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 中道立国
    国。尧舜明确以“中道”立国,之后王者寻求“土中”建国立都。周人确定在伊洛地区营建成周,以为天地之中,将政治行为神圣化、宗教化。“华夏”为“中国”别名,指礼仪宏大,服饰华美,具有地理、民族含义,更具有文化、文明含义。中国之称为“中国”,主要包括诗书礼乐、衣食住行等方面,具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体内涵。作为文化中国,其核心价值观就是中道中道是中国文明一脉相承、绵延至今的内在精神因素之一。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反思和矫正传统中国观,对“中国”概念加以现代转化和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年12期2023-07-27

  • “中国”作为“中道之国”
    它意味着生存论的中道真理在其中敞开、运作的“中道之国”。【关键词】中国  宇宙论王制  生存真理  中道  仁【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10.003引言从世界历史视域理解何以中国,在当代语境中,无法绕过雅斯贝尔斯所提“轴心时代”(The Axial Age)和沃格林所提“天下时代”(The Ecumenic Age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年10期2023-06-25

  • 论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中道思想*
    想的集大成者,其中道思想为西方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道思想作为亚里士多的德性论之核心观点,其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对中道思想进行了详细论述,他认为“德性即中道”。基于此,就个体层面而言,中道思想有助于个体精神境界的提高,强化自身意志力,控制自身情绪,做一个合德性的人;就社会层面而言,中道思想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气。一、中道思想的内涵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思想是其中道思想的逻辑起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过度”与“不及”的中

    大众文艺 2023年1期2023-02-22

  • 试论宗喀巴对佛教中道论的发挥 ——从命题、阐释、方法的视角
    但尚未就宗喀巴对中道论的深入发挥进行专题研究,本文就这方面做一尝试。宗喀巴对佛教中道论的发挥是他在继承以前佛教中道论基础上实现的。他继承以前佛教中道论有关佛陀在《阿含经》《宝积经》《般若经》中阐述的中道思想内涵,特别是继承以缘起为基础,以自性空为核心的龙树中道论。就宗喀巴中道论的学派属性而论,属于应成中观学派的中道论,所以他的中道论主要是在佛护、月称创立的中观应成派中道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挥。宗喀巴发挥佛教中道论主要在《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中

    青海民族研究 2021年2期2022-01-01

  • 僧肇与龙树之时间观论证的对比分析
    窥见大乘佛教与“中道”息息相关的特有的一套时间观念。关键词:中论;物不迁论;中道导论冯友兰讲哲学方法有“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佛教哲学在言及“涅槃”境界是多言“鉴照”等“负的方法”,强调个人自身的体悟,但在最初的理论架构阶段采用的仍是“正的方法”,即逻辑推演的方法,尤其是在关于时间论的论述上,龙树关于“时间”的论证主要集中于《中论》的“观去来品”一节,将“去”分为了“去者”和“去法”,将“时间”分隔成了“未去”、“去时”、“已去”三个阶段,最终证明根本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9期2021-02-23

  • 论儒家中道哲学的实现路径
    近年来,关于儒家中道哲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学术界试图从哲学的整体视角把握儒家的学术脉络与核心精髓。儒家中道哲学含涉仁、礼、廉、勇、义、孝等一切儒家倡导的美好品质,在其思想构架中占据统领地位。从部分向整体的概括与聚合,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孔子奠定了儒家中道哲学的基础,然而,“君子之道费而隐……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也”[1]70。中道哲学的广大精微,是常人所难以践行的,仅在《中庸》中孔子便有5处感叹中道难以实现的困境:“民鲜能久矣”“道之不行也”“道其不行也夫”“不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1期2021-01-13

  • 沉思与德性: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
    正确的道路和坚持中道的原则。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幸福 选择 中道亚里士多德处在希腊文明的转折点上,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代变革的转折点,时值他的学生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希腊诸城邦,并逐步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超级国家;二是希腊古典文明的历史与现实的总结和反思,尤其是关注知识论的传统如何得以延续和承继。他不仅对柏拉图的思想有所继承,更进一步对当时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学说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和分类,被一致认为是“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一.人值得过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当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中道”精神与宋代士大夫宗教信仰*
    出这样的判断:“中道”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信仰,是儒、道、佛三教的共同信仰,也是三教能够统合的重要思想根基之一。“中”在儒教称为中庸,在道教称之中道,在佛教则称为中观,尽管名称不完全相同,内涵也有某种程度的差异,但其本质却是完全相通的。“中道”精神还是宋代士大夫处理持戒与自由之间关系的准则,宋代留下很多宝贵的资料,很多观点至今仍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一 “中道”精神与三教统合的形成“中道”首先表现为对于所谓“异端”的辩证认识。《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

