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

  • 拥抱宁静,收获成长
    己,打磨作品。摩尔根曾对孟德尔的理论十分怀疑,但他并未止于这一怀疑。在实验室中,他以果蝇为研究对象,静静地做着实验,虽然结果与他开始的设想相违,但他毫不浮躁。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思考,他得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成为了遗传界的泰斗。如果摩尔根只是与孟德尔的支持者们唇枪舌剑,而不静下来沉淀,摩尔根也不会有今日。只有先“静下来,铸我实力”才能“拼上去,亮我风采”。宁静能让我们成就自己。“静以修身”,于静中,我们提升自我修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于静中,我们感染他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34期2023-09-13

  • 特别高兴看到你超过了我
    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学习遗传学。据谈家桢回忆,摩尔根对待学生极为坦诚。有一回,摩尔根对谈家桢说:“我特别高兴看到你超过了我,我还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超过我,也超过你。”这番话给了谈家桢很大的触动,谈家桢成为老师后,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帮助自己的学生,他的很多学生都学有所成。1933年,摩尔根获得了诺贝尔奖,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首先奔跑回实验室,大声和他的两个学生说:“这是我们三人共同的奖,这份奖金我们三个人共享!”这种无私精神令学生们非常感动。中科院院士谷超豪早年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3年3期2023-03-02

  • 特别高兴看到你超过了我
    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学习遗传学。据谈家桢回忆,摩尔根对待学生极为坦诚。有一回,摩尔根对谈家桢说:“我特别高兴看到你超过了我,我还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超过我,也超过你。”这番话给了谈家桢很大的触动,谈家桢成为老师后,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帮助自己的学生,他的很多学生都学有所成。1933年,摩尔根获得了诺贝尔奖,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首先奔跑回实验室,大声和他的两个学生说:“这是我们三人共同的奖,这份奖金我们三个人共享!”这种无私精神令学生们非常感动。中科院院士谷超豪早年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3年3期2023-03-02

  • 基于情境创设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相比,新教材将摩尔根探究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关系的历程放到了正文部分。学习摩尔根的研究历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创设英国王室血友病这一情境,结合摩尔根发现伴性遗传规律的科学史,基于科学探究思维应用推理与演绎的方法阐明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利用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2 教学目标①概述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摩尔根果蝇实验的分析,阐明伴性遗传的特点。②通过实例,了解伴性遗传规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

    中学生物学 2022年11期2023-01-20

  • 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一致性
    类学笔记”中《摩尔根笔记》的内容阐明的“两种生产”理论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他们歪曲恩格斯观点的同时,制造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理论问题上的对立,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为此,本文力图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一致性的特定角度出发,通过对两人的理论内涵的展开,从“经济因素”、超越摩尔根理论、发展唯物史观等方面一致性的进行讨论,一方面稍微弥补学界相关问题研究,从不同出发点看待质疑者的诘难;另一方面对质疑者的观点给予反驳,保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8期2022-12-29

  • 从历史角度看《米格尔街》中的现代主义美学
    亚斯努力学习,摩尔根喜爱焰火。他们看似上进有理想,但其实都是尼采所说的“说谎者”。他们心里更深层次的是对生活的憎恨,明知道自己无力改变命运,但还是选择坚守什么并为之努力。他们混淆结果和原因,用自我欺骗来报复这个社会,从而获得一种疯狂的满足感。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在各种矛盾的作用下发生了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焰火师》一章中,摩尔根的人际关系就是极其贫乏的,他与自己的关系也是病态扭曲的。摩尔根的生活是失败的,他的把戏使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1-24

  • 科学史视角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过程∗
    55)在学习了摩尔根(Morgan)红眼、白眼果蝇杂交实验后,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将信将疑。教师进一步解释布里吉斯(Bridges)的果蝇杂交实验中出现的初级例外情况后,学生逐渐接受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观点,但很难想到染色体变异的方向,对布里吉斯本人为何能提出相应的假说解释依然充满疑惑。对上述疑惑的解答需要从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遗传)的探索过程讲起。1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假说1883—1892年,魏斯曼(Weismann)所提出的“种质论”认为,生物

