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序

  • 宁调元诗序之史料价值与艺术特色
    410016)诗序,指位于诗题之下、诗文之上,用来介绍诗歌背景、主旨及补充诗歌内容的一段或数段文字。由于其能扩充诗歌的内容、强化诗歌叙事和纪实功能,诗序在唐代就已非常流行。杜甫的《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课伐木并序》《园官送菜并序》《种莴苣并序》等,就是诗序与诗文本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诗歌。宁调元自幼就十分喜爱杜诗,立志学杜、师杜,因而其在诗歌创作中也继承了杜诗的诗序创作方法[1],并在诗序创作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对于宁调元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4-01-23

  • 魏晋南北朝“曲水诗序”的创作及艺术特色
    以“曲水”为题的诗序作品。中国古代文人有意识地为自己的诗歌或诗集作序,大约是从晋代兴起的。存于西晋、东晋与南北朝时期的八篇“曲水诗序”是魏晋南北朝诗序发展的典型案例。这些诗序除了拥有共同的上巳节主题之外,还鲜明地体现出了各自所处时期文体发展、文学语言、思想潮流的大致面貌,非常具有研究的价值。一、“曲水流觞”风俗与“曲水诗序”的创作情况(一)上巳节“曲水流觞”风俗的形成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有相当长的渊源,可追溯至先秦,最早还未与曲水流觞联系在一起。宋人王楙《野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7期2023-09-01

  • 《左传》“歌诗必类”发微
    也是战国及以后《诗序》类文本的知识基础。关键词:《左传》 《诗序》 “歌诗必类” 系统性 稳定性一、问题的提出《左传》所载赋诗,起于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重耳与秦穆赋诗,终于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宋公享昭子赋诗,而以文公、成公、襄公时期最为集中,为春秋赋诗活动的高峰。“歌诗必类”出于《襄公十六年》,“赋诗断章”出于《襄公二十八年》,分别代表着春秋用《诗》中两种不同的形态。《襄公十六年》载:“晋侯与诸侯宴于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齐高

    文教资料 2023年6期2023-07-17

  • 西方理论建构中国古典诗学模式的困境 ——论苏源熙《诗序》研究的局限性
    李宇舒一、《诗序》研究的方法与价值苏源熙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与比较文学家,2009 至2011 年曾担任美国比较文学协会会长,曾获美国比较文学协会韦勒克奖、现代语言协会斯卡格隆奖。苏源熙在耶鲁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经修改后于1993 年出版为《中国美学问题》一书,2001 年出版了论文集《话语的长城:文化中国探险记》,2017 年出版了著作《作为引文的翻译:庄子从内到外》。苏源熙《诗序》研究的观念来源于西方近代与现当代理论。苏源熙的研究方法可分为文学本

    江汉论坛 2022年11期2022-12-16

  • 诗序》写作历程考论
    文/王承略《诗序》是先秦时代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解读《诗经》篇旨的著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诗序》的分层,学界一般接受唐人成伯玙的看法,即将首句以“也”字结尾的部分视为概括诗旨的一部序,其余部分则为二部序。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传统的二分法并不能完整地呈现《诗序》成书过程的复杂性,因为今本《诗序》的写作事实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所以一部序之后的文字不宜皆定为二部序,还必须将三部序考虑在内。一部序的原貌关于一部序的原貌,是一个大有斟酌余地的问题。如果将

    社会观察 2022年6期2022-10-22

  • 从《金谷诗序》与《兰亭集序》看晋人山水观的转变
    某些时代特征。就诗序而言,两晋是诗序发展的兴盛期。两晋以前,在诗前加序的寥寥无几,汉代主要有张衡的《四愁诗序》,到了魏代也只有曹植的三首诗有序。晋代开始,在诗前加序逐渐成为一种风尚,及至南朝,诗序的数量又明显减少。同时,从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始,山水在晋代之前就已从单纯的祭祀对象转为供人欣赏的对象,这一审美风尚又在魏晋时期空前高涨。因此,两晋作为山水发展和诗序发展的交汇点,必会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金谷诗序》与《兰亭集序》便是绝佳例证。一、《金谷

    青年文学家 2022年8期2022-04-25

  • 骆宾王诗前为何多“序”
    时期留存至今的“诗序”一体文章约110篇,其中,王勃创作最多,骆宾王排名第二,有“诗序”19篇。为何他们诗前多“序”呢?究其原因,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1.序体承继南朝骈文特色,最容易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具有明显的诗化特征;2.序体轻便灵活,既无须赋颂那样精心结撰,殚精竭虑,也没有书启、碑铭那样的目的性,因而最适合个人情感、心绪的自由表达;3.序体适合宴会、群游纪行的场合,既能表达文人聚会的雅兴,又能展露文学才华,因而成为才子型文人最佳的选择文体;4.大