    文学与文化 2020年3期2020-11-17

  • 德性在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的重要性
    德性 理智德性 中道 善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224-03幸福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对于幸福也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亚里士多德却表明,造成幸福的是合德性的活动,并且这种合德性的活动应当具有持续性,最幸福的人将他们生命的最大部分持续投入到这种活动中,这样才能拥有稳定的幸福。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人生总是在做着和思考着合德性的事情。一、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表述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

    现代交际 2020年17期2020-11-09

  • 以“宥坐之器”读先秦儒家的“中道”思想
    伟玮关键词:中;中道;欹器;宥坐之器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8 — 0039 — 03“中道”又称中德、中正之德。中国人自古尚“中”,以“中”立国,以“中华”名族。自中华文明产生,尚“中”的思想就已逐渐生发。自尧、舜、禹、汤、文、武,至先秦儒家的孔子、子思、孟子和荀子,弥纶天地,洞观三才,皆以“中”为要。甚至可以说“中”是儒家之“道”、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之“道”的一个本质特征。有学者指出,在当今和未来

    理论观察 2020年8期2020-10-12

  • 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探究
    里士多德 适度 中道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226-02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思想对后世的发展具有奠基之功,因此,他也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是德性伦理,其中中道思想是其伦理学的核心思想,这些中道思想的具体论述也正是其适度观的展示。一、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的提出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是以其目的论思想为基

    现代交际 2020年15期2020-10-09

  • 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 思想比较研究
    影响,中庸思想与中道思想都表达了一种保持适度和谐,一切都遵循一种适度原则的思想。二者思想有着共同之处,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色。孔子的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一种追求社会稳定的先验人性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更注重追求个人的自由。本文主要分析二者思想的异同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关键词】 中庸;中道【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2-0060-03一、中庸与中道的思想内容(一)中庸

    今古文创 2020年22期2020-09-10

  •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理论
    、“幸福就是合于中道的生活”,从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大致窥探到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理论。【关键词】 幸福 至善 中道在古希腊伦理学中,幸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虽然哲学研究者们对幸福概念有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理解,但总的来说他们大都认同这一观点: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前人的观点,提出了“幸福是至善”、“幸福就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幸福就是合于中道的生活”等思想命题,强调行为者的最高追求和中庸之道,论述了个体道

    大经贸 2020年6期2020-09-02

  • 选择中道: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新诠释
    启示意义。选取“中道”作为探究的基点,其协调的各种冲突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基础(认识论与政治论之间)、高等教育的对象(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之间)、高等教育的内容(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高等教育机构的边界(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之间)。《高等教育哲学》作为具有德性的哲学思考,成就了这一作品深厚持久的学术影响力,奠定了该文本中国境遇的学术之基,也启示高等教育实践中应放弃从可行性方面选择“各执一端”,在中道的思想指导下做出具有德性的教育决策,朝着理想的教育

    现代教育科学 2020年4期2020-08-09

  • 无问西东话“中庸”
    审慎;保守主义;中道[作者简介]李博(1980-),男,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北京100081)。“中庸之道”是我们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一个词,早在孔子之前“中庸”思想就广泛存在于古代典籍之中;经孔子的大力倡导,“中庸”成为儒家思想中的一项原则而为世人所熟知。但近世之人常将“中庸”误以为摇摆不定、无底线的退让;而其实“中庸”是一种坚定的原则,它是一种既不能“卑”又不可“亢”、既无过也无不及、既要有所追求又不能走极端的态度。不过这种理解仍然远不能

    关东学刊 2020年1期2020-07-16

  • 对惟人道德身份观念的考量 ——基于实践理性的“中道”阐释
    判,找出一种符合中道精神的解决路径,这无论是从生态伦理学发展层面,还是从当今中国社会管理和发展的层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并有着重大意义。二、现代世界的生态困境:“人类中心主义”从萌芽到极端(一)资本逻辑下的物种灭绝作为实践理性的突出表现形式,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必须从处理环境问题的社会实践出发,梳理我们所面对的环境冲突,发掘这些冲突的文化符号意义,然后才能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理论旨归和实践策略。首先,物种大规模灭绝的问题。1914年一只名为玛莎(marth

