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囊

  •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3000)大豆胞囊线虫病是造成我国大豆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大豆胞囊线虫的寄主范围宽、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存活时间长、是难以防治的大豆土传性病害。因此,应有效防止此病的发生,减少其对大豆生产业带来的危害。1 危害症状及特点1.1 危害症状大豆地上部分症状:植株普遍矮小,生长势较弱,叶片出现黄化早落。严重时发生幼苗枯死,或对开花期造成影响,花与幼荚出现轻度或中度的萎蔫现象,坐荚率较低,籽粒成熟度较差且个头偏小,进而造成产量低,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

    新农业 2023年8期2023-08-03

  • 一种提高实验重复性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
    近年来,国内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症青、根腐病等病害对大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1-3],因此,培育抗病、优质、高产大豆品种迫在眉睫。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世界范围内各个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伴随近年来关于大豆产区SCN优势生理小种致病性的升级[4-6],具有超强致病力的大豆胞囊线虫新小种被发现的报道[7]越来越多,应对SCN病害措施的相关研究有待加强。SCN相关研究中的抗性资源鉴定、抗病品种培育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10期2022-10-10

  • 红小豆上胞囊线虫的发育动态研究
    庆三峡学院)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危害世界大豆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发现,大豆胞囊线虫的二龄幼虫侵入植物的根系后,会引起根系组织的机械损伤和代谢紊乱,感病的大豆会表现出根系短粗,植株矮化、萎黄和不易结实等症状[1]。大豆胞囊线虫是一种典型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对大豆等重要油料作物危害严重。由于线虫分布广泛,生存能力强,危害性大等特点,防治相对困难。大豆胞囊线虫除了对大豆造成危害外,还可以在其它500多个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8-29

  • 7.5%茶·黄素可溶液剂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着重要意义。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又叫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是世界性大豆病害,在美国、巴西、日本和中国均有大面积发生。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和黄淮海等大豆主要产区,尤以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普遍发生。大豆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70%~80%,甚至颗粒无收[1、2]。大豆胞囊线虫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广,该线虫寄生豆科、玄参科170余种植物,传播途径多,存活时间长,是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2年6期2022-08-03

  • 灰皮支黑豆GmPUB2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胞囊线虫诱导表达分析
    61006)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引起的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在中国每年造成近120亿的损失。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的主要措施。抗性遗传分析鉴定到SCN抗性主要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有1、2、3、4、5。近期研究发现,位于18号染色体的1和位于8号染色体的4对SCN抗性机制不同。在1上发现2个等位基因起决定性作用,分别为1-与1-

    浙江农业学报 2022年6期2022-06-29

  • 大豆胞囊线虫相关G2-like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50030)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病害,是限制大豆高产和稳产重要因素[1]。SCN主要寄生于大豆植株根部,发病时地上部位叶片逐渐黄化、发育缓慢、植株矮小,严重时导致产量减少甚至绝收[2-3]。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病主要分布于东北和黄淮两个大豆主产区。根据其致病力差异分为16个生理小种,其中东北地区主要为3号生理小种,而黄淮地区主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3-30

  • 工业大麻秸秆乙醇提取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63316)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CN)是大豆根部最为严重的病源之一,严重影响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豆的生产[1]。目前,对线虫的防治多依赖于化学杀线虫剂,虽然防控效果明显,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抗性产生等问题也较为显著,一些高毒、高残留的化学杀线虫剂己陆续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禁用[2,3]。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植物体内含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抑菌作用[4]。前人研究表明与亚麻、蓖麻等作物轮作后耕层胞囊数量降低了80%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6

  • 山西省古交市大豆胞囊线虫新小种X12分布调查
    471023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 常年给全球大豆生产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1-2]。在前期调查研究中, 我们发现了具有超强致病力的大豆胞囊线虫新生理小种X12[3](生理小种, 以下简称小种), 该小种的出现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威胁。调查X12小种分布及周围生理小种类型, 是有目的地采取策略控制该病害发展的先决条件。在中国两大大豆主产区——东北大豆产区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均有大豆胞囊线虫