    博览群书 2022年2期2022-04-02

  • 20世纪初《诗序》研究与现代《诗经》学的初创
    要任务就是摆脱《诗序》的束缚,达到去神圣化的目的,现代《诗经》学在对《诗序》的批判中逐渐拉开了序幕。一、《诗序》研究的时代背景19 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文化开始转型。到20 世纪初期,新一代学者们以更加冷静和理智的眼光去看待经学典籍,将《诗经》当作文学、历史、政治、民俗等学科的材料,《诗经》学也因此进入了瓦解与重建的新时期。(一)传统经学的衰落与疑古思潮的兴起19 世纪60 年代,洋务运动知识分子李圭在《环游地球新录》中提出“中体西用”的准则:“是道德纲常者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23

  • 论陶诗序对后世诗序创作的影响
    著,但关于陶渊明诗序的学术研究篇目为数不多,主要有李小成《陶渊明序文初探》、商自全《论陶渊明诗序》、张红运《唐代诗序研究》和吴振华《古典文学论集》。因此,对于陶诗序的研究仍有可探索的空间。本文拟从诗序的发展、陶诗序数量与作品的解读、陶诗序创作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从而探讨陶诗序对于后世诗序创作的影响。关键词:诗序;陶诗序;陶渊明集一、诗序的发展与分类《毛诗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将“诗”与“序”联系起来的作品,一般认为是诗序的产生源头。“诗歌的单篇可考的是东

    雨露风 2022年12期2022-02-13

  • 诗序》的诠释功能与《诗经》的经典化
    研究史上,有关《诗序》诠释功能的论断显现出两种倾向:汉唐学者将《诗序》标举为通达诗旨的津梁;而自宋学首倡“废序”,直至近现代的疑古思潮,《诗序》多被学者指斥为诗义阐发的最大阻碍。然而,无论主张“尊序”还是“废序”,论者均聚焦于《诗序》对诗义的诠解是否合理,其所设定的诗篇背景是否真实等问题,却较少注意到《诗序》在诗篇经典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据序言诗”代表了《诗经》被编纂、写定,亦即,被“文本化”之后的诠释径路,而“三百篇”由“诗”升格为“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07

  • 《诗经·麟之趾》主旨考论及现实启示
    》的经学旨趣自《诗序》提出“《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说后,汉唐经师便沿着这一思路发挥。如《郑笺》说:“《关雎》之时,以麟为应。后世虽衰,犹存《关雎》之化者,君之宗族犹尚振振然,有似麟应之时,无以过也。”《孔疏》说:“此《麟趾》处末者,有《关雎》之应也。”[1]78-79后儒多从其说,阐释上或稍有不同,然皆祖《诗序》为说无疑。如宋李樗、黄櫄《毛诗李黄集解》、明郝敬《毛诗原解》、清陈奂《诗毛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7期2021-01-16

  • 从朱熹释《周南》和《召南》看其诗学思想的矛盾性
    经》时完全遵从《诗序》的说法。他认为汉人以来所做的《诗序》是不可信的。第一,朱子认为《诗序》“皆是后人杜撰,先后增益凑合而成,妄诞其说”[1]。第二,朱子认为《诗序》害诗,“诗本易明,但被《诗序》乱诗本意,使人难解,而且好好的诗,被《诗序》解释坏了”[2]。所以他主张“今但信诗,不必信序。第三,《诗序》“有害于温柔敦厚”[3]。朱熹从这三方面指出了《诗序》对我们后人解读诗经时的害处。于此朱子在《二南》中针对《诗序》中经学家牵强附会阐释,则是直接指出直接弃序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14

  • 唐代诗歌研究的新视域——评吴振华著《唐代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
    评吴振华著《唐代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罗曼,卢燕新(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吴振华新著《唐代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是近期唐诗研究的新收获,该著以“诗”为本,以“序”为媒,联通文学与文化,考察文人创作诗歌的真实情境和写作心态,进一步探究唐代诗歌内涵以及社会生活的文化底蕴。著者一方面探索“诗序”一体的源流演变,另一方面又从文体的视角进行分类研究,既有整个先唐及唐代诗序的宏观考察,又以作家为纲,按照唐代文学史的发展进程,揭示相关作家创作诗序取得的成

