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的路径

2024-03-31 17:21赵亚儒邢立三
甘肃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实施路径

赵亚儒 邢立三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对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课程标准和根本任务有重要意义。文章探索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上好专题课程及打造主题教育活动等为抓手,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大思政课;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5—0019—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把个人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写入教案、引入课件、进入思政课堂、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全过程、各环节,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思政课程标准都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2],政治认同是思政课的核心素养之一,旨在帮助青少年坚定政治方向、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培育家国情怀[3]。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实现“常备”“常新”,使理论知识发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的效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思政课课程标准的需要。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的侧重点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就是要在教书育人全过程中讲好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好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信心、掌握方法、勇担重任。

(一)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融入课程思政

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十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中,使学生了解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4]。通过在社团活动、主题教育中引导中小学生认同党的领导,懂得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人民民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认同;在典型案例学习、参与社会实践中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格局;在历史史料、社会调查研究中了解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实现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明创建、劳动教育中结合工厂排污排废标准的提高、人居环境的改善,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另外,把我国在国家安全、军队建设、外交发展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和面临的挑战,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中,用鲜活的事迹让学生真切感知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开拓进取、勇担重任[5]。

(二)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课程思政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鲜活内容注入思政教育,深入理解和把握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确保青少年学生不与时代脱节、与现实脱节、与知识脱节,从而达到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这一思想“活”的灵魂,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站稳人民立场、增加为民情怀;树立系统观念,立足全球视野,在关注中国发展的同时,积极思考全人类问题。

(三)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融入课程思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引导青少年学生准确把握新时期党的使命任务和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要让学生准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和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增强个人本领,未来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路径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在具体操作层面,可探索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课程、主题教育活动路径,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渗透,帮助青少年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

(一)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将党的二十大内容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牢牢抓住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关键。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内容融入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思政课名师培育计划”、青蓝工程中,组织实践研学、挂职锻炼等活动,拓宽思政课教师视野。围绕“爱家乡·建家乡”主题,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围绕相邻学段课程纵向衔接,按照“普通高中+初中、初中+小学”的纵向衔接模式,组建区域性思政课一体化联盟,组织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分别走进相邻学段思政课堂教学观摩。分学段开展示范课观摩研讨活动,中职学校开展“‘工程思维和‘匠心精神融入思政课课例展示及教学建议”观摩研讨活动;高中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例展示及教学建议”观摩研讨活动;初中、小学开展“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的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例展示及教学建议”观摩研讨活动。分学段组织开展优质课竞赛、说课评比活动、就近常态化联校教学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专项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在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学,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师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活动主题,紧扣教材内容、学情和学生认知特点上好思政课。小学以“中国有了共产党”为题,采用情境创设、启发式教育、合作交流等方法,通过生动案例和鲜活语言引导学生了解长征故事,感知长征精神。初中以“共筑生命家园”为题,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议题,立足本市发展的过去和今天,从探讨美、建设美、发扬美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续写‘大美金昌的时代图景”,将二十大报告中“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授课全过程。高中以“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为题,围绕议题“坚定制度自信”“政治制度不能照搬”“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增强对国家的向心力和归属力,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贡献力量。大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战略安排、战略支撑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对教学教研、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方面开展一体化设计与整合,进一步加强不同学段的沟通联系,在思想共建、课程共建、队伍共建、教研共建上下功夫,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与衔接,确保各个学段各有所为、各尽其力、各有所获、各见其效,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提质量上水平,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守牢专题课程“主阵地”

