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与思考

2024-01-07 03:20时静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评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

时静文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项目化学习被认为是创新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手段.文章以“扇形”配套练习为基础材料,设计并实施项目化学习任务“认识不公平的跑道”,通过项目化学习融合“教”“学”“评”一体化建设,发现“评价”能促进“教学”与“学习”新样态真正发生.创新实践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与“教—学—评”一致性的融合研究,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引 言

項目化学习评价需要考虑如何将核心素养转化为项目化学习的评价目标,如何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评价任务、量规并形成覆盖全程的评价.显然,项目化学习被认为是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手段,是高效连通“教学”“学习”与“评价”三者之间的桥梁.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这表明了中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与发展方向.特别是,课堂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该用课堂评价活动连贯教学、学习与评价的全过程,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那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行动指向哪里,哪些手段和方法能够有效承载“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任务呢?

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实施“高效的教”“有效的学”与“科学的评”,从而达成建设“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教学急需实践与摸索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通过“认识不公平的跑道”的项目化学习实践,获得了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进程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成功经验,发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载体与实施路径.

二、研究主题与内容

研究主题:在学完“扇形”这节课之后,教师可以对课本中的练习题(小晨沿着校园跑道最内侧跑了5圈,一共是多少米?)进行改编,并确定项目化学习主题为“认识不公平的跑道”,驱动性问题为“测量、计算与比较不同跑道的周长”.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入操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内容:开展对校园操场跑道的研究,测量相关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分析结果,做出决策.

三、项目开展的经历

(一)情境激趣,从“学”到思,触发项目化学习行动

师:大家知道我们班参加学校晨跑时,为什么并列的两个纵队的位置每周要互换一下吗?

生:为了公平.

师:如果以后都不换了,你们会觉得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了?

生:跑道内外两个纵队跑同样的圈数,路程不一样,所以不公平.

教师出示项目式学习任务(PPT):“认识不公平的跑道”.

(二)以“学”带“评”,以“评”促“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教师设计“认识不公平的跑道”学习单,每个小组一份.

【活动说明】各小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深入思考,立足“周长”与“扇形”的有关知识,结合小学常识课中掌握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设计相应的测量方案,并拟定计划与步骤,设计行动方案.

(1)简单说出小组活动的计划;(2)列出小组在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工具;(3)说说测量跑道的方法;(4)设计让跑步“公平”的跑法.

【说明】教师通过评价量表1,对学生设计的“学习单”提出具体要求:从对已有知识调用、新旧知识融合、数学知识与能力状况及数学研究学习能力等角度展开评价;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基于“评”促进“教”与“学”,立足“教”与“学”开展“评”.

(三)立足学生,关注合作,过程评价反映“学”的效果

评价应是多元的.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仅要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评价应从多方位、全视角出发,在“合作绩效”中开展“协作氛围”“组织效能”“合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在“疑难解决”中对学生学习收获的效果展开评价,即从解决疑难问题数量的多少、方法的优劣,解决的疑难问题是否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数学应用性)等方面展开评价;在“探究成果”中,对数量、质量、数学应用性和创新度等方面进行小组间、学生个体间的对比评价.

【说明】6位教师每人负责一个小组,对其进行观察、记录与评分,实施过程性评价(评价量表2如下所示).

(四)“学”“教”融合,注重过程评价,提升学习品质

项目化学习应该立足“教”与“学”两者有效融合的基础上,辅以“评”的反馈与指导,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评”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的评价;二是通过“评”的结果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从而达成“教—学—评”一致性.例如,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利用测量数据展开计算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如针对学生计算的“速度”“精准度”方面进行对比评价.

【过程描述】6位教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指导与评价.教师对各小组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学建模”“知识应用”“计算能力”与“探索发现”方面展开分项评价.比如,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对不同学生采用“滚圆法”直接测量周长,或是通过“米尺”测量与计算扇形周长等方法,做出对比评价,分析各种方法的便捷性、合理性.“知识应用”方面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计算获得跑道周长之后,如何利用相关数据开展深入探究,得出“在公平的跑道,合理安排队伍的跑法,完成相等的跑步里程”结论的合理性.另外,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展开评价,比如,对利用数据开展计算的方法、步骤、便捷程度、运算复杂性、简便运算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当然,还应该受到重视的是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应能力开展评价.