    天中学刊 2021年1期2021-01-06

  • 《郑风·将仲子》“刺庄公”说的解读
    的提出首见于《毛诗序》:“《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后代学者郑玄、孔颖达皆演《诗序》之意加以阐释,将《诗序》所言奉为圭臬,不敢诋排。直至有宋一朝,方有学者开始对《诗序》的主张提出疑问。苏辙在《诗集传》中对《诗序》的观点提出质疑,他认为《将仲子》既隐喻《左传》隐公元年事,却与《春秋》褒贬之意有差,因此《诗序》的解读为误。后代持“刺庄公”说观点的学者,诸如宋代学者李樗、黄櫄,明代学者曹学佺,

    名作欣赏 2020年17期2020-07-13

  • 黄庭坚诗序研究
    作序。唐宋时期,诗序发展繁荣,代表性的诗人有苏轼、黄庭坚等。黄庭坚的诗序作品数量多于同时期大部分诗人,质量也属上乘,可分为纪实类、品评类、感怀类三种类型。这些诗序既记录诗人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又反映出诗人的文学观点、创作理论,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值得学界予以关注研究。【关键词】黄庭坚;诗序;以文为诗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206-02诗序,位于诗题之后、诗文之前,句式灵

    戏剧之家 2020年9期2020-04-10

  • 论马端临对《诗集传》的批判
    尤其是书中有关《诗序》之辨和《国风》“淫诗论”的主张,引起了后人极大争议。诸著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马端临《文献通考》。马端临(约1254-1323),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所著《文献通考》348卷,所考上起三代,下终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的典章制度。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发表了“《诗序》不可废”、朱熹“淫诗”说多可疑等观点,对朱熹的《诗序》说进行了批判,并认为郑、卫之风非“淫者自作”。朱熹的《诗集传》以大胆怀疑的批判精神,对传统的《诗序》之辨进行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2020-01-02

  • 论于邵的诗序
    47篇。一、于邵诗序的分类情况《全唐文》收录于邵诗序情况如表2所示:第一类:赠别诗序。《送王郎中赴蕲州序》②《送李员外入朝序》《送峡州刘使君忠州李使君序》《送赵评事之东都序》《送蔺侍御使还序》《送前凤翔杨司马赴节度序》《送张中丞归魏博序》《送高侍御还凤翔序》《送崔判官赴容州序》《送杨兵曹太祝兄弟序》《送康兵曹入蜀序》《送穆司法赴剑州序二首》《初夏陆万年大楼送奉化陆长官之任序》《送家令祁丞序》《送从叔南游序》《送朱秀才归上都序》《送冷秀才东归序》。第二类:宴

    铜仁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12-27

  • 诗序自注及其文学传播意义探析 ——以唐宋为中心
    是诗歌构成部分的诗序的自注,学界则未给予青睐,即便注意到诗序自注现象的学者,也只是简单言之,认为诗序自注弊大于利。[1]114-117实际上,诗序自注的定义与形式、包含的门类、存在的原因,以及文学传播意义等诸多问题,皆是文学史研究和文学传播意义研究可拓展的学术空间,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本文尝试以唐宋诗序自注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为诗序自注研究抛砖引玉,并为文学史研究和文学传播意义研究开拓路径。不足之处,求教于方家。一、一种少见的诗歌自注体例——诗序自注中国古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1-19

  • 唐人诗序与赠序之关系辨析
    序、文序、赋序、诗序、赠序等等。随着古代文学研究的日益深入、细化,学界亦出现了对序体及其子类的专门研究。然,就笔者所见,当前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研究者往往将诗序与赠序混为一谈,如褚斌杰:“赠序之作,晋代傅玄有《赠扶风马钧序》,潘尼也有《赠二李郎诗序》等。”舒仕斌:“赠序之名并不始于唐,远在西晋傅玄就创作了《赠扶风马钧序》,潘尼有《赠二李郎序》。”陈兰村:“追溯赠序文本,可上溯到晋代。晋代有傅玄《赠扶风马钧序》,潘尼《赠二李郎诗序》,陆机《赠弟士龙诗序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1期2019-03-02

  • 《毛诗李黄集解》对王安石《诗经新义》之批驳
    ,王氏往往泥于《诗序》之说,在解诗中强合《诗序》,或是延续《诗序》错误说法。如释《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有兔爰爰,雉离于罿”,王安石云:“罗、罦、罿皆网类。网,不信之器也。王不信,将以罔诸侯,而终至于自罔。”将网释为不信之器,是为了附和《诗序》“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6]262之说。《诗序》好比附史实,而王氏在解《诗》时强加附和,流于曲说,故李樗言“迂回曲折,求和於《序》。皆所不取 。[2]315又如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2-19

