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

  • 他教育我们要“慎独
    ,他教育我们要“慎独”,以一个正确的精神态度去面对独自学习的旅程,在宅家的日子里,做好自己的事情,自觉读书学习,积极锻炼身体,成为德智体美劳样样优秀的小学生。叶校长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也帮助我在线上学习期间戒除了懒散的坏习惯,每天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功课与锻炼。在课余爱好方面,叶校长也是一个优秀的模范,不管是阅读还是运动,叶校长都将其做到了最好,“爱好也是一门课程”,叶校长这样教育我们,“努力就会有收获,不论是知识还是体能、甚至是音乐,这些学到的东西都会帮助我

    都市人 2022年2期2022-05-21

  • 人要“慎独”也要“慎众”
    也。那么,何谓“慎独”?“慎独”是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能慎重行事,不自我麻痹欺瞒;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不随口妄言。“慎獨”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其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要做到“慎独”,最重要的就是要说的做的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人生要“慎独”,也要“慎众”。“慎众”同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我约束。“慎众”,慎的是“从众”。在群体中人容易迷失自我,在坏生

    新传奇 2022年14期2022-04-20

  • 慎独”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出更高的挑战。“慎独”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一个独有的范畴,蕴含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特有价值,有助于将自觉、自决等自律道德教育观念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概念界定“慎独”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一种自我修身法则和方法。《礼记·大学》和《礼记·中庸》最先对其做出解释,强调道德约束的作用,主张道德约束转向为自我行为约束。《大学》中提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1]《中庸》中:“天命之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4-16

  • 慎独”视野下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探讨
    刻的影响。而 “慎独”作为儒家道德修养工夫,其自制与反思的基本模式,是培养主体内向性思维和伦理自律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伦理意识、伦理素养、伦理自觉能力,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 “慎独”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网络伦理价值就一般意义而言,“慎独”意指“慎其闲居之所为”,[1]换言之,行为主体在独处条件下,其思想与行为能够始终受主观道德自觉性的规约,但这只是“慎独于衾影”境界的“慎独”。朱子对“慎独”作出了新解,将“独”提高至个体心灵生活层面,提出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8

  • 慎独”思想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刘 霞 王仕贵“慎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最早源于儒家经典《礼记·中庸》,是一种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修身养性方法。“慎独”,具体指在他人看不见的场合中仍然恪守道德与行为准则,保持清醒自律并慎重行事,对自身的行为举止进行自觉约束。“慎独”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教师应深化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将其应用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一)过度依赖信息网络随着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全面步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6期2022-03-01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慎独”思想的应用
    康情况的关注。“慎独”是近些年提出的关于学生品德修养以及自我教育的思想方法,由于其同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间存在较高的契合度,故常常被用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高中教师应当合理运用“慎独”思想帮助学生降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就感,解决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慎独”思想的起源以及内涵“慎独”最初是以“慎”和“独”两个单独的概念出现的,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中就出现过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2021-12-02

  • 慎独”精神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慎独”,作为儒家经典传统文化地精髓之一,是促进道德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路径与方法。它是指在无人监督,孑身一人,孤身独处时,凭自身的道德自觉来做事,人前人后相一致的行为。由此,深挖慎独内涵,探寻慎独精神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在关系十分重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作为祖国繁荣富强最鲜活的生产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培育刻不容缓,因此,在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同时,落实慎独教育,找到道德教育与慎独精神二者的契合点,为大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6期2021-10-30

  • 弘扬“慎独”思想的当代价值
    秦雪阳摘 要:“慎独”是儒家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一种提升道德修养的方法,也是对君子道德修养的要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这一思想一经提出便备受儒家学者的推崇,在21世纪的今天依旧熠熠生辉。《中庸》里的慎独是指君子独处时能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大学》中的慎独是指君子要自觉自己的思想提升到绝无杂念,实现内心的道德信念与外在的行为举止浑然一体;慎独的前提在于“诚”慎独、重在“隐、微”之处;慎独思想对当今的大学生道德建设、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成长 2021年11期2021-10-28

