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礼仪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3-12-29 01:21邓鹏丽李之松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礼仪协同育人

邓鹏丽 李之松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韶关 512126)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不学礼,无以立,德育教育,礼仪先行。大学生礼仪素养和思政教育关乎大学生成人、成才,也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礼仪素养和思政修养也在不断提高。但大学生礼仪失范、信仰缺失、纪律意识淡薄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和谐、不协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表明高校需要强化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加强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调动多种积极因素,形成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合力,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和思政修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引领高校培养新时代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于2014年被提出,其内涵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为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程和课堂搭建了载体。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强调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

目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校需要紧跟新时代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以协同为关键,促进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加强育人内涵建设,协同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

1 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研究现状

青年大学生代表国家的未来,其健康成长将有力推进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高校应培养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和思政修养的大学生。截至目前,有关学者针对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已分别开展了一定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五年(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中国知网,题目包含“礼仪教育”的文章高达254篇,其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论文达13篇,杨柳、卢萍从国外传统礼仪教育[3]与东西方礼仪教育对比[4]的视角开展礼仪教育研究。针对大学生礼仪教育,姜锦提出礼仪修养是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气质、文化与学识、修养和价值、知识水平、道德品质、完美人格的标准,更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并提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礼仪修养,而加强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道德教育的必需,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5]。

同一时间段,题目包含“思政教育”的文章数量高达8 935篇,其中CSSCI收录论文达304篇,研究者大多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从社会环境不同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张丽伟、韩承敏主要从新媒体[6]、自媒体[7]等新环境视角探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李斌则号召高校、政府、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努力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创造好的环境[8];刘少文提出高校需要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优化传播路径和健全保障体系,进而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路径[9];王丽华从协同视角分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思路[10],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叶方兴提出高校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方向,把握专业课程的课程属性、价值属性、特色优势,并发掘、利用、转换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坚持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体”、以专业育人理念为“魂”、以各种教学形式为“用”,追求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共振”效应[11]。

关于题目包含“协同育人”的论文,中国知网在同一时间段收录2 836篇,其中CSSCI收录论文共130篇,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视角开展协同育人研究的文章居多。其中,有部分关于协同育人和课程思政的研究,但在CSSCI收录的论文中,关于课程思政和协同育人的论文总量相对较少,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高锡文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分析了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12];肖香龙提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13];史巍分析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以及有效落实举措[14];杨建超开展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理性审视分析[15],汪琼枝探究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专业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16];张琼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17];唐检云、张雄艳分析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18]。

综上所述,我国研究者已开展较多的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研究,而高校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相对较少,高校需要推进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实现多种元素协调统一,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

2 推进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的

破解高校育人理念陈旧、礼仪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受时空限制以及育人模式比较单一的难题,坚持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推进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首先,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促进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以育人为根本,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等教育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寻礼仪文化教育规律和思政教育特色,突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专业课程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强化提升大学生思政修养,促进礼仪素养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确保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建设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创设泛在学习环境。构建理论、实践、网络协同的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泛在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互动学习提供泛在学习环境;建设移动互联网课程在线资源,扩大高校礼仪课程的受益面,突出教学资源网络开放、共享、不断更新,以及学习成果在线展示的优势。

再次,加强四个维度建设,促进礼仪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从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竞赛项目、就业岗位四个协同育人维度设计,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挖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并强化专业理论指导、实践锻炼和项目引导,提升就业能力,切实促进高校礼仪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最后,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礼仪与思政教育可持续融合发展。构建良好的协同育人环境,推动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和家庭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发挥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学校教育、企业认可、家庭配合的作用,促使五方协调配合、协同发展,促进高校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可持续发展。

3 高校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结合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相关研究以及推进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思路,构建高校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礼仪教育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思政教育把握方向、立德树人,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坚持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可以建设一个目标(人才培养)、两个模块(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三个平台(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四个维度(课程、实训、竞赛、岗位)、五个主体(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家庭),构建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12345”协同育人路径(图1),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图1 高校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3.1 以育人为本,聚焦立德树人,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坚持目标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礼仪素养和思政修养的人才,协同建设两个模块、三个平台、四个维度、五个主体,首先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职能,首要职责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应打造优质教学团队,精选礼仪教学和思政教学的骨干教师,组建礼仪思政教学团队,以便发挥好教师队伍“主力军”的作用。

