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

  • 于矛盾中品味深层意蕴
    荣原 文 阅 读清兵卫与葫芦(节选)【日本】志贺直哉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1期2023-05-30

  • 爱,不思考
    。日本电影《黄昏清兵卫》展现的是另一番情景:最美好的爱情在一刹那突破了心里的高墙,抓住了生死关头的决定性瞬间。影片里,清兵卫是个年俸只有50石的武士,他娶了一个来自年收入为100多石的家庭的妻子。妻子嫁过来后经常抱怨生活不好,后来染病辞世,这给清兵卫留下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当青梅竹马的朋江希望嫁给他时,他却拒绝了,因为朋江家里更富有,年收入有1000多石。她爱他,但是他不敢爱她,觉得自己太卑微了。后来清兵卫被藩主派去杀一个武艺高强的反叛武士,九死一生之际,

    读者 2022年19期2022-10-20

  • 清兵卫与葫芦
    菲译这是一个名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的故事。事情发生后,清兵卫与葫芦的缘分就断了,不久,清兵卫就找到了葫芦的替代物,那就是画画。如今,他犹如曾经沉迷于葫芦那样沉迷于画画……清兵卫时常买回葫芦的事,他父母都知道。价格从三四元到十五元左右的带皮的葫芦,清兵卫有十来个。从切口到掏种子,他都一个人漂亮地完成了,然后,他又做了塞子。他用茶渣给葫芦除臭,再把父亲喝剩的酒装在里面,随后继续不停地打磨。清兵卫沉迷于此。某日,他一边思考葫芦的事,一边走在海滨大道上。忽然,有样

    读者 2022年18期2022-09-06

  • 清兵卫与葫芦》情节上的摇摆艺术
    了情节的摇摆。《清兵卫与葫芦》一文中,多处出现了情节的摇摆,各处摇摆的方法也各有特色。一、巧设悬念法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清兵卫与葫芦》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引人深思:这是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8期2021-09-26

  • 《新火烧红莲寺》
    图谋反清复明,为清兵所剿灭,少林子弟星散,清廷鹰犬紧追不舍。少林俗家弟子方世玉与师叔至能大师与荒漠之中躲避清兵,偶遇从良妓女豆豆,三人于乱世相识,方世玉对豆豆一见钟情。清兵围堵三人,至能惨死,世玉和豆豆被带回红莲寺。红莲寺在神公掌控下逼迫众多少林弟子为奴,昔日的少林俗家弟子洪熙官屈服神公担任工头,与方世玉大打出手,方世玉被神公暗算,奄奄一息。红莲寺内机关重重,少林弟子动辄命丧劳作之中。被神公纳为宠姬的豆豆为方世玉求得性命。一众少林子弟决意冲出红莲寺,重返自

    电影故事 2021年2期2021-08-04

  • 《少林英雄》
    林叛徒高进忠率领清兵血洗少林。侥幸逃生的义士对高进忠恨之入骨,誓杀奸贼以报冤仇。然几次复仇行动皆告失败,以洪熙官为首的一众义士避开清兵锋芒,前往广州创办了“琼花会馆”。但不久高进忠调任广州提督,来至此地,双方又是一场恶斗。广州方姓之家有一公子,名叫世玉,他自幼随母习武,功夫了得,加上天性顽皮,少不得在外惹出祸端。广州恶霸雷老虎死在方世玉手下,雷的妻子李小环和丈人李巴山对世玉穷追不舍。危急时刻,奄奄一息的世玉遇见了正在逃避官府追杀的洪熙官……

    电影故事 2021年2期2021-08-04

  • 出走路上的回应
    罗秉相《清兵卫与葫芦》语言简练、活泼、自然,是志贺直哉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追求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精神,正是这位非常主观的作家和父亲决裂的情绪记录。出走与回应——天性的呼唤后人对志贺直哉的敬佩,除却这位“白桦派”代表作家被日本尊为“小说之神”的小说成就之外,基本上源于两个理由:一是反战,反军国主义;二是他终身追求并坚守的独立意识。其实第一条源于第二条。志贺直哉是名副其实的贵族世家富二代,父系母系都是武士世家,祖父志贺直道、父亲志贺直温均在财政界举足轻重