    贵州社会科学 2020年3期2020-03-11

  • 亚里士多德“黄金中道”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有益启示
    亚里士多德“黄金中道”思想的内涵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道”思想源自他最著名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书中客观全面的叙述了德性存在的客观性,人生的最大追求就是为善,书中运用中道原则对于勇敢、节制、虚荣等道德规范加以说明,认为人只有依靠自己理性的思考,合理判断才能够看清是非善恶。对于中道的解释,亚里士多德多次在他的哲学伦理中强调德性的重要性,他认为德性是幸福之源,但这里所谓的“德性”与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德行并不完全相同,今天我们所认为的道德是受到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

    环球市场 2020年19期2020-01-19

  •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理
    学院 苗新雨1 中道原理产生的背景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古典时期和希腊化的交接时期,复杂的时代背景促成了亚里士多德城邦伦理思想的形成。从政治上来看,当时的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当时希腊实行奴隶制,深刻影响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希腊城邦覆灭的重要原因,希腊后被马其顿王国吞并。一系列战争使农民苦不堪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并且当时新兴奴隶主阶层兴起并发展,而亚里士多德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他提出一系列的伦理思想主要是为了调和当时的社会矛盾,

    河北农机 2020年5期2020-01-11

  • 适当原则对幸福观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之比较
    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有很多共同点,但是二者又有其各自的不同。在对待幸福的观点上,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强调,不要过度追求和放纵自己的欲望,要适可而止,在过与不及之间去寻找一种适度。孔子所推崇的幸福以服从封建宗法统治为前提,旨在达到社会和谐,而亚里士多德以尊重个人意志为前提,旨在达到社会公正。一、德性、理性与知性的一致性(一)德性的一致:适度是德性的特征孔子认为,人们的言谈举止能否做到恰到好处,是一个人德性的体现,他要求君子的道德修养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文化学刊 2020年8期2020-01-02

  •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论支撑
    思想、和合思想、中道思想、大同思想是该理论产生的重要依据和支撑。这四个思想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了基础,并且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中国特色和新的时代价值。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共生;和合;中道;大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中國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上生根发

    青年时代 2019年33期2019-12-24

  • 儒家“中庸”与亚里士多德“中道”之辨析
    里士多德也追求“中道”的伦理思想。中道,它是一种理性原则,是一种适度和适中,它认为人应该坚持“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过有德性的生活,才能获得至善的幸福。儒家“中庸”与亚里士多德“中道”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二者有着较大的区别,但它们都相通在道德层面追求一种“无过无不及”的适度原则。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中庸思想”“中庸”之“中”的意思是不上不下、不左不右,刚刚好地合适。无过无不及而恰到好处;是合宜、适当,不偏不倚,一切刚刚好;是中正且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大众文艺 2019年16期2019-07-14

  • 先秦儒道正心修身思想浅析
    身;修心;正心;中道;素朴作者简介:李易坪(1993-),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山东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031.《大学》中的正心修身思想概述《大学》原本是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的一篇,之前不为人所关注。自唐代韩愈引用以后,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宋代的理学家们非常重视《大学》,朱熹从理学角度重新解释《大学》,充分体现了心性之学,使

    青年文学家 2019年8期2019-04-16

  • 《四书章句集注》中的“中道”政治思想
    ”在儒家看来,“中道”为天地之本,也是人道经纶。这种精神在《论语》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儒家认为,人类的生活起居应该效法这种“中道”精神。正因如此,孔子倡导治理国家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君民都要遵循“中道”精神的“礼”而行事。就整个政治秩序而言,个体的“克己”与国家礼乐与政刑之“中”共同达至大同的政治理想。【关键词】礼  中道  政治思想【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22期2019-01-13

  • 孔子“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比较研究
    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内容,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中庸”思想和“中道”思想都在宣扬倡导一种保持适度和谐的状态,一切行为都遵循一种适度原则,具有很强的原则性;“中庸之道”和“中庸至德”所强调的都是相对的、而不是僵化的模式。“中庸”思想和“中道”思想的区别:理解与标准不同,政治观点不同,思想内涵的德性论不同。“中庸”和“中道”思想中的和谐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践行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以达到真正实现人类整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7期2018-10-29