    作物学报 2021年2期2021-12-24

  • 高产大豆新品种(上)
    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2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42.50% ,粗脂肪含量20.02% 。产量表现:2018~2019年参加黄淮夏大豆南片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9.3千克,比对照中黄13增产9.5%。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2.8千克,比对照中黄13增产11.0%。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日期:6月中下旬。(2)播种方式:点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3)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1万株/亩,中等肥力地块1.2万株/亩,低

    农业知识 2021年19期2021-12-06

  • 新审定高产大豆新品种
    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2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39.93%,粗脂肪含量19.57%。3.产量表现:2018~2019年 参 加 黄 淮 夏大豆南片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5.4公斤,比对照中黄13增产7.6%。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0.9公斤,比对照中黄13增产5.6%。4.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日期:6月中下旬。播种方式:点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1万株/亩,中等肥力地块1.2万株/亩,低肥力地

    农业知识 2021年20期2021-11-29

  • 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GmC4H、GmLac55和GmLac85的表达模式分析
    济作物之一。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通过大豆根部侵入大豆植株而影响大豆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而影响大豆产量。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染力强的土传性病害,由于大豆胞囊线虫分为多个生理小种,且休眠体存活时间长,同时寄主类型广泛,所以防治较为困难。目前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为轮作、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培育抗性品种。大豆胞囊线虫侵入大豆根系需要破坏根部细胞壁建立合胞体,木质素作为植物次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8-11

  • 陕北关中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及植物寄生线虫染色方法改进
    0)1 前言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 Soybean cyst neamatode, SCN)分布于全球大豆主要产区,是大豆生产上重要的病原之一。大豆胞囊线虫引起的大豆胞囊线虫病一般造成大豆产量减少5%~50%,严重发病时可导致绝收[1]。在我国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分布在东北和黄淮大豆主产区,并逐渐向贵州、甘肃和广西等省份蔓延[2~4],陕西地区大豆胞囊线虫调查研究尚未开展。陕西省包括陕北、关中和陕南三个生态农业区,陕北地区以春播大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5期2021-06-18

  • 菌线克种衣剂在赤峰地区出现的新问题原因分析
    验目的通过对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技术的研究,进行小面积田间防治试验,确定菌线克种衣剂实际防治效果[1],达到防病壮根,改善根际环境,促进生育的连作大豆现代化持续增产[2]。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地点和时间试验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城子乡试验地进行。2020-05-14 播种,试验土壤为砂壤土,肥力均匀,试验地块为大豆连作病圃地块。2.2 供试品种和种衣剂供试品种为赤豆4 号,种衣剂为沈阳农业大学提供的防治大豆胞囊线虫菌线克系列生物种衣剂S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1年2期2021-05-12

  • 淡水鱼小瓜虫病防控方案
    层,进入水体形成胞囊胞囊内无性分裂形成大量子代——掠食幼体并释放到水体中。掠食幼体在水中自由游动,遇到宿主后钻入表皮下。因此,感染鱼和水体沉积的胞囊是健康鱼感染小瓜虫的主要传染源。小瓜虫的增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水温18~25℃增殖较快,7天可以在鱼体发育成熟,水体中的胞囊在1~2天可以无性增殖出几百个掠食幼体再次感染鱼体。因此,小瓜虫病在适宜水温下,病情发展非常快,1~2个虫体在鱼体出现会造成1周后鱼体出现成百上千个虫体。小瓜虫病的主要危害是:①由于大

    科学养鱼 2021年3期2021-04-16

  • 赤峰地区大豆抗胞囊线虫品种选育
    稳步提高,但大豆胞囊线虫病害一直困扰着当地大豆产业[1]。CARS-04-01A-06粮豆轮作病虫害防治技术基金项目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基于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和“镰刀湾”发展规划,针对北方春大豆主要农业生态区特征、作物布局及大豆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需求,以培肥土壤,增强土地生产力和节本增效为出发点,重点解决粮豆轮作模式下,以土壤障碍因子消减、肥力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病虫害防治的综合集成技术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0年6期2020-12-30