    名作欣赏 2020年12期2020-12-21

  • 让我的“清兵卫”做回他自己
    志贺直哉笔下那个清兵卫,他放学也不跟同学一起玩,只是热衷于收集各种葫芦。他的爱好遭到学校教员的冷眼与嘲讽。“这种小学生将来不会有出息的。”——当教员无情地把清兵卫珍藏的一个个葫芦砸碎时,他的天分也随着“咔嚓”声被砸得粉碎。看到这儿,我的心隐隐作痛。那一刻,我下定决心不要成为这样的班主任老师!那一年,我遇到了我的“清兵卫”。这是一个叫肖琦的学生,他的成绩不太理想,整天躲在角落看一本劳技书。他几乎没有和同学说过话,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一天,我悄悄走到他身边

    江西教育B 2020年9期2020-09-28

  • 小说叙事:情节的运行与动力
    说家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板书课题及作者)一文同时入选了初高中教材,说明这篇小说可以浅读,似乎一望而知;但亦可以深读,或许在一望而知中存在着“不知”。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主要从“文本互涉”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互涉”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最早称为“互文性”,是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一书中提出的,它强调“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通俗地说,就是一个文本与别的文本之间存在关联,可以相互参照、解释,或提供理论基础。我们今天主要运

    语文建设·上 2020年6期2020-07-06

  • 小说叙事:情节的运行与动力
    说家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板书课题及作者)一文同时入选了初高中教材,说明这篇小说可以浅读,似乎一望而知;但亦可以深读,或许在一望而知中存在着“不知”。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主要从“文本互涉”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互涉”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最早称为“互文性”,是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一书中提出的,它强调“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通俗地说,就是一个文本与别的文本之间存在关联,可以相互参照、解释,或提供理论基础。我们今天主要运

    语文建设 2020年6期2020-06-22

  • 情节的奥秘:向细节更深处漫溯
    供了有效指向。《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名篇,该文本被置于“情节”这一话题。被誉为“小说之神”的志贺直哉恰是在这篇小说中示范了如何编织运用大大小小的情节,使之在摇曳生姿中呈示出更为丰厚的文本价值。为此,我着力于引导学生从《清兵卫与葫芦》这一文本去漫溯情节深处,探寻情节奥秘。【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的主干情节,并学会扩充为一段概要。2.寻找小说中的细节,通过品读细节来体会小说的丰厚意蕴。【教学重点】通过对细节的寻找、分类、品读、分析,感受文本更为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4期2019-05-13

  • 抓住文本细节,“三性”解读文本
    志贺直哉的作品《清兵卫与葫芦》时,学生们在情节发展的研讨环节中,提出改编小说情节,并在小组深入交流地基础上作出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改编。有同学这样写到:“清兵卫被父亲砸了葫芦以后,非常伤心,投河自尽了,人们把他埋在一个山坡上。后来父亲无意中听说被教员没收的小葫芦买出了高价,终于理解了儿子爱好的价值,可是悔之晚矣。后来父亲在清兵卫的坟头种了一株葫芦,精心呵护,每到葫芦成熟的时候,父亲就把这些葫芦摘下来,放在家里,以此表达对清兵卫的思念。”这个故事最后以悲剧收尾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1期2019-02-28

  • 抓住文本细节,“三性”解读文本
    志贺直哉的作品《清兵卫与葫芦》时,学生们在情节发展的研讨环节中,提出改编小说情节,并在小组深入交流地基础上作出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改编。有同学这样写到:“清兵卫被父亲砸了葫芦以后,非常伤心,投河自尽了,人们把他埋在一个山坡上。后来父亲无意中听说被教员没收的小葫芦买出了高价,终于理解了儿子爱好的价值,可是悔之晚矣。后来父亲在清兵卫的坟头种了一株葫芦,精心呵护,每到葫芦成熟的时候,父亲就把这些葫芦摘下来,放在家里,以此表达对清兵卫的思念。”这个故事最后以悲剧收尾

    中学语文 2019年1期2019-01-30

  • 从“明治视角”读《清兵卫与葫芦》
    贵一琦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在1913年1月1日全文刊登在《读卖新闻》的第六版面上。志贺直哉创作完《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后,正值读卖新闻委托他写一篇小说计划刊登于1913年元日的报纸上,于是他就把完成的这篇小说送了过去,并收到了3日元的报酬。1《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的素材来源于志贺直哉1912年11月12日在乘坐从尾道去往四国的轮船上听到有人讲类似的故事2,以及他在尾道的见闻。1.日本的“修身课”的历史及教学情况日本的“修身课”最早出现在江户时期。根据1

