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

  • 大历诗风与盛唐余响
    时而论,……则有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1〕)、元和体(元和诸公)”,〔2〕明显将明代以来普遍流行的“四唐说”的中唐分为两个不同风格的时期或阶段(严羽的“诗体”,相当于诗人或时代的风格,非体裁之体)。在“以人而论”中,严氏又标举韩柳之体、李长吉体、卢仝体、张籍王建体、孟东野体、韦苏州体,几乎将贞元至宝历的所有独具风格的诗人都囊括进来(只有刘禹锡是个例外,可能是由于其绝大部分诗创作于元和被贬以后,此前少量诗尚未显示其个人风格,而元和被贬后的诗歌直至晚年与白居

    学术界 2023年9期2023-11-13

  • 元人“唐诗分期”谫论
    抵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也。”[2]李肇认为元和诸人形成“元和体”已与天宝之前文风相去甚远,元和文章又为一变。“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3],白居易认为长庆、元和时期诗文均发生新变,与李肇同持元和文章一变的观点。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以推崇杜甫的角度勾画出诗歌从先秦至杜甫时期的变迁,他认识到“初唐”的绮丽纤弱、杜甫的众体兼备,但对“初唐”分析似不完善,未认识到陈子昂的文学意义。唐末司空图《与王驾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8-07

  • 舟中逢燕客沾巾
    蔡晓鸿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夔州(今重庆奉节)、出三峡,漂泊于江湘之间。次年春,杜甫携家来到潭州(今湖南长沙),投奔潭州刺史韦之晋。可惜杜甫刚到,韦之晋便病故了。杜甫只好以船为家,寄居水上。大历五年(770)春,杜甫仍然漂泊于附近的湘江之上。其时,燕子衔春泥、筑新巢,它们停留在船桅上,又掠过水面而去。这些燕子,是否让杜甫有似曾相识之感呢?又触动杜甫怎样的衷肠呢?一起来赏析《燕子来舟中作》。【诗歌先读】燕子来舟中作[唐]杜  甫湖南①为客动经春②,燕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3年5期2023-06-11

  • 《中兴间气集》《诗源辩体》对朱湾诗的两极评判及原因探析
    756)以迄代宗大历十四年(779)间诗歌,基本反映了大历诗坛的创作风貌。该集选录大历诗人朱湾①朱湾,自号沧州子。约生于开元后期,肃宗时,曾干谒湖州刺史崔论,后隐居。至迟在代宗大历十年(775)冬,已入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幕府。德宗建中四年(783)李勉军溃后,朱湾隐于越中,曾假摄池州刺史,后归隐至终。详见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1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 681~687页。诗八首,不仅选诗数目可观②《中兴间气集》选朱湾诗数目仅次于皇甫冉(十三首)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2

  • 唐代宗朝鄂岳镇建置小考
    职鄂岳的时间约在大历四年(769)至七年(772)。(7)〔清〕 吴廷燮: 《唐方镇年表》卷六《鄂岳》,第880—881页。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卷一六四《江南西道·鄂州》,第2380页)对此有详细考辨。据此可知,至少在独孤问俗任职期间,蕲黄二州不隶属鄂岳都团练使。如果永泰元年改隶鄂岳都团练使无误,则蕲黄二州在大历四年独孤问俗节度前已析出。建中二年(781),并沔州入黄州。(8)《唐会要》卷七一《州县改置下·淮南道》(〔宋〕 王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历史地理研究 2022年3期2022-10-08

  • “诗至大历而一变”的关键人物
    刘长卿,后人常以大历翘楚目之。清卢文弨称:随州诗含情悱恻,吐辞委宛,绪缠绵而不断,味涵泳而愈旨。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抱经堂文集》)为什么说刘长卿是大历诗人“这一群”的杰出代表,成为“诗至大历而一变”的关键人物呢?刘长卿的诗体现了大历诗风怎样的典型趣味与鲜明特质呢?审美内敛的创作取向大历诗歌是盛唐与中唐诗歌过渡的桥梁,所表现出的深广内容与阔大境界实乃盛唐之余风,而悠远之韵味、清空之意境、圆融之结构及酬唱之风气等诸多新变,实为中唐之滥觞。经安史之乱后,大

    博览群书 2022年6期2022-05-30

  • 李阳冰生年
    名宗室”,代宗“大历六年(七七一)正月为苏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十一年(七七六)来朝,拜御史大夫”。按此, 李阳冰撰《上李大夫论古篆书》当在大历六年正月之后、十一年某月之前的五年间。那么,即使李阳冰上书在李涵任命为苏州刺史的大历六年,以“年垂五十”上推四十九年,李阳冰生年不会早于玄宗开元十一年(七二三)。

    读书 2022年3期2022-03-08

  • 公交车终于开到家门口
    建议去年3月份,大历、东坑、冷水、地心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余扬焕接待了一位拄拐老人的来访,“我这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利索了,有时候要到县城治病买药,却苦于没有公交车啊!”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之后,余扬焕第一时间通过镇人大组织联系11名县、镇人大代表实地走访调查。走访发现,冷水村距离县城约20公里,省道368线纵贯全境,却一直没有公交车,群众出行十分不便。冷水村距离城乡公交终点站仅3公里,步行需要30多分钟,且周边村均已实现公交互通,唯独冷水村尚未开设公交线路