  • 赤峰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发生规律分析
    要技术壁垒。大豆胞囊线虫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和黄淮海地区发生较多,严重制约赤峰地区大豆产业的发展,一般可使大豆减产 30%~50%甚至绝收。大豆胞囊线虫在土壤或粘附于种子及农具上越冬,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种子异地调运,田间作业时农机具和人、畜携带含有线虫或胞囊的土壤,还可通过灌溉、流水及未经腐熟的肥料进行传播。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寄主受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抗病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也不同。赤峰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多样,演变趋势复杂,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4期2020-12-24

  • 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候选基因GmPEBP4-1克隆及表达分析
    50030)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由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引起的世界性大豆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毁灭性损失[1]。SCN分布广、危害重、其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性病害。SCN可被划分为多个生理小种,不同生理小种分布和致病程度不同,在我国大豆主产区1号、3号、4号生理小种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其中4号生理小种致病力最强[2]。主要有轮作倒茬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10期2020-11-16

  • 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分析
    30天左右。2、胞囊线虫胞囊线虫通过土壤进行传播,借助农机具、存在虫害的植物、动物粪便等中间介质扩大传播范围。该虫害主要危害大豆植物的根部,尤其在根尖部位最为严重。受到侵害的大豆植株根部明显收缩,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节状瘤,但是根瘤却非常少。对发病较严重的植株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其根部存在一定的浅色细小颗粒,此类颗粒即线虫的胞囊。经过长时间的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可以发现胞囊转变成褐色。胞囊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其中的虫卵可以存活3年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0年。经过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28期2020-10-20

  • 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相关AP2/EREBP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50030)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世界范围大豆寄生性病害[1-2],因其不同种群存在致病力差异而被分为不同生理小种,我国以致病小种1号、3号、4号为主,其中3号生理小种是东北大豆产区优势生理小种[3]。目前选育优良抗性品种是控制SCN发生最经济、有效方法,因此筛选抗病候选基因分子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4]。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已在大豆胞囊线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8期2020-09-10

  • 3种寄生真菌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毒力研究
    使土壤产生对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SCN)的抑制性,即人们所说的“线虫抑制性土壤”[1-2],大豆是我国北方的优势作物,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最大产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50%左右[3]。在大豆主产区由于种植历史悠久,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比较普遍,在大豆适宜种植区常连作或迎茬种植,近年“线虫抑制性土壤”这种现象在我国大豆产区也有报道[4-7],孙漫红等研究认为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中空胞囊数量增多是由食线虫真菌所致[8]。C

    土壤与作物 2020年1期2020-04-14

  • 菌线克种衣剂对赤峰地区重茬大豆生育与产量的影响
    10866)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中严重限产的一种土传病害[1],在美国、巴西、加拿大和中国等几个大豆主产国,由大豆胞囊线虫病引起的损失超过任何一种单一发生的病害[2]。该病害一般使大豆减产10%~30%,严重地块可达70%~90%,甚至造成绝产。近年来该病害的发生及为害有向我国西北、西南等偏远地区蔓延趋势。在内蒙古赤峰大豆田中,大豆胞囊线虫的检出率为54.4%[3]。陈品三等首次报道内蒙古存在2号生

    大豆科技 2020年1期2020-03-31

  • 揭示大豆抗病基因在胞囊线虫防御和免疫互作的分子机制(2020.1.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长中主要病虫害之一,在世界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我国的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主要产区,如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大豆胞囊线虫病危害严重,制约了我国大豆生产。大豆胞囊线虫寄主范围很广,大多数为杂草,在栽培植物中的主要寄主有小豆,赤小豆、饭豆、某些菜豆品种等。该病一般使大豆减产10%~20%,重者可达30%~50%,某些产区因大面积发生而毁种。因此,挖掘大豆胞囊线虫抗病基因