  • 为什么会有反《诗序》论争
    闻衷《诗序》为《毛诗序》的简称,系东汉流行的古文《毛诗》所传。在《诗经》研究中,历来重视对《诗序》旨义以及《诗序》作者、《诗序》划分问题的探讨,由此形成的观点则互相抵牾,壁垒分明,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一场延绵一千八百余年,且颇为壮观的反《诗序》论争。要弄清历史上反《诗序》论争的缘起及其意义,就首先有必要了解《诗经》学界对《诗序》划分问题与作者问题的论争;特别是《诗序》作者问题是和尊《诗序》与反《诗序》论争密切相关的。一、《关雎》之前是《大序》还是《小序》

    文史杂志 2018年5期2018-09-19

  • 刘禹锡诗序研究
    是唐朝诗人中创作诗序数量较多的作者之一,他的44篇诗序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叙述作诗原委類、抒怀类、赠别类和感伤类。总体来看,刘高锡的诗序具有题材广泛、短小精悍、情感外显的特点。[关键词]刘禹锡;诗序;序文[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190-03诗序是指由诗人自己(或其他人)写的、位于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主要用来说明作诗的缘由、宗旨和经过。由于诗序多数是由诗人本人亲自完成、较少杜撰和夸饰的成分,因此具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5-25

  • 诗序》之争与汉宋之学 ——清初学术转型背景下的《诗序》研究
    4)0 引 言《诗序》是《诗经》三百篇的序文, 是探讨诗义、 阐释诗旨的资料汇编。 在《诗经》学史上, 汉代四家诗中的齐、 鲁、 韩三家诗《序》相继亡佚*《隋书·经籍志》载:“《齐诗》魏代已亡, 《鲁诗》亡于西晋, 《韩诗》虽存, 无传之者。”(唐魏徵等撰《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 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第918页)。 北宋以后, 《韩诗》也亡佚。 《鲁诗》之《序》, 今存《周颂》三十一篇, 见于蔡邕《独断》。, 唯有毛诗《序》盛行于世。 因此,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1-12

  • 论唐代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
    洵 张志慧摘要:诗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先秦至南北朝时期,诗序的创作较少。至唐代以后,诗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是唐代诗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创作的题材内容和基本特征,对深入理解燕赵诗人的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以局部窥见整体,了解唐代诗序发展的一些风貌。关键词:诗序;唐代;燕赵;特征作者简介:贾知洵(1977-),男,黑龙江龙江人,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至隋唐文学。“诗序”是中国古代诗歌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2017-08-10

  • 班门弄斧
    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求解驿站】 在鲁班家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活学活用】 他居然在钢琴大师面前炫耀琴技,真是 。李lǐ白bái是shì唐tánɡ代dài伟wěi大dà的de浪lànɡ漫màn主zhǔ义yì诗shī人rén,被bèi誉yù为wéi“诗shī仙xiān”。他tā年nián轻qīnɡ时shí满mǎn怀huái政zhènɡ治zhì理lǐ想xiǎnɡ,希xī望wànɡ受shòu到dào朝cháo廷tínɡ重zhònɡ用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17年4期2017-04-24

  • 乾嘉后北地经学家后劲王嗣邵诗经学思想论析
    诗》,虽其所论《诗序》乃东汉人析《传》入经而成有本末倒置之嫌,主张《诗序》为卫宏所作亦不妥,然其所论《诗序》有后人篡改处,即非子夏作亦是孔门相传的解经论述,《诗》之编排次序有定,解经联系史事并非始于宋儒等,均较公允、可信。王嗣邵;毛诗析疑;诗经学王嗣邵,字协之,河南鹿邑郸城集人(今河南省郸城县),咸丰间邑诸生。著述有《周易补注》《尚书简余录》《春秋笺》《论语育德集》《古本大学解》《修斋要语》《目耕堂笔记》《三字小学》《四言孝经》《毛诗析疑》《古毛诗》等。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10

  • 朱子诗经学中的文王之化与淫诗说
    题,煞费苦心。《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诗序辨说》(下简称《辨说》)曰:“后妃,文王之妃太姒也。天子之妃曰后。近世诸儒多辨文王未尝称王,则大姒亦未尝称后,《序》者盖追述之,亦未害也。”*[宋]朱熹:《诗序辨说》,朱杰人主编:《朱子全书》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55页。“《序》者盖追述之”,将文王称王的问题化解为后人之追述,这是朱子的巧妙安排。既然文王称王是后世所追述,那么《大雅》言及文王的诸诗篇,其