    文学教育 2018年30期2018-11-28

  • 虚假圆满与主旨梯度 ——叙事性文本虚假圆满结尾侧解
    ,比如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博尔赫斯《沙之书》等。一、辨别真假圆满的三个维度那么如何辨别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一)核心冲突是否消解《清兵卫与葫芦》(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结尾中,清兵卫的挚爱——葫芦虽然被打破,可他有了新的寄托,而且没有了怨恨,这符合读者的期待,结尾看似圆满。可是结合全文来看,小说的核心冲突(父亲、教员的家长式教育与清兵卫的个性爱好的矛盾)并未真正被消解,读者真正期待的对孩子的个性的尊重也未成为现实。尽管清兵卫的父亲

    长江丛刊 2018年26期2018-11-14

  • 秦淮八艳之顾横波:一代名花因恨死 为全气节毁红颜(五)
    ?”“门外来了队清兵,已将府门堵住,口口声声,说有一朝廷要犯进了咱们府。让我们交人。”“呀,”老龚一听,顿时吓得面如土色,“这可如何是好?”“这是冲我来的!我这就出去,一会儿,你们就说不认识我,是我自己混进来的。”闫尔梅闻声抬腿就要往外走。“不行,你不能走。你现在出去,我们也说不清楚。”顾横渡一把拉住闫尔梅。“可是,我不出去,你们就更说不清楚了。”“莫慌,且随我来。”横波说着,便拉起闫尔梅急向后园而去。原来,在龚府后园的假山下有一地窖,她将闫藏好后,便回到

    北广人物 2018年40期2018-11-14

  •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的一个代表作品《清兵卫与葫芦》。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和葫芦之间非常普通的故事,又是一个0.1=50=600的非常奇怪的故事。二、情节梳理1.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志贺直哉呢,在日本被誉为“小说之神”。我们看看他的这篇小说是如何开头的。请齐读第一自然段。读的时候思考,关于这个故事,我们能知道哪些关键词。明确:清兵卫、葫芦、绘画、热衷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梳理情节信息:①过去,清兵卫热衷于葫芦;②发生了这件事,清兵卫和葫芦断了关系;③现在,清兵卫正热衷着绘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6期2018-08-24

  • 故事中的弧线叙事
    看文章开头猜为何清兵卫会放弃画葫芦,以此充分调动学生讲故事的欲望,唤醒故事的种子。3.我讲故事。通过学生讲故事和作家故事的比较来让学生明白作家故事的高妙之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层层推进的弧线叙事的艺术 魅力。4.质疑故事。通过质疑故事的可信度,让学生一起安排故事,让故事更可信。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铺垫叙事的力量,明白逻辑真实的重要性。再和原文比照,和前面的弧线一起构成了一条大弧线,充分感受弧线叙事的魅力。5.续写故事。在课堂听故事、猜故事的过程中,学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7期2018-08-24

  • 聚焦情节,巧生波澜
    情节之模式问题:清兵卫和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复述故事情节。明确:(课件展示)发生:清兵卫爱好葫芦;发展:清兵卫买到喜爱的葫芦;第一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第二高潮:葫芦被卖出高价;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小结:小说情节的运行,整体上都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基本模式。(二)情节之摇摆问题1:在小说第一高潮部分,教员发现了清兵卫的小动作,作者却没有直接写教员是如何处理这件事,转而写教员的兴趣爱好,为什么这样安排?明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7期2018-07-07

  • 由虚到实,用故事召唤故事
    真正有效。如在《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作文中,笔者首先出示题目,让大家猜文章会写什么,猜第一段会写什么。看完题目,所有入都能猜到文章写的是清兵卫和葫芦的故事,但关于第一段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的人说从清兵卫开始写起,有的人说应该从葫芦开始写起,有的人说用诗意化的语言来写清兵卫如何喜欢葫芦,等等。紧接着,我出示了作者的原文: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学生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现在他正热衷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1期2018-04-21

  • 清兵卫与葫芦》中志贺直哉追求独立自我及个性艺术观的体现
    教材的短篇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则是展现作家“儿童与少年情结”的名篇之一,作家所塑造的痴迷于葫芦的少年清兵卫形象,明确表达了志贺的个性艺术观,展现了作者追求独立自我以达到精神净化的艰难心路历程。《清兵卫与葫芦》1913年1月1日发表于《读卖新闻》,这是志贺艺术加工“途说”的结晶。与日本“白桦派”的另一著名作家武者小路实笃同庚的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人的文学”的倡导者周作人(1885—1967),很早就将《清兵卫与葫芦》这篇佳作译介过来,以飨

