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正义

  • 浅析罗尔斯的分配正义
    义”内容上是分配正义,形式上是程序正义。对于理论建构而言,罗尔斯所提出的正义理论体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罗尔斯想要通过利用契约论的基础,采用理性思考的方法,构建一种形而上正义的社会制度。他认为通过这种社会制度所组成的社会是完全正义的。他通过理论的构建向学者们展现了正义的政治制度是具有可能性的,但对于现实问题而言,罗尔斯正义论却过于浪漫主义,他所提供的正义构建方式于现实社会而言过于理想化,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论。【关键词】正义的两个原则;自由;平等;分配

    今古文创 2023年33期2023-09-19

  • 马克思分配正义观及其现实启示
    持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关于马克思是否存在正义观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马克思认为要在共产主义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配原则,即“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党的二十大深刻关注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新时代更要坚持把马克思分配正义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促进分配公平、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正义观 分配正义 按劳分配 按需分配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7-201-02引言关于分配正义问题,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

    经济师 2023年7期2023-07-21

  • 精神财富:一个分配正义的视角
    全面发展。在分配正义视域下的精神财富具有无形性、非排他性、可复制性的内在属性,这些性质决定着精神财富能否实现分配正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精神财富是服务于资本阶级的,伴随着异化劳动而产生的精神财富具有利己性和排他性。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精神财富才能同时具备以上三种内在属性,才是属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财富。因此,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探讨精神财富分配正义的实践路径才有意义。新时代促进精神财富的分配正义需要强化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生产,增加人民的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3期2023-07-13

  • 陈焕章的分配正义
    》 陈焕章 分配正义〔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3)06-0063-09晚清民初,中国社会的“文明”概念经历了一个现代转向的过程,增加了物质、经济和军事维度。①与以往重视道德教化不同,近代中国的国家治理转向以经济为本。当时的有识之士们不约而同地相信,如果想要谋求中国的独立,化解被瓜分的危机,就必须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使得国家内外职能获得更好的发展。②因此,当时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都将注意力投向经济问题,并

    人文杂志 2023年6期2023-07-05

  • 高校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时空寻径
    学生层级性与分配正义的关系。在关系维度,高校宜应进一步倡导残健大学生亚群体“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以马克思主义解放观为指引更好地推进高校融合教育的招生与培养工作,弥合阶层固化生活经验与实践家国情怀之间的落差,助推中国教育现代化及共同富裕。关键词 生活化思政教育;时间分析;空间分析;融合教育;分配正义作者简介 侯晶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子、孟子等原儒思想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政治教化功能与使人成人之自我实现的完

    中国德育 2023年9期2023-06-15

  • “数字人权”视野下的公民信息公平权益保障
    字弱势群体;分配正义;信息公平作者简介:宋保振,山东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青岛  266200)基金项目:司法部项目“信息公平视域下‘数字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障研究”(21SFB3001)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3.01.013人类每取得一项划时代的技术创新,都会带来治理工具的飞跃,并最终影响社会治理形态演进。数字信息技术在带给我们极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拉大了数字鸿沟和数字红利差异,继而催生“数字弱势群体

    求是学刊 2023年1期2023-05-30

  •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摘 要:“分配正义”的古今概念有一个分水岭。在欧洲中世纪及以前,对穷人的救济仅仅被认为是慈善,属于个人美德的范畴。现代“分配正义”概念,即政府有责任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以帮助弱势群体,产生于18世纪。马克思对“分配正义”进行了唯物史观重构,认为经济结构制约着分配方式,仅在分配领域的重构无法解决社会的不平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生产环节的正义。关键词:分配正义;唯物史观;社会主义;程序正义作者简介:王鑫,上海市社科联《学术月刊》杂

    求是学刊 2022年3期2022-07-21

  • 面向人类增强技术的分配何以正义?
    自我所有权;分配正义;不平等;共情调适 中图分类号:C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22)04-0075-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包括基因工程)—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的协同组合形成的“汇聚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曾经描绘的一个“人类增强技术”(human enhancement technology,HET)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7-08

  • 人工智能技术权力影响下人工智能技术风险的法律分配路径
    借鉴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建立一种类“原初状态”的沙箱环境为公平分配风险提供基础,再以纯粹程序正义为分配渠道,打通“行为”与“责任”之间的路径,最后通过差别原则与反思平衡合理地直接连接“行为”与“责任”,以解决另一部分难以适用“行为-责任”机制的困境。〔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权力;风险;分配正义〔中图分类号〕D903;DF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22)03-0110-09一、问题的提出 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下科学技术发展的