在推进协同育人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需进行协同育人项目建设筹备、开展、组织、协调以及建设成果总结与反思,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发挥师资队伍的基础、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力推进大学生礼仪教育和思政修养融合发展,努力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精品协同育人项目。

3.2 模块化建设,促进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两个模块融通

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是高校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两个核心模块,重点挖掘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资源,加强核心模块建设,并促进模块融通。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重点探寻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规律及两个模块的共性,促进两个协同育人模块的融合与发展。其中礼仪教育突出礼仪规范建设,依据现代职场礼仪要求,借鉴古今中外礼仪素材,挖掘礼仪教学资源,进而提升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思政教育突出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挖掘大学生礼仪思政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信念。同时,注重两个模块的融合发展路径分析,确保弥补缺失的礼仪文化意识、礼仪文化教育和礼仪文化认同。总之,强化礼仪课程思政建设,以现代礼仪要求规范大学生,以良好的思政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培养大学生的礼仪规范性和思政自觉性。

3.3 三平台协同,推进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协同建设礼仪思政协同育人理论课堂教学平台、实践课堂教学平台和网络课堂教学平台。

理论课堂教学平台注重推进礼仪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推进成果导向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促进提升理论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课堂教学平台突出建设课内外和校内外仿真和真实的专项实训实践项目,进行实践检验,强化实践育人;网络课堂教学平台突出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创新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成果在线展示。协同建设三个课堂教学平台,既能够强化保障课堂教学的礼仪思政教学主阵地,突出实践锻炼,实现学以致用、学做结合,还可构建网络教学的新课程思政教育阵地。以推进礼仪素养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为中心,促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平台协同发展,强化礼仪思政理论教学指导、突出礼仪思政实践教学检验、建设泛在学习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高校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自主性、互动性和趣味性。推进理论、实践和网络三个课堂教学平台协同建设,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

3.4 多维度育人,突出协同育人四个维度融合

探索多维度立德树人,多维融合,重点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竞赛项目和就业岗位四个维度,发挥协同育人课程建设“主战场”作用,探索全方位、全过程促进高校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

以协同育人为主线,建设协同育人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竞赛项目以及就业岗位四个维度的项目,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开展课内外和校内外实践实训,强化礼仪教学和思政教学融合,并利用“校园商务文化节”等项目举行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竞赛,结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单位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要求开展相关指导工作,规范和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和思政修养,全面促进礼仪素养教育和思政修养教育融合发展。

3.5 多主体联动,促进协同育人五个主体参与

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社会环境,发挥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学校教育、企业认可、家庭配合的作用,促使五个参与主体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多元联动,在已有的相关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出台更多新时代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要求文件,引导高校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行业组织和协会可针对行业发展要求为高校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提供指导性的文件,指导大学生提升礼仪素养和思政修养;高校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可针对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特点和思政建设要求,按照三平台协同和四维度融合促进大学生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企业可从自身人才需求角度分析人才培养情况,择优选择具有较高礼仪素养和思政修养的大学生;家庭也是开展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配合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与其他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和思政修养。

4 结语

建设新时代高校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高校需充分发挥其首要职能。具体而言,一方面,高校需确保高质量培养人才。建设高校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高校需明确培养具备较高礼仪素养和思政修养人才的目标,建设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两个模块,搭建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三个协同育人平台,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竞赛项目、就业岗位四个维度融合发展,促进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家庭五个主体协同参与,形成高校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合力,实现高质量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负使命勇担当精神以及较高职业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另一方面,高校还需发挥多种职能作用,实现高校新时代的使命担当。结合礼仪思政教育特点,高校还需做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高校需要做好礼仪思政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礼仪相关社会培训、礼仪顾问等服务,传承和创新我国优秀传统和文明礼仪,基于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路径建设,推进礼仪思政教育研究项目的国际交流合作。

猜你喜欢
礼仪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协同进化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