    人民之声 2021年12期2022-01-13

  • 大历十才子逢遇诗的生成机制及文学价值
    朱睿姿 李德辉大历十才子逢遇诗的生成机制及文学价值朱睿姿 李德辉(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大历十才子生长于天宝以后的乱离之世,其诗歌因此也带有乱世特征。其逢遇诗也孕育成长于这一大环境,多写奔波流离及身世之感,诗境清幽冷寂,情调苍凉悲慨,具有独特的生成机制、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从中可以看出中唐诗坛以大历为起点的创作风格的转变。大历十才子;逢遇诗;生成机制;艺术特色一 大历十才子逢遇诗的生成机制大历十才子逢遇诗的生成机制,从文学外部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8

  • 大历十才子发覆
    陈尚君大历十才子在唐代文学研究者中经常被提到。至于是哪十个人,又为什么是这十个人而不是其他人,他们的集结最初由谁所倡议,十人在人事与政治上到底有怎样的立场与依附,似乎一直众说纷纭。本文整合文献,努力追求真相,试图提一新说,供学人参考。一、 大历十才子是哪十个人傅璇琮先生著《唐代诗人丛考》所收《卢纶考》,认为大历十才子的称号及具体人名,“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1993年左右,他委托我到上海图书馆校勘清初毛晋汲古阁影宋写本《极玄集》一卷,发现该本与通行的二

    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5期2021-10-28

  • 从心理学角度见大历诗歌中悲伤感对创作的影响
    玉”的效果。提到大历诗风,都绕不开胡应麟于《诗薮》中对其的评价——“气骨顿衰”。显然,相对于前一阶段的盛唐诗歌,大历诗歌失去了昂扬积极的色彩,转而趋向忧郁与感伤。而抒情诗的出发点“就是诗人的内心和灵魂,较具体地说,就是他的具体的情调和情境”[1],感情色彩上的变化,构成了大历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古今中外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这也是人们能无视时间与语种差异的障碍感受到作品的美感,也正是由此,人们可以以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古诗进行情感分析。一、悲伤感的界定与悲伤认知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16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作地系年考辨
    66,十一月改元大历)暮春至大历三年(768)春末或稍后,地点是从夔州经归州至江陵,最终定稿于江陵。一、组诗系年旧说未敢绕开夔州根据历史时间系年最为可靠。永泰二年(766)春末,杜甫由云安迁往夔州(今重庆奉节),至大历三年(768)春末离开夔州前往江陵,居夔时间两年。这对“长为万里客”⑥的杜甫来说,暂居时间是较长的,作诗较多,而且其四、五两首很有可能作于大历元年(766)的夔州(至迟也是酝酿构思于此时此地)。据此,古今注释家多以组诗作于本年,即大历元年(7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1期2020-11-18

  • 亡猿祸木
    唐朝大历年间,在一处树林中,栖息着数百只猴子。这些猴子常常去附近的农田里找吃的。时间久了,农民非常讨厌这些猴子,嫌它们危害庄稼,就打算把樹砍了,然后把猴子都杀了。砍树杀猴的举动让猴子们惊慌不已。这时,一只老猴跑到农民家中,打翻了炉灶里的火,引起一场火灾。看见自家房子着火了,农民赶紧跑回去救火,于是,猴子们纷纷趁机逃走。后来,农民的房子被烧光了,猴子也没杀成。这个成语用来比喻(yù)欲损(sǔn)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红领巾·萌芽 2020年8期2020-10-27

  • 论杜甫夔州诗中的“雨”意象
    安卧病数月之后,大历元年(766)晚春,杜甫到达夔州。从大历元年晚春“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到大历三年(768)正月中旬“卧病巴东久,今年强作归”,杜甫在短短一年又九个月的时间里写了四百多首诗歌,其中很多都在抒发其常年滞留他乡的飘零之苦,而“雨”这一飘落天地之间的意象便常常出现在抒发此类情感的诗歌之中。杜甫初到夔州,在《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中写道: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1期2019-04-15

  • 大历年间的诗词文化特征
    内容也有所不同。大历诗风就是在盛唐向中唐演变的过程中出现的,政治历史、文学思想、文学领域等等都带有一定的过渡,大部分诗人的创作活动大多都在大历年间完成的,并且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大历年间这一过渡时期非常的重要。一、大历诗风的定义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二、大历年间诗词文化形成背景及原因文学领域的新事物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大历诗风的出现与安史之乱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安史之乱也是唐王朝走向衰落的标志。大多