(五)成果展示,互“评”互促,以评价推动对“教”与“学”的反思

成果展示是项目化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展示研究过程,也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过程的描述与成果展示来表达独特的研究思维及个性化研究路徑与方法.成果展示是整个项目化学习的结尾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不同学生呈现的成果,对其他同学能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高效的成果展示与评价交流能够对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收获产生放大效能.成果展示之后,还要进行评价活动,即学生可以对其他同学(小组)的方案进行思考与分析,提出评价与改进的合理化建议.最终实现通过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有效发展这一目的.

【过程描述】各小组通过PPT展示研究的过程与数据.参考评价量表4,组织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使学生数学思维进一步得到优化,通过“评”改进“教”与“学”,有效连贯“教—学—评”一致性.比如,“认识不公平的跑道”项目的展示阶段,6个小组通过PPT展示研究过程,给出了获得的数据与获取手段;另外,都清楚地讲述了各自选用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对应获得的数据,并说明了数据的用处与处理结果;最后都提出了改进方案,使跑步更加“公平”.

(六)全程评估,以“评”促“教”,借助反思推动改进

教师应以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为评价要素,以原定教学、学习目标能否对应达成为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价标准,对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另外,教师要对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跨学科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数学知识运用与能力提升效果,小组合作下的项目化推进过程的组织与行动能力,基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与成效等,都是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项目化学习与“教—学—评”一致性融合的实践效果是否高效的评价指标.

【过程描述】教师对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开展全面评价,连贯“教”“学”“评”三个环节,从整体视角反思活动效果,并对“跨学科概念”“数学核心概念”“知识与技能”“学科实践”“学习实践”等方面展开描述性评价.比如,教师对“认识不公平的跑道”项目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学概念、基础知识、数学技能、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开展基于“教”与“学”的对应性评价,以“评”推动对项目化学习的回顾与反思,并在反思之后,开展针对性的改进.

四、思考与总结

在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思考后,我们可以发现“评价”促进“教学”与“学习”的途径,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一)“评价”促进“教学”与“学习”新样态真正发生

项目化学习被认为是真正打通学生主动解决真实问题、发展核心素养的一种教与学的新样态.项目化学习是促进国家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变革的一种高效的重要载体.基于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如何从传统课堂走向项目化实践,如何从知识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评”的任务具有真实性,即进入现实情境的学习,评价指向“学”的实际行动并围绕着学生的实践活动,观察、评价与反馈“学”与“教”的效果.二是“评”要融入全程时间轴,即进入项目化学习全程,从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实践、成果展示、评价与反馈等环节,让“评”即时发生,即时反馈,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三是设计科学的量规,让“评”科学、合理且高效地发生,促进“学”与“教”的改进,促使“教”“学”“评”真正走向“一体化”.

(二)“一体化”需要连贯“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把“教”看成主角,把“学”看成配角,把“评”看成观众,从而让“教”“学”“评”成了三个彼此孤立的对象.围绕“以学习为中心”,数学教学应尽可能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新实践项目化学习与“教—学—评”一致性融合,立足数学实践活动,连贯“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把“教”作为“学”的助力工具,把“学”作为“教”的创新形式,把“评”作为打通“教”与“学”的桥梁.从而,让“学”发生改变,通过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教”发生改变,成为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全程的观察与指导;让“评”发生改变,提高“评”的参与作用,达成全程的“评”,及时的“评”,有反馈的、有意义的、有作用的“评”,最终使得项目化学习与“教—学—评”一致性共建共生,互相融合,高效发展.

从“教”与“学”的方式来看,项目化学习是支持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培育素养的一种教与学的新样态,是促进国家课程“教”与“学”方式变革的一种重要载体.在《课标》的指引下,通过项目化学习连贯“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达成教学模式的创新,即走出课堂,走向现实世界,达成学教方式的真正转变.

【参考文献】

[1]夏雪梅.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22(9):50-57.

[2]郑振兴.教学应尽可能从学生视角出发:谈一节复习课的改进与反思[J].数学通报,2022,61(4):19-21.

猜你喜欢
教—学—评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