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平台

  • Micro-Newton scale variable thrust control technique and its noise problem for drag-free satellite platforms: a review
    技术和无拖曳卫星平台的噪声问题:综述徐昌一1,李文娅1,刘旭辉2,李永2,张超31大连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大连,116024;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中国北京,100190;3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杭州,310058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地球重力场高精度测量、参照系阻力效应测量等基础空间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需要高性能卫星平台在接近“纯重力”的飞行环境中实现“无拖曳控制”。无拖曳控制的关键技术是微牛顿尺度下的变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2023年10期2023-10-24

  • 美成功完成“天基红外系统”卫星部署
    M2100 卫星平台以及通信天线组成,卫星重约4 500 kg,尺寸为14.9 m×6.7 m×6.1 m。SBIRS-HEO 卫星载荷即扫描型红外探测器,重约240 kg,尺寸为2.1 m×1.2 m×0.9 m。SBIRS-GEO-1/2/3/4卫星采用洛马公司A2100M 卫星平台卫星平台采用开放式中央圆柱体结构设计,其核心结构是蜂窝铝型石墨环氧树脂弧形板和夹芯板,燃料箱和大部分推进设备都与卫星平台直接相连,太阳电池板以模块化形式安装在平台基座上。

    航天电子对抗 2022年4期2022-11-10

  • 线缆连接对多级卫星控制性能的影响分析
    ]。目前制约卫星平台控制精度、稳定度的因素主要有2点:1)以太阳能帆板为代表的挠性附件低频振动(0.1~10Hz)与以控制力矩陀螺为代表的执行机构高频扰动(10~200Hz)对平台快速稳定能力与扰动抑制能力的影响;2)航天器轨道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与动态过程对指向精度与敏捷机动能力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两个因素对卫星平台的影响,许多工程师都对主动指向、主被动隔振装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例如JWST(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

    航天控制 2022年1期2022-07-27

  • 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射“座驾”到卫星平台再到科学载荷,“羲和”号开创了许多个“首次”。例如,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进行Hα谱线研究,46秒内就能获得全日面1600万个点上的光谱,在300余个波长点上同时获得色球和光球的二维图像。采用国际首创的“双超”新技术卫星平台,实现了载荷在轨指向的超高精度和超高稳定度控制,有望推动我国高精度卫星平台技術实现跨越式发展。国际上首次提出天文光谱测速导航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太阳光谱的研究和利用实现每秒1米量级的飞行器高精度速度测量等。(资料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3期2022-02-17

  • 大型GEO 通信卫星平台转移轨道段热分析
    控除了应保证卫星平台处于规定的工作温度外,也应保障卫星的结构精度。对于高价值的大型卫星,应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本文以大型GEO 通信卫星为例,开展卫星平台热分析。首先对大型通信卫星平台的构型进行简单归纳,将归纳出的一般性构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在假定不利条件下,5 种典型热状态下的平台热分布。1 大型通信平台的共性结构与构型GEO 通信卫星作为一类重要卫星,主要有欧洲的Astrium 平台的通信卫星(图1 为2020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1年5期2021-11-09

  • 电子号小运载一箭七星
    (LEO)”卫星平台,作为一项降风险验证任务在轨运行,为后续为美国宇航局执行飞往月球的“月球光子”任务做准备。该平台以电子号火箭的“变轨级”上面级为基础,加装了一些分系统,以实现长期卫星运行。在此次任务中,它既作为上面级,又作为独立的卫星平台。本次发射携带的7颗卫星分别来自黑色天空全球公司、澳大利亚编队空间技术公司、澳大利亚马里奥塔公司、澳国防军学院和澳皇家空军、美国陆军、美国关心天气技术公司等。(江山)

    太空探索 2021年5期2021-05-17

  • 大型高轨通信平台主动段热变形分析
    验主要是围绕卫星平台为星上设备提供合适的工作温度环境而展开的。或者是针对星上重要设备或温度敏感设备进行的热分析和热试验[1-2]。一般情况下认为大型通信卫星发射的主动段热环境是适宜的,但对于大型航天发射任务,应该尽可能发掘各种不确定因素,研究其风险诱导可能,以提高任务可靠性。在某些极端环境条件下,发射主动段大型通信卫星平台的热分布和热变形是关系卫星顺利入轨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探究这方面的问题,开展了大型通信卫星平台的热变形研究工作。大型高轨通信卫星平台