    生物学通报 2022年1期2022-11-22

  • 武士联盟与二权政府:摩尔根的政治人类学思想探析
    国民族学的先驱摩尔根以《易洛魁联盟》《人类的血亲和姻亲制度》《古代社会》《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等著作确定了澳大利亚的图腾社会、印第安部落、古希腊和古罗马等社会的比较价值。其中,《易洛魁联盟》一书不仅包括易洛魁人的历史、氏族组织、联盟机构、舞蹈和宗教等内容,还涉及印第安社会与古典社会的比较,至今仍是了解易洛魁人的重要文献。等《古代社会》《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两书出版后,其以武士横向联盟为基础的政治人类学思想有了更为清晰的呈现。他在这两部书中使用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1

  • 论证式问题体系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为例
    科学思维。一、摩尔根时代对遗传物质载体的认识【资料1】1865年,孟德尔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阐述了经典遗传学的孟德尔定律,但当时的科学界并没有认识到其重大意义。1870年以来,细胞生物学有了深入发展,人们先后发现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三大重要的生物学现象,观察到了受精作用中的雌雄原核发生融合,使人们正确认识到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物质是通过卵细胞和精子传递给子代的。古希腊的学者们认为精子承载着遗传发育的信息,而卵细胞只是负责提供营养。后来多位科学家进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21年5期2021-11-12

  • 基于科学史及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 ——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为例
    2]。本节课以摩尔根和布里吉斯经典实验的原始论文为基础,在学生已有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知识背景下,增加实践活动和引入科学史等进行整体设计。以遗传染色体学说的建立过程为主线,将果蝇带入课堂,学生动手实践经典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体会科研思维与工作,高度还原摩尔根真实推理过程;分析布里吉斯的细胞学研究,真正理解细胞学与遗传学结合的直接证据。由此,学生逐步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2 教学目标1)分析萨顿假说,初步认识类比推理的方法。2)动手进行果蝇杂交

    生物学通报 2021年1期2021-11-01

  •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论证式教学实践探索
    ,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最为经典,此科学议题源于“基因在哪里?”。科学家在此过程中,收集各种相关的证据,利用科学的方法作出假设、解释,尊重科学事实、敢于质疑,促进彼此思维的共享与交锋,最终达成了可接受的结论。教师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论证式教学模式进行这一节的教学。2.1 体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教师提出问题:当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以后,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基因在细胞中究竟有没有物质基础呢?孟德尔假设的颗粒状遗传因子究竟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

    中学生物学 2021年7期2021-10-08

  •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基因在染色体上”为例
    从萨顿的假说到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再到摩尔根解释的验证等,具有鲜明的逻辑推理路径。无论是实验材料的选择,还是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对学生的学习都有较强的启发性,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围绕科学家的不懈探索过程,精心设计体验性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循着科学家的足迹,开展演绎推理,主动建构概念,发展科学思维。按照这样的思路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才能凸显教学方法的科学性。2 严谨的结构教师要发现并学会从关注教材编写逻辑到把握教学设计逻辑。本节教材按照科学史的顺序进行编

    中学生物学 2021年5期2021-08-11

  • 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问题的史料分析*
    染色体学说,即摩尔根发展、证明和总结的基因论。主要证明了基因的存在、基因的位置、基因的传递方式。“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基因论形成最为核心的实验。1 教材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简述“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2 章第2 节的内容。现行教材的编委依《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精心编写,适合新时代生物学科学素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现行教材以详细的实验事实科学性、探究性地反映摩尔根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历程。因篇

    生物学通报 2021年9期2021-07-01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比较研究 ——晚年马克思的自我超越
    对路易斯·亨·摩尔根等人类学家相关研究成果所做的笔记(以下简称“人类学笔记”),在学界关于晚年马克思研究性质所下的“中断论”“转移论”“思想衰退论”等结论的影响下,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随着人类学笔记[1]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用所谓的“转移”“衰退”来形容晚年马克思研究是不合实际的,他在晚年仍旧围绕消灭财产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解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等主题进行着不懈的思索。因此这种研究主题及性质的持续性,使我们得以确立研究晚年人类学笔

