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优化路径探究

2024-05-14 01:44苗永琦孙一裴晶晶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体育教师体育

苗永琦 孙一 裴晶晶

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 130012

1 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存问题

1.1 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教育理念是所有教学开展的指导性纲领,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亟待革新。从目前各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理念依旧侧重于教师教法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旧采用固化的教学设计,开展陈旧的教学内容,盲目照搬别国现有理论知识。体育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观念会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对体育运动提起兴趣。此外,高校体育教学一直以实践为主,如果只是在身体层面进行枯燥乏味的锻炼,不以体育的基本理论为支撑去开展,那么对身体的锻炼也只是一时之计,难以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1.2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养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50 岁以下高校体育教师占比较大,在年龄结构方面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和特点,但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存在失衡现象。高职称、资历深的教师大多数满足于现状,缺乏对自我或教学的重新审视,缺少继续教育与培训经历。虽然年轻教师学历高、知识广博,但往往实践能力较弱,教学资历不够,所得职称大部分也为科研成果所转化,并不能完全体现实际教学能力。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体育教师或因术科技能单一,或因年龄较大而不能胜任体育专业课程,较难满足高校体育专业课的教学需求。以上多种原因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平稳协调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1]。

1.3 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衡

《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大纲》要求,每120~150 名学生需配备1 名公共体育教师,大部分院校的实际指标与规定指标相比差距极大。造成这种师生比例失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各高校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量有限,无法给予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高校工作的教师应有的保障;第二,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过程较为艰辛,需要多年的实践积累和培训学习,且成才数量较少;第三,近些年体育学科逐渐被边缘化,在一些综合类高校中,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学校难以为体育教师单独制定晋升制度,因此体育教师离职、转业现象频发,在职的教师大部分思想懈怠,难以继续从事体育科研或教学工作。

1.4 高校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

教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会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养成,关乎育人成效[2]。目前考评体系仍旧传统、考评目标群体过多,在实际评奖中指标过于简单,评选的主体权利缺失较为严重[3]。评价的主要指标应该是教学期间的思想道德作风,以及如何更好地、多元化地在教学中服务于学生。教学中的好坏应该由学生评价,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大多数开展形式为学校让教师进行自我推荐、教师之间互相推荐、学院自行商讨认定等,在评定过程期间脱离了最重要的学生群体,学生群体的参与仅仅流于表面,在总体指标上的占比也普遍偏低。由于评价体系不健全,最后公布评价结果以及敲定荣誉奖项时只会在小范围内进行公示,这种做法不仅会降低师生对评价的关注度,还会剥夺评选主体(学生)的主动权,降低未来教师参与评选的积极性。

2 新时代优化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必要性分析

2.1 党和国家将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视为重要任务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角度看,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的一项重要工程。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多次对教师队伍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印发的《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与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将发展体育师资队伍视为重要任务。多项政策的提出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于体育发展的重视。教育之本,在于教师。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会直接影响学校或学院办学水平,只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有高质量的教育。

2.2 高校体育教学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学科被列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心,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而体育教师则是“五育”并举育人目标体系中“体育育人”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承担着教导学生热爱体育、享受体育的职责。在大学体育教师的专门指导下,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术,又能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体育有着极强的群众性和关联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体育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路径探究

3.1 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正在飞速发展与变化,教学思想与理念也在与时俱进。高校应做好体育教师的思想工作,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顺应我国教育、时代大方向。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应将教学主导权交予学生,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理论与实践的练习,培养学生具备终身体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打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主动合作的意识。在教学内容方面,体育不应只是教授运动专项技能或体育理论知识的学科,还应考虑体育在高校属于人文社科类,应该与社会学、文学、生物学等其他专业内容相互融合,使学生在高校体育课中所接触的知识更加广博。同时,融入休闲娱乐、健身、社交等新兴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利用体育强身健体、享受生活、丰富社交等,与实际生活相连接。这也正是体育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也是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学习与思考之处。

3.2 优化招聘渠道,增加体育教师数量

随着政府、社会、教师以及家长对体育的重视,我国各级学校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扩大。目前,在高校体育领域,专项应用型、科研创新型、学科交叉型的体育人才广受各大高校的欢迎,这些教师不但能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还能在其他方面为学生和学校创造更多效益。高校也在通过扩大体育教学规模、完善体育设施、增加招聘名额等措施来吸引更多的体育人才,种种现象表明,高校虽然求贤若渴,但教师数量仍旧紧缺,因此,开展教师招聘工作迫在眉睫。高校应严格选拔体育教师,优中选优。

首先,要将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作为首要考察内容,再通过笔试、面试、专项技能、等级证书等多维度全方位考量。其次,高校应加大聘任国家队或顶尖联赛退役运动员的力度,此类退役运动员在服役期间获得过各种荣誉奖项,在教学过程中会形成很好的体育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最后,应加大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从年龄结构来讲,青年教师是学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青年教师有强烈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和学生进行无障碍的沟通。

3.3 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力资本、创造性的学习和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要想实现高质量教育,首先要从教师素质抓起,体育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关乎学生的质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4]。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创新科研、服务社会等重要责任。高校体育学院应积极向校方争取体育类专项课题,为体育教师拓宽更多申请课题的通道。应对新上任的体育教师进行阶段性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与学校人才培养、学院特色等培养目标相契合。综合类院校中的体育教师应具备引导学生享受体育的能力,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塑造健全的意志品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师范类、专业类院校应强化体育教师的术科技能、加强教学教法的学习,更要有全面、综合的素质,提升指导竞技训练能力和专项科研能力。

建议将体育教师的培训分为教学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竞赛型教师3种类型,并力争打造“双师型”体育教师,兼顾两种类型的体育人才。建设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校以及社会俱乐部等多方面互通交流平台,为高校体育教师学习交流提供多元化渠道。与此同时,将目光放向国际视角,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外相关体育专业院校签订双赢合同,双方师生互通交流,为境内外、国内外师生提供多元化交流平台。

3.4 做好思政教育,科学制定评价体系

为人之要,从教之基,在于立德。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政策中,多次提及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举措,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中国特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5]。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更是直接提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6]。

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培养质量的优劣。如果在评定师德师风、教学水平的时候跳过或弱化最有发言权的学生群体,而由院、校推荐或教师互相推荐进行认定,那么评选则会偏离评价机制建设的初衷。因此,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教师、领导等主体,教学水平、教姿教态、师德师风、个人事迹等维度,纵向形成下级、本级、平行本级、上级的完整评价链,横向形成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指标,同时设计好每个维度的占比,并将横向和纵向科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完善地、更立体化地体现师德师风评选的意义。与此同时,应发挥党建的示范作用,以学院、学部、专业为单位,以教师为核心,构建学校党委、院系分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三级工作责任体系[7]。在学校与学院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评定中,要充分反映体育教师的实际作用,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估与宣传,并对学生进行动员,敲定好各种步骤与方式。立足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将体育教师服务于全校教职工或参与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体育实践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4 结语

新时代推进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师现阶段存在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师生比例失衡、体育教师年龄与个人素质不相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高校体育教师优化路径:顺应我国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并拓宽招聘渠道,增加体育教师数量;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做好思政教育,科学制定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顺应国家教育政策走向,积极落实相关政策,适时反思教学现状与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促进高校体育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体育教师体育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