    活力 2018年11期2018-12-06

  • 听风
    华布置兵防,使得大历军队势如破竹。短短四年,阿尘目睹靖华是怎样快速强大的。那一篇篇策要兵法皆是在夜深人静时熬出,即使是严寒入骨的冬夜,靖华依然端坐口述兵法,让她誊写。有时她熬不住沉沉入眠,醒来已是次日清晨,身上盖着他的被褥。这些年,靖华愈发擅长运筹帷幄,深得皇上喜爱,眼疾反而微不足道。待到靖华及冠,想攀亲的豪门望族几乎要踏破门槛。那日,三年未曾探望过她的祖母忽然进宫求见,她生疏地拉着阿尘的手:“你就在殿下身旁,要多向殿下提起你长姐。”阿尘望见祖母衣襟上繁复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7期2018-06-22

  • 燕然如可勒 万里愿从公 ——纵横论戎昱边塞诗
    中在安史之乱后的大历、贞元两朝,故文学史常将其诗歌划分至大历诗歌中。他的很多诗歌确实体现出了大历诗人们孤冷哀怨、苦心雕琢的特点,但其部分边塞诗却色彩明朗,风格雄浑,更带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昂扬斗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余晖。(一)慷慨豪情与进取精神。戎昱的部分边塞诗突破了时代悲苦氛围,展现了盛唐才有的慷慨豪迈本色和盛唐诗人身上具有的进取心。如其作品《从军行》开篇便是:“昔从李都尉,双鞬照马蹄。生擒黑山北,杀敌黄云西。”追随英勇的将领,骑着骏马步入战场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8期2018-04-03

  • 唐代给事中萧直卒年考
    年拜太子左庶子,大历三年授给事中。”[10]以上墓志中详细记载了萧直的主要生平事迹,在其事迹中有几个时间节点,即至德二年(757)、广德元年(763)、永泰元年(765)、大历三年(768)。在这些时间节点后,都分别记载有萧直的任职经历。其中,有两个时间节点及任职情况需要注意:一是永泰元年(765)拜太子左庶子;二是大历三年(768)授给事中。墓志在记述完这两个时间点及任职之后,开始对墓主的一生进行总结,其总结中有两句需要指出“其为庶子,给事黄门,出入两宫

    文化学刊 2018年11期2018-03-07

  • 论唐德宗建中初拣练僧道事 ——以敦煌文书《讽谏今上破鲜于叔明令狐峘等请试僧尼及不许交易书》为中心
    七提及过此事:“大历十三年四月,剑南东川观察使李叔明奏请澄汰佛道二教,下尚书省集议。”[3]715但是《旧唐书·彭偃传》记载:“大历末,为都官员外郎。时剑南东川观察使李叔明上言……德宗曰:‘叔明此奏,可为天下通制,不唯剑南一道。’下尚书集议。”[4]3579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五月辛酉日崩,而德宗于此月癸亥日即位,按《旧唐书》所记,李叔明应该是在大历十四年五月后上的表奏,这样才能符合德宗把此封奏表下尚书议。唐人赵元一的《奉天录》记载:“初,田悦叛王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2-25

  • 诗僧皎然是如何“偷师”李白的
    次自称“狂士”,大历末年,深受马祖禅风寖染,愈加放逸不拘,诗风亦呈狂宕之态。正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个性爱好相似之人总会被吸引,这是皎然“偷”师李白的前提。其次,均秉持崇天然、贵清真的诗学观点。李白狂放不拘的纯真个性决定了其诗学“重天然”“贵清真”的风格。皎然《诗式·文章宗旨》亦云:“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也标举“风流自然”的主张。他评价李陵、苏武诗曰:“天予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何谓“作用”,《诗式序》云:“其作用也,放

    西部学刊 2018年12期2018-02-22

  • 杜甫“赤甲宅”问题探究
    分重要的一处,从大历元年(766)《移居夔州作》,至大历三年(768)出瞿塘峡,杜甫为后世留下了四百三十多首诗作,代表了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准。然而在杜甫夔州故居这一问题上,千百年来始终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尤其是对于杜甫“赤甲宅”问题的讨论,古往今来的学者、注杜家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赤甲宅”位置如何?何人提供?为何居住时间如此短暂?甚至“赤甲宅”是否存在,都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通过对杜甫诗歌的考证,前人观点的整合,以及对《入宅》《赤甲》诗和“赤甲宅”的分析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1-30

  • 顺昌县开展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科技下乡服务
    技人员深入顺昌县大历镇田后村,开展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科技下乡服务。当日上午,顺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科技人员在大历镇分管农业领导、大历镇畜牧水产站负责人、田后村两委干部、田后村农技员及相关人员陪同下,深入顺昌县大历镇田后村稻田生态综合种养试验点现场,认真听取了业主近年来渔业生产情况介绍,认真察看示范点田块的整体布局、面积大小、田埂大小、田埂主通道路、水深范围、进排水设施、防洪堤等相关设施。科技人员对田后村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示范点的基本条件表示满意。同时,现场对业主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4期2018-01-18

  • 大历浙东文人交游与两浙文学雅集复兴
    内部发展而言, 大历浙东越州诗人群与浙西湖州诗人群的相继出现, 乃两浙文学雅集复兴的现实契机。以鲍防、 严维为中心的浙东越州唱和, 大致发生在唐广德元年至大历五年间, 近五十位诗人参与, 联唱诗作最终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以颜真卿、 皎然为中心的浙西湖州唱和, 始于大历七年, 历时近五年, 多达百人参与, 规模更胜于越州诗会, 《吴兴集》为其联唱诗作总集。 唐大历年间两浙地区的唱和与东晋兰亭文人集会, 虽分属不同历史时序, 但发生于同一地理空间,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1-13