    华中学术 2021年3期2021-01-11

  • 自然状态与人类学 ——恩格斯对社会形成的理解
    斯在此过于倚重摩尔根的观点,理论已经不得事实材料的检验。不过,翻检诸多学者的相关著述,多是实证性的检验研究,对理论本身和恩格斯如何批判地使用人类学家提供的论据却少有考察。事实上,杂交与血婚制家族理论内含着对社会如何形成的理解。既然“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1](P198),那么,社会理应处于更为基础的地位。因此,恩格斯对社会何以产生的思考值得我们更为细致地审视。一、问题的提出因为杂交与血婚制家族在现实中没有实例,主要是通过推论得来,所以它成了马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29

  • 进化论系列讲座(二十)遗传学再叙
    弗里斯提出、经摩尔根发展的突变论在20世纪初形成了一股大有取代达尔文主义的势头。为什么会这样?还要从遗传学的突飞猛进说起。寻找遗传的物质载体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与再发现,得益于一批生物学家以实验手段对博物学观察手段的深入和细化。但是决定遗传规律的物质基础,也就是“遗传因子”到底是什么,还需要另外一批学者从另一个研究角度的切入。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为人类逐渐发现遗传的物质载体打开了一扇大门。早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学者就已经开始用简易的玻璃镜片来放大他

    化石 2020年4期2020-12-17

  • 摩尔根的家庭理论
    平利摘 要:以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家庭理论为核心,梳理出人类社会家庭形态的发展史图,并就其中与家庭形态的演进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家庭理论分析了摩尔根家庭理论在唯物史观上的重要意义。关键词:摩尔根;家庭理论;《古代社会》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7.086人类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比家族制度具有更加惊人、更为丰富的历史,或者体现出比家族制度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7期2020-05-09

  • 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浅析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
    宝娃摘 要: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提出了社会进化理论,叙述了人类从野蛮经过开化而又走向文明时代的发展历程。摩尔根认为,人类的管理制度、亲属制度、财产制度等主要制度都是起源于野蛮社会、发展于开化社会,成熟于文明社会。《古代社会》在19世纪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视,之后的几十年里又长期受到批判和议论。在这本书中,摩尔根用详实的田野调查资料、问卷调查和历史文献整理描述了原始社会的生活面貌,其方法和内容都给后世的民族学研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1期2020-04-20

  • 融入科学情怀与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 ——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教学设计为例
    视实验证据的“摩尔根果蝇实验”。以连续设问的形式,逐步呈现摩尔根的科学实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感受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与情怀。教材也介绍了摩尔根“曾经明确表示过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对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更持怀疑的态度”,通过自己的科学实验,最终,“摩尔根成为孟德尔理论的坚定支持者”。科学家科学态度转变的过程,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研究与特点等。此外,教材辅以“相关信息(果蝇)”“图片

    生物学通报 2020年5期2020-04-15

  • 染色体不分离现象为染色体遗传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
    词 布里奇斯 摩尔根 染色体不分离 直接证据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1910年,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第一次把一个特定的基因与一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但仍有不少科学家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观点表示怀疑。1913~1914年摩尔根的学生布里奇斯发现了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并通过细胞学的观察证实性染色体的特殊行为与性连锁基因的特殊行为及性别决定之间完全吻合。布里奇斯的发现及后来摩尔根发现的X染色体相连现象为该学说提供了可靠的直接证据。1 布里奇斯

    中学生物学 2019年8期2019-11-30

  • 创设教学情境,促生物学有效课堂形成
    搜集了大量关于摩尔根果蝇的实验资料,并在课堂上以科学小故事(蝇室里的发现)的形式呈现: 摩尔根一开始对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持怀疑态度,而且,关于染色体上有基因的说法,当时还只是猜测,用猜测的理论来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坚持“一切通过实验”原则的摩尔根认为是不可信的。1908年,他开始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果蝇饲养容易,一点香蕉浆就可以让它们饱食终日;一年可以繁殖30代;染色体只有4对8条,清晰可辨。他经常几十个实验同时进行,不出他所料,许多实验都走入了死