    宇航学报 2021年2期2021-03-13

  • 飞天勇士
    的勇士。虽然卫星平台只是卫星的一部分,但是它主宰着精彩的太空飞行。它撑起卫星的豪华体魄,流淌着最先进科技的血液,隐藏着未来科技的基因。高科技游戏卫星造型迥异、外观不一、千变万化,但大体上有着基本的构造,主要由公用系统的卫星平台和专用系统的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主要负责太空飞行,而有效载荷则负责执行任务。为了适应各种卫星,满足不断变化的科技需求和执行多种任务,卫星专家将卫星的一部分设计成一种能够灵活安装各种有效载荷的卫星平台。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缩短卫

    科学24小时 2021年1期2020-12-24

  • 某型快速响应微小卫星平台结构研制
    快速响应微小卫星平台结构研制王洪雨 刘 佳 刘 硕 崔志刚 陈 浩 关 鑫 盛 超(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北京 100094)针对快速响应微小卫星平台结构快速研制的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微小卫星平台结构,预先制作标准化模块化单元,根据任务载荷需要,适当剪裁、拼接标准化模块单元,能够大大加快平台结构研制周期。通过某光学成像微小卫星平台结构研制实例,证明了模块化设计、预制标准化模块单元的快速研制思路合理可行。快速响应;微小卫星;平台结构;模块化1 引言快速响应

    航天制造技术 2020年5期2020-11-10

  • 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转型升级,卫星平台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认真分析研究这些特点,特别是分析研究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的创新特点、创新文化,对于改进提升我国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具有重大深远意义,是建设航天强国的一项实际行动。本文试对国际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当前发展作以概述分析,以期描绘我国通信卫星平台领域发展方向。国际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创新潮流新型高轨通信卫星是国际民用商用卫星市场中份额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全球平均每年发射约20颗大型通信卫星,约占商业

    太空探索 2020年7期2020-07-28

  • 走进卫星公用平台
    过任务发布、卫星平台选择、载荷配置选择、运行轨道选择、卫星命名5个环节,完成卫星设计任务。不同的任务对于卫星平台、载荷配置、运行轨道有不同的要求,观众可根据各种平台和载荷的性能指标的达标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平台和载荷进行组装。同时,在设计过程中系统也会对观众选择的合理与否给出相应的提示。观众完成设计后,将卫星从平板电脑发射到演示地球卫星轨道的液晶电视中,随即可以在相应的轨道上查看自己所设计的卫星在轨运行情况和设计评价。4台平板电脑与液晶电视之间采用联动的运行

    中国科技教育 2020年5期2020-07-28

  • 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当前发展与未来启示
    现转型升级,卫星平台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认真分析研究这些特点,特别是分析研究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的创新特点、创新文化,对于改进提升我国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具有重大深远意义,是建设航天强国的一项实际行动。本文试对国际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当前发展作出概述分析,以期描绘我国通信卫星平台领域发展的方向。国际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创新潮流新型高轨通信卫星是国际民用商用卫星市场中份额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全球平均每年发射约20 颗大型通信卫星,约占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6期2020-07-20

  • 海上采油平台架构中控系统远程监控工作站
    置的影响,当卫星平台中控系统出现应急情况时,现场可能受恶劣天气等极端因素所限,中心平台检修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理,甚至可能导致安全环保等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目前中控系统使用是艾默生公司DELTAV 系列产品,版本为11.3。如利用目前的系统框架实现,需在每个卫星平台的中控系统中再增加扩展卡、通讯卡及控制器等多个硬件,同时需要敷设光纤将中心平台及两个卫星平台中控系统组成一个环网。此方案不仅成本高,且需承担更多风险。因中心与卫星平台中控系统组成环网后,如链路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4期2020-05-15