    现代哲学 2017年1期2017-01-28

  • 论《吕氏家塾读诗记》的解诗特点
    纳了《尚书》《毛诗序》《郑笺》《诗集传》等多家《诗经》学著作的精华。在疑经盛行的宋代,吕祖谦对传统《诗》说的支持与继承令他所著的《吕氏家塾读诗记》在诗与史的互证、以礼义释诗、以及对郑樵“淫诗说”的反驳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以《毛诗》为宗的特点,这不仅体现了他严谨的治《诗》态度,更凸显了他在宋代众多研习诗经流派中的特殊地位。《吕氏家塾读诗记》;诗史互证;礼义;淫诗说自庆历后,宋代文学进入一个相对更为自由开放的时期,众多大儒如王安石、苏辙等在《诗经》学研究中纷纷

    唐都学刊 2017年4期2017-01-27

  • 论权德舆的诗序
    0)论权德舆的诗序吴振华(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权德舆诗序最重要的特色是平实敦厚,具纪实性史笔,有史料价值。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用笔,非常得体。议论多于抒情和描写,摆脱了初唐四杰炫耀文采的作风,其重心已偏向人生出处、立朝大节、人格修养等方面。诗序展现了当时主文柄者的生存状况和心态,具有无法取代的文学史意义。关键词:权德舆;诗序;艺术特点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人。据《旧唐书·权德舆传》:“德舆生四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6期2016-07-16

  • 王夫之、朱熹《诗经》经文评论比较
    诗教;《诗经》《诗序》以“美刺”为解释学原则,对《诗经》进行历史的、政治的诠释。所谓“历史的”,即它将每首诗都标上具体的历史时间;所谓“政治的”,即它将每首诗都赋予一定的政治寓义,从政治角度诠释诗旨。在《诗序》的诠释系统中,《诗经》经过圣人删削,每首诗都隐含圣人精意,整部《诗经》都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美学理念。《诗序》对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一度出现知有《序》而不知有《诗》的局面。至宋朝时,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开始质疑《诗序》,试图突破《诗序》的束缚。朱

    船山学刊 2016年2期2016-05-25

  • 论朱子的《诗经》学诠释思想
    象,提出要删除《诗序》,绝“以《序》解《诗》”之弊端,强调“以《诗》说《诗》”,以防在解《诗》时籍阐发义理而离开《诗》之本义走的太远。朱子; 《诗经》;义理;诠释《诗经》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从古至今被视为儒学的传统经典,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与其它文学作品所不同的儒学义理精华,它以独特的方式在向人们诠释着、述说着先古圣贤之道。《诗》自春秋时期产生以来,历代都对其进行着不同的诠释。朱子的《诗经》诠释思想,是在前人解《诗》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又体现了宋学以义理

    东方论坛 2015年1期2015-03-29

  • 《诗故》对《诗序》思想的秉承与背离
    )《诗故》对《诗序》思想的秉承与背离刘 婉(西南民族大学 文新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诗故》对《诗序》并不是统一而论地宗法汉学,它对《诗序》既有秉承又有背离并且有自己创造性的见解,没有盲目推崇汉学,无论赞否,都是从《诗经》的文本内容出发,做到了以《诗》读诗。在明中后期,对丰富明代诗经学史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文的考释考订亦对清代经学史的发展起到一个先导作用。诗故;诗序;秉承;背离;原因;地位对《诗故》文本细读后,我们不难发现《诗故》对每篇经文解读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3-28

  • 论《诗经》文化传统的翻译*
    统。这一系统由《诗序》、诗篇文本及其传、笺、疏、注构成。《诗经》翻译必须以政教文化为内容,以文学为形式,两者有机地结合,并且艺术性与学术性并重。惟如此,才能奠好《诗经》翻译的基石,最终达到《诗经》文化传播的目的。《诗经》翻译;《诗经》政教文化;《诗经》文化系统;文化传播1 翻译的对象从哲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诗经》在我国历史上被传承主要是作为典籍的《诗经》,是在经学家们的传、笺、疏、注中得以实现的、作为政治和教化工具的《诗经》。政教《诗经》既是数千

    外语学刊 2015年5期2015-03-18

  • 诗序的文体功能及诗歌的题、序关系——以先唐诗序为例
    5.05.126诗序是序文的一种,依附在诗歌之前,主要对诗人创作意图和诗旨起解释说明的作用。纵观诗序发展历程,先唐时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本文将就先唐诗序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文体功能,以及诗题与诗序的关系问题作一论述。一、先唐诗序概述诗序是序文的一种,它依附在诗歌之前,对诗人创作意图和诗旨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诗序最早诞生于经学阐释领域。“《书》列典谟;《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故每篇有序,敷畅厥义。” [1]80今传《毛诗序》具有完整规范的文体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2-14