  • 中西舞蹈教育“黄金中道”论
    王晓茹��"黄金中道"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一种共相,乃是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哲学方法论、人格教育与审美范畴的主轴原理,融贯于中西舞蹈教育乃至舞蹈艺术发展的诸多方面。从横向上看,"黄金中道"始终贯穿于中西舞蹈教育两大源头的整个过程,包括教材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法则、精神实质以及教育宗旨等皆遵循这一总法则;从纵向上看,"黄金中道"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国家和民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演变,在原则性与灵活性、普遍性与至高性的统一中,在同中异与异中同的历史演变中,共同构筑起中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4期2018-09-10

  • 伊斯兰中道思想的内涵解析*
    30)一、伊斯兰中道思想的内涵(一)不过分,讲平衡“圣训”教导穆斯林的饮食之道应是食不过饱。“圣训”:人们塞满一个器皿没有比填满肚腹更糟的了,几口就吃得直起腰来,而应该是胃的三分之一用于吃饭,三分之一用于喝水,三分之一用于呼吸。(提尔密济)[2]《古兰经》也说到,“他们用钱的时候,既不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25:67)这是从生活细节中要求做到的健康之中道,众所周知,饮食过饱有害身体。《古兰经》的中道思想能细致到这个地步,并在条文中提及,通过潜移默化

    山西青年 2018年17期2018-08-30

  • 中庸与中道的伦理学审视
    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我们要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中庸之道和中道观的境界?中庸和中道思想背后所隐藏的深义对今天的我们道德伦理建设有什么启示?一、孔子中庸之道与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提出中庸思想和中道思想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东西方伦理思想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孔子是最先提出并倡导了中庸思想,亚里士多德则在希腊文化中也强调了中道思想,可以说他是古希腊伦理学的奠基者,不仅对传统的中道思想进行了理论上的系统分析和整理,同时还在

    大众文艺 2018年16期2018-07-12

  • 唐代黔中道建置初探
    0119)一、黔中道建置时间有唐一代,道的建置屡经变化,见于记载的主要有贞观十道、景云十三道及开元十五道。史载贞观十道设置于贞观元年(627)二月,唐太宗对州县“大加并省,因山川行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1]6146。此说目前已广为学界所接受。“景云二年五月,出使者以山南控带江山,疆界阔远,于是分为山南东西两道,又自黄河以西,分为河西道”[2]1233,至此由贞观十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3-29

  • 论《尼各马科伦理学》中的“中道”思想
    涵丰富。“德性即中道”这一思想的提出,是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中道思想有效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践所得出的伟大论证。“中道”作为其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贯穿始末。文本从“德性即中道”的历史溯源入手,论述中道伦理思想内涵,点明中道伦理思想特征及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并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寻实现“中道”的方法。【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中道;德性【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70-03亚里士多德作为

    世纪桥 2017年6期2017-07-25

  • 择乎中庸 弗失之矣
    “中”,或者叫“中道”,而所谓“中庸”就是“中道”之所用也。那么如何做到“中道”?孔子说“过犹不及”,君子行事要有一定的“度”,做不到和做得过分都是偏离了中道;凡事总有“过”与“不及”两端,只有“执两用中”才能做到合度、合宜。这样的中道,看起来不算高明,但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接近真理,而且真正实行起来绝非易事。中道之难,难在持久。人处世间,总要面对各种新形势、新问题,君子既要恪守中道,又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谨慎地选择中道,此即所谓“时中”。道不远人,即便圣贤也未必

    前线 2017年5期2017-06-06

  • 论亚里士多德极端与中道
    亚里士多德极端与中道王敏红*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00极端与中道是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从以下两方面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极端与中道。第一,亚里士多德认为极端包含的两种情况即过度、不及与中道这三种品质是相互反对的。第二是从极端与中道的把握中获得适度。这样,我们将能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与把握亚里士多德的极端与中道。极端;中道;适度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极端与中道或适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接下来我所要讨论的

    山西青年 2017年5期2017-01-29

  • 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与孔子“中庸”思想比较研究
    4)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与孔子“中庸”思想比较研究陈箬涵(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与孔子的中庸思想均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作为古希腊和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思想,深刻地影响和指导着东西方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中道思想和中庸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认为中庸之道为最高的德性,并认为中庸之道是种相对中道,而不是僵化的中庸之道。但是,由于两位思想家处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看似相似的中道和中庸思想又有着不同的内涵。这两种伦理思想的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2016-12-06