  • 沈阳自动化所在轨进行太阳帆关键技术试验取得成功
    0.5U,在卫星平台正常入轨之后,通过两级组合展开的方式开展技术验证。一级展开释放采用了热切割和被动释放机构,通过储能装置将太阳帆帆体从卫星平台中推出并翻转90°;二级展开机构采用主动驱动伸出4根双稳态帆桁,逐渐展开聚酰亚胺帆膜形成光帆,帆膜展开尺寸约为0.6m2。此外,沈自所还将开展机构寿命、材料特性和轨道高度等研究,验证其离轨能力并探究在空间碎片减缓中的潜在应用。(中科院网站)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20年1期2020-03-19

  • 首批直播卫星平台高清同播节目正式开播
    革,丰富直播卫星平台节目供给,根据全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平台高清节目同播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直播卫星平台高清节目同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积极推进直播卫星平台高清节目同播工作,目前,同播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首批高清节目如期上星播出。截至7月1日,已有东方卫视、重庆卫视、湖南卫视、北京卫视、黑龙江卫视等5套直播卫星平台高清同播节目正式开播,160万户农村地区群众已收看到高质量直播卫星高清电视节目。中央广播电视

    武汉广播影视 2020年7期2020-01-01

  • 英国开发基于LoRa协议的新型物联网卫星星座
    的M6P小型卫星平台上,该卫星平台将于2019年第四季度通过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发射,打造新型物联网星座。目前,两家公司已成功完成2019年4月启动的Lacuna Space技术演示任务。而新的协议将增加一个基于M6P的卫星加入Lacuna Space的物联网(IoT)卫星星座,通过优化有效载荷的性能,在测试中向全球各地用户演示该系统,并验证试验服务的性能。这将是今年推出的第4个Lacuna Space卫星与Lacuna Spac

    无线电工程 2019年9期2019-12-25

  • 海战场空间态势模拟系统设计∗
    等信息支援的卫星平台,为指挥员提供直观形象的二维、三维空间态势显示以及相关分析和服务的能力。2 海战场空间态势模拟系统功能空间态势主要包括空间目标和空间环境两个方面,其中空间目标包括各类航天器和空间碎片;空间环境是指空间中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质及其变化,包括中性大气、等离子体、电磁场和粒子等。海军作战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空间信息支援力量,即各种类别的卫星平台,保障海军兵力部署及其作战行动,从而提升海军部队的体系作战能力。因此,海战场空间态势模拟系统侧重于对海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9年5期2019-06-01

  • 1553B通信的总线竞争分析与解决方案
    证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之间数据能够正确无误地传输,并且要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载荷通过1553B总线与卫星平台系统通信,其通信原理如图1所示。接口电路采用航天九院772所的抗辐射1533B接口芯片B65170S6RH。有效载荷通过1553B总线接入星上系统总线网络,作为星上1533B总线中的一个设备终端(RT),整个卫星通过1553B总线实现分布式实时通信。在项目中,有效载荷的处理器使用AT697F微处理器,由于AT697F较多的I/O口被复用,数量受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8年10期2018-10-15

  • “慧眼”卫星通过所有在轨“大考” 正式交付投用
    ,圆满完成了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应用系统等测试任务,在双中子星并合产生引力波及电磁对应体事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测试结果表明,其各项功能、性能符合工程研制总要求,具备了投入使用的条件。据了解,按照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探索、详测、深巡”三步走战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还将在空间X射线探测等空间科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卫星平台解决方案和各种相关服务。 (W.H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3期2018-03-21

  • 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
    应用系统包括卫星平台试验系统、激光通信试验系统和Ka频段宽带通信载荷系统3部分。卫星平台试验系统将对7个卫星平台新技术项目开始在轨验证,对包括Ka频段行波管放大器、Ka频段接收机等2个国产化载荷设备开展在轨测试、试验和评价工作。实践十三号卫星在完成东方红-3B卫星平台和载荷新技术一系列在轨试验验证后,将纳入“中星”卫星系列,被命名为中星16号卫星。文_古月