    生物学教学 2019年7期2019-11-27

  • 因一只果蝇摘得诺贝尔奖
    乔 叶美国的摩尔根利用果蝇研究遗传学,果蝇就养在牛奶瓶里。为了让白色牛奶瓶里的果蝇产生突变个体,他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刺激果蝇。比如让学生不停地摇动牛奶瓶,但是摇动不起任何作用。摩尔根又想了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放弃,继续潜心钻研。1910年5月,摩尔根的实验室里终于出现了一只奇特的果蝇,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白眼果蝇,而与它同代的果蝇都是红眼的。摩尔根非常细心地照料着这只白眼果蝇。那时,摩尔根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他赶往医院,妻子的第一句话竟

    中外文摘 2019年8期2019-11-12

  • “基因在染色体上”实验证据的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果蝇;摩尔根;性染色体1.果蝇的杂交实验教师展示:①纯种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F1雌雄果蝇全部是红眼。②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雌果蝇全部是红眼,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教师提问:①F1都是红眼,是否说明红眼基因在染色体上?②如果红眼基因在线粒体内,F2果蝇应是什么眼色?由于F2果蝇有白眼,红眼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师继续提问:①F2果蝇的性状及比例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与孟德尔的实验结果有差异,差别在哪里?②豌豆杂交实验的

    高考·中 2019年11期2019-09-10

  • 还原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认识*
    出遗传定律的。摩尔根果蝇实验是遗传学上的经典实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中摩尔根对果蝇杂交实验(图1)所作出的假设为“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不少教师认为该假设并不很严谨,因为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Y的同源区段(图2),同样能解释实验现象。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摩尔根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吗?摩尔根当年用什么方法证明了Y染色体上没有白眼基因?图1 果蝇杂交实验图解图2 白眼基因在X、Y染色体上的可能分布在“中国知网”搜索2014

    生物学通报 2019年10期2019-08-26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诺贝尔奖美国的摩尔根利用果蝇研究遗传学,果蝇就养在牛奶瓶里。为了让白色牛奶瓶里的果蝇产生突变个体,他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刺激果蝇。比如让学生不停地摇动牛奶瓶,但是摇动不起任何作用。摩尔根又想了很多方法,也都失败了。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放弃,继续潜心钻研。1910年,摩尔根的实验室里终于出现了一只奇特的果蝇,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白眼果蝇,而与它同代的果蝇都是红眼的。摩尔根非常细心地照料着这只白眼果蝇。那时,摩尔根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家务繁忙,但他仍然像爱自己的孩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21期2019-07-12

  • 还原经典实验路径构建科学思维模式 ——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教学思考
    了很大篇幅介绍摩尔根杂交实验的科学史, 但对实验的关键环节却只作了简单处理, 致使教师在运用科学史组织教学时出现了一些困惑。 本节教学设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此作了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尽量还原经典实验基本路径,将“科学思维”训练融入“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对“果蝇杂交实验”中关键问题的思考1.1 关于“假设”的提出 教材描述“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 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 染色体上,而Y 染色体不含有它的

    生物学通报 2019年5期2019-05-23

  • 依托对教材的挖掘例谈遗传试题的原创
    的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是教材中的经典实验,笔者以此为背景挖掘素材进行试题的原创尝试。1.经典实验中命题素材的挖掘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摩尔根和他的同事所做的一系列经典实验,教材上着重介绍了突变型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的杂交实验,并没有具体描述测交实验。实际上除了教材着重介绍的杂交实验外,摩尔根和他的同事还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实验才得出正确结论,而这些实验又是这项发现必不可少的因素,省略的实验可用来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9年2期2019-04-25

  •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的教学设计
    证据”为例,以摩尔根的经典实验分析为依据,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关键词】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摩尔根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中图分类号】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78-021.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遗传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凸显“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在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知识体系中上承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对于理解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具有关键作用;下启伴性遗传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2019-04-09

  • 关于“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实验的相关解释
    的学生对教材中摩尔根的实验感到疑惑,主要表现在“摩尔根等人如何验证自己的假说”和“存在其他假说也可解释实验现象”。针对这些困惑和质疑,笔者对摩尔根的实验进行简单的梳理和解释。1 摩尔根的假说人教版教材必修2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节中提到,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第一次将某个特定的基因与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将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一代(F1)无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子一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