  • 从文化场域的角度分析“慎独”思想
    化场域变化以及“慎独”思想的沉沦。该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慎独”理念作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表现出对当今文化场域的不适应性,而发掘“慎独”的时代价值,使其适用于当前的文化场域,将这一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下来,就是着眼的角度。[关    键   词]  文化场域;“慎独”;时代局限;时代价值[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志码]  A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0期2021-08-27

  • 慎独精神的培养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不仅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还能保护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在减少护理差错发生风险的同时,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关键词:慎独;临床护理;培养1.慎独精神实质内涵慎独,是古代儒家学派创造产生的一种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约束、自我修身的方法。所謂“慎独”,就是指个体在无他人监督情况下,独自一人凭借高度自觉性,依据行为准则要求办事,保持自律、严于律己,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规范的行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无形中增

    锦绣·中旬刊 2021年4期2021-07-16

  • 文化场域视角下的君子“慎独”之美
    摘  要:君子“慎独”是一种人性的品格美。君子“慎独”的美中蕴含了潜在的强大文化力量,包括了以“琴棋书画”为乐,与“梅兰竹菊”为友等高雅的活动氛围。他们抬头便是“日月风云”、“花鸟虫鱼”之景,低头便是“诗词歌赋”、“笔墨纸砚”之趣。君子的“慎独”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形成了相对应的坦然、豁然、淡然的文化场域,释放了文化力量,进而引发和激活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思维,使文人创造出非凡的文学作品。本篇论文将简单地从几部典型的文学作品例子来重温当时的文化场域氛围,进一步

    青年文学家 2021年6期2021-04-28

  • 慎独精神的培养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不仅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还能保护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在减少护理差错发生风险的同时,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关键词:慎独;临床护理;培养1.慎独精神实质内涵慎独,是古代儒家学派创造产生的一种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约束、自我修身的方法。所谓“慎独”,就是指个体在无他人监督情况下,独自一人凭借高度自觉性,依据行为准则要求办事,保持自律、严于律己,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规范的行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無形中增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1期2021-03-16

  • 浅析朱子的“诚意”思想
    欺,所以需要通过慎独工夫在审察隐微之间让所发之意由中及外,表里如一,于一善而毋自欺,达到意诚。朱子把致知落在诚意之本上,坚持认为工夫第一次序在于格物致知,这是对“知至而后意诚”的回归。关键词:诚意;致知;自欺;自慊;慎独朱子曾多次修改《大学章句》,甚至在临终前还在修改“诚意章”,可见“诚意”在朱子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朱子说过很多认为格物致知是第一要义的话,例如:“《大学》是圣门最初用功处,格物又是《大学》最初用功处。”事实上,朱子不但看重格物致知,对诚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2021-01-18

  • 慎独”精神在日间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意义
    450000)“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保证病人安全、工作人员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严谨、实事求是是护理工作的特性,是护士职业道德要求体现。“慎独”是护士职业道德的更高提升。慎独在日间门诊手术室二级库房管理的体现1 严格遵守手术室二级库房管理制度根据手术需求准备相应数量常规材料及手术特殊材料。定期检查二级库房内各类物品的效期、数量,根据清查数量及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8期2020-12-08

  • 慎独本体工夫:天道与人道的最终契合
    之合一。关键词:慎独;本体;功夫;天道;人道本体必合工夫,合着本体的是工夫,做得工夫的方识本体。“独”之为体,合着的便是“慎”之工夫,“慎”之工夫,合着的便是“独”体。独体,乃天道,天命;也是人的心性;慎者,顺也;慎者,诚也;对于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天道”“天命”,我们当顺应之;天道具足于人的心性,然而我们的本心容易受外在的万物染污而为“意”,“心之所发便是意”,“意”是不真实的,故而需要“诚”,意诚之后则回归本心。“独”为本体,“慎”为工夫,工夫所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2020-11-26

  • 慎独”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家庭教育中培养“慎独”的孩子需要高质量的陪伴,本文立足亲身经历,从阅读陪伴、习惯培养、完善情商三方面探讨家庭中育儿的心得,以求抛砖引玉。关键词:慎独; 阅读陪伴; 培养习惯; 完善情商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066-001“慎独”,意即一个人在独自呆着、旁边没有人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言行举止,它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什么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到了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10期2020-10-30