  • 谁能待之 篆止于斯
    大历二年(767)是不平常的一年,至少,在书法史、篆书史上,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由元结撰文、瞿令问书丹的《峿台铭》刊刻完成,《峿台铭》篆书书法“以瘦劲见称,具有挺拔的力度,人称‘悬针篆”【1】所谓“悬针篆”,是在篆书长笔画,尤其是竖长笔画的收笔处,露锋出笔,不藏不顿,作悬针状,这有点类似于颜体楷书里面的悬针竖,但是比颜体的悬针竖更加修长、挺健。关于悬针篆的由来,书史多附会说为东汉章帝时秘书郎曹喜所创,但世传及出土的王莽布币上的篆书文字垂脚皆作悬针状,

    东方艺术·书法 2017年4期2017-09-12

  • 朝衣共嫁衣
    安塔顶,亲自接见大历的和亲队伍。一众官员都站在塔下,寒风朔朔,朝服根本无法御寒,为首的中书令王璟身姿单薄,却站得笔直。唯有嘴唇发紫,才能看出受了寒的模样。“大人可是冷?”站在她身前的太傅沈寒卿饶有兴致地问了一声。王璟瞥了他一眼,这人朝服之内穿了厚厚的中衣,却难为他长身玉立,在寒风之中显得风骨卓然,看不出半點不敬的意味。还真不愧是十六岁便做了太子太师的人,半点不辜负先帝称颂的“辞采华茂,气清骨傲”,更不愧是宣帝手下最信任的一品大臣,处处不忘恶心她。“沈太傅说

    飞魔幻A 2017年7期2017-09-02

  • 听风
    华布置兵防,使得大历军队势如破竹。短短四年,阿尘目睹靖华是怎样快速强大的。那一篇篇策要兵法皆是在夜深人静时熬出,即使是严寒入骨的冬夜,靖华依然端坐口述兵法,让她誊写。有时她熬不住沉沉入眠,醒来已是次日清晨,身上盖着他的被褥。这些年,靖华愈发擅长运筹帷幄,深得皇上喜爱,眼疾反而微不足道。待到靖华及冠,想攀亲的豪门望族几乎要踏破门槛。那日,三年未曾探望过她的祖母忽然进宫求见,她生疏地拉着阿尘的手,“你就在殿下身旁,要多向殿下提起你长姐。”阿尘望见祖母衣襟上繁复

    恋恋中国风 2017年5期2017-05-17

  • 听风
    华布置兵防,使得大历军队势如破竹。短短四年,阿尘目睹靖华是怎样快速强大的。那一篇篇策要兵法皆是在夜深人静时熬出,即使是严寒入骨的冬夜,靖华依然端坐口述兵法,让她誊写。有时她熬不住沉沉入眠,醒来已是次日清晨,身上盖着他的被褥。这些年,靖华愈发擅长运筹帷幄,深得皇上喜爱,眼疾反而微不足道。待到靖华及冠,想攀亲的豪门望族几乎要踏破门槛。那日,三年未曾探望过她的祖母忽然进宫求见,她生疏地拉着阿尘的手,“你就在殿下身旁,要多向殿下提起你长姐。”阿尘望见祖母衣襟上繁复

    传奇故事(上旬) 2017年5期2017-05-16

  • 唐代后期俸禄制度的演变
    少。俸料钱主要有大历制、贞元制、元和制、会昌制,俸钱数额、发放依据都在发生变化。从唐代俸禄制度各项内容入手,重点分析唐代后期俸料钱的演变,尤其是使职官的月俸情况,可以发现唐代后期月俸额高于唐前期,但极不稳定,使职官的月俸极为丰厚。学界普遍认为的唐代后期京官俸禄薄,外官俸禄厚的观点有失偏颇。唐代后期;俸禄;俸料钱;职田;手力课目前关于唐代俸禄制度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俸禄制度中的具体内容。刘海峰的《论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28

  • 中唐贞元诗歌研究新论 ——基于唐宋诗风转变的角度
    的专家学者,对于大历诗风进行了非常深入细致的研究,蒋作《大历诗风》[10]《大历诗人研究》[11]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大历诗歌进行研究,研究范围自唐肃宗至德元年(756)至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迄,共计36年,对刘长卿、戴叔伦、戎昱、权德舆、皎然等以及大历十才子辈进行了详实的研究和总结,奠定了大历诗歌在中唐诗歌中的研究地位。其不足之处在于时间跨度只有36年,在贞元八年到元和初年韩孟诗派正式形成之前,仍留有一个研究空白,即贞元诗歌的主体时期。贞元诗歌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09