    三农资讯半月报 2020年2期2020-03-09

  • 大豆胞囊线虫抗性位点Rhg1和Rhg4优异等位变异在黄淮育成品种中的分布
    永康,卢为国大豆胞囊线虫抗性位点和优异等位变异在黄淮育成品种中的分布练云,李海朝,李金英,王金社,魏荷,雷晨芳,武永康,卢为国(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2)【】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大豆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SCN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黄淮地区SCN发生普遍,通过对该地区育成大豆品种中抗SCN的基因型分析,为指导

    中国农业科学 2019年15期2019-08-13

  • 大豆胞囊线虫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序列组装成功
    国带领团队在大豆胞囊线虫研究领域获得新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将大豆胞囊线虫的基因组序列组装到染色体水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生态资源》上,练云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课题组发现,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发生普遍,而且出现了具有超强致病力的新小种X12。该小种能够侵染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优异抗病资源,目前的已知抗源对X12均没有抗病能力。深入研究该小种的基因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豆胞囊线虫的致病机制,培育抗病品种。通过研究,课题组揭示了具有超强致病力的大豆胞囊线虫

    种业导刊 2019年12期2019-01-04

  • 微生物在胃里如何存活?
    的另一方法是藏在胞囊中。胞囊是原生动物在休眠状态或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在身体外围会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的膜,以度过恶劣环境。胞囊帮助它们躲过胃里的酸性环境,顺利进入肠道中繁殖。最狡猾、最可恨的要数幽门螺旋桿菌了,它会在我们的胃壁上“打洞”然后钻进去,从而逃避胃酸的腐蚀。这样之后,我们的胃黏膜就会因此受损,变得千疮百孔,而在胃中有益消化的胃酸也就会轻易地通过幽门螺旋杆菌钻出的“孔洞”进一步腐蚀胃壁,威胁胃部健康。美国科普作家马克·贾兰

    科学之谜 2018年9期2018-12-17

  • 大豆胞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抗性候选基因GmRSCN4-3克隆与功能初步鉴定
    来源[1]。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俗称“火龙秧子”,是世界性大豆病害,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1-2]。SCN一般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70%~80%,甚至造成绝产[3-5]。研究表明,成熟胞囊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长达9年[6]。国际上,SCN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生理小种,各生理小种分布区域及致病性不同,其中3号生理小种抗源较多,相关遗传研究报道较多[7-9]。我国目前已发现8个生理小种,包括1号、3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8期2018-09-15

  • 混合寄生真菌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毒力和防效
    )0 引 言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的土传病害,其病原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由于大豆胞囊线虫以胞囊形式存在于土壤中,造成连作大豆胞囊线虫病危害加重[1-2],但Hartwig[3]和Chen等[4]报道连续多年种植大豆感病品种,可减少大豆胞囊线虫在土壤中的密度,称此现象为 “大豆胞囊线虫自然衰退”,出现这种现象的土壤被称为“线虫抑制性土壤”,这种现象在我国大豆主

    土壤与作物 2018年2期2018-06-19

  • 初探大豆“火龙秧子”发生和防治方法
    的包囊,这是鉴别胞囊线虫病的重要特征,胞囊一旦撑破根皮,根液外渗,会导致次生土传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孢囊内的卵在土壤中越冬,孢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存活多年,干旱年份,偏盐碱地发病严重。2发病条件孢囊线虫喜温、好氧,胞囊角质层厚,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耐碱、耐湿及抗微生物侵染,最长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土壤内线虫量大,是发病和流行的主要因素。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温湿度、类型、质地、耕作制度等因素有關。2.1土壤温湿度成虫产卵适温23-28℃,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7期2018-05-04

  • 大豆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克喷雾。三、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叫大豆根线虫病,谷称“火龙秧子”,是黑龙江主要病害,常造成严重减产。大豆胞囊线虫病只为害大豆根部。病株明显矮化,叶片变黄,分板减少发育延迟。拔起病株可看到根系不发达,要瘤稀少,并且可见根上附有许多白求恩色小颗粒(病原线虫雌虫体)。轻病株地上部常常没有症状,但期根部出有许多孢囊,重病株则萎黄枯死。发生特点:病原线虫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胞囊里的卵可以存活3-4年以上,春季气温转暖后卵开始孵化,幼虫2龄开始侵染大豆根组织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3期2018-01-27