    卫星应用 2017年4期2017-12-30

  • 卫星在轨微振动隔离系统动力学分析
    ,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因质量接近而产生的运动耦合问题,文章使用牛顿-欧拉(Newton-Euler)方法对设计的Stewart隔振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给出了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质量接近时运动耦合模型,以及卫星平台质量无穷大时的运动无耦合模型下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下系统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Stewart隔振系统在两种模型下系统动力学特性差异较大,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质量接近时,运动耦合模型的有效载荷角振动响应峰值大、平动响应峰值小、系统模态频率较

    航天器工程 2017年5期2017-11-15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成功发射“天鲲一号”卫星
    小型低轨通用卫星平台型谱。“天鲲一号”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独立自主研制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颗卫星,主要用于遥感、通信和高功能密度通用卫星平台技术验证试验。其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以高度集成的星载综合电子系统为核心,形成了通用化的小卫星平台,承载可见光、红外、微波等多种遥感和通信有效载荷,可实现空间碎片观测、多源遥感信息的快速获取,以及在轨处理分发和应用,提升我国在快速发射、多功能集成应用方面的支持能力,以及应急救灾等空间信息获取的快速响应能力。“开拓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5期2017-04-25

  • 卫星平台机热一体化设计探讨
    00094)卫星平台机热一体化设计探讨刘百麟1董艺2魏巍1(1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北京 100094)(2北京卫星制造厂,北京 100094)针对卫星平台结构和热控分系统的设计需求,挖掘二者设计的结合点与耦合性,基于大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思想,突破现有“学科孤岛”式设计模式,探讨卫星平台的机热一体化设计。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集传热与承载于一体的多功能结构技术,以及高导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表明这些技术措施能够充分发挥结构

    航天器工程 2016年2期2016-06-01

  • 芬兰Iceye小卫星观测:将天气雷达网送入地球轨道
    将雷达送入小卫星平台,从而能有效避免云层、坏天气和黑暗的干扰,实现全天候对天气系统的有效监测。研发企业用成熟的可移动技术,将雷达传感器压缩到可载入小卫星平台,同时采用小型化和工业制造方式批量生产适合的雷达图像仪,最终装载到数十颗重量仅是目前地球观测卫星1/20的小卫星上,实现雷达网在地球轨道上组网,从而让卫星信息对地面天气系统的反应时间,从数天减少到几分钟。(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iceye.fi/)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1期2016-04-14

  • ViaSat美国航空737 MAX机队部署高速空中上网服务
    Sat-3号卫星平台,并且其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容量超过任何其他空中上网服务提供商。美国航空将利用ViaSat的前两个卫星平台,两者加起来可提供超过北美上空的所有商业卫星容量的总和。当ViaSat-3号级别卫星在2019年发射后,其容量又将提升一倍。鉴于其容量充足的卫星平台,ViaSat能够向飞机上每台连接的设备提供速度最快、质量最高的空中互联网服务。“我们的卫星带宽能够为飞机上的每位乘客提供在家使用互联网的体验,并且给予航空公司和乘客创新商业模式的机会。”V

    数字通信世界 2016年7期2016-04-06

  • 东五平台研制进入工程阶段
    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正式获得国家国防科工局和财政部立项批复,这标志着其研制工作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东五平台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大型桁架式卫星平台,平台各项技术指标国际领先,起飞重量8000千克,承载有效载荷1500千克,提供有效载荷功率18千瓦,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等特点,采用了桁架式结构、大功率供配电系统、先进综合电子以及大推力多模式电推进等先进技术,能适应通信等载荷的需求。计划用40个月的时间完成初样研制,力争2018年发射首

    太空探索 2015年7期2015-12-13

  • NASA正在测试基于CubeSat微卫星平台的激光通信系统
    e Sat微卫星平台的激光通信系统。该系统被称为光通信和传感器演示(OCSD),目前卫星已成功进入轨道。这是一颗由宇航公司研制的立方体技术演示卫星,将会在轨测试一种能增加小卫星任务中数据下行量的小型激光通信系统。与现有安装在国际空间站的OPALS系统等空间激光解决方案的最大区别在于,基于CubeSat微卫星平台的OCSD系统将安装在宇宙飞船上。该激光通信系统将比现有的解决方案更加紧凑。该测试将准确地指向微卫星的目标,然后用高达200 Mb/s的速度传输数据