    生物学教学 2019年2期2019-03-01

  • 因一只果蝇 摘得诺贝尔奖
    乔叶美国的摩尔根利用果蝇研究遗传学,果蝇就养在牛奶瓶里。为了让白色牛奶瓶里的果蝇产生突变个体,他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刺激果蝇。比如让学生不停地摇动牛奶瓶,但是摇动不起任何作用。摩尔根又想了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放弃,继续潜心钻研。1910年5月,摩尔根的实验室里终于出现了一只奇特的果蝇,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白眼果蝇,而与它同代的果蝇都是红眼的。摩尔根非常细心地照料着这只白眼果蝇。那时,摩尔根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他赶往医院,妻子的第一句话竟是:

    做人与处世 2019年1期2019-02-25

  • 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 ——摩尔根
    学的奠基人——摩尔根1.1 现代实验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现代实验生物学是基于使用各种不同仪器、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验测定获得众多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科。17世纪,有关动物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始进行实验验证,这被认为是实验生物学的开端。到19世纪中叶,德国科学家赫尔姆霍兹提出了医学唯物论,这对于后来实验生物学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关于生物体的实验研究虽然起源于生理学,但实验生物学的真正兴起,却是从用实验方法来检验魏斯曼提出的发育和遗传统一理论开始

    生物学教学 2018年10期2018-11-29

  • 试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文本特点
    《路易斯·亨·摩尔根一书摘要》、《约翰·菲尔爵士一书摘要》、《亨利·萨姆纳·梅恩一书摘要》、《约·拉伯克一书摘要》。作为一个以独立形态存在的文本来说,《人类学笔记》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一、笔记性质明显作为一种供进一步研究工作而使用的材料群的汇编,马克思《人类学笔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笔记性质。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到印证:一方面,《人类学笔记》是马克思对摩尔根等人类学家的相应著作的大量摘录,虽然其间也会有马克思对原文表述不确的及时订正,但与其整体规模相比,属于

    长江丛刊 2018年8期2018-11-14

  • 1909年9月21日——“中国航空之父”驾驶飞机完成首飞
    验生物学奠基人摩尔根诞生美国科学家摩尔根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他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1866年9月25日,摩尔根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他自幼热爱大自然,童年时代即漫游了肯塔基州和马里兰州的大部分山村和田野,还曾经和美国地质勘探队进山区实地考察,采集化石。成年后,摩尔根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胚胎学,并于1890年获得博士学位。1909年,摩尔根创建了以果蝇为实验材料的研究室,从事进化和遗传方面的工作。“连锁与互换定律”是摩尔根在遗传学

    百科知识 2018年17期2018-09-12

  • 浅谈测交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处理
    豌豆杂交实验与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又有怎样的联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如何处理测交实验?笔者就此产生质疑,并进行了讨论。1 对孟德尔1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再学习1.1 1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为了解释实验结果出现的原因,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1节给出了孟德尔的4个假设: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并通过测交实验

    生物学通报 2018年9期2018-07-23

  • 马克思关于原始氏族社会的考证
    大发现,特别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的出版,以无可辩驳的史料,说明了亚细亚公社、古典古代公社、日耳曼公社是从父权制氏族解体发展而来的,而父权制氏族又是由母权制氏族发展来的。这为人们正确认识原始社会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和翔实的史料,也为马克思最终完成五种经济社会形态理论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正因为这一缘故,恩格斯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把确定父权制氏族是由母权制氏族发展而来的重新发现对于原始历史的意义,与进化论对于生物学、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政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4-03

  • 基于假说一演绎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
    假说演绎法进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教学,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通过假设与论证、归纳与推理,循着科学家的思维路径,深度体验“假说演绎法”,充分感受逻辑推理之美,以此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应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判断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关键词 假说-演绎法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摩尔根 果蝇杂交实验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志码 B文件编号:1003-7586(2018)11-0008-03“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

    中学生物学 2018年11期2018-03-04

  • 开展3D教学,提升学生理性思维
    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摩尔根曾经明确表示过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对萨顿提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更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主观的臆测,缺少实验证据,他一直琢磨着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遗传与染色体到底有什么关系,基因又是怎么回事。“如果你是摩尔根,你会怎么设计呢?”基于学生已经学习领悟了假说—演绎法,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来体验摩尔根的证据发现过程。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F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12期2018-02-20