  • 运用“慎独”改进完善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杨万里关键词:“慎独”;道德修养;情感体验;德性培养“慎独”思想历经长期成长演变,其蕴含的道德教育内涵与形式对现代高校德育工作是极其有借鉴价值的,形成了极其深刻的蕴涵与比较完备的框架,把它应用到高校德育上必然会带来很好的成效。增强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是学生在感知客体时,把它与客体相结合,以获取对客体的主观认识。具体而言,就是让自己参与到其他角色,把自己放到不同情境,亲身感受和体验他人的心境、感情与态度。道德教育要对主体加强感情教育,特别是体验式感

    时代人物 2020年16期2020-10-09

  •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防范与矫正
    教育观念培养、“慎独”修养能力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结合教育、立法监管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慎独;一元性;多样性一、加强对大学生正确道德教育观念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要解决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概括为目标统一性与对象定位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目标统一性表现在道德教育是一种具有指向性的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育目标取决于客观的社会历史基础,受制于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程度。道德教育目标在阶级社会中,是统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6期2020-09-10

  • 曾国藩“慎独”的自觉
    以30年的时间“慎独”修身。他慎独的重要手段是坚持写日记,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反思,对修身的不足予以检讨。道光22年中秋节,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好朋友得了一笔额外收入,自己竟见钱眼开,想据为己有,惊醒后感觉惭愧万分,于是狠狠自责一番。自己好利之心竟然如此严重,居然连做梦都存有此心,这是何等的龌龊啊!第二天中午,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请曾国藩吃饭,中间聊天时,他听说另一个朋友最近做生意发了一笔小财,于是羡慕之心又起。回去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0年20期2020-09-06

  • 教师慎独之思
    艺凭[摘 要] 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也是一种自律道德修养状态。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素养,其优劣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外部的规训对其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运用慎独审视待生之道、待生之行和待生之心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关键词] 慎独;教师;道德修养教师道德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优劣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方法很多,慎独作为一种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对教师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慎独呢?所谓的“慎”就是小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6期2020-07-04

  • 《桃花源记》里外的“慎独”文化
    骥,轻信谣言,不慎独,终为此病终。故事中陶渊明写人,多只有地名、官职,却无真名;叙事,含蓄委婉,表济世救民之志。《桃花源记》外的陶渊明,身处乱世,谨守慎独,心系百姓的“三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足见其境界高远。《桃花源记 》里外的慎独文化滋润着一代代华夏儿女。关键词:桃花源记;陶渊明;慎独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它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始皇焚书坑儒,汉武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家几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4期2020-04-16

  • 慎独”在中职护生临床实习见习中的重要性
    033000)“慎独”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一个人独处时或少数人在同一空间时,尽管没有人进行监督,但在这过程中,也能坚持个人原则,不断的要求自己,自觉主动的遵循相关的道德以规范自身的行为准则,不做任何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慎独”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在中职护生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慎独”教育,将该教育点滴渗透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实践过程中,当“慎独”的道德修养达到一定境界之时,可以反应一名护理工作者的道德以及护理质量的好坏。为了研究“慎独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6期2020-03-01

  • 网络时代“慎独”的伦理价值
    低。中国传统的“慎独”思想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内在的道德自觉,这种道德自觉不是依靠外在的关系束缚,而是依靠内心的自我省查,以伦理情谊为本源,以人生向上为目的,这无疑可以给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带来有益的启发。在网络时代,主体往往得到隐藏,造成主体身份的模糊,从而使外部监管的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内在的道德自觉就变得至关重要,而“慎独”正是一种个体的自我规范行为,其可以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尽管不同于传统时代以人生向上为目标的道德追求,但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0年4期2020-02-10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儒家“慎独”思想融入
    求和实践的儒家“慎独”思想包含了“慎隐”“慎微”“慎言”“慎欲”“慎辨”“慎省”等具体的道德内容和实践方案,可以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一、儒家“慎独”思想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一)儒家“慎独”思想的内涵及特征首先,儒家“慎独”思想具有极丰富的内涵,是衡量君子品质的重要标准。它强调,即使在微小或隐蔽无人之处,仍然能够做到自律,坚守道德信念,遵守道德准则。“慎独”作为独立名词最早出现于战国之际的《中庸》,“道也者,不可须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1-18