  • 《四库全书总目》对唐代诗歌的评论与考证
    俳偶板滞之习”,大历年间的诗歌则是“稍趋浮响”,开元、天宝有“浑厚之气”,晚唐则有“秾丽宏敞”。其中在对大历诗风的论述上,《四库全书总目》充分肯定了大历诗人的升降关键重要作用,分析了大历诗歌新变的重要特征和诗歌史意义,充分地体现了其唐诗史观的深刻性。如在《沧浪诗话》中,严羽指出:“大历以前和晚唐时期,唐代诗歌是两种言语”;在《唐国史补》中,李肇曾经指出:“在天宝时期,唐诗之风尚党;大历时期,唐诗之风尚浮。”在《诗薮》中,明代的胡应麟看到了钱起诗“尚有盛唐遗

    山西档案 2017年1期2017-01-28

  • 乔亿《大历诗略》与格调诗学的深化
    蒋 寅乔亿《大历诗略》与格调诗学的深化蒋 寅宝应才子乔亿深为沈德潜所赏,是乾隆间格调诗学最重要的传人。其诗歌观念以性情为体,但主张“所谓性情者,不必义关乎伦常,意深于美刺,但触物起兴有真趣存焉耳”,则异于沈德潜之说。其论诗之用,主张根于经史,积学知道,着眼于大处,对沈德潜诗学之精深博厚固能大体仿佛,而于沈之迂腐肤廓也未能或免。其《大历诗略》是古代唯一一部大历诗评选,也是格调派诗歌评点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集中展示了格调派评点的批评风格和批评话语。乔亿诗学总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2-19

  • 远方抑或归去
    程。代宗即位后的大历年间呈现出表面上的承平。这个时期,在京城和江南活跃着两个诗人群,他们的共同趣味是远离纷乱不休的政治,寄情山水,怡悦情性。大历诗人都经历了战乱,在朝做官,对政治的关心却远不如对诗歌的热情,前人的诗歌创作已给他们留下足够模仿的遗产,成为他们山水诗的灵感源泉。新的审美标准是王维与沈宋的结合,如钱起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近于王维的意趣,戴叔伦的“江清寒照动,山迥野云秋”则有齐梁的风格。传统是强大的,除了一两个大诗人,很难跳出传统,更不用说

    财经 2016年20期2016-08-11

  • 简论大历十才子对庾信之接受
    盛唐与中唐之间的大历诗人,在个人遭际、愁苦心态与生命感受上与庾信存在诸多类似之处,对其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与学习,从字句锻造到情感表达及至美学感受,皆可追寻到学习庾信的痕迹。关键词:庾信;大历;十才子;接受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其文学成就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唐人更从这位“穷南北之盛”的文学巨匠处获益良多,巧合的是,唐代诗坛上有一批诗人与庾信经历相仿、遭际类似,甚至在生命感受上亦有诸多近似之处,他们在字句创造与情感表达及美学感受上皆受到了庾信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期2016-05-30

  • 试论唐代俸禄制度的变迁及其困境
    俸禄差距;特别是大历以降,还试图以“高薪养廉”。无奈贪腐是封建社会的痼疾,纵有厚禄、教化、法律三管齐下,也无力回天。关键词:职分田;重内轻外;重外轻内;高薪养廉;均其俸有唐一代之所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一段盛世,政治的相对清明无疑是其引人注目的重大表征。而形成这一表征的一个基本原因,则是官员队伍的相对忠诚与稳定。这之中,官员比较稳定的俸禄(可以大体上做到衣食无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即便如此,唐代的俸禄制度仍然缺陷不少,困境多多,且始终难以解决贪腐问题。朝

    文史杂志 2016年2期2016-03-23

  • 杜甫大历五年夏卒葬耒阳考实
    0234)杜甫大历五年夏卒葬耒阳考实○ 李定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234)杜甫卒葬争议,是一个聚讼近千年的悬案,主要有二说:大历五年夏卒葬耒阳说;大历五年秋冬之际卒葬岳阳说。本文全面清理相关文献,发现“岳阳说”的三个依据或可疑或扞格,而“耒阳说”证据更充分坚实,主要有两个事实:所有唐五代至宋初人祭拜杜甫墓者全在耒阳,绝无一诗一文涉及岳阳;北宋至明代人均曾为核实杜甫墓而进行过实地考察,证实唐宋元明四朝岳阳无杜甫墓。两大书证:正史新旧《唐书》

    学术界 2016年5期2016-02-27

  • 论韦应物在德宗时期的诗歌创作及时代归属
    往往被视为代宗朝大历诗人中的一员,但如果对他在德宗朝的履历及诗歌创作进行梳理和分析就会发现,后人眼中韦应物山水诗人、隐逸诗人的身份及其独特的诗歌风貌、特定的诗坛地位更多是通过他在德宗朝建中、贞元时期在江南的创作才得以实现的。有鉴于此,韦应物在德宗朝的诗歌创作不仅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其德宗朝代表诗人的身份也应得到承认。明确这一历史事实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韦应物在唐诗史中的地位和价值。韦应物;贞元;江南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个身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诗人,