  •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教学环节3  摩尔根果蝇的杂交实验【教师精讲】介绍萨顿研究方法:类比推理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分组探究摩尔根假说——演绎法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全过程。1.观察现象: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2.提出问题:为什么果蝇白眼性状总是和性别相联系?3.作出假设: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4.演绎推理: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测交,后代雌果蝇都是紅眼,雄果蝇都是白眼。5.实验验证:做测交实验验证。6.得出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符,假设正确: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12期2018-02-13

  •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的得出,萨顿和摩尔根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应该让学生领悟到他们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并亲自体验这个推理过程。教学目标本节课课堂的教学价值取向定位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契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学生深刻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不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教师在讲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學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反复动手写出遗传图解,不断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不断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尽可能的还原科学家研究的过程,让学生

    食品界 2017年10期2017-11-16

  • 例析基于理性思维的科学史教学策略
    的得出,萨顿和摩尔根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应该让学生领悟到他们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并亲自体验这个推理过程。1 抽丝剥茧,别有乾坤很多教师都注意到,摩尔根在设计果蝇杂交实验的时候用到了假说-演绎法。其实这整节内容设计也是一个假说-演绎的过程,如图1所示。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进行研究,发现了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的现象,从而得到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而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正好验证了这个假说。最终得到了结论:

    中学生物学 2017年6期2017-06-30

  • 摩尔根:用果蝇揭开遗传之谜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创立的基因学说阐明了染色体作为遗传性状携带者的功能,揭开了遗传之谜,从而为研究和了解人类遗传性疾病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大大推动了生物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一个有趣而又让人困惑不已的问题出生于美国一个政治世家的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打小就对博物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到野外去捕蝴蝶、捉虫子、掏鸟窝,或是观察昆虫的筑巢过程,还制作了许多动植物的标本。 1919年摩尔根小组在哥伦比亚大学“蝇室”里的一次聚会,后排最左边为摩尔根有一次

    知识就是力量 2017年6期2017-06-29

  • 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对待历史文件
    始形态。最后,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及其对部落的关系,这一卓绝发现把这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揭示出来了。随着这种原始公社的解体,社会开始分裂为各个独特的、终于彼此对立的阶级。关于这个解体过程,我曾经试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6年斯图加特第2版)中加以探讨。”加了这个注释,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写作《宣言》时的原意,而且还使我们明白了很多问题。第一,它使我们了解到,人们什么时候才认识到人类社会曾有一个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在今天看来

    同舟共进 2017年6期2017-06-05

  • 回顾“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
    染色体 果蝇 摩尔根中图分类号 Q-49 文献标志码 E1900年,尘封长达34年之久的孟德尔理论被雨果·德弗里斯、卡尔·柯仑等三位植物学家重新发现,随即引发科学界的热议,不同领域的学者们纷纷开展工作,以验证孟德尔比例的正确性及其适用范围。在众多研究中,最先获得称赞与争议的科学家是年仅25岁的沃尔特·萨顿。1 萨顿假说与性别决定1903年,萨顿发表《遗传中的染色体》,文中他提出假说:在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有明显的平行关系。与经典

    中学生物学 2017年4期2017-05-18

  •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
    供了事实依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提供了实验证据,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为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阐明提供了理论基础。伴性遗传部分可以说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延伸和拓展,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在染色体上这节内容是联系减数分裂,伴性遗传,遗传病等章节的枢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重、难点分析重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难点: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9期2017-04-17

  • “一带多”群文阅读课堂实施策略例谈
    篇微型小说:《摩尔根掉井里去了》《打电话》和《一磅奶油》。《摩尔根掉井里去了》讲述的是男孩比尔的朋友摩尔根不小心掉进了枯井里,一位老人在没有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的情况下,主观认定掉下枯井的是另一个男孩,路过的大叔和邻居报警求援,甚至引来了电视台记者,到最后我们却从比尔爷爷的口中得知,摩尔根不过是一只大公鸡,毫无性命之虞;《打电话》讲述的是一个年夜,小男孩来到“我”所开的小店给父亲打电话,男孩在电话这头动情的表白和哽咽的声音惹人爱怜,“我”心头一颤,正准备不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11期2016-11-29