  • “新民道德”养成的途径
    性的“正本”、“慎独”、“谨小”等方法来实现他所建构的新民道德。【关键词】私德;正本;慎独;谨小20世纪初的梁启超,目睹了清末的社会危机和道德失范,痛心疾首。在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后,另起潮认为“欲救当时之中国,必以新民德始”。并通过“淬砺其所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的基本原则,重构了新国民道德的基本内容:国家思想;权利和义务;合群;自尊、自治、自爱、自立、自牧、自任;自由;进取冒险精神与毅力。但是,应该怎样去养成这些新国民所必备的基本道

    智富时代 2019年9期2019-11-27

  • 高校辅导员运用“慎独”改进完善学生德育教育
    西服装工程学院“慎独”思想历经长期成长演变,其蕴含的道德教育内涵与形式对现代高校德育工作是极其有借鉴价值的,形成了极其深刻的蕴涵与比较完备的框架,把它应用到高校德育上必然会带来很好的成效。一、注重道德修养,加强道德自律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管对于自身还是对于社会都具备重大价值。道德修养是人根据特定的道德标准,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操与道德境界,经过自身改造、自身陶冶而塑成的高尚品质。“慎独”所提倡的道德修养,形成了健康的社会道德氛围,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长江丛刊 2019年25期2019-11-15

  • 浅析儒家“慎独”思想
    30070一、“慎独”释义《说文》云:“慎,谨也。”由此可见,慎可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言的慎重谨慎 《尔雅•释诂》云:“慎,诚也。”因此“慎”也可理解为“诚”的意思,“言不可不慎”就有此意。《正字通•犬部》云:“独,猨类。……猨性群,独性特。”在这里可以看出,独和特同义,但这并不是用来形容人的。《尔雅•释诂》云:“特,独也。”而独字用于形容人,则是为了表述人的独特个性,至此,慎独可顺理成章的解释为诚实对待个人自我的本性,不含欺骗。“慎独”合在一起统一成为一个词

    新生代 2019年15期2019-11-13

  • 浅析儒家“慎独”思想
    中儒家所提倡的“慎独”更是为人们修身养性提供了准则,历来受到推崇。【关键词】:慎独 道德 社会现状 传统文化一、“慎独”释义《说文》云:“慎,谨也。”由此可见,慎可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言的慎重谨慎 《尔雅·释诂》云:“慎,诚也。”因此“慎”也可理解为“诚”的意思,“言不可不慎”就有此意。《正字通·犬部》云:“独,猨类。……猨性群,独性特。”在这里可以看出,独和特同义,但这并不是用来形容人的。《尔雅·释诂》云:“特,独也。”而独字用于形容人,则是为了表述人的独特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2019-10-21

  • 慎独”精神的培育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李羽洁摘要:“慎独”精神在道德修养中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慎独”精神的培育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有一定的联系的,那么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高校也要培养学生们的慎独精神,让他们在一定的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以及其他部分的能力,都能有有一定的提高,那么本文将对慎独精神的培育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来进行一定的探讨。关键词:“慎独精神”、培育、大学生道德教育。慎独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大学生们的道德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论在任何的情况下,大学生

    广告大观 2019年12期2019-10-20

  • 先秦儒家“慎独”思想与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研究
    范问题。关键词:慎独思想;网络道德;道德涵养“慎独”是儒家重要的修身方法,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大学》《礼记》等文献皆有论及,名家大儒也对其进行注疏,使其内涵得到丰富。在网络世界中,人的行为缺少外部监督,需要网络主体内在道德律令的指引而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一、先秦儒家“慎独”思想的解读所谓“慎独”,郑玄释为“慎其闲居之所为”,《辞海》《词源》等辞书收录此观点。然而,随着帛书《五行》的出土,部分学者认为郑玄等的注疏存在误差,其本义应为“能为一”。(一)“慎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9期2019-09-10