  • 论刘禹锡的诗序
    逐渐增强。尤其是诗序,它依托诗歌本体而生,随着诗歌的发展,诗序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艺术性也越来越强,而且形式多样化。就作者来说,有自序,他序;就体制来说,有大序,小序;就表达方式来看,有明序和暗序等。唐代是诗序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体制大备,而且风格流派纷纭。特别是中唐时期,随着复古革新浪潮的高涨,古文运动迅猛发展,文体变革如火如荼,以韩、柳为代表的古文派迅速崛起并占据文坛中心,骈文在逐渐退缩。诗序是反应非常敏感的文体,在中唐完全散文化,并由初唐时代的注重描写

    阅江学刊 2015年6期2015-02-12

  • 宋代辨伪学初探
    者们集体所作。《诗序》作为《诗经》的一部分,向来被认为是子夏所作。欧阳修对此不但否认,而且指出了诗序自相抵牾、序文颠倒讹化、诗序中某些诗的作者、内容存在错误、序文内容过于怪妄等问题。他的质疑思想在《诗本义》中可以见到。关于《周礼》,欧阳修在《问进士策三首》中表达了他的质疑。他认为《周礼》设官“数目与当时国家田土、户口、贡赋极不相称,悖于情理,脱离历史实际,二是立制在于为后世取鉴,但汉以后制度大都取法秦,反而不用《周礼》,而搬用《周礼》模式治国,无不招致取乱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2014-12-31

  • 读柳子厚《愚溪诗序
    ,然予于其《愚溪诗序》窃有疑焉。夫柳子以彼其才,而不容于时,窜之空虚无人之地,冒毒餐瘴,顾影自怜,慄慄乎无以翼朝夕,诚穷极人间至艰极苦之境。然而自谓之愚可也,而是溪也,幽邃浅狭,晦明变化,固智者之所乐也,而柳子乃 以“愚”辱之,何耶?岂非以已之无辜受戮,怀才莫试,不获已而寄托于物,自写其情耶?夫乐天知命,无入而不自得,士君子之所自修,以御外侮者也。而柳子乃以出处远近累其灵台耶?其谓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其中固非枵然无物者,而乃因一挫折,遂萧然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2014-10-25

  • 通脱简易:论元稹的诗序
    稹集》来看,所有诗序均与诗歌连体编排,尽管有一些诗序是后来补写的,但是创作诗歌当时情境所写仍为绝大多数。元稹除了在乐府诗创作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外,还对文体改革充满兴趣。他对诗序这种文体的运用就显得相当自如,甚至还有以书代序的做法。元稹诗序种类比较齐全,凡初唐以来所有的各类诗序他都撰写,其最大特点是大量诗序均为组诗之序,尤其乐府诗之序,这些序往往就是他诗歌观念的具体体现。另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酬唱应答诗序,这些诗序揭示了中唐元和之际长篇次韵排律产生的背景及情境。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芮良夫毖?小序》研究
    类文献。依据《毛诗序》分“大序”“小序”推理,《芮良夫毖》前之“序”可称为“小序”,为先秦《诗序》之遗存。而对比“小序”再考《芮良夫毖》正文,可确认其中有《诗经》诸篇常见之笔法。关键词:“清华简”;《芮良夫毖·小序》;先秦;《诗序》之遗存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5-0145-0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收有韵文一篇,共二十八支简,满简书写三十字左右。整理者依内容及古书命名惯例,名之为《芮良夫毖》

    中州学刊 2014年5期2014-07-11

  • 唐乐舞诗序
    3000)唐乐舞诗序论张红运(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唐代乐舞类诗序是唐代诗序的重要内容。从类属的角度看,唐代乐舞诗序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诗序保存了唐前乐舞资料,利用诗序,诗人们开展了对唐前乐舞或追本溯源,或拾缺补漏,或古今互证的“补亡”工作;二是诗序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异域乐舞资料,唐代流行的异域乐舞都在诗序中有着明确的记载;三是诗人在诗序里特别强调了乐舞的声教作用,这既是传统礼乐文化在文学中的反映,也是诗人们对诗序可补诗之不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17

  •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与先秦美学思想
    诗论与《乐记》《诗序》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填补了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的一段空白。上博简 诗经 中国美学随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出版,学术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研究,包括文字隶定、简文排序、简文释读、作者时代等等,学术界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其中不乏精进的论说。但是,目前学术界的探讨多是从学术史或文论史的角度来进行的,对于《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的美学史意义,学术界虽有所涉及,但仍缺乏从美学史角度进行的探讨与分析,对于《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