    中国光学 2015年6期2015-12-10

  • 电推进技术在全电推进卫星平台的应用研究
    术在全电推进卫星平台的应用研究孙小菁,张天平,王小永,王亮,刘明正(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全电推进卫星平台能够大幅度降低卫星平台的推进剂需求量,并带来包括减轻卫星发射重量、提高卫星有效载荷能力、延长卫星服役寿命等方面的经济效益。通过调研全电推进卫星平台的进展情况,梳理了全电推进卫星平台对电推进的任务需求,设计了全电推进系统方案及应用模式,经过分析计算,卫星发射重量在2 000~3 000 kg之间,在半年之内完

    真空与低温 2015年1期2015-10-29

  • 全电推进GEO卫星平台发展研究
    电推进GEO卫星平台发展研究周志成1高军2(1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北京 100094)(2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北京 100048)介绍了国外电推进系统在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上的应用阶段,以及包括波音卫星系统-702SP(BSS-702SP)在内的主要全电推进卫星平台;总结了全电推进卫星平台在商业市场竞争、平台技术创新、中型通信卫星市场需求方面的发展动因;提炼了全电推进卫星平台涉及的大推力、高比冲、双模式电推进系统,以及全轨道、小推力、自

    航天器工程 2015年2期2015-10-28

  • 动静隔离、主从协同控制双超卫星平台设计
    来越精密,对卫星平台提出了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双超)的需求[1-5]。如未来1∶5 000比例尺测绘卫星指向精度需求达到5×10-4(°)量级,姿态稳定度需求达到5×10-6(°)/s量级。但采用当前的卫星平台设计方法,指向精度仅为10-3(°)量级,姿态稳定度10-4(°)/s量级,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先进航天器的“超精超稳”控制已成为卫星平台有待突破的瓶颈。制约卫星平台超精超稳的主要因素是活动部件和挠性部件引发的平台干扰[6]。活动部件如飞轮、

    上海航天 2014年5期2014-12-31

  • 全电推进卫星平台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SS-702卫星平台的太阳电池翼上率先采用聚光器设计,以期获得更大功率。事实表明,聚光器设计是一项失败的设计,导致卫星太阳电池发电效率很快大幅降低。无独有偶,波音公司的BSS-601卫星平台较早采用了电推进系统用于南北位置保持,其电推进系统产品为13cm直径氙离子推力器XIPS-13;而统计发现,2000年以来,在全球通信卫星发生的电推进系统故障事件中,BSS-601卫星平台电推进系统故障事件占60%以上。上述两大挫折曾导致波音公司在商业通信卫星市场中一度

    国际太空 2014年7期2014-12-25

  • Deimos-2卫星
    ,基于敏捷小卫星平台开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应用。Deimos-2卫星质量约310kg,直径1.5m,高1.94m,设计寿命7年,目标寿命10年,运行于高度约600km、倾角98°的太阳同步轨道。Deimos-2卫星采用韩国SI公司研制的SpaceEye-1卫星平台,具有较高的姿态敏捷成像能力,标称情况下可实现穿轨方向侧摆±30°成像,最大侧摆角达±45°。星上带有“高分辨率先进成像系统”(HiRAIS)光学载荷,由SI公司与Deimos电子公司合作设计与开发

    卫星应用 2014年11期2014-07-02

  • 打造高水平中国空间彩桥—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型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魏强
    红-4增强型卫星平台已经立项,它的市场定位是什么?具有哪些市场竞争优势?魏强:由于东方红-4增强型卫星平台的标准配置采用了电推进技术,既可以根据用户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的配置,也能采用全化学推进系统,具有灵活性。此外,东方红-4增强型卫星平台在多层通信舱技术、重叠天线技术、三维热管网络技术、高效承载技术、大功率供配电技术等方面有很大创新,这些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卫星平台的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东方红-4增强型卫星平台装载的转发器数量可以达到70台,可提供有效载荷的