  •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诊治
    义  俭朴美  慎独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8-0053-01考试作弊,助长潜规则逐利,危害社会诚信,妨碍和谐法治。我国教育部历来重视严肃考纪,要求“重点惩处雇人代考或替考、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群体性舞弊等严重考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教育系统工作人员泄露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秘密和参与组织、纵容群体性舞弊等行为。”[1]但解决考试作弊问题仍需努力。“66.6%受访者发现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8期2019-08-27

  • 《中庸》中的慎独观及当代价值
    徐蓉蓉摘 要:“慎独”是儒家传统修养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庸》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其它诸多古典文献中也都出现过对慎独的论述。本文探究了《中庸》中 “慎独”思想的内涵及其特点,以及“慎独”思想的理论背景。“慎独”思想在当代仍对我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关键词:中庸;慎独;诚;自律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5 — 0030 — 03一、《中庸》慎独观的理论背景及其历史地位“慎独”是儒家传统修

    理论观察 2019年5期2019-08-07

  • 领导干部要警省“六慎”
    德、严私德,就要慎独慎微慎权慎欲慎终慎友,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关键词:领导干部;慎独;慎微;慎权;慎欲;慎终;慎友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就要慎独慎微慎权慎欲慎终慎友,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讲政德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修养,是党性自省

    青年时代 2019年11期2019-06-15

  • 严防人性沉沦:刘宗周的“慎独”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的黑暗意识,其“慎独”思想告诫人们,对于“意”“念”“过”要多加审查,要明心尽性,迁善改过;波德莱尔持性恶的本体论,但是他没有陷于苦闷罪恶深渊,其“反叛”精神使得他突出恶的重围,获得了更高的美的体验。不沉沦就是虽始于善而不耽于善,始于恶而不溺于恶,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纯粹的心灵。关键词:人性;刘宗周;波德莱尔一、刘宗周的“慎独”将心性作为道德本体,根除“虚”“空”善恶,他认为“慎独”之“独”不限于独处独居时,而是一个“独体”的实体存在。世间万物皆可是“独体”,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2019-03-27

  • 慎独”思想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
    方面高度重视。“慎独”的教育方式注重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去判断是非、控制行为,教育的主动意识较强,这有助于被高中生所接纳。由此观之,“慎独”是自我教育与高度自律的结合,它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这对于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与现实指导意义。一、“慎独”思想的起源及基本内涵“慎”与“独”作为单个的字,历史悠久,分别在先秦的典籍中出现过多次。“慎独”作为一个整体,最早来源于《礼记·中庸》,它是儒家的重要概念,被作为自我修身的途径和道德修养的方法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3-22

  • 儒家“慎独”说析论 ——以先秦典籍为中心
    273165)“慎独”是儒家修身思想的重要内容,融合修身态度、路径、精神于一体,寓精神于方法之中,在“知”与“行”的汇合过程中实现儒者的君子品格。无论是在儒家以“立德”求“内圣”境界的修己之路上,还是在立现世“事功”以求“外王”之业的治人之路上,“慎独”在这种以“内圣”成“外王”的思想轨迹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先秦儒家典籍的记载审视儒家“慎独”说,有助于深入了解慎独思想的价值内涵和学术价值,理解其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一、儒家“慎独”之义“慎独”一语在先秦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3-05

  • 试论刘宗周的“慎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之弊病,蕺山以“慎独诚意”为宗旨,重新开发理学资源,撰《人谱》,办证人书院,由“证心”而“证人”,为稳定时局,提高人的道德心性修养水平,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为统治者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一、刘宗周的“慎独”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刘宗周的慎独思想产生于一个“士习日下,奔竟成风”,[1]“风尚日下,仕路秽浊,贪官污吏布满郡邑”[2]的风雨飘零之末世。众所周知,明中期,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突出表现在王公贵族、朝廷大员和宦官利用政治特权肆意压榨平民百姓,占据大量财富和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22