    学术交流 2016年11期2016-02-26

  • 耿湋访括江淮路线与时间考
    万紫燕耿湋是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三记载:“耿湋,河东人也。宝应二年洪源榜进士。与古之奇为莫逆交。初为大理司法,充括图书使来江淮,穷山水之胜。仕终右拾遗。诗才俊爽,意思不群,似湋等辈,不可多得。”①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对于其访江淮事已有考证,并认为“耿湋之充括图书使往江淮,以及还朝,当在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一年(776年)秋的四年之内”②,但根据耿湋诗作内容,傅文归朝时间并不准确,而且路线模糊,尚有待补充。一、江南东道路线

    文艺评论 2015年6期2015-09-29

  • 李益大历时期的仕宦情况及其时代归属
    刘丽华李益大历时期的仕宦情况及其时代归属刘丽华一在古人有关李益的评论资料中,李益的时代归属问题大致有三种观点:中唐诗人、大历诗人、大历贞元间诗人。将其称为中唐诗人固然不错,但范围失之过大。而将其视为大历诗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将其视为“大历十才子”中的一员,如《唐百家诗选评》、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宋育仁《三唐诗品》在评论李益时均分别出现“在大历十才子中号为翘楚”①“冠冕十子”②“大历十人,固其杰也”③等语,虽然所评述的角度和内容不一,但显然都将李益视

    文艺评论 2015年6期2015-09-29

  • “移情”之入——论盛唐至大历诗中之景与读者的疏离感
    通226019)大历诗歌,位于中国诗歌史上两个波峰间(开宝与元和)的波谷地段,这一尴尬的处境以及相对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时前者显露出的狭仄诗境,使得大历诗作在文学史上长期受到学者的忽视。前人对之评价不甚高,往往将其作为唐诗衰弱的转折点:“降而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1],“诗道初丧”[2],“雕刻太甚,元气不完”[3]等等。但是,作为升降开合变化的关口,“(大历)它乘着前一个波峰的余力,又孕育着新的波峰,成了诗风嬗变‘盛而逗中’的关键,不懂得大历诗,也

    语文学刊 2015年14期2015-08-15

  • 高允旺/竹荪种植技术第一人
    出生,南平顺昌县大历大历村人,研发利用竹屑替代木屑生态栽培竹荪新技术,率先研发林下栽培竹荪获得成功;起草制订福建省《竹荪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获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农技协工作者等荣誉。竹荪种植的林下时代2014年4月30日,是高允旺忙碌的一天。下午五点多,他刚从南平市区回到大历镇,还没来得及回家,就立马赶到张发贵家,同他一起钻进了竹林。近年来,张发贵在高允旺的指导下种竹荪致了富,成了他的忠实“粉丝”,所以,当高允旺推广

    福建人 2015年4期2015-08-13

  • 《又呈吴郎》谁插疏篱考
    州、渝州等地,在大历元年(766)到达夔州。大历三年(768),杜甫出峡,辗转至大历五年(770)去世。 杜甫至夔州,辗转流离,可谓居大不易。他先住在“山腰宅”。这座住宅依托残存墙壁而搭建,是个临时住所,形制简陋。秋,迁居西阁,第二年三月离开。西阁位于城内,是一座吊脚楼。如《西阁二首》曰:“层轩俯江郊。” 而瀼西宅最初商定租赁,杜甫曾作《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记述之。冬天,在《瀼西寒望》中,杜甫表示“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在《不离西阁》中,杜甫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3期2015-05-26

  • 晚次鄂州
    之乱,流寓鄱阳。大历初,举进士不及第。由于宰相元载一向器重他,取其诗进呈,并为他推荐,因得补阌乡(wén xiāng,在今河南灵宝)尉,逐渐升迁为监察御史,因事托病辞职回乡。卢纶在朝中时,德宗皇帝也极欣赏他的诗,皇帝自己做了诗,常常令卢纶和作。卢纶死后二十余年,文宗皇帝也很爱读他的诗,专门派人到他家里去访求遗稿,得诗五百首。这一事,更可知卢纶的诗,在中唐时曾传诵长久,他虽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名却更盛于大历以后。卢纶的诗,《全唐诗》编为五卷,大约有五百

    月读 2015年5期2015-05-18

  • 大历之风尚浮”考论
    抵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也。” [1]57李肇与中唐诗人韩孟、元白同时,上距天宝、大历不久,其于天宝直至元和诗文风气的勾勒颇为后人留意。而“党”“浮”“荡”“怪”四字过于精简,历来让人费解。笔者在此拟对其中“大历之风尚浮”一题做出辨析,又郜林涛有《小议“大历诗风尚浮”》一文,主要立足艺术审美角度,从境敛而实、气骨顿衰、浅易平熟三方面解释“尚浮”之说。故此,笔者另从诗文风尚、大历士风等方面着手,以观“尚浮”一说。1 《中兴间气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3-01