  • 防治 巴沙鱼和革胡子鲶 小瓜虫的方法
    口腔及眼等,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也叫“白点病”。感染后,病鱼皮肤和鳃因受到刺激分泌黏液,体表形成混浊的白膜,皮肤有点状充血,发生炎症,鳃上皮组织增生并出现溃烂。眼角膜被寄生时形成瞎眼。病鱼食欲不振,身体瘦弱,游泳无力,呼吸困难,发病7天后大量死亡。造成鱼类死亡率达60%~70%,甚至全军覆没。镜检可见鳃丝充血,体表、鳍、鳃丝上有许多小瓜虫,可诊断为小瓜虫病。小瓜虫要经历滋养体、包囊、掠食体阶段,只有基本成熟、即将脱离鱼体或刚脱离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8期2018-01-17

  •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或死亡。2.大豆胞囊线虫病胞囊线虫病是一种通过田间农机具、土壤、植物病残体、动物粪便或者带菌种子等传播的土传病害,其主要危害部位是大豆根部,根尖部位尤为明显。感病植株的根系萎缩,肉眼可见节状瘤,而根瘤稀少,发病比较严重的还能在根部产生一些浅色的小颗粒,这就是线虫的胞囊。随着危害程度的加剧,后期胞囊颜色变为褐色胞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6~7月是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病初期,其危害重、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且存活时间长。3.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俗称腻虫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1期2017-04-08

  • 2—烷氧基—2—苯基乙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杀线虫活性研究
    该类化合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杀灭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18个化合物中,有8个化合物对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表现出较好的杀灭活性,其中化合物4-1、4-2、4-6、4-16和4-17在72 h下致死率可达到100%,表现出较好的杀线活性。关键词:2-烷氧基-2-苯基乙硫醚;合成;杀线活性中图分类号:TQ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1-0066-04DOI:10.14088/j.cnki.is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期2017-03-09

  • 贡柑果皮显微结构及其对贮藏温度的响应研究
    皮层显著增厚,油胞囊腔内径扩大;室温下贮藏90 d,保持健康的贡柑果实已无明显的表皮层,中果皮厚度显著减小,尤其黄皮层厚度及所占比例大幅减小,细胞间隙显著扩大,白皮层靠近内果皮的细胞更加稀疏化,油胞囊明显凹陷而内径进一步扩大。在两种低温下贮藏,贡柑果皮厚度前期增大,但果皮各部分显微结构的变化不明显,冷藏期愈长低温对其果皮的保护作用愈显著。结果表明,贡柑采后前期果皮新陈代谢旺盛,冷藏对其果皮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突出,主要机制是对其果皮蜡被、黄皮层及其内油胞囊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9期2016-11-12

  • 黄淮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调查
    淮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调查练 云1,**王金社1,**李海朝1魏 荷1李金英1武永康1雷晨芳1张 辉1王树峰1郭建秋2李月霞2李志辉3靳巧玲3徐淑霞4张志民4杨彩云5于会勇5耿 臻6舒文涛6卢为国1,*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 / 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02;2洛阳农林科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3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漯河 462300;4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

    作物学报 2016年10期2016-10-19

  • 禹州市2015—2016年小麦胞囊线虫病药剂拌种试验报告
    —2016年小麦胞囊线虫病药剂拌种试验报告禹州市植保植检站 张改平一、试验目的该试验旨在找出麦播期防治小麦胞囊线虫病药剂拌种的有效药剂,并在发病区示范推广,控制病害蔓延,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选择试验地选择在禹州市火龙镇瓦店村,多年种植小麦,种植品种及长势一致,地力与栽培管理条件相同,播期10月10日,播量为12.5kg/667m2,上年胞囊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地块,试验面积0.33hm2。(二)供试小麦品种供试小麦品种为