    文化学刊 2018年12期2018-03-07

  • 清兵卫与葫芦》的叙事学解读
    张志强《清兵卫与葫芦》的主题看似简单:通过清兵卫在父亲和教员的干涉下放弃了对葫芦的热衷,揭示了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个性和天赋的扼杀。但是,如果不停留于作者所讲述故事的表面,而是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解码其讲故事的策略及意图,就会发现作品更为深刻的内蕴。一、遵循还是打破自然时序?叙述者在交代清兵卫热衷于葫芦之后,从第21段开始讲述他买葫芦,时刻不离葫芦,以致被教员没收和家访,遭父亲责打并砸碎葫芦,然后将兴趣转移到绘画上,继续忍受父亲的嘀咕。这其中有两处插叙,不但打破了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1期2018-03-06

  • 清兵卫与葫芦》的叙事学解读
    张志强《清兵卫与葫芦》的主题看似简单:通过清兵卫在父亲和教员的干涉下放弃了对葫芦的热衷,揭示了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个性和天赋的扼杀。但是,如果不停留于作者所讲述故事的表面,而是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解码其讲故事的策略及意图,就会发现作品更为深刻的内蕴。一、遵循还是打破自然时序?叙述者在交代清兵卫热衷于葫芦之后,从第21段开始讲述他买葫芦,时刻不离葫芦,以致被教员没收和家访,遭父亲责打并砸碎葫芦,然后将兴趣转移到绘画上,继续忍受父亲的嘀咕。这其中有两处插叙,不但打破了

    中学语文 2018年1期2018-02-09

  • 思辨性阅读:构筑小说教学的“理性精神”
    思辨能力。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中“葫芦被卖”这一情节的设置甚为用心。清兵卫的葫芦是从老婆婆手里用0.1元买来的,校役卖给古董店价钱是50元,最终古董店将其转卖,成交价600元。教学镜头:问1:从这个情节你读出了什么呢?你有什么看法?问2:假如校役不隐瞒,把这件事告诉了清兵卫、父亲和教员,你觉得会有什么后果呢?生1:清兵卫知道自己的天赋后会得到鼓励,即使没人支持,也会坚持自己的爱好。生2:清兵卫即使不再爱好葫芦,他也许对以后的人生更加自信。生3:父亲和老师可

    中学语文 2018年36期2018-02-09

  • 文化其实是一种遮蔽
    梁娟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主题,通常被解读为教育方式的失败,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发现学生的兴趣和天赋,反而以粗暴的方式扼杀学生的天赋。诚然,这样的解读是正确的,但小说发人深省的地方恐怕不止于此。假如我们能从“文化与生命个体”的视角出发,或许还会有新的发现。小说揭示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了的现象:文化有可能成为扼杀生命个体创造力的黑暗力量。小说自始至终反复出现一个意象:“马琴的葫芦”。这个意向在小说中虽然一直没有正面登场,只是在人们的谈论中被反复提及,但它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7年12期2018-01-15

  • 难点是情节,重点是性格
    格的多面性。以《清兵卫与葫芦》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启发学生重点攻击“性格”和“情节”两大薄弱板块。关键词:情节;性格;小说教学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是高三生备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的主要教本。其中《清兵卫与葫芦》这篇课文是分析小说主题和人物性格的典型文章。情节方面,“情节”是单元主题,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探究方面,即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全国卷考试说明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那么落实到高考试卷上,教师要着重处理“情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0期2018-01-08

  • 文化其实是一种遮蔽 ——《清兵卫与葫芦》主题探微
    3300)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主题,通常被解读为教育方式的失败,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发现学生的兴趣和天赋,反而以粗暴的方式扼杀学生的天赋。诚然,这样的解读是正确的,但小说发人深省的地方恐怕不止于此。假如我们能从“文化与生命个体”的视角出发,或许还会有新的发现。小说揭示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了的现象:文化有可能成为扼杀生命个体创造力的黑暗力量。小说自始至终反复出现一个意象:“马琴的葫芦”。这个意向在小说中虽然一直没有正面登场,只是在人们的谈论中被反复提及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36期2018-01-05