  • 中道而废
    林泉【中道而废】中道,中途(tú)。废,停止。半路就停止了。【译文】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您的学说,是我的力量达不到。”孔子说:“如果力量不够,应是走到中途而停下来,可是你现在就已经停下来了。”【出处】这则成语出自《论语·雍(yōnɡ)也》。冉(rǎn)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注】说,通“悦”(yuè),喜欢。女,通“汝”(rǔ),你。畫,停止。

    红蜻蜓·低年级 2016年4期2016-11-19

  •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福;至善;德性;中道;思辨1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基本内涵1.1 幸福是最完满的善亚里士多德对善的理解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向度的。首先,善是目的。在《尼各马可伦理学》这部著作里开篇即谈到“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时间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1]善是一种目标,但这个目标不仅仅包括要变其为现实,还包括把目标变成现实的这个活动的本身。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善在不同的行为方式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亚里士多德将善分为三个部分:外在的善,身体的善和灵魂的善,并且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2016-11-18

  • 时间劫杀
    道了你的秘密。二中道彦雄背靠着软垫座椅,把脚搭在身前的办公桌上。房间里四处堆放着无序杂乱的书籍和文件夹,靠墙的两排大玻璃柜里却是空的。今天是他把咨询所从写字楼搬到这栋独立楼房的第一天。低矮的围墙在门外圈出一个小小的院子,院子里种了棵海棠,屋檐下还挂了个轻巧的风铃,不停撞击发出叮铃叮铃的响声。这栋楼房其实是他舅父的产业,舅父前往美国定居后才把这处房产低价转移到中道彦雄名下。要是能有杯咖啡就好了,中道彦雄闭上眼,两手搭在胸前。“砰”的一声,房门被来人一把撞开,

    最推理 2016年8期2016-10-09

  • 大道中正
    已经成熟。成熟是中道,是脱离偏斜,脱离极端的中正之道。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有一段关于成熟的论述。所谓“明亮而不刺眼”“圆润而不腻耳”,当真是不刊之论,字字珠玑,其中精要,我认为全在一个“度”字。度,即尺度:光辉有度,故能明亮而不刺眼;声音有度,故能圆润而不腻耳;冷漠有度,所以能洗去偏激;微笑有度,所以能远离哄闹。有度则事成,无度则失败。所以,成熟与否,便在于度的有无。成熟即有度,是脱离偏斜,脱离极端的中正之道。成熟,作为个体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必备素养

    初中生学习·高 2016年5期2016-08-03

  • 论亚里士多德伦理中道观下的我国市场经济伦理
    潘元元摘要:中道观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思想,践行中道要遵从适度原则。目前利用亚氏伦理中道观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伦理中存在一些误区:中道观是否为折中主义,是否具有普遍适用主义。在研究市场经济伦理建设时,要尊重和引导人们的适度利己动机,要适度强化市场经济的自我净化功能。关键词:中道;市场经济;伦理亚里士多德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最博学的人物”,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中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一、亚里士多德伦理中道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大观 2016年5期2016-06-21

  • 胡寅中道观探析
    要特点即是对儒家中道观念的贯彻与运用。在他看来,中道乃是究极圆满之道,具有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大公至正、纯粹精一、赅摄万有、圆融一切的内涵特征,可以充分体现出儒家的根本精神;同时,中道融摄道、理、心、性诸本体性范畴之义涵,既是宇宙万有之本原,亦是人生修养的终极理想和最高境界。这样一种中道观贯彻于胡寅的整个儒学,既是他批判佛、老等异端思想的有力武器,也是其救治时弊、经邦济世的根本理念,因而对于胡寅的儒学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关键词:湖湘学派;胡寅;中

    船山学刊 2016年2期2016-05-25

  • 亚里士多德中道观对德性教育的启示
    【摘要】中道观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内容,找出其与当代德性教育的契合点,进而阐述中道观对当代德性教育的重要启示。【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德性 中道 适度【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05-01一、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内容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世界著名的哲学家。作为一个百科全书一样的人物,曾被马克思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被恩格斯称为 “古代的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期2016-04-19