    河南农业 2016年9期2016-09-20

  • 黑龙江省东部大豆产区抗线虫大豆品种种植技术
    茬地块增多,大豆胞囊线虫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更有效地防止大豆胞囊线虫病,保证大豆产量,文章对黑龙江省东部大豆产区种植抗线虫大豆品种及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黑龙江 线虫病 抗线虫大豆品种 种植技术1 大豆胞囊线虫病及危害大豆胞囊线虫为低等无脊椎动物,属圆形动物门,线虫纲,异皮科。在种子萌动7 h左右即可以2龄幼虫侵入根尖内,由2、3、4龄幼虫经3次蜕皮变成5龄为成虫。成虫由于体躯膨大,撑破根表皮,裸露根表,初为白色后颜色逐渐加深,体壁变厚,老化,成为褐色胞囊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2期2016-02-07

  • Optimization of VA and VE Production by a Paecilomyces marquandii Strain
    ism(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生防菌株筛选及防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D]. Zhengzhou: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2010.[7]LIU X(刘讯),DONG L(董利),FENG XX(丰晓雪),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um on natural vitamin A and vitamin E produced by strain Paecilomyce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年7期2015-12-13

  • 寒地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086)寒地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迟君道1,2,王笑庸4,樊川2,杨旭升3 (1.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省科学院生物肥料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6; 3.黑龙江省科学院,哈尔滨150001;4.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86)在东北农业大学连作16年的大豆试验田中,分离筛选获得15株菌株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不同菌株对线虫胞囊的浸染效果,以及不同菌株发酵液及浸出液在不同处理时间内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的抑

    黑龙江科学 2015年5期2015-08-26

  • 与大豆根部健康和胞囊线虫侵染相关的根际细菌群落
    thy)、被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侵染的大豆植株(SCN)和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但用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s)YES-2菌株处理(SCN+淡紫拟青霉)的大豆植株。Biolog数据分析结果显示,3个处理之间根际细菌群落的底物利用方式差异显著,并且健康大豆植株的底物丰富度和代谢多样性最低。16SrDNA分析将大豆根际细菌分为7个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

    大豆科技 2015年1期2015-03-23

  • 珍珠粟对降低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密度的作用
    用[14]。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reaglycinesIchinohe)是世界大豆重要病害,利用轮作作物控制田间线虫病危害有很好效果。刘晔等报道了在辽宁大豆胞囊线虫严重发生地区[15],种植蓖麻后再播种感病品种大豆,其胞囊线虫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且大豆生长发育健壮,增产幅度大。也有报道认为种植万寿菊和红三叶草后可减少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卵的数量[16]。但利用珍珠粟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田间虫源密度未见报道。大豆胞囊线虫是我国大豆产区重要病害,应用抗线虫

    土壤与作物 2014年1期2014-06-12

  • 大豆连作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相关细菌群落的影响
    ng Liu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在世界很多地方,能够引起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明显降低。自然生物控制在大豆胞囊线虫种群调解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该研究中,调查了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细菌群落结构与不同大豆连作年限的关系。在2010年和2011年采集了来自6个田块的大豆连作2年到41年的土样,测定了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并通过微平板Biolog和PCR-DGGE方法研究了来自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细菌的群落。研究结果显示,大

    大豆科技 2014年5期2014-03-23

  • 辽宁省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分布研究
    我国东北发现大豆胞囊线虫病[1],之后该病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是大豆生产中流行性、毁灭性强的重要病害[2]。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在适宜条件下,完成一个生活史只需30 d左右,繁殖力很强,形成的胞囊有极强的生活力和广泛的适应性,极难防治。我国现已在14个省市发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安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4年4期2014-03-13

  • 不同发育阶段多子小瓜虫对几种药物的敏感性
    阶段(营养体期、胞囊期和幼虫期)的多子小瓜虫(Ichthyopthiriusmultifillis)进行浸洗或遍洒处理,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的多子小瓜虫对几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胞囊期的小瓜虫对几种药物都不敏感;自由活动期的小瓜虫幼虫对几种药物都敏感;营养体期的小瓜虫只对福尔马林和辣椒煎水2种药物敏感,对高锰酸钾不敏感,但也未加重病鱼病情,而用硫酸铜处理不但没有起到治疗的作用,反使病鱼病情加重。几种药物的处理效果比较,福尔马林不论是浸洗还是遍洒,其处理效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17期2013-10-27