  • “勇气”的阐释:读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
    出击之刻。《黄昏清兵卫》中的井口清兵卫喜钓鱼,他告诉朋友钓鱼时要学会放松,身体才轻盈,用剑也如钓鱼,这是一种极高的悟道。二、“道德勇气”与对手第二种勇气是“道德勇气”,有“道德勇气”的人厌恶暴力,他们能感受他人的苦难,体验别人的内心。“道德勇气”“依赖一个人的感知能力,使一个人的自我看到别人遭受的苦难。”[1]6影片中武士们有以下特点:一是同情弱者,有恻隐之心。井口清兵卫行事低调,但在饭沼家偶遇醉酒闹事的丰太郎,毅然决定代替平庸的饭沼与丰太郎决斗,以一根木

    电影文学 2017年6期2017-11-16

  • 油画世界
    的拍门声,瞬间将清兵卫从他的图画世界里拽了出来,随之而来的便是父亲那刺耳的吼叫:“喂!你在里面做什么?你这没用的东西,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候了,难道要等到肚子里的饭消化了,才肯出来帮我锯那些可怜的木头吗?”屁股还没坐热的清兵卫脸色苍白,完全不像是刚吃过午饭的人,他不敢不听父亲的话,只得不情愿地将自己刚调好的颜料放下,起身准备出门去。清兵卫面无表情,而他脸上也确实不需要它,有什么能让他真正开心的呢?当他拉开门的那一刻,身体仿佛被什么东西拉住了,他不自觉地转过身

    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9期2017-09-22

  • 清兵卫自己也成了父亲
    清兵卫一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有一点意外的支出就能让他们家几天内吃不饱,比如上星期他为父亲置办了一口棺材。好在他的妻子对此毫无怨言,女儿靠着学校配发的副食也能保持营养。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发现家里多了一个人。女儿的老师正在家访。清兵卫挺起腰杆,在客厅里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他的妻子恰在这时端上来两杯茶。老师的话语和前几次不同,他开门见山地说道:“我很担心你孩子的状态。”清兵卫心里咯噔一下。“她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朋友,课间或是放学喜欢一个人低头在课桌下做小动作

    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9期2017-09-22

  • 旅行就是一次阅读
    会流下眼泪。那时清兵入了关,北方都是清兵的天下。而南方的一些人却并不准备投降,他们极力反抗。张苍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拿着自己的家财去招兵买马,抗击清军。清廷设下重金悬赏他的人头,就是说只要谁把张苍水抓到,就可以得到很多的赏金,他危在旦夕。在艰辛抵抗了许多年以后,终于有一天,他被出卖了,清兵把他抓走了。最后,他被拉到杭州等候处斩。很奇怪的是,清廷虽然把他当死囚看待,但他还是蛮自由的,还有人跑到牢房请他写一幅字、签一个名,因为大家都非常敬仰他。最后行刑的时间到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3期2017-06-01

  •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实录与反思
    之神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二、初读感知师:清兵卫与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朗读首、尾两段。生:齐读师:哪些人与葫芦发生了故事?生:清兵卫、教员、父亲师:与十二岁的小男孩儿相对,我们可以统称教员和父亲为?生:大人师:清兵卫和葫芦之间发生了故事,大人和葫芦之间也有故事发生。请大家带着两个问题速读文本:1.清兵卫是怎样对待葫芦的?2.大人是怎样对待葫芦的?请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动词。生:清兵卫是玩、想、看、买、舍葫芦(师:板书)师:总结得很到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1期2017-02-09

  • 旅行也是一种阅读
    清初的时候,因为清兵入关,汉人感到自己的命脉好像要断绝了,心里非常无奈。那时清兵入了关,北方都是清兵的天下,而且清朝的皇帝已经坐稳了位子;而南方的一些人却并不准备投降,他们极力地反抗,那时候已经没有明朝了,他们就变成了反抗清朝的“个体户”。张苍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拿自己的家财去招兵买马,就这么硬着干。张苍水跟清兵对抗,清廷设下重金要收买他的人头,他的性命危在旦夕。可是,他仍然坚持对抗,他打仗的地点包括浙江沿海这一带,有时候是在海岛上活动。就这样艰辛抵抗了许

    党员文摘 2016年10期2016-11-01

  • 绝境脱身
    后面是百丈悬崖,清兵来了,我们只要守住前边,不怕腹背受敌……”林永芳打断他的话,说:“这一点我没有疑问,可厉兄想过没有,万一清兵打上来,面对悬崖峭壁,咱们弟兄也没有后路呀!”厉应九哈哈一笑,说:“林老弟过虑了,哥哥经营的这铜墙铁壁,咱还有几十架秘密武器,清兵要想打上来,除非长出翅膀!”“秘密武器?”林永芳疑惑地问。原来,这厉应九是个能工巧匠,木匠、铁匠、泥水匠……无所不通,他还喜欢鼓捣各种机械。上山寨之后,他利用驼儿山树多石头多的优势,发明了一种小型投石机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16年10期2016-10-17