高中思想政治课、初中及小学五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均从不同的广度、深度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内容,将丰富的史料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将社会主义发展史尤其是过去五年的总结和新时代十年的变化融入专题课程,以帮助学生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合理构思与设置内容。“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挖掘教材相关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辅助栏目、插图等,找准党的二十大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联点,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为主线,进行整体性、系统性阐述,形成有机统一的内容体系。着眼于宏大时代、鲜活史实,敢于面对重要现实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如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聚焦“理想信念”和“伟大变革”,结合史实史料,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程讲清,从具体到抽象,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和不断完善,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讲活,通过当地的发展了解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了解我国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坚定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的理想信念。又如,在“经济与社会”模块,凝练“增进民生福祉,走向共同富裕”大单元教学主题,围绕当地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新样貌、新改变,设置序列议题,在情境任务驱动下,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完成议题探究系列任务,提升学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本政治制度”内容,可以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为切入点,让学生畅谈自己享受的免费事项,畅谈人大代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搜集近年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与教育相关的人大代表议案,拓展征集身边的话题进行调查研究,形成意见建议,寻找身边的人大代表,提交意见建议实践活动,形成课内课外有效衔接,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与实现途径,树立制度自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离不开他们”内容,可调动学生收集分享身边的劳动者,如消防员、警察、医生、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职业为我们生活提供的服务,进而了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付出,引导学生树立勇担社会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的信念。

2.灵活选择与运用教学方式。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途径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感知和体验历史,进而培养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通过历史比较坚定学生信念。通过丰富的史料,纵向时间跨度长、横向范围跨度广,通过正反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悟新十年的伟大成就。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政史相融,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可利用跨学科主题教学,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培育学生政治认同,帮助学生在历史分析中学会用客观、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锤炼学生历史思维。依托实践活动强化与巩固课堂教学实效。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将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利用镍都开拓者纪念馆、科技馆、矿山公园等地域文化资源,设置“追忆奋斗历程,展望美好未来”综合实践探究活动,探究金川发现镍矿、建设镍都的创业史,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时代新人;探究红西路军在河西的战斗历程,深刻理解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组织学生利用金昌市档案馆、金昌市融媒体中心、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等红色资源,了解“金昌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强化学生做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意识,树立理想信念;以祁连山生态治理为主题,开展“祁连山生态变化”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担当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利用金昌火星1号基地,设置“探究神秘火星,感悟强国路上的科技创新发展”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打造多元主题教育活动

1.红色研学活动。挖掘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镍都开拓者纪念馆等资源,开发“行走的大思政课”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清明节等节点,“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铭记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研学活动,组织开展“了解家乡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少年接受党的历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2.文明实践活动。成立志愿服务队,围绕实践教学主题,用好各学段社会实践机制,研发社会实践学习项目,探索实践教学项目,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中职学校开展进工厂、进企业顶岗实习(见习)、寻访职业榜样等活动;高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初中、小学开展“亲近自然,爱我家乡”、寒暑假主题教育活动、家务劳动等实践活动。全学段在学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凝聚青春力量”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高中走进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开展志愿服务,初中、小学暑期走进社区,参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志愿服务活动等,在参与文明实践中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3.专题教育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渗透进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围绕抗战胜利日、烈士纪念日、国庆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日(节庆日),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祖国成就我来讲”“新时代新作为”“写给2035年的我”等主题开展演讲、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中职学校围绕“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开展“未来工匠说”“我要做榜样”等主题演讲、征文等活动;高中(中职)、初中开展学生团员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高中(中职)开展“18岁成人礼”主题仪式教育等,在初中、小学开展建队节主题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同时组建红领巾宣讲团,举办专题报告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通过演讲、诗歌朗诵、快板、歌曲、舞蹈、情景剧等少先队员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常态化、分众化、全覆盖的理论宣讲。邀请青年宣讲团、夕阳红宣讲团进校园讲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引领全校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综上,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持续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梯次推进、螺旋上升,使时政内容更加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守好思政课程主阵地,在思政教育“深度”“广度”“准度”和“速度”上狠下功夫,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性。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打造多元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构建“课堂+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学校+家庭+社會”的大思政体系,引导学生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冯志宏.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旨归、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向[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41-44.

[5]凌烨丽,潘安霞.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4):18-21.

(本文系2023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专题研究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0067)

编辑:陈静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实施路径
党史学习中“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向与实践进路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