  • 论包佶、李纾与贞元诗风〔*〕
    了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的概括。文学史研究者对于天宝“尚党”、大历“尚浮”、元和“尚怪”的具体内涵,都已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揭示,唯独对于“贞元之风尚荡”尚没有一致的看法。我们以新出土的《郭晞墓志》为契机,以“泾原之变”等政治事件为考察背景,以郭晞交游密切的文学人物为关注对象,探讨包佶与李纾对贞元诗坛的影响以及贞元之风尚荡的形成背景和文学表征。一、“泾原之变”与“尚荡”之风的形成2007年,西安碑林博物馆征集到郭晞夫妇的两方墓志

    学术界 2015年6期2015-02-25

  • 戴叔伦诗歌创作类型及风格浅析 ——兼论其与大历诗风之关系
    析 ——兼论其与大历诗风之关系董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戴叔伦诗歌一方面体现出大历、贞元时期诗歌创作凄冷低迷的风格,但也显示出敦厚深婉的一面。本文从感时伤乱、思乡怀归、羁愁别恨三方面对戴诗进行了类型及风格上的分析,一并对戴诗成就及其与大历诗风之关系做了简略讨论。戴叔伦 大历诗风 诗歌内容 诗歌成就戴叔伦主要生活在大历、贞元时期,彼时之文坛多是一片细微沉闷的呻吟声,诗人们“着眼用力于写日常生活,时序的迁流,节物的变化,人事的升沉离合等方面的描绘,贯串于悯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5期2014-12-11

  • 《厨院新池记》作者确系李玄卿——与张晓芝、黄大宏先生商榷兼谈文献研究方法
    池,溜于坳堂。唐大历中,县令范愔所凿”。[3]卷24《洞霄图志》也称:“厨院方池。唐大历五年,令尹范公愔与道士坐磐石上,俯见泉脉浸润,因命凿池,以便庖厨”。[1]卷2由上述记载可知,《厨院新池记》是为余杭县令范愔开凿方池、解决天柱观厨院用水之事而作。2 《厨院新池记》作者并非李幼卿正如《新考》所述,就目前资料而言,最早收录《厨院新池记》的是北宋初年的《文苑英华》,作者题为李玄卿。明代人李宾编《八代文钞》将此文归入《李遐叔文抄》,认为此文为李华所作。[5]4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8-15

  • 湖州时期陆羽与文化名流交游考*
    至厚,谑谈永日。大历初,陆羽在越中,曾与浙东联唱的盟主鲍防有过交往,并拜访过隐士张志和。晚年在江西与权德舆、戴叔伦过从甚密。陆羽在湖州的活动,始于唐肃宗至德初年,活跃于安史之乱后的大历至贞元年间。湖州作为江南环太湖地区惟一因湖而得名的重要州郡,当时以颜真卿、皎然为中心,以修订《韵海镜源》为主要任务,聚集了大批文人雅士,暇时诗酒唱和、雅集联句,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文人集团。陆羽作为颜真卿和皎然的挚友,在这一文人团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交游相善的人物中,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4-08

  • 大历别离诗歌看士大夫的仕隐矛盾
    637002)从大历别离诗歌看士大夫的仕隐矛盾白小芳,郑海涛(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大历时期社会动荡,挚友离散,山川阻隔,会面难期,从而也产生了大量的送别酬唱之作。大历诗人们留下的数量庞大的别离诗歌凸显了古代士大夫吏与隐的矛盾。他们一方面向往自然,表达辞官归隐的心志;另一方面又留恋仕途,耽于口体之福。最终在“吏隐”这种特殊的状态中找到了平衡点,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大历时期;别离诗;仕隐矛盾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5: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11

  • 月是故乡明——杜甫怀乡诗初探
    仓曹赴东京选》)大历二年 (767)作于夔州。“子负经济才,天门郁嵯峨。飘飘适东周,来往若崩波。”(《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广德二年(764)作于成都。“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晚行口号》)至德二年 (757)闰八月作于离开凤翔前往羌村途中。口号,随口吟诵。诗前四句记述晚行途中所见之景,后四句抒发身世之慨、思乡之情。最后借典故自况,表现出流落之苦。过去的注者因对巩县的古地理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3期2012-12-18

  • 建构大历诗观的桥梁 ——唐汝询对大历诗歌的评介暨渊源与影响
    30000)建构大历诗观的桥梁 ——唐汝询对大历诗歌的评介暨渊源与影响雷 恩 海(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唐汝询选编《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渊薮,接受了高棅对大历诗歌的定位与评价,而通过选诗与评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了高棅的基本诗学见解。唐汝询对大历诗歌的评解自有特色:描摹情状,感同身受;生发而补足诗意,得其全解;关注创作背景,点明题旨;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讲授诗之结构次第,从整体上彰显了大历诗歌的成就。清人乔亿编选评点《大历诗略》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4-13

  • 刘长卿湖湘诗重系年
    次砂牛石穴》二、大历二年至大历四年巡岳州之作(一)史料考辨《新唐书》载:“(刘长卿)至德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4〕(p1604)《唐故朝议郎行监察御史上柱国郑府君墓志铭并序》载:“至德中,衣冠多陷于寇贼,公(郑洵)独固节不挠。及克复两都,同州刺史颜公真卿首举贞白,奏摄本州从事。后京尹李公岘复表为幕宾,旋拜廷尉评,俄除新繁令,政有经矣。左端揆裴公冕特荐所知,诏授监察御史。纪纲由是不紊亡。”〔5〕(p300)“(至德)