  • 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及其生防因子研究进展*
    50081)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及其生防因子研究进展*宋 洁1,2,许艳丽2**(1.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1)文章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病自然衰退现象、抑制性土壤发现、抑制性土壤中生防真菌和生防细菌等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以期对抑制性土壤的研究和大豆胞囊线虫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生防真菌;生防细菌大豆胞囊线虫

    大豆科技 2012年1期2012-08-15

  • 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和防治研究进展
    55811)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cys tnematode,SCN)又称大豆黄萎病、火龙秧子,是大豆生产中流行性、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于1899年在我国东北首次发现,其后亚洲、美洲和欧洲各国相继报道了该线虫病害的发生和危害[1],在美国、巴西、加拿大和中国等几个大豆主产国,由大豆胞囊线虫病引起的损失比其他任何一种单一病害所造成的损失都大,该病害一般使大豆减产10%~30%,严重地块可达70%~90%,甚至造成绝产。此种病害在我国东北三省、内蒙古和

    大豆科技 2012年3期2012-08-15

  • 品种混种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控制作用
    称,但生产中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严重影响其产量[1],该病也是全球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2]。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寻找最佳防治措施,由于大豆胞囊线虫以抗逆性较强的胞囊形式多年存活于土壤中,给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方法为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4]以及应用抗病品种。由于大豆经济价值较高,长期轮作难以实现;抗病品种可以控制土壤中SCN胞囊数量,减轻SCN病害的发生,我国近年也审定了一些抗性较好的品种[

    土壤与作物 2012年2期2012-01-11

  • 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9%[1]。大豆胞囊线虫病一直是制约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危害面积达到67万公顷,是仅次于大豆病毒病的第二大病害。本文对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总结众多实践者和笔者的经验,提出一系列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有效措施,以供大豆种植者参考借鉴。1 发病症状及规律大豆胞囊线虫病属于全株性病害,是由于线虫侵害大豆的根部引起的,被害植株会生长缓慢,茎叶变黄,花期推迟,荚小,籽粒不饱满。严重时不结实,甚至全株枯死。这种病害在开始时会点

    大豆科技 2011年3期2011-08-15

  • 高抗胞囊线虫病大豆新品种邯豆10的选育体会*
    56001)大豆胞囊线虫病由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引起,是危害世界大豆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大豆两大主产区东北和黄淮海发生较普遍,一般造成大豆减产5%~10%,严重可达30%以上,甚至造成大豆绝收[2-4],培育抗病品种是有效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方法之一。我国哈尔滨吴和礼等(1989)利用哈尔滨小黑豆育成了抗胞囊线虫高代品系哈84-783、84-793

    大豆科技 2011年4期2011-06-04

  • 不同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组合F2胞囊附着量差异分析
    32200)大豆胞囊线虫(Heteroclera glyycines Ichinohe,简称SCN)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1-14]。在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措施中,选育抗SCN 的大豆品种,是解决SCN 问题的根本措施。按照Riggs 和Chmitt 的分类标准,理论上SCN 存在16 个生理小种[6]。我国有1,2,3,4,5,7号生理小种。我国习惯上把国外的14 号小种称为4 号生理小种[3,5,11]。据国内调查,1,3,4 号生理小种分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10期2010-12-23

  • 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续二)
    00049)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续二)许艳丽1,2**王丽芳1,3战丽莉1,3李文滨2(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 150081;2.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3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作者介绍:许艳丽,女,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病害生物控制和土壤微生态研究。Tel:0451-86602919,E-mail:xyll@neigaehrb.ac.cn(上接续一)6 抗大豆胞囊线虫种质