    长江学术 2014年3期2014-03-20

  • 论唐传奇韵散结合的形态、渊源及对宋元以来小说之影响
    大。第三种,长篇诗序与诗歌的组合。在传奇创作趋于高潮同时,中晚唐出现了不少长篇叙事性的诗序,这些诗序当然不能构成独立的作品,更不算是传奇,但是,它反映了叙事散文对于长于抒情的诗歌的补充,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上述传奇作品之所以出现韵散结合的文学背景,我们姑且将这个形态称之为“诗、文连体”,也就是文后连接诗歌,叙事性内容主要以诗序的形态呈现。这是值得注意的重要现象。以往学者讨论传奇韵散结合现象,基本上没有关注此一现象。其实,这些诗序采用叙事性的小说形式,这些

    明清小说研究 2013年4期2013-12-10

  • 《毛诗序》作者及成书考辨
    083)关于《毛诗序》之作者,自古争论颇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说经家第一争诟之端”[1],20世纪初胡朴安《诗经学》归纳为13种说法,张西堂《诗经六论》归纳为16种说法[2],欲探讨《毛诗序》之作者,首先应了解其产生背景及实际功用。诗序的很多内容于今看来颇为牵强,与当时诗三百的结集方式及用途有关,《汉书·艺文志》曰:“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3]国君观风俗之目的乃是考察政治之得失,《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师旷之言曰:“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8-15

  • 论《文献通考》之存《序》说
    056005)《诗序》问题被《四库全书总目》称为“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1]119,诚如《总目》之言,《诗序》问题是《诗经》学领域议论频出,争讼屡见的一个焦点,其中《诗序》的存废问题尤为突出。自宋代疑经之风兴起后,在遵《序》废《序》问题上,各家说法不一,争端渐起。《诗经》宋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主张从文学的角度解读《诗经》,正式提出了应当废除《诗序》的说法。作为《诗经》宋学余绪的元代《诗经》学,大部分《诗》家都对朱熹的废《序》说表示认同,唯独马端临独树一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4-11

  • 论范处义解诗之法
    逐篇训解,先解《诗序》,后释正文,其后为音、字诂训,以求《诗经》的文义清晰。夏传才说的更为明白:“每类诗之前,仿郑氏 《诗谱》例,约取其文,简要说明该类诗藉以产生的历史地理背景及其体用、特征等。接着依次分篇作解,先标篇名,再具录《诗序》原文,低一字加以补说;随后逐章具录经文,也是低一字进行补说,先释词,再训解句意,暗引旧注,以自说形式出之。”[1]范处义作为南宋前期尊序派的代表人物,不仅对 《诗序》的训解表达了宗序思想,还体现在解诗之法上具有明显的宗序特征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8-15

  • 杜文研究的四个主要问题*
    不能忽视杜甫7篇诗序,杜诗有3首题目稍长,常被学者误作诗序;杜文可以分为四类:表赋、杂文、诔文和诗序;杜文编年可以和杜诗编年相互参照,以另一角度来看杜甫整个创作之路,但学界杜文编年做的还不够;杜文风格普遍认为是“古奥”“古拙”等,只不过这种风格有人赞赏有人不赞赏而已,不能因此判断杜甫不擅作文。杜甫;文章;问题杜甫的文远不及诗有名,不过他的文写的也不少。因为一般认为杜文的价值远逊于杜诗,所以研究杜文的学术论文一直不多。但要想全面理解杜甫创作之路,对他的文的研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8-15

  • 序文之体与古今嬗变
    *将诗集序划归在诗序的范围内,如昝风华《六朝“诗序”管窥》,《济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又有将诗序与游宴序、 赠答序混为一谈,如张红运《唐前诗序及其赠答宴游主题》,《宁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将书序与诗序、 词序混同,如杨玉军《明清人小说序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第14页。又有将序分为大序与小序,尤为欠妥。如郝灵华《鲁迅序跋研究》,延边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第6页。于是,本文将对序之文体,及其分类与流变,做细致的梳理与考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4-13

  • 试论上博楚简“古《诗序》”的补字*
    论上博楚简“古《诗序》”的补字*汤斐琼(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从分析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古《诗序》”释文残缺情况入手,讨论了简文的残缺情况,以及几位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补字,提出楚简补字必须遵循宁缺勿滥的原则。在具体补字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楚简的形制、字数、前后文等因素,遵循楚简简文句式重复的规律等,并以这些讨论印证了学者归纳总结的9类直接补字的相关句式。楚简;古《诗序》;孔子诗论;诗论;补字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古《诗序》”,整理者命名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11-02