  • 节奏是表演艺术的情感脉搏 ——从《灵魂拒葬》中得到的启示
    。裘丽亚与士兵摩尔根从小青梅竹马,十分相爱,摩尔根像亲人一样存在于她的生活。但是为了国家能够取得胜利、获得安宁,摩尔根这位勇士奔赴了战场,并在临走前向裘丽亚许下诺言,等战争胜利了他就会回到家乡与裘丽亚结为夫妻。但战争残酷,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残忍的将军下了一道炸死所有人的命令。就这样,那些可怜的士兵死在了自己人的炮火之下。摩尔根就这样离开了裘丽亚,而裘丽亚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和弟弟。所有的亲人都离她而去,这时候她得到了一个消息,就是将军让她见摩尔根一面,然

    戏剧之家 2016年18期2016-10-27

  •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的补充验证
    实验证据,即: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做了如下的实验(图1)。图1 摩尔根关于果蝇眼颜色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摩尔根提出设想(以下简称为假设一):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染色体X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则上述遗传现象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图2)。从图2可知,假设一可以解释实验现象,但并未排除另一种可能:即控制白眼(或眼色)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以下简称为假设二,根据该假设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应记为XwYw

    生物学教学 2016年5期2016-08-21

  • 生命科学百年之旅(一) ——现代遗传学的开始
    遗传学的产生;摩尔根对果蝇的研究发现了基因的大秘密;马勒的诱发突变实验是第一次人工改变基因的尝试;艾弗里等科学家发现了遗传密码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19世纪60年代,奥地利的天主教神父孟德尔通过卓有成效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独特见解后,生物遗传研究才进入到一个崭新的纪元。孟德尔,1822年出生于奥地利海森道夫地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学习古典哲学、数学。工作

    初中生 2016年16期2016-07-14

  •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的教学设计オ
    题汇总如下:①摩尔根实验与孟德尔实验有哪些相似之处?②哪些现象是孟德尔分离定律所无法解释的?③根据哪个杂交组合可判断出果蝇的显性与隐性性状?④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⑤为什么杂交后代中白眼性状总是与性别有关?⑥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⑦能再现摩尔根通过遗传图解方式推理得到假说的过程吗?⑧需要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摩尔根的解释吗?为什么?如何设计?这样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揭开果蝇遗传的奥秘.经过思考分析,既培养了学生合作、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6年9期2016-05-14

  • 从《古代社会》看摩尔根的民族学思想
    《古代社会》看摩尔根的民族学思想陈沛照,袁 芳 (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湖北恩施445000)摘要:摩尔根在其鸿篇巨著《古代社会》中不仅以古典进化论以及唯物史观的视角深刻剖析了人类古代社会的发展规律,还采用了实地调查、文化并置和文化相对论的研究方法,阐释了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在民族学发展史上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完成了对民族学学科的又一次伟大变革。对摩尔根及其《古代社会》的批评与反思,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品读经典,再现摩尔根在民族学发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5

  • 唯物史观科学理论的经验确证 ——对摩尔根《古代社会》第四编“财产观念的发展”*的阐释
    验确证 ——对摩尔根《古代社会》第四编“财产观念的发展”*的阐释朱春艳,邓佳,程海东(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819)以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的最后一编“财产观念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摩尔根在民族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理论发现,比较这些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契合之处,指出摩尔根在民族学和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中运用的与马克思相似的方法、提出的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相似的观点。对《古代社会》一书的研究有助于找寻唯物史观科学理论的经验确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5

  • 浅析摩尔根的假设
    这样描述的:“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当笔者在备课的时候就不由地对这个假设提出质疑:为什么课本中摩尔根就假设w基因只在X上,Y染色体上为什么就不能有?不可以有其他的假设吗?于是,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原来当时摩尔根根据果蝇的Y染色体大于X的特点,一共做了三种假设:① 假定w基因只在Y染色体上,X没有;② w基因只在X上,而Y上没有;③ w基因在X上,Y上也有它的等位基因。除此之外,为确保