    国际太空 2014年9期2014-03-14

  • 国外全电推进卫星发展分析
    首款全电推进卫星平台—波音卫星系统-702SP(BSS-702SP)卫星平台,拉开了全电推进卫星研制的序幕。1 波音公司的BSS-702SP卫星平台波音公司的新型BSS-702SP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平台,是在继承BSS-702卫星平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为用户提供的一款价格较低、质量较轻的小功率卫星平台。该卫星平台历时两年时间设计,通过采用全电推进,可大幅降低卫星发射质量和提高载荷比。BSS-702SP卫星平台性能参数BSS-702SP卫星平台提供

    国际太空 2014年3期2014-03-06

  • 臻于至善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
    刘军采用卫星平台的设计方法可以缩短卫星研制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及可靠性。世界上主要卫星制造商都采取卫星公用平台的设计思路,使卫星平台具有通用性,在一定范围内适应不同有效载荷的要求,基本实现了卫星研制生产的流水线作业。装载不同的有效载荷,卫星平台只做少量适应性修改即可。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简介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到目前为止已成功研制出东方红系列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及东方红四号。其中东方红二号及东方红二号甲是自旋稳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3年15期2013-10-21

  • 美国GPS卫星平台演化发展浅析
    性能的提高,卫星平台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化和发展。1 GPS-1卫星平台GPS-1是美国第一代导航卫星系统,卫星由洛克韦尔国际公司(Rock w ell International)防务和空间系统分部(1996年并入波音公司)研制,1978-1985年共发射了11颗卫星,其所有信号均向民用开放。GPS-1卫星结构板采用铝蜂窝夹层板,设计寿命4.5年,但实际在轨寿命平均达到8.76年,除具有导航功能外,还具有核爆探测和星间通信功能。2 GPS-2/2A卫星平台G

    国际太空 2013年10期2013-08-14

  •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实践九号”卫星
    术试验;坚持卫星平台型谱化、公用化发展方向,进行微小型卫星平台技术的在轨集成验证,提升我国微小卫星平台总体技术水平;以提高关键核心产品性能指标和自主化为目标,对多种新产品进行在轨试验,提升我国卫星能源、推进等关键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产品升级换代;以高端元器件、原材料自主化为突破口,进行多种国产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考核评价,提升我国宇航级核心元器件的技术水平。“实践九号”卫星和“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2年5期2012-08-15

  • 欧洲LUXOR卫星平台竞争小型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市场
    绍LUXOR卫星平台能够支持的卫星有效载荷质量达400kg,有效载荷功率达4kW,设计寿命15年,采用的新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电推进、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LEON II- FT飞行处理器、基于星敏感器的姿态控制系统等。卫星交付时间最快为24个月,可兼容全球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主流运载火箭,并不受美国出口管制条例限制。LUXOR卫星平台根据不同入轨方式有多种灵活配置。LUXOR卫星平台主要参数LUXOR卫星平台结构LUXOR卫星平台已订购的卫星LUXOR卫星平台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4

  • 俄罗斯通信卫星平台一瞥
    罗斯商业通信卫星平台主要有“快讯”(Exepress)和“亚马尔”(Yamal)等系列,其中“快讯”系列卫星平台由俄罗斯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研制;“亚马尔”系列卫星平台由俄罗斯能源火箭空间公司研制。1 “快讯”系列卫星平台俄罗斯早期研制的“快讯”卫星平台寿命只有5年,仅能载10台转发器。从1998年起情况开始有所转变,俄罗斯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新研制出快讯-A卫星平台,其中2002年发射的快讯-A1R卫星装载了12台C频段、5台Ku频段转发器,工作寿命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4

  • 洛马公司A 2100卫星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A2100卫星平台是洛马公司(Lockheed Martin)为新一代高功率、大容量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而推出的主流卫星平台,设计寿命为15年,功率可扩展至15kW。其主体为箱板式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移动、固定和广播等多种通信有效载荷。在模块化思想的指导下,A2100卫星平台大大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简化建造过程,提升在轨可靠性,并降低了卫星的质量和成本。卫星研制和总装的地点相邻,便于缩短研制周期。此外,该卫星平台还与多种运载火箭相兼容,包括“宇宙神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4