  • 非织造梳理机中转移机构的结构特性
    作辊、胸剥毛辊、中道夫、转移辊、主锡林、主工作辊、主剥毛辊、主道夫、凝聚辊和剥网辊等组成。本文将罗拉式梳理机粗分为喂入、预梳理、中转移、主梳理、成网和纤网转移等六个部分。图1 罗拉式梳理机结构及其分块示意2 罗拉式梳理机的工作原理罗拉式梳理机的主要作用是,对经过初步开松的纤维块和纤维束做进一步的梳理、混合和均匀化,利用梳理机上成对罗拉的表面针布间的相互作用,将纤维充分分离并拉伸至相对伸直平行后,形成近似直纤维网,或经过凝聚、杂乱处理后形成杂乱纤维网。梳理过

    产业用纺织品 2015年9期2015-05-04

  • 查尔斯·哈茨霍恩的“美在中道”理论1
    哈茨霍恩;美学;中道作者简介:丹尼尔·A. 多明布鲁夫斯基(Daniel A. Dombrowski),男,美国西雅图大学哲学系教授,从事过程哲学研究。译者简介:吴伟赋,男,哲学博士,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从事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等研究。中图分类号:B71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5)02-0011-09亚里士多德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美德就是两个恶行(过度与不足)之间的中道。查尔斯·哈茨霍恩认为,亚里士多德的适度

    求是学刊 2015年2期2015-03-17

  • 梁启超的中道思想
    526061)“中道”,梵语madhyama pratipad,含义是离开二边之极端、邪执,不偏于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或观点、方法。“我们可以用‘中道’二字,简别一般的宗教,显出佛教的特色。……‘中道’代表了佛法理论与实践的不共方法。”[1]146一、佛教“中道”思想概观中道思想贯穿古今,一直是印度佛教史和中国佛教史的思想中心。早在原始佛教时期,释迎牟尼就积极吸取古印度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道元素,联系现实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破除各种邪见的理论法宝。佛教最初载有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01-28

  • 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德认为,德性就是中道中道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德性的实现要遵循自然本性,并运用得当:虽然德性是人类追求至善的永恒目标,但没有理性是无法建立德性的,同时,没有体魄的理性与德性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德、智、体三育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当今学校教育存在严重的“过”或“不及”,如德育的功利性,智育的灌输性与体育的弱势性等,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为此,我们应该用“至善”的德性教育理念克服学校德育的功利性;以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改革学校智育的灌输性;让健康的体育观改变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5期2010-11-02

  • 伊斯兰教“中道”观与儒家中庸思想之比较
    刘力永,张晓楠“中道”思想在伊斯兰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伊斯兰文明追求和平、向往安定的思想根基。伊斯兰(al-Islam)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是“顺从”、“和平”,主要是指顺从和信仰宇宙万物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以求得在现世和来世的和平与安宁。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中道思想对伊斯兰思想的重大影响。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家文明也非常重视对中道思想的研究,并把这种思想称之为“中庸”,把它看作最高的道德范畴。比较伊斯兰文明中的中道思想与儒家文明中的中庸思想的异同对

    城市学刊 2010年2期2010-04-04

  • 和而不同:略论中庸、守中、中道之关系
    审视中庸、守中、中道的概念,认为三者是“和而不同”的关系,其“和”保证了三者的长期共存,其“不同”避免了因为雷同而难以为继的后果。三者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其关系微妙复杂。它们所各自代表的思想体系也得以在中国文化的范畴内保持长期平衡,鼎足三分。关键词:中庸 守中 中道 和而不同 三角中庸、守中、中道分别是儒、道、释三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们不仅有着字面上的相似性,还在其内涵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者的异同不仅在中国文化的长久发展中众说纷纭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2009-10-28

  • 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之比较
    子亚里士多德中庸中道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82-02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伦理思想家和教育家,最早提出中庸的概念,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思维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道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二者的思想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区别,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认识中西不同文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8期2009-07-08

  • 试述王蒙的传统哲学观
    。关键词:王蒙 中道 和谐 无为 隐忍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蒙无疑是一个很有成就,很有特色也颇有争议的人物。2003年9月在青岛举行的“王蒙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王蒙的“综合研究”、“小说创作”、“文学思想”以及“王蒙与古典文学”、“王蒙与新疆”、“王蒙与外国文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热烈的研讨。王蒙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一个积极活跃,充满创造力,能够推动中国文学进程的独特的作家。对于王蒙的“少共情结”和文学“革命色彩”,人们已讨论的太多。笔者想结合其人其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1期200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