    社会科学研究 2022年3期2022-06-10

  • 为什么应当考虑历史排放
    当成为理想的分配正义所要关注的问题。其次,我们很难证明对历史排放导致的伤害采取补偿措施具有合理性,原因有三:非同一性问题,过往世代对其排放之长远影响的有限认识,过往世代对当代人的责任分担问题。与其把气候伤害视为补救错误行为的一个理由,还不如把它们用于证明对不应得的收益与负担进行再分配的合理性。最后,在影响发达国家人民对自己当下的排放预期方面,历史排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实施一套公平、有效、可合法地强制实施的全球气候规则,那么,就必须要兼顾发达国家人民的

    阅江学刊 2022年3期2022-06-08

  • 分配正义中的“应得”观念辨析
    摘 要:分配正义领域中的“应得”具有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两种含义。形式上的应得表示某人应该得到某物,是分配依据与分配要求之间的一种联结;实质意义上的应得则代表了不同的分配依据,如基于个人禀赋的应得、基于业绩的应得、基于德性的应得等,但这些应得观念并不能作为一种客观的分配依据。分配正义领域的应得观念有不同的层次,借鉴罗尔斯对应得的三重划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总结应得的作用。 关键词:分配正义;应得;分配依据;合法期望 “应得”是我们熟悉的词汇,它往往与人们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2年5期2022-05-29

  • 环境正义视域中的淮河流域蓄洪区居民迁建研究
    、程序正义和分配正义三个方面存在困境,表现为环境治理下的承认不足、公民参与下的程序缺失以及环境利益下的分配问题。为保证蓄洪区的有效使用,发挥其生态价值,需要切实维护居民生存发展权益、保障居民参与权利、改善庄台居住环境和提高迁建补助标准。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正义体系的建设和构建蓄洪区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环境正义;居民迁建;蓄洪区;分配正义;淮河流域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蓄洪区作为防洪体系的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9-14

  • 多人合作博弈的核心解、应用及其启示——兼论“分配正义”的哲学阐释
    。”[15]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原则和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16]。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制度与分配正义原则的精神相契合。富裕群体最大限度地享受了改革开放发展的红利,实行分配正义原则之后,他们仍然会是受益者。这种原则受“帕累托改善”①的制约,富裕群体的社会福利水平不会因此而降低。由于各个社会群体在利益上存在链式效应,分配正义原则的实行在改善弱势群体福利的同时,富裕群体的福利也会随之提高。所以,“人们就正义原则达成一致,不是因为

    河南社会科学 2021年7期2021-08-16

  •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向前摘 要:分配正义,作为一种价值,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范畴,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分配正义的不懈追求,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分配正义的研究与考察。在当今正发生深刻变革的中国,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和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的中国,发展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文拟从研究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来分析新时代呼唤分配正义下的发展现状与实现途径,以及运用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指导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意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7期2021-06-02

  • 习近平分配正义理论话语构建的文化与现实之维
    而言,习近平分配正义理论话语,形成于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弘扬和最新展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分配正义理论,体现了人民中心、人民共享、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大地发展壮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关键词: 习近平   分配正义   文化   人民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分配问题,特别是未富群体实现合理收入分配问题。在

    文教资料 2021年2期2021-05-06

  • 深入把握习近平分配正义重要论述
    要〕 习近平分配正义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国分配正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阐释分配正义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促进分配正义是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遵循。这一重要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彰显了持续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确立了积极遵循三大公平的基本原则,设定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规划相适应的阶段目标。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分配正义的实践逻辑,即要夯实分配正义的物质基础,完善分配正义

    理论探索 2021年1期2021-03-15

  • 廉政建设与分配正义的实现
    要:政府既是分配正义的责任主体也是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分配正义的实现离不开廉政建设,而廉政建设的取向是实现包含分配正义的公平正义,廉政建设与分配正义相互促进。而“应为”与“应得”既是分配正义的理论限度又是廉政建设的本质要求,承担“应为”之责,保障“应得”权益,构成了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从分配正义视角考察廉政建设,厘清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次分配过程中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实现分配正义。关键词:廉政建设;分配正义;政府;市场中图分类号:D630.9   