  • 张九成与朱熹慎独工夫的路径及分歧
    李春颖摘 要: 慎独作为儒家重要的修养工夫,宋代理学和心学对其各有阐发。朱熹将《中庸》中的慎独和戒惧解读为两种工夫,慎独是已发之后为善去恶的工夫,戒惧是心存敬畏、主敬存养的工夫;张九成认为慎独与戒惧相同,都是对天理本心的体认,是一种直取本体的工夫路径。二人慎独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理学和心学对本体理解不同。朱熹之“性即理”,是寂然不动的形而上本体;张九成之“心即理”,是贯穿形上形下、已发未发的本体。因而朱熹的工夫论中必须要有心的思维作用,为学与主敬并重

    中州学刊 2018年8期2018-12-26

  • 慎独”思想与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
    代的迫切诉求。“慎独”思想作为中国儒家传统的道德修养境界和道德修养方法,本身蕴含着自觉性、独立性、自省性以及自由性的道德指向,这同时也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前进方向,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而“慎独”思想对当前的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体表现为自律精神的觉醒、独立思维的培育、自省意识的萌发以及自由意识的熏陶四个方面。关 键 词慎独;主体性;契合性;价值“道德人格即人格的道德规定性,它是作为道德人的个体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德的总和。”[1]在传

    中国德育 2018年12期2018-12-03

  • 浅析儒家“慎独”思想在女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刘佳丽【摘要】“慎独”是儒家思想倡导的重要的道德修养方式之一,也是个人修养所能达到的极高境界,将儒家“慎独”思想应用于女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慎独”思想 道德失范 教育一、儒家“慎独”思想的本质“慎独”是儒家思想倡导的重要的道德修养方式之一,也是个人修养所能达到的极高境界。《礼记.中庸》中最早提出了“慎独”的范畴,提倡“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陷,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指在独自一个人的情

    商情 2018年45期2018-11-26

  • 从“慎独”看境界
    法颇有谦谦君子的慎独品行,让人心生敬意。“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担当,一种良知,一种人生态度,是在没有其他人在场、没有其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谨慎不苟,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行动,做到心地上的清正纯洁、行为上的光明磊落。它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修身方法,最先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杂文月刊 2018年19期2018-11-15

  • 慎独修养对精神科护理的影响
    重要意义。本文就慎独修养对精神科护理的影响进行总结。关键词:慎独;修养;精神科护理“慎独”一词出自《礼记·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在当代护理实践中,其指在单独值班或无人进行监督时,护士依然能按照相关规定及操作程序一丝不苟地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慎独是一种自觉自愿行为,是源于内心信念的指导,无外在干涉,从平凡的护理工作中展现出伟大的人格[1]。作为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在新时期护理服务中慎独修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显得更加突出。精神科护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期2018-11-05

  • 慎独:真正的“中国工夫”
    德修身工夫,而“慎独”正是这种道德修身工夫的集中代表。长期以来,受郑玄、孔颖达和朱子的影响,“慎独”一直被唯心化地理解为单纯的道德内省,而实际上,与《中庸》的“显微无间”、《大学》的“诚中形外”的解读一致,“慎独”的真旨乃是生命的“合内外之道”。在集“慎独”说之大成的刘宗周那里,通过回归大易的“内生外成”思想,“慎独”的“合内外之道”被得以最终证成,并意味着一种业已本体化和体用兼备的中国工夫的真正诞生。值得注意的是,晚清的曾国藩通过“慎独”所取得的“内圣”

    中州学刊 2018年7期2018-10-25

  • 优秀 从慎独开始
    结原因当是缺乏“慎独”的君子精神。因此,语文课堂应发挥人文性的教育作用,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引领学生精神成长。关键词:语文课堂;优秀;慎独;人文性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72-1强化班的学生应该非常优秀,这些优秀的孩子在一起,影响巨大。大家都会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你追我赶,班级氛围积极向上,看着让人欣喜。班级组成一段时间之后,我却渐渐发现讲台上常常满布粉灰,上节课使用的投影仪会一直开到下节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2018年13期2018-09-25