    中学生物学 2016年2期2016-03-07

  • 应用5E教学模式开展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教学
    E教学模式开展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 郑春粦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尝试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教学,让学生参与科学论证推理的过程,体验摩尔根的科学探究历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5E教学模式;假说-演绎法;科学探究;生物科学素养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开发的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包括生物学科在内的理科教学。该模式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2期2015-02-06

  • 从 《古代社会》到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试论恩格斯对摩尔根观点的唯物主义阐发
    类学家L·H·摩尔根的代表作,此书在人类学和历史学界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并且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赞赏。他们采用和发扬摩尔根的观点写下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下称《起源》)这本划时代的著作。“就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①是马克斯、恩格斯成功的关键,也是《起源》的独立科学价值遭到低估和怀疑的端源。《古代社会》的光环让不少学者误以为是摩尔根用“唯物史观”阐述了原始社会发展的规律,②似乎言下之意,恩格斯不过蹈袭前人。就连恩格斯本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8-15

  • 例谈利用“假说—演绎”法强化科学方法教育
    说—演绎”法在摩尔根果蝇实验、DNA的半保留复制这两个知识点中的应用。1.“假说—演绎”法引领摩尔根果蝇实验的教学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在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时遵循“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按照问题、假说、演绎、验证、结论五个环节进行实验探究,最后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问题: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研究白眼性状的遗传方式做了如下杂交实验(见图1)。图1 果蝇杂交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发现果蝇中红眼相对于白眼为显性性状,且F2中性状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2014-03-10

  • 基因时代是世界大同时代
    国生物学家托·摩尔根(1866-1945年),他从1909年起在哥伦比亚大学同其学生斯特蒂文、布里奇、马勒等人一起研究果蝇遗传,发现在染色体上存在多数基因的现象,其中有突变基因以及与其他突变基因发生连锁关系的情况。据我考证,基因(英文gene)这个生物学新名词最早是在1909年由丹麦植物学家沃·约翰森首创,随即于1911年在摩尔根的研究报告中作为英文采用。摩尔根于1915年与人合著的《孟德尔遗传机制》一书中进一步论述了基因。1926年摩尔根出版其代表作《基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6期2012-01-28

  • 输电线温度及载流量的ANSYS计算方法
    应关系,弥补了摩尔根公式及修正的摩尔根公式的不足。经计算比较,确认ANSYS仿真法是一种准确、可行的导线载流量的计算方法。输电线;温度;载流量;ANSYS;仿真计算目前计算输电线路载流量的方法有摩尔根公式法[1-4]和修正的摩尔根公式法[5-6]。摩尔根公式法基于架空线的热平衡方程,是计算架空线载流量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反映了载流量与环境温度、风速、日照强度、架空线外径、架空线温度的关系[4-5],缺点是不能计算风速为零时输电线路的载流量。修正的摩尔根

    浙江电力 2010年8期2010-07-18

  • 看见母亲的那一天
    在佛吉尼亚西部摩尔根城的姨妈。我就是在母亲少女时代所居住过的那栋屋子里长大的。姨妈鲁思一回到家,我就被爱所包围。但是,她是我们唯一的养家糊口的人。她在一个公司里上班(每周干六天)。每当与一大堆玩具女娃娃为伴时,我就感到此幢宽敞的旧房子的寂寥。晚上,姨妈鲁思下班之前,我常常坐在地板上,头的上方是母亲的挂像——一位二十岁的年轻妇女,她墨眼黑卷发,看起来非常的漂亮。有时,我与母亲的挂像交谈,但淘气的时候,我连看都不敢看它。我的脑海里总有着这样一个问题:我的母亲是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10期1989-01-01

  • 摩尔根“失足”
    摩尔根毕生研究人种学,他的成果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在《古代社会》中得出“不得在氏族内部近亲通婚的根本原则”,是同他自身“失足”的教训分不开的。青年时代,摩尔根和他的表妹玛丽相爱了。摩尔根从对印第安人婚配习俗的研究中得知,血缘过近的联姻对子女不利,甚至可能铸成悲剧。但是,他堕入情网不能自拔,三十三岁时同玛丽结婚。不久,三个孩子相继出世。然而,儿子却是个智力有缺陷的“半痴呆”,两个女儿也因遗传后遗症死去。家庭的不幸,使摩尔根

    中国青年 1984年2期198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