  • 旅行也是一种阅读
    悲惨的时代。因为清兵入关,汉人感觉到自己的命脉好像要断绝了,心里非常无奈。那时清兵入了关,北方都是清兵的天下,而且清朝的皇帝已经坐稳了位子;而南方的一些人却并不准备投降,他们极力地反抗,那时候已经没有明朝了,他们就变成了反抗清朝的“个体户”。张苍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拿他自己的家财去招兵买马,就这么硬着干。他跟清兵对抗,清廷设下重金要购买他的人头,就是说只要谁把张苍水抓到,就可以得到很多的赏金,所以他的命危在旦夕。可是,他仍然坚持一直对抗着,他打仗的地点包括

    视野 2016年17期2016-08-31

  • 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运用与探索——以《清兵卫与葫芦》为例
    与探索 ——以《清兵卫与葫芦》为例◎王 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通过对一篇篇饱含作家独特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呈现作家鲜明个人风格的优秀文

    现代语文 2016年5期2016-06-21

  • 清兵卫与绘画
    何媛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绘画的故事,自从他与葫芦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就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与绘画。说起清兵卫与绘画结缘的契机,不得不提的是那个不期而遇、出乎意料的傍晚。那天傍晚,清兵卫漫无目的地徘徊在昔日十分熟悉的街道上,内心对自己十分失望但其实仍带着一丝对新事物的悸动与盼望。那天的晚霞可能一直印在清兵卫的心里,难以忘却吧。太阳的光已经变得柔和了,四周的一切都已经染上了一层橘红,但蛋黄般闪耀的太阳旁的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10期2016-05-30

  • 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运用与探索
    作家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时,对探究式教学方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笔者在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质疑探究,用问题引领阅读,让学生的思维探究逐渐加深,对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刻,从而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环节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在学生概括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多媒体展示:《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讲述了小学生清兵卫热衷于葫芦,因为父亲和老师的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2期2016-05-30

  • 五更转曲
    使炮火连天,十万清兵亦奈何不得区区一座江阴小城。清兵围城已逾七十天,转眼已至中秋。中秋夜里,城中到处飘散酒香,百姓善歌者亦竞出献声。整个江阴县百姓自知城破是早晚之事,也乐得中秋一醉。一个许姓秀才更依据古乐府格调,作出应时应景的《五更转曲》。十六日夜,歌声与刁斗笳声依然相和不辍,直到深夜,人人皆会背会唱《五更转曲》。十七日,阎应元巡视守城四门将士,分送酒浆肴果,招呼道:“再唱一夜吧,《五更转曲》都会唱了,都来唱!”顿时城上歌声大作,金铁皆鸣。于是全城街坊百姓

    金点子生意 2016年10期2016-05-30

  • 五更转曲
    使炮火连天,十万清兵亦奈何不得区区一座江阴小城。清兵围城已逾七旬,转眼已至中秋。中秋夜里,城中到处飘散酒香,百姓善歌者亦竞出献声。整个江阴百姓自知城破是早晚之事,也乐得中秋一醉。一许姓秀才更依据古乐府格调,作出应时应景的《五更转曲》。十六夜,歌声与刁斗笳声依然相和不辍,直到深宵,人人皆会背会唱《五更转曲》。十七日,阎应元巡守城四门将士,分送酒浆肴果,招呼道:再唱一夜吧,五更转曲都会唱了,都来唱!顿时城上歌声大作,金铁皆鸣。于是全城街坊百姓亦引吭放声,善丝竹

    特别文摘 2016年7期2016-05-04

  • 五更转曲
    使炮火连天,十万清兵亦奈何不得区区一座江阴小城。清兵围城已逾七十天,转眼已至中秋。中秋夜里,城中到处飘散酒香,百姓善歌者亦竞出献声。整个江阴县百姓自知城破是早晚之事,也乐得中秋一醉。一个许姓秀才更依据古乐府格调,作出应时应景的《五更转曲》。十六日夜,歌声与刁斗笳声依然相和不辍,直到深夜,人人皆会背会唱《五更转曲》。十七日,阎应元巡视守城四门将士,分送酒浆肴果,招呼道:“再唱一夜吧,《五更转曲》都会唱了,都来唱!”顿时城上歌声大作,金铁皆鸣。于是全城街坊百姓