  • 星-2卫星平台取得良好市场业绩
    tar)系列卫星平台共发展了两代,第一代星-1卫星平台仅应用于4颗卫星,从开发N-星-c(N-Star-c)卫星开始,轨道科学公司采用了星-2卫星平台,至今已发射了22颗卫星,最新一颗卫星是于2012年10月14日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23(Intelsat-23),另有10颗采用星-2卫星平台的卫星在研。1 卫星平台技术能力星-2卫星平台的发射质量不到2500kg,有效载荷质量400~500kg,最大功率4.7k W,寿命15年。该卫星平台干质量约为800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4

  • 中国通信卫星平台简介
    通信卫星平台的功能强弱对通信卫星的整体技术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它是除了转发器和天线以外的卫星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结构与机构、热控制和电源等分系统,为转发器和天线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障服务。中国先后研制了东方红-2、3、4小型、中型、大型3种通信卫星平台,它们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对中国通信卫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 东方红-2小型卫星平台1984年4月8日,中国首颗通信卫星东方红-2顺利升空,迈出了中国通信卫星的第一步,使中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4

  • 劳拉公司LS-1300卫星平台硕果累累
    S-1300卫星平台的卫星以来,截止到2012年10月6日,劳拉空间系统公司LS-1300系列卫星平台共发射84颗卫星,年均发射3.7颗。其中采用基本型LS-1300卫星平台的卫星共发射59颗,另有7颗订单;采用扩展型LS-1300S卫星平台的卫星共发射25颗,另有13颗订单,其中2012年新增3颗订单。1 概况1960年,劳拉公司研制的全球第一颗通信卫星—信使-1B(Courier-1B)入轨。此后,该公司又先后研制了天网-1(Skynet-1)、纳托-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4

  • 2012年珠海航展掠影
    方红-3 B卫星平台模型。该卫星平台设计寿命15年,发射质量3800kg,寿命末期输出功率为7.8kW,可提供有效载荷功率4kW,有效载荷能力450kg,通信舱散热能力3kW东方红-4增强型卫星平台模型。该卫星平台可提供不小于13.5kW的整星功率,可装载70台转发器,整星发射质量可达6000kg,服务寿命15年。其特点是应用多项国际先进技术、技术可靠性高、研制程序优化巴基斯坦-1R通信卫星模型。该卫星基于东方红-4卫星平台研制,设计寿命15年,发射质量5

    国际太空 2012年12期2012-08-14

  • 空间客车-4000卫星平台及应用
    -4000)卫星平台是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公司面向新一代的高功率、大容量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市场推出的卫星平台系列。该卫星平台采用中心承力筒设计,为了提高卫星平台的灵活性,采用模块化设计。采用该卫星平台的卫星发射质量为3000~5900kg,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和批生产性,能承载大质量的有效载荷以及携带各个频段(Ku、C、Ka、X、S、L频段)的转发器,整星功率可达15.8kW,有效载荷功率可达11.6kW,卫星平台可靠性较高,适合于多种运载火箭。1 卫星平台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3

  • 国外商业通信卫星平台可靠性分析
    的主流。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已成为卫星运营商、卫星制造商以及航天保险人和经纪人所关注的焦点。商业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通常用卫星故障率、保险损失率等指标来衡量。2004年左右,国外咨询机构对商业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认为美国洛马公司的A2100卫星平台是全球可靠性最高的卫星平台。而今,上述结论似乎已经成为历史,研究表明,欧洲星-3000(Eurostar-3000)卫星平台已成为目前全球可靠性最高的卫星平台。1 国际市场主要通信卫星平台及其应用情况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3

  • 全球商业通信卫星平台简析
    有各具特色的卫星平台。此外,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也研制了性能较高的通信卫星平台。1 卫星平台概述通信卫星总体设计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卫星平台研制展开的。对于商业通信卫星来说,最重要的是节约经费、缩短研制周期,而卫星平台的设计在许多方面与此密切相关,比如,用基本类似的卫星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由于地球静止轨道资源十分紧张,为了有效利用这种资源,国外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正朝着大容量、长寿命方向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卫星平台系列化和商品化生产。如,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3