  • 浅析“慎独”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摘要:“慎独”思想最早出现于《孟子》和《中庸》这两本儒家经典,千百年间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研究。本文将大致概括几种不同学者的观点,深入剖析“慎独”的含义,并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总结,探索“慎独”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作用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慎独儒家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儒家思想中有关“慎独”的思想,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君子,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在几千年来规范着中国人的行为。它经受时间的推敲,数千年来为国家社会培养了无数英才,其教育内涵对当代思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2018-05-26

  • 儒家“慎独”思想的当代价值摭探
    张晴摘 要:“慎独”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慎独”是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需要。“慎独”思想强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进而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文章从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对大学生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三个方面,对儒家“慎独”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关键词:儒家;慎独思想;思想道德教育;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416;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0-0015-

    成才之路 2018年10期2018-05-24

  • 慎独与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统的道德修养方法慎独,运用到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规范其网络道德行为,可达到净化网络环境,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理论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慎独;网络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目前,我国学者关于慎独的研究,产生了大量的成果。许多研究认为,儒家的德育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2018-05-14

  • 春风十里不如有你
    【关键词】师德;慎独;尊重【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我们常常听到这样描述老师的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等。在我看来,这些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当代的中华儿女,有着如天空般蔚蓝而恢宏的中国梦,它闪烁着几十亿人共同的希望。中国梦,引领了我的梦,一个平凡质朴而又美丽的教师梦。我是教师,是园丁,追梦的路上,我寻求着美丽的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会了我“全心全意爱学生”。法国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2018-05-14

  • 从“慎独”看境界
    法颇有谦谦君子的慎独品行,让人心生敬意。“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担当,一种良知,一种人生态度,是在没有其他人在场、没有其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谨慎不苟,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行动,做到心地上的清正纯洁、行为上的光明磊落。它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修身方法,最先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杂文月刊 2018年10期2018-05-14

  • 慎独”方显高境界
    虑”之义。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谨慎不苟。此语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为什么古人要提倡“慎独”呢?因为这时无人监督,就有可能犯错甚至违法犯罪,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对待自己独处时的行为总是慎之又慎,能做到洁身自好,问心无愧。东汉华阴人杨震,不仅博学明理,道德高尚,诸儒誉之为“关西孔子”,而且后来出来做官,廉洁自律,成为世人景仰的“慎独”典范。《资治通鉴·卷四十九》记有一则“暮夜却金”的故事。原来杨震在出任荆

    杂文月刊 2018年1期2018-05-14

  • 慎独”“自反”与“目光”*—儒家修身学中的自我反省向度
    出,在先秦儒家的慎独文字之中,“独”字提出的背景通常是设定了除了自己以外、无他人在看这一场景。为何慎独的要求通常是在这种场景下提出来呢?这是缘于“对人性的洞察或危惧而来”,因为“人类会因为他者的在或不在而改变态度,尤其他者不在时,人性有容易偏向恶的倾向”,故在慎其独的文本之中,“潜虽伏矣,亦孔之昭”的说法便格外抢眼,这是一种“从外部而来的锐利的视线”,是“鬼神的视线”,慎独文本之中浓厚的他者的目光这一思想氛围,“显示了他者的视线对自己渗透的深度,以及人生活

    深圳社会科学 2018年1期2018-03-31

  • 慎独”: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良方
    教育,必须发挥“慎独”思想的效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其自制力,实现自律。1 “慎独”思想1.1 “慎独”思想的基本内涵“慎独”思想作为儒家提升道德修养的创新性发展,是开展道德教育的合理内核和精髓。“慎独”一词最早可追溯到《礼记·中庸》,其中记载:“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1]。”可见,“隐”和“微”在慎独中的意蕴,折射出隐匿独处和细微之处的行为举止与品行的好坏直接挂钩。随后《大学》中又再次提及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3-28