  • 《毛诗正义》的《诗序》作者观
    《毛诗正义》的《诗序》作者观赵棚鸽(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毛诗正义》基本坚持子夏作《序》的观点,但在部分篇章的疏解中又加入了后人、毛公,使《诗序》作者问题变得复杂多端。这既与其工作的经学性质有关,又与历史事实相符。《毛诗正义》;《诗序》作者;观点;成因《诗序》是后人理解《诗》意的重要依据之一,陈奂云:“读《诗》不读《序》,无本之教也”[1](P1)。《毛诗》学史上,《诗序》的作者一直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四库全书总目》称之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10-26

  • 郑玄《礼记注》、《毛诗笺》诗说比较研究
    礼义、过分尊崇《诗序》三个方面入手来分析《注》、《笺》矛盾的原因。一、注《礼》随文释义《诗》结集后,典籍引《诗》、用《诗》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礼记》一书直接引《诗》就多达100条。《礼记》引用《诗》,先述一条礼,再引一段《诗》以证明之,或先引《诗》,后述礼,即所谓的“引《诗》证礼”。由于明礼这样一个目的,《礼记》引《诗》时往往忽略了《诗》之本义,《诗》的文学色彩被淡化,而礼乐性却大大增强了。于是就有了相当一部分断章取义的现象存在,至于郑玄注《礼记》时为了顺

    文教资料 2011年36期2011-08-15

  • 苏轼诗序研究
    50002)苏轼诗序研究卢欣欣(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 郑州 450002)苏轼诗中的序文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已摆脱单一的诗附注的地位,与诗构成了一个诗、序一体的创作新模式。这一模式呈现出与传统文体不同的艺术特质。由此观之,我们可以对宋代诗歌创作的重要特点“以文为诗”作一番新的诠释。苏轼;诗;序;以文为诗在孔凡礼先生点校的《苏轼诗集》前四十五卷二千三百八十八首诗歌中,共有一百一十四篇诗序。[1]《老学庵笔记》言:“东坡祖名序,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字;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论骆宾王的诗序*
    03)论骆宾王的诗序*潘仁炎 吴振华(1.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合肥 230011; 2.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骆宾王诗序在初唐四杰中具有鲜明特色,取得了较高的成就:1.具有骈文的典型特征,为骈文诗序的格律化做出了贡献;2.描写景物雄壮开阔、气势磅礴,在写景中表达深沉的人生感慨;3.诗与序有明确的分工,避免了王勃“序重诗轻”的缺陷,为诗文交融作出了有益的探索;4.运用比兴、托物言情、感而赋诗的创作方法,有较深的意蕴。骆宾王;诗序

    江淮论坛 2011年5期2011-03-21

  • 《周南·螽斯》诗教义发微*
    发微*周春健《毛诗序》对《周南·螽斯》诗教义所作的阐说,在经学时代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后世经师有反序派、尊序派,对《诗序》的理解并不一致,讨论主要围绕“后妃不妒”和“子孙众多”两个关键词展开。汉郑玄、唐孔颖达等笺疏《诗序》,认为《螽斯》讲“后妃不妒,若螽斯不妒”;宋代“反序派”欧阳修、朱熹等认为《螽斯》讲“后妃不妒,非螽斯不妒”;南宋“尊序派”范处义、张纲等认为《螽斯》讲“由螽斯不妒,而后妃不妒”;又有经师认为《螽斯》讲“非螽斯不妒,非后妃不妒”;今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2-10

  • 从《新乐府》小序看白居易的《诗序》观
    小序看白居易的《诗序》观李晓黎(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3;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41)白居易《新乐府》模仿《毛诗》,设置总序与小序,此为学界公论。但二者的小序在具体形态上的差异却一直为学界所忽略。《诗》之《小序》,基本上皆由数句构成,而《新乐府》的小序却全部都是只采《诗序》首句的“一句式”结构。“一句式”小序体现了白居易的《诗序》观,即把《诗序》分成首句和续申之词两个部分,特别重视首句,而把续申之词的地位看得相对较低。对白居易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2-09

  • 《邺中集》小考
    诗的总序,正如毛诗序的设计那样: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宴,究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在这组诗中,谢灵运拟代的身份有两重,一是以曹丕以下八人的口吻作诗,在这些诗中,谢灵运分别以八位诗人自居;二是以曹

    古典文学知识 2009年5期200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