    大豆科技 2010年2期2010-08-15

  • 国审豆2007014选育和品种特性*
    32200)大豆胞囊线虫病对大豆的危害严重,该病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仅次于干旱,属于第二因子。一般情况减产20%~50%,发病严重能导致大豆绝收。培育抗胞囊线虫病新品种,是防治胞囊线虫病的根本途径[2]。抗大豆胞囊线虫病育种美国起步较早[5],1967年美国利用我国的抗源北京小黑豆育成了第一个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品种Pickett,以后又陆续选育成功Forrest,Custer,Franklin 等抗病品种,这些品种均抗1,2,3号生理小种,使美国的大豆生产得到提

    大豆科技 2010年4期2010-08-15

  • 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续三)
    也有研究认为大豆胞囊线虫侵入大豆8h后,抗病品种Centennial根内有大豆素I在线虫头部周围积累,而感病品种Ransom则没有大豆素积累,认为大豆素可能是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一种机制(吴海燕等,2001)。乔燕祥等(1999)认为防御酶活性与病原物侵染植物有关。乔燕祥等研究了大豆抗源抗大豆胞囊线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酶谱变化认为,在大豆胞囊线虫侵染高峰期(30~35d)高抗抗源体内POD酶活性最强,酶谱着色较深,而感病品种在侵染高峰期POD

    大豆科技 2010年3期2010-08-15

  • 科技前沿摘编
    3耕作强度对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的影响A.Westphal,L.J.Xing,R.Pillsbury,T.J.Vyn摘要:长期耕作土壤中的胞囊线虫严重影响美国大豆产量,耕作强度对胞囊线虫的影响研究始于1975年普渡大学。本研究2003年和2004年检测大豆和玉米轮作及大豆连作的体系中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其中耕作强度包括: (A)秋天铧式犁+春天复耕; (B)秋天凿形松土犁+春天复耕; (C)起垄耕作; (D)免耕。研究表明,在两年的轮作田中,大豆胞囊线虫

    大豆科技 2010年3期2010-08-15

  • 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续四)
    有引诱作用,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过程需要Zn2+参与,Behm试验表明,ZnSo4和ZnCL2均能刺激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J.E.Behm,et al.,1995),目前在美国已将ZnSo4作为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剂来使用。作物根系分泌物(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能力存在着差异,杨岱伦以大豆、稗草、棉花、玉米和高粱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孵化作用,认为寄主植物大豆和

    大豆科技 2010年4期2010-08-15

  • 一例垂钓池塘异育银鲫黏孢子虫病诊断及治疗
    发现有2粒乳白色胞囊,未引起重视,6月16日鲫鱼死亡2条,17日死亡28条,到18日急剧上升至120条。3. 病鱼症状 发病鲫鱼大多浮于池塘水面,口张开呈缺氧状,游动缓慢,人靠近池边时无反应。捞出几条病鱼察看,病鱼背部体色稍显发黑,眼球稍突出,口腔闭合困难,透过张开的口腔可见病鱼喉上部肿胀并向下突出,甚至堵塞食道。剪开鳃盖,发现鳃丝呈肿胀状,部分鳃丝呈暗紫色,黏液增多,且带有少许污泥,在鳃丝末端不规则附着分布有直径1~1.5毫米的乳白色或淡黄色球形胞囊,单

    科学种养 2009年10期2009-11-30

  •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对策
    张 红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病,俗称“火龙秧子”,是世界大豆生产中的重要线虫病害,主要发生于偏冷凉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和黄淮海两个大豆主产区,尤其东北地区多年连作大豆的干旱、沙碱老豆区发生普遍严重,是仅次于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第二大病害。大豆受其危害后,轻者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积地块绝产。1症状识别大豆胞囊线虫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受到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叶片瘦弱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6期2009-07-13

  •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刘志明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在我国东北大豆产区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1症状胞囊线虫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上,直接危害根部。幼苗期植株受害生长迟缓,子叶及真叶变黄,重病苗停止生长,终至死亡。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植株矮小,花芽簇生,节间短缩,开花期延迟,不能结荚或结荚少,叶片发黄。被线虫寄生后,主根和侧根发育不良,须根增多,整个根系呈发状须根。须根上着生白色至黄白色比针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12期200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