  • 《中庸》核心思想之现代意义
    以及修身方法如“慎独”、反身向内等出发点依然是一种价值悬设,但是,从儒家学者阐释世界的不同角度来看,也许中国传统哲学会给人类精神危机的解压留出一点希望。【关键词】中庸 反诸其身 慎独 诚【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4.017习近平同志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从孔子创立,经由西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24期2018-03-05

  • 砥砺自我,育伟器之材
    关键词】 勤奋 慎独 陪伴成长【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1-012-010“励兹青年,蔚为伟器”是笔者所在学校第一任校长陈家骥先生提出的办学核心思想和文化。“伟器”就是大器,大器之材就是能担当社会大任的栋梁之材、卓越之材。如何培养?“伟器”要靠“励”,这里的“励”通“砺”,是磨砺的意思,其含义是人的成长要靠不断的磨炼。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又该具备哪些素养才能引领我们的学生成长为“伟器”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 2018年1期2018-02-26

  • 慎独”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约束,这与儒家“慎独”思想存在着内在契合性。因此,将“慎独”思想应用于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中,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形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人格。一、“慎独”思想的提出与内容1、“慎独”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慎独”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慎”与“独”在最早的时候是以单独的概念广泛见于先秦典籍中的。“慎独”作为独立的词汇是在战国之际的《中庸》《大学》等著作中。《中庸》开篇便说:“道也者,不可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2-12

  • 慎独”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约束,这与儒家“慎独”思想存在着内在契合性。因此,将“慎独”思想应用于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中,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形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人格。一、“慎独”思想的提出与内容1、“慎独”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慎独”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慎”与“独”在最早的时候是以单独的概念广泛见于先秦典籍中的。“慎独”作为独立的词汇是在战国之际的《中庸》《大学》等著作中。《中庸》开篇便说:“道也者,不可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2-11

  • 《爱莲说》中的“君子形象”探析
    家传统意义上的“慎独”,强调入世;又忌讳一味追求“富贵”,入世而不媚俗。本文试对此进行探析。关键词:《爱莲说》;慎独;富贵;君子一、 前言《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作于嘉祐八年(1063),作者时年四十七。文章自产生以来,传播迅速,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后人无不争相背诵。文人爱其言辞简洁高雅,举物对比鲜明,立意深刻;思想者从文本中试着去发现其隐含的儒、释两家的关联;官家从中领悟到为政以廉的内涵……但无论时人意指何处,其出发点均在“君子

    考试周刊 2017年54期2018-01-29

  • 慎独”之旅:基于教育理念的学校课程领导
    007年开始实施慎独教育。我们将慎独的思想精髓概括为“自律、自省、自强”,在“让自律成为品质,让自省成为习惯,让自强成为追求”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培养志向高远、厚德博学、慎思笃行、具有责任担当的自主型人才。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我们从“建构课程体系”“创生校本课程”“提升课程品质”三方面探索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一、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建设以融合重构为主的课程体系学校的课程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而学校的育人目标也决定着学校的

    中小学管理 2017年7期2018-01-25

  • 独走青崖间不一样的美
    键词:独而不孤;慎独;悲剧美;文学作品夏天的雨点,阵阵诠释着春的步履,探识着秋的荒落,叙述着冬的迟疑。这感觉,就一直弥漫在窗的眼帘中,时而漂浮悠悠的天际,时而积扫甜甜的回忆,时而堆稠惜惜的欲愿,时而击打密密的藏知。这便是孤独美。独而不孤,别样之美。历史长河,逝水东流,莫感叹人生苦短,且一人独行。柳宗元曾愤愤写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名句,强烈抒发自己人生的苦闷。自古以来,“独”往往是和“孤独”所牵连的,总有人认为有独必孤,可分明,独是独,孤是孤。孤更

    考试周刊 2018年5期2018-01-18

  • 慎独”思想在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和方法
    现象突出等。而“慎独”思想强调慎隐、慎微、慎省、慎终,与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建设存在内在契合性,高校要加强“慎独”思想的学习和宣传,让教师精准把握“慎独”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师德自律。【关键词】慎独;职业道德;高等学校【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32-01高校教师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教师个人修养上的不足造成的道德缺口,致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下滑[1]。“慎独”是我国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