    读者 2016年8期2016-03-23

  • 五更转曲
    使炮火连天,十万清兵亦奈何不得区区一座江阴小城。清兵围城已逾七旬,转眼已至中秋。中秋夜里,城中到处飘散酒香,百姓善歌者亦竞出献声。整个江阴百姓自知城破是早晚之事,也乐得中秋一醉。一许姓秀才更依据古乐府格调,作出应时应景的《五更转曲》。十六夜,歌声与刁斗笳声依然相和不辍,直到深夜,人人皆会背会唱《五更转曲》。十七日,阎应元巡视守城四门将士,分送酒浆肴果,招呼道:再唱一夜吧,《五更转曲》都会唱了,都来唱!顿时城上歌声大作,金铁皆鸣。于是全城街坊百姓亦引吭放声,

    文苑·感悟 2016年2期2016-02-16

  • 语文课运用思维导图的误区及对策
    不同的分支。以《清兵卫与葫芦》为例,如果教师在学生感知全文之后,提出“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感知与理解绘画一张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思维导图”的要求,而实际上教师这样的要求就缺少了对课堂亟需解决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与指向,而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绘画导图,比如“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清兵卫与葫芦的细节描写”,“清兵卫的人物形象”等等。学生这样绘制的思维导图与教师课前预设的学习目标或重难点可能会格格不入甚至毫不相干,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7期2015-08-19

  • 清兵卫 与 葫芦
    性……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有一天,他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5年4期2015-06-01

  • 语文课运用思维导图的误区及对策
    不同的分支。以《清兵卫与葫芦》为例,如果教师在学生感知全文之后,提出“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感知与理解绘画一张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思维导图”的要求,而实际上教师这样的要求就缺少了对课堂亟需解决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与指向,而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绘画导图,比如“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清兵卫与葫芦的细节描写”,“清兵卫的人物形象”等等。学生这样绘制的思维导图与教师课前预设的学习目标或重难点可能会格格不入甚至毫不相干,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19期2015-05-05

  • 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初探
    文版)的第8课《清兵卫与葫芦》为例,来谈谈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2.品味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3.培养自己的个性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个性。二、教学重点传神的细节描写与作文中的语言干枯对比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活动自行阅读,评说鉴赏,体验情感,交流感受。五、课时与课型:一课时,略读指导课六、学生自学,教师辅导过程(一)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注音:卤(lǔ)熠熠(yìyì)檐廊(yánlá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4期2015-02-28

  • 救命的才艺展示
    老家辽阳的遭遇。清兵攻破辽阳,大肆屠杀,其中读书人最惨。清初的统治者认为秀才什么活儿都不干,而且还聚在一起瞎议论。当时的杨某也属于读书人,当他遭到逮捕后,清兵问他:“你小子是不是秀才?”杨某很机灵:“俺不是秀才,俺是个卖艺的优人。”清兵不信:“既然是优人,那得会唱两口儿啊,你唱一段儿给老子听听!”杨某不慌不忙唱了一段当时的流行音乐——《四平腔》,清兵听后将其释放。杨某回忆至此,不禁感慨大发,亲自操起伴奏的板子,狂吼了一段《四平腔》乃散。

    晚报文萃 2015年1期2015-02-05

  • 精深的阅读是生发写作的基础——以《清兵卫与葫芦》的续写为例
    一起。笔者以对《清兵卫与葫芦》的续写为例,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笔者的题目设计是:小说的结尾,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不少于300字。一、什么是续写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使原文获得一种新的发展的写作训练。从这个概念可以得出,其一,续写要忠于原作。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都要忠实于原文,在情理之中发展

    中学语文 2014年1期2014-08-15

  • 论藤泽周平短篇小说《黄昏清兵卫》的写作风格
    平短篇小说《黄昏清兵卫》的写作风格⊙黄虹[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日本武士小说大师藤泽周平作品《黄昏清兵卫》,将一位武士形象跃然纸上,有力地展现了江户时代即将消亡的武士的绝顶风华。本文从简洁的语言功力、独特的叙述方式、娴熟的修辞技巧和见微知著的深刻蕴涵这四个方面探讨藤泽周平在人物刻画上独特的写作风格。藤泽周平《黄昏清兵卫》人物风格藤泽周平——日本武士小说大师,大器晚成,四十三岁才获直木新人奖,一生勤奋笔耕,著作等身,却无一败笔。这其中,《

