么呢?盯着灯看了一会儿是鸟儿在思考吗?”而后借助这样的思考线索,学生继续阅读,会发现鸟儿居然唱歌给灯火听,由此,他们就能够逐步领悟其中的情感:鸟儿执着地寻找着大树,并未因大树的离开而放弃,在大树消失,只留下火时,它一定是吃惊的,所以沉默了一会儿,继而再履行自己的承诺,将歌儿唱歌灯火听。这样的思考过程加上阅读品味,文章中的情感就跃然纸上,鸟儿对大树的深情体现在了它的行动之中。通过思考的渗透,阅读过程变得更加有目标和动力,而借助批注,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化为直观可视的元素,就助力他们更有序地开展阅读,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情境体验,主动参与中感受文本魅力

体验是“双减”政策下语文阅读教学所强调和追求的。体验的过程是激活学生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文字阅读往往无法带领学生深入其中,也就无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文本内涵,感受文本魅力,长此以往,还会降低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力。而利用体验式的阅读,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立体的情境感知,在更为立体化的方式下通过真实的体验去感受、去聆听,由此,就更加积极主动,拓展出更多的体验形式。所以教师应当立足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会,从而不断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力与阅读参与度。

以《昆虫备忘录》教学为例,生活中昆虫无处不在,有蜻蜓、有蚂蚱、有瓢虫、有蝴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不起眼的小昆虫却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在阅读该篇课文时,由于学生与昆虫接触较少,或者由于昆虫体型较小,无法透彻观察,导致其对昆虫形态和特点的理解不够深入。此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实地体验昆虫的不同行为和特点。比如,可以创设演示情境,将蜻蜓、蚂蚱等的身体构造放大,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昆虫研究体验;还可以创设演绎情境,让学生选择一种昆虫,通过故事化的模拟活动,演绎昆虫的动作、行为等。比如,有的学生演示出了蚂蚱飞行时“咯咯”作响的特点,有的学生展示了力量超大的独角仙如何推动较重的物品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欣赏情境,让学生在趣味的动物视频中设身处地地感受昆虫的活动与特点。通过这样的情境體验,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接近蜻蜓时它总能快速发现并飞走,理解为什么说“独角仙是昆虫里的霸王”,以及为什么说瓢虫的膜翅是“黑绸衬裙”。通过情境体验,文本中的文字就变得生动活跃,成了立体而直观的角色形象,基于此,学生就能够结合真实的体验过程,更好地理解文本中词语的妙用,把握文本中的情感元素,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情境,从中感受神奇的文本魅力。

(3)快乐分享,小组讨论中获得思维能力

阅读思维是学生对文本有效地开展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处理活动的能力。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分享是推动他们思维最重要的活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沟通,分享阅读过程和成果,这是一个思维互动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由此可见,充分的互动也是推动高质量阅读的媒介。基于此,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成为保障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互动,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及时沟通、主动分享,在快乐的分享过程中不断激活阅读思维,更好地形成阅读能力。

以《牛和鹅》的教学为例,该篇是一个叙事类的故事,作者用极其生动的语言刻画了活灵活现的角色,也包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感受到文本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而如何去理解具体的语言用意,如何去感受其中内在的情感,需要学生运用更灵活的思维去支撑。而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自由讨论,在交流、沟通、分享的过程中激活阅读思维。比如,有的学生对鹅如何攻击人感兴趣,于是他们就着重阅读鹅追“我”的这一段,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鹅冲过来的时候是怎么冲的?它为什么能咬住人的衣服?它有很多牙齿吗?它的脖子那么长,脖子被抓住后会断吗?鹅真的有那么大的力气扑倒人吗?在激烈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探索的兴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碰撞中,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发,他们获得了更为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能够极快速地从文本中寻找到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语句和文字。此外,还有的学生见过鹅,也体验过被鹅追逐的情形,于是也积极地跟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有了课文的支撑,学生的经历讲述的绘声绘色,这无疑为他们的语言思维打开了新的灵感,他们就能够结合生活更好地开展阅读,理解文本,从而不断提升更加多元的思维能力。

(4)灵活实践,生活体验中获得成长力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内化阅读内容的关键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收获丰富的思想情感,看到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这些都能够成为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而如何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好地去理解阅读内容呢?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实践,将阅读内容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切体会,如此就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阅读内容,感受阅读思想,从而收获更多的成长力量。

以《蟋蟀的住宅》教学为例,蟋蟀是草地上的主要居住者,到了夏天,茂盛的草丛中总能看到蹦跳的蟋蟀,时不时还能发出响亮的叫声。而在生活中,蟋蟀通常是在草叶上发现的,那么它们到底“住”在什么地方呢?结合本篇课文,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够发现蟋蟀住宅的独特之处。蟋蟀选址非常细致,有诸多要求,按照这样的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户外实践活动,去草丛中探寻蟋蟀的住所,研究住所周围的环境。这样的实践活动无疑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小心翼翼地在草丛中观察,用耳朵仔细聆听蟋蟀的动静。即使并未找到蟋蟀的住宅,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和亲近自然生活的乐趣。在实践结束后,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就能感知到文中蟋蟀更加灵动的形象,而后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以及阅读内容,写出一篇阅读体会,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体验,更加深刻地了解蟋蟀的特点,感受蟋蟀有所追寻的精神。在这样的实践中,阅读已然不是单纯地读,而是结合体验、思考以及应用产出的综合化过程,他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将文本的思想内化,更好地吸收文本的内容。基于此,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渐提升,情感和思想也日益增强,从而有效获得阅读中的成长力量。

(5)合理总结,综合评价中促成阅读后劲

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纵然阅读内容丰富多彩,但需要长久地坚持和积极地融入,这是需要强大的阅读后劲支撑的。而“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减轻,他们有更多自主的空间来安排兴趣、发展特长,由此,就更加需要学生掌握充足的阅读后劲,才能将阅读发展为兴趣,更好地实现阅读能力的飞跃。而适时的总结和评价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合理的总结评价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帮助他们及时调整改善,由此,教师应当积极开展阅读总结评价,通过综合性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开展阅读,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为例,该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所写的游记,生动地描写了游览双龙洞时的所见所闻。在阅读游记时,由于有诸多景物描写,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开展语言描写探究活动,如以“从外洞进内洞的过程中,感受如何?作者是如何借助细节描写的?”为主题开展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会首先去阅读段落文本,继而从中寻找独特的展示心情的语言文字,而后说一说他们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去总结,并给予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有动力继续阅读。比如,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方法运用、思考范围、交流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和可取之处?结合这个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总结,并自我评价,有的学生经过总结,能够发现自己探究过程中只考虑了进洞的方式,并未考虑作者的直观体验,还有的学生总结出探究过程中没有挖掘出进洞时的所见所闻,这有助于学生后续更好地强化阅读。而后教师再结合学生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表现,对学生的态度、方法、思维等方面开展评价,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探究的方法和问题,更能够帮助他们厘清思路,用正确的方法去开展阅读活动,以保持强有力的阅读后劲。

3.结语

阅读是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积累情感、熏陶思想的途径,由此,它必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阅读教学逐步向更加完善和综合的方向变革。阅读需要注重自主、体验、思维、实践,这是遵循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必然。在改革进程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路途中,减压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只减压,其本质必然是提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堂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减轻思想压力和作业压力的基础上,思维获得释放,情感获得提升,从而实现快乐畅读,用更为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文本之美,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獻

[1]后玉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8).

[2]沈玉芬.因文而教,化难为易——“双减”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效率追求[J].语文建设,2021(12).

[3]侯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05).

[4]阚军.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9(03).

猜你喜欢
双减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