  • 浩—瀚天宇中的“欧洲之星”“欧洲星”系列卫星平台发展简述
    ostar)卫星平台的卫星—国际移动卫星-2(Inmarsat-2)于1990年10月30日发射以来,截至2010年11月,已有45颗采用“欧洲星”系列卫星平台的卫星成功进入地球静止轨道,累计在轨服务时间超过370年。作为与欧洲“空间客车”(Spacebus)系列卫星平台齐名的“欧洲星”卫星平台,不仅孕育出了众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著名卫星,并曾多次引领全球卫星平台技术发展的最新潮流,堪称欧洲航天产业的一张名片,“欧洲之星”的名号可谓当之无愧。如今,尽管欧洲已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3

  • 国外卫星公用平台发展综述
    台取代传统的卫星平台,建立卫星公用平台产品线,从而大幅提高通信卫星的产能。在尝到甜头后,各个制造商大力发展卫星公用平台,并把它应用于涵盖通信、遥感、导航、科学和技术试验等不同领域。经过40多年的推陈出新和稳步发展,国外先进宇航企业建立了不同的卫星公用平台型谱(国外习惯称“家族”)和产品线。1 各卫星应用领域公用平台发展状况在卫星公用平台的各个应用领域中,最典型的是通信和遥感,这两类应用卫星一般各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能,比如质量、轨道和电源,而且发射数量较多,因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3

  • 2013年将发射首颗采用“阿尔法平台”的卫星
    首颗采用新型卫星平台—“阿尔法平台”(Alphabus)的“阿尔法卫星”(Alphasat)计划于2013年第一季度发射。“阿尔法平台”是新一代超大型卫星平台,由欧洲航天局(ESA)、阿斯特留姆公司(Astrium)和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Thales Alenia Space)共同研制。2000年左右,ESA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开始进行“阿尔法平台”项目的论证工作,提出了研制具有12~25kW有效载荷功率的卫星平台技术目标。在ESA部长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8-13

  • 波音公司打造全新的BSS-702卫星平台型谱
    SS-702卫星平台的太阳电池翼上率先采用聚光器设计,以期获得更大功率。事实表明,聚光器设计是一项失败的设计,导致卫星太阳电池发电效率很快大幅降低。无独有偶,波音公司的BSS-601卫星平台较早采用了电推进装置用于南北位置保持,其电推进产品为13cm直径氙离子推进器(XIPS)。而统计发现,在2000年以来全球通信卫星发生的电推进故障事件中,BSS-601卫星平台电推进故障事件占60%以上。上述两大挫折曾导致波音公司的商业通信卫星市场一度跌入低潮。随后,波

    国际太空 2012年11期2012-07-25

  • 阿里安5ECA火箭一箭双星发射GSAT-8卫星和ST-2卫星
    S2000”卫星平台建造,该星由新加坡电信公司(SingTel)和台湾中华电讯公司(Chunghwa Telecom Company)合资成立的ST-2卫星投资公司负责运营,属阿里安公司继1998年发射ST-1卫星之后,发射的第二颗ST系列卫星。GSAT-8卫星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基于其I-3K卫星平台建造,发射质量为3100 kg(未添加燃料时质量为1425 kg),星载24路Ku波段转发器和一台GAGAN导航载荷,是阿里安系列火箭在近30年中

    卫星与网络 2011年7期2011-06-05

  • “帕拉帕-D”通信卫星在我国发射
    亚宇航公司的卫星平台有6个系列:“Spacebus -100”、“Spacebus -300”、“Spacebus-2000”、“Spacebus-3000”、“Spacebus-4000”和“Ekspress-4000”。先进的“Spacebus”型卫星平台被各卫星公司和卫星制造公司采用较多。 “Spacebus-4000B3”卫星平台“Spacebus-4000”系列起源于3000系列,是3000系列的升级版,应用于通信卫星的Ku、C、Ka、X、S、L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9年18期200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