    名作欣赏 2014年33期2014-07-14

  • 精深的阅读是生发写作的基础
    一起。笔者以对《清兵卫与葫芦》的续写为例,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笔者的题目设计是:小说的结尾,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不少于300字。一、什么是续写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使原文获得一种新的发展的写作训练。从这个概念可以得出,其一,续写要忠于原作。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都要忠实于原文,在情理之中发展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1期2014-01-20

  • 壁画
    术,因此开始时和清兵打了几仗各有胜负,直到李鸿章让洋枪队来助战,他便顶不住了,结果被清兵围在这八蜡庙里,那些太平军困兽犹斗,清兵虽然得胜,却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慕王居然不翼而飞。这场恶战后,当地的善人施了些蒲包,让人把这些尸首埋到义冢地。外婆的奶奶有个叔叔,也被叫去收拾残尸。这层关系不知怎么个叫法,反正当时外婆含含糊糊地说那是我的舅太公。舅太公到八蜡庙时,看到那里的尸首大多支离破碎,死状极惨,有些尸首甚至前胸都被打得稀烂,手脚也被砍断。舅太公拉着一车尸首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3年11期2013-11-14

  • 伏魔阵
    孙丽慧清兵占领北京以后,多尔衮派大将多铎率军南下。50万大军浩浩荡荡,攻城破郡,所向披靡。一路上,清军颁布了一道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强迫汉人剃光前额,留长辫子。“剃发令”激起了民愤,各地军民纷纷组织起来奋力抗清。江南小城江阴,百姓听到消息后非常气愤,跑到县衙要求官府把百姓组织起来操练,以便与即将杀来的清兵拼个你死我活。那时候,县里的大小官员被清兵吓得差不多都跑光了,只有一个叫阎应元的典史还坚守岗位。阎应元来到百姓中间,把手一摆,“乡亲们,现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13年2期2013-02-03

  • 平静叙述的深度震撼——《清兵卫与葫芦》课例
    一、课例名称:《清兵卫与葫芦》二、教材版本: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选》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难点:理解志贺直哉人道主义写作态度,透过他看似浅易平实的生活叙事(平静情节)下的毁灭主题的平静表达,及这样的表达所产生的深度震撼。(二)重难点突破手段:1.结合叙事学,进行情节诱惑下的深度解读。2.引导重点细读,分角色朗读,进行体验式学习。3.引导个体性理解,联系生活,激发感悟。四、教学实录(一)预习作业1.简要阐述故事情节。2.概括小说主题。3.阅读了这篇小

    中学语文 2012年16期2012-08-15

  • 呓语
    乡子弟,都是受过清兵残害的人,因而,战斗力特强。这支部队如一把剑,招招阴狠,剑剑封喉,打得清兵丢盔弃甲。当又一场血战结束后,他带着队伍凯旋。这时,亲兵报告,门外抓来一个奸细,是清军一个送信的。信,是清兵统帅写的,告诉他一个消息,他的竹如已被清兵掳掠,押在清军大营中。“听说你夫妻恩爱,我们统帅说,如果将军归降,你们就可破镜重圆。”他围着桌案,连转数圈,接了信件,答应投降。全军将士睁大了眼睛。举行投降仪式那天,他带着兵士,一个个青衣白袍,空手而去。到了地方,竹

    小小说月刊 2012年1期2012-05-08

  • 给学生的思考一个支点
    的问题。下面以《清兵卫与葫芦》的教学为例,谈谈关于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些想法。 一、问题应清晰具体、指令明确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有时,教师从自身的认知水平出发,一步到位的提出一些高难度的问题,而这时学生的思维还未充分扩展,提高的时机尚未成熟,这自然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在课堂上,学生的认知需要往往产生于对所学的有疑,教师的关键就是要恰当的引导学生找疑、解疑。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1期2009-03-13

  • 李自成之死
    雪垠/文戴培/图清兵占领北京,建立大清王朝。大顺军在清兵的追逼下节节败退。李自成最后放弃长安,与高夫人各带一支人马,分两路退往湖广。李自成在武昌战败,在富池口又被敌军劫营偷袭,他率残兵仓皇出逃,听说汝侯刘宗敏和军师宋献策被俘,不禁连连顿脚,说道:“这是天意亡我,夺去我的左右膀臂牎在清兵的追赶下,李自成仅率数百残兵进入湖北通山县境,希望得到皇后的消息,以便合兵一处,重振旗鼓。不幸的是,此处的老百姓,不是逃避、便是凭着山寨抗拒,使李自成这一支只有几百人的饥饿疲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00年9期200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