    中国文学研究 2011年1期2011-11-19

  • 论韩翃诗歌之“气骨顿衰”
    代的胡应麟在论及大历诗歌时云:“大历后……钱刘以降,篇什虽盛,气骨顿衰,景象既殊,音节亦寡。”[2]大历诗人是一群特殊的诗人,他们多生于开元盛世,青少年时期也是在安定和平的环境中度过的,这种社会环境使他们形成了以文事成就功名的信念。步入中年后,当他们正欲有所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渔阳鼙鼓”却动地而来。而随着安史之乱的平定,社会状况却再也未能恢复到乱前水平。武将叛乱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开天盛世一去不复返,留给世人的只是盛唐的梦影幻踪,诗人们的抱负、理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唐德宗与大历诗人
    000)唐德宗与大历诗人袁凤琴(巢湖学院,安徽巢湖 238000)大历诗人因与唐德宗的关系远近不同,对贞元诗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可分为三类:德宗重用、赏识和忽视的诗人。不少大历诗人因诗才受到德宗的欣赏与重用,主要活跃在德宗朝前期诗坛上。德宗重用的大历诗人的诗风,形成贞元诗坛主流诗风,是大历诗风的延续。远离德宗的大历诗人独立于贞元主流诗坛之外,直接影响着元和诗坛。唐德宗;大历诗人;贞元诗坛;仕宦;影响唐德宗李适(742-805),在位26年,是“安史之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大历、贞元歌诗创作初探
    况的过程中,发现大历、贞元年间歌诗创作的有关情形研究者未曾论及,现整理、提出,以期就教于方家。一、初盛唐歌诗创作回顾在初唐,歌诗创作的中心在宫廷,歌诗创作与演唱主要是为了君臣宴集娱乐的需要,歌诗内容除赞成功、颂圣明外,主要是歌舞与艳情,形式则多为近体。一些明显沿承南朝宫体的传统。盛唐以来,由于新兴乐曲大量出现,同时歌者、乐工自由择取著名诗人诗歌配乐演唱的情形日益普遍,所以歌诗的题材和风格也趋于多样化,但齐梁以来艳情歌诗的传统依然在延续。天宝年间芮庭章编《国

    名作欣赏 2010年30期2010-08-15

  • 韩翃诗的艺术特色
    0074)韩翃是大历诗人,列名于“大历十才子”,然而,他的诗从情调、风格到体式上都和其他大历诗人大相径庭。情调上,韩翃诗不作苦语、怨语,情调明亮轻快;风格上,韩翃诗萧疏有致,色彩浓重,珠光宝气;体式上,擅长古诗,尤其是七古。韩翃;诗;特色;情调;风格;体式在大历众多诗人中,对韩翃产生兴趣最初是源于他和柳氏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悲欢婚姻,经许尧佐《柳氏传》的艺术创作,使他成了传奇小说的主人公。孟棨《本事诗》的改编,更使得这浪漫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章台柳,章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9期2010-08-15

  • 独孤及文系年续补
    史》、蒋寅先生《大历诗人研究·独孤及文系年补正》等。但有待进一步研究者尚存,现系独孤及《清明日司封元员外宅登台宴集序》作于大历二年(767);系《送崔詹事中丞赴上都序》作于大历三年(768);系《送崔詹事中丞赴上都序》作于大历十一年(776)。独孤及;文;系年;续补独孤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新唐书》卷一六二有传。《毗陵集》二十卷,是大历文学家仅存的完整文集。以独孤及及其文集的特殊地位,研究者甚众。其作品系年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岑中勉《唐集质疑》、(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4-11

  • “新停”注解刍议
    的夫子自道。作于大历二年春的《寄薛三郎》中有这样的句子:“峡中一卧病,略疠终冬春,春复加肺气,此并盖有因。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二公化为土,嗜酒不失真。”这一年春天,诗人复加肺气,他自己认为源于“早岁”“痛饮”,而肺疾始终困扰着晚年的诗人。“肺萎属久战,骨出热中肠。”(《又上后园山脚》大历二年夏)“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同元使君舂陵行》大历二年夔州作)这样朱鹤龄“以肺疾断酒”的说法便有了根据。另一成为杜甫“断酒”依据的是诗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2期2009-03-17

  • 欲隐何曾隐
    丽摘要:刘长卿是大历名家,一生经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仕途坎坷,起先是屡试不第,接着是屡遭贬谪,最后晚年虽官至刺史,但终因兵变而弃官逃走,客居他乡。仕途几经沉浮,使他不免在诗中吟咏隐逸,但他的隐逸已与前代大有不同,未仕时畅谈隐逸,仕宦时渴望隐逸,被迫隐逸时,却渴望拯救国家、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隐逸只是一种思想的追求而非行动的指南,是一种形而上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审美方式。关键词:刘长卿隐逸仕途刘长卿是大历时期的文学名家,字文房,洛阳人,约生于开元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期20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