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课外活动空间 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2023-06-08 17:51梁亚娣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摘 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仅需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知识讲解,还需拓展课外活动空间,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竞赛活动、动手活动、小组活动等,保证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1-0051-03

引  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尽快适应全新的教育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开展不同类型、主题的课外活动,不断拓展和延伸课外活动空间,让学生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一、开拓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的意义

(一)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胜心,非常喜欢参与竞赛活动。课外活动空间的拓展能够帮助教师开展更多符合学生喜好的教学活动,不仅可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1]。

(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就能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显著提高。相对于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来说,学生更愿参与到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中。此时,拓展课外活动空间能改变语文知识的固定传递模式,让学生能在参与不同类型、主题的活动中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质。这样的活动不仅可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还能使其维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对日后的课外活动、课堂教学充满期待。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还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人文素养等。课外活动空间的拓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在独立分析、合作探究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也能从多个角度观察和了解学生,全面分析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语文素养也会得到良好发展[2]。

(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采用“实践+理论”的教学方式,以达到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此外,课外活动普遍较为有趣和新颖,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可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这份动力延伸到课堂上,学生也会表现得十分积极和主动,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显著提高。课外活动可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丰富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为学生打造更具有吸引力的语文课堂。

二、开拓课外活动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策略

(一)开辟课外阅读空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输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量变逐渐过渡到质变,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拓展和延伸[3]。例如,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绘本故事的课文,如《坐井观天》《小蝌蚪找妈妈》等;也有很多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如《日月潭》《黄山奇石》等。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想要从多个渠道了解世界,接触自然,教师仅利用课文内容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探索需求。以自然界为例,四季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也会随着季节的转变和自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课外知识面的狭窄也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的阻碍。如在学习《寒号鸟》时,学生只能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了解这一生物的生活习性,在生活中真的遇到这一生物时将无法准确辨认。基于此,教师必须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活动空间,让学生能学习和接触更多的课外书籍。

(1)筛选合适的书籍。教师需要认真筛选课外阅读素材,尽可能从教材内容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当前阅读的书籍。如果学生有额外的兴趣或经历,那么教师就可在原本的书单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完《坐井观天》后,教师就可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加入一些成語故事或其他传统文化故事,如《重阳节的由来》《买椟还珠》《汗牛充栋》等故事。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还能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使他们掌握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制订阅读计划,精心设计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等,保证学生阅读质与量的提高。学生每天在完成阅读后需要进行打卡,记录下此次阅读的心得与进度,保证严格按照阅读计划进行阅读。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做好阅读笔记,采用批注式阅读、写阅读笔记等方式,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

(3)开展亲子活动。在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布置科学合理的阅读任务,使其能完成更多纸质书的阅读任务。在开展阅读活动后,教师可与家长进行互动和交流,协助学生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社會实践活动。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层面的输入,还需利用社会实践等方式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阅读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等情感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还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例如,在教学完《雪孩子》后,教师需带领学生探究文章内涵,使他们形成善于帮助他人、舍己为人的良好品格。在课外阅读空间中,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文章等,同时开展假期实践活动,如捐赠旧衣服、打扫社区等,让学生去“阅读”生活。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家校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围绕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交流,打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

(二)开展课外竞赛活动

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也拥有较强的好胜心,非常喜欢参与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有些学生为了获得胜利,往往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主动学习和探究。为了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空间开展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学生完成知识的日常积累,或已经进入阶段性的输入后,教师就可开展知识的实践与应用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这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竞赛活动:

(1)语文知识竞赛。该模块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如总结文章内容。例如,在教学完《秋天的雨》后,教师可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该篇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什么?该篇文章是如何描述秋天的雨的?”这些简单问题可让学生快速进入竞赛状态,产生成就感。除了开展基础知识的竞赛活动外,教师还可组织开展难度递增的问题竞赛活动。在此类型的竞赛活动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保证各小组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学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2)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此类型的比赛不仅需要学生阅读和收集大量的资料,还需要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撰写演讲稿、辩论稿,这样才能增加获胜的概率。教师可每周确定不同的演讲、辩论主题,留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做好准备,并挑选一节课的时间开展竞赛活动。在所有学生展示完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评选出“演讲小能手”“辩论之星”等,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教师还应开展总结归纳活动,鼓励学生分享此次参与活动的经验和方法,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高。

(三)开展课外动手活动

课外阅读活动可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知识竞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通常情况下,知识竞赛会被安排在学期末或学期中,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与巩固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在周内开展手抄报、板报设计活动,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板报设计。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可让学生自行设计板报,鼓励他们自由选择主题,并围绕主题收集和整理各类资料。例如,在学习《朱德的扁担》后,学生决定此次板报的主题为“红色文化”,并且主动收集和整理资料。全班学生需要共同探讨此次板报的设计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底稿的描绘。对于一些绘制难度较高的部分,如人像、图形等,教师可给予适当帮助,在与学生商定后进行细节调整。教师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将本班学生分为多个板报小组,各小组的学生需明确各自分工,提出各自的方案,在经过投票选举后选择最优板报设计,再进行动手操作。这不仅可保证课外活动的有序开展,还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有效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2)手抄报设计。在实行“双减”政策后,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自由支配的时间也逐渐增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匿名投票、互动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课外活动开展意愿。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满足学生的兴趣喜好,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参与度;针对学生愿意参与的活动,教师需要进行前期辅导工作,积极与家长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家长能在家庭中、假期中认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执行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提醒家长不要过多干预学生,切勿影响学生的自主决定。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制作手抄报是一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课外活动。对于手抄报的格式和内容,教师应尽可能不做硬性规定。如果教师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提出固定的形式、内容和主题,将会影响学生想象能力与自主创作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设计出个性化的手抄报。有的学生围绕着“秋天的雨”设计手抄报,不仅摘抄了课文中的优秀语句,还加上了自己拍摄的照片,写上了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则是利用手抄报展示了自己的周末生活,包括周末计划、参观动物园的照片等,还绘制了非常多好看的装饰画。

(四)开展课外小组活动

(1)成立兴趣小组。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学习兴趣仍旧处于不够明确的情况。因此,教师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若干兴趣小组,如科幻书籍阅读小组、演讲小组等,并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让学生找到更多知己,发现更多的共同话题,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还能提高课外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能力提升。

(2)成立广播站。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学校的广播站,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播放自己喜欢的东西。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创设广播站小组,要求该小组的学生每周承担起广播站的相关职责,如撰写稿件、播音等。同时,教师还可采用轮流制,借此锻炼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课外活动既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也能丰富学生的阅历,实现他们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应从多角度了解学生,从教学内容、学生能力、喜好等角度出发,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始终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成长,最终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宋禄胜.开拓课外活动空间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J].智力,2022(24):84-87.

朱琳.开拓课外活动空间,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8):144-145.

赵牛忠.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J].课外语文,2021(34):47-49.

王小聪.浅谈开拓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J].中国校外教育,2020(19):88,90.

作者简介:梁亚娣(1976.6-),女 ,甘肃天祝人,

任教于天祝县城关三小,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