    廉政文化研究 2021年6期2021-01-12

  • 分配正义到关系正义
    展的根基。从分配正义的视角看,国家通过提高乡村教师薪资待遇、进行乡村教师帮扶等多项吸引人才政策,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从关系正义的视角来看,这样看似正义的举措,实则是有失公平正义的。本文通过对关系正义5种压迫的分析,阐明乡村教师社会资源占有的差异、专业发展的偏颇、话语权的弱化、乡土文化的流失以及乡村教师精神的压迫,进而从资源、专业性、权威、文化、价值等方面重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关键词]乡村教师;关系正义;分配正义;乡村教育[中图分类号]G45

    现代教育科学 2020年6期2020-12-23

  • 共享发展视域下我国分配正义实现路径探析
    刻领会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价值意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体制,对于实现分配正义、共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 共享发展 分配正义 路径作者简介:卢丹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时代。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2.04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改善民生,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促进城

    法制与社会 2020年35期2020-12-11

  • 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分配什么
    权利;义务;分配正义中图分类号:X24;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0)05004509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它所造成的自然灾害逐渐增多,社会风险日益显现。已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表明,当今全球变暖与人类数百年来温室气体的排放密切相关。因此,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大多数人相信,应当对人类活动予以干预和规范,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美]约翰·霍顿:《全球变暖》,戴晓苏等译,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年,第2-3、11-13页。作为一

    阅江学刊 2020年5期2020-12-11

  • 浅析诺齐克的持有正义
    词:诺齐克;分配正义;持有正义1 诺齐克的持有正义论的主要内容1.1 “持有正义论”的前提原则1.1.1 关于“善”的看法:否认“善”的道德基础诺齐克坚持权利优先于善,认为世界上有价值的东西只与个人生活相关,而不与某种超验的、形而上学的或社会的背景或实体有关,因而不存在这样的道德基础,即某人未经他人同意便侵犯其道德空间。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没有权利强制任何人为社会利益做出任何类型的牺牲。1.1.2 个人权利原则:道德边际约束在权利市场中,“道德边际约束”是

    成长 2020年1期2020-10-21

  • 扶贫政策的负外部性及其化解
    ;负外部性;分配正义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0)02-0052-09作者简介:陈涛(1992-),男,土家族,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与地方治理。公共政策瞄准特定的政治目标。扶贫政策旨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加大对重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与帮扶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按照现行农村贫困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0-09

  • 西方社会公正观念史中的“应得”问题及其理论启示
    键词:分配;分配正义;西方社会公正观念史;“应得”问题;理论启示摘 要:西方社会公正观念史的语境中,分配正义有一条清晰的思想行进路径,即“应得”:人之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各取其份、各得其所。具体而言,古希腊哲人的“德性”、中世纪神学的“秩序”、近代思想家的“权利”、现代思想家的“功利”和当代思想家的“自由”无不体现出各具时代特征的“应得”向度。不可忽视,由古代德性主义、中世纪神权主义、近代权利主义、现代功利主义以及当代新自由主义构成的五大公正原则,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10-09

  • 《哥达纲领批判》中分配正义思想探析
    许多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马克思从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拉萨尔主义的分配原则展开了系统的批判,借以揭示拉萨尔主义的伪科学性,并借此阐發了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原则和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后应采纳的“按需分配”原则,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关键词:分配正义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253-03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以后,各国的工人

    现代交际 2020年16期2020-10-09

  • 试论有限的仁慈与稀缺的物资
    ;环境正義;分配正义;同心圆理论环境问题之所以引起关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舒适度,或者是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但是对哲学家来说,环境问题不单单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这牵涉到一个或许是很难说清楚的概念——“公正”的概念,既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一个既成的事实,而人类在有的情况下又不得不去破坏环境,那我们便不得不问,什么样的人可以这么做,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这么做。一、环境正义源于稀缺的物资温茨认为,之所以产生环境问题,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7期2020-09-10

  • 分配正义及其当代价值
    :历史地看,分配正义以及由此延伸的再分配正义是构建社会正义的必然路径。马克思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开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正义批判和实现分配正义人类图景。而当代美国哲学家弗雷泽的再分配正义在当代语境下推进了分配正义的研究。比较地的二者学术价值,对于镜鉴和构建社会正义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关键词:分配正义;再分配;社会正义;平等(一)马克思的分配正义德沃金指出,正义一词具有不确定性。 “正义”一词的既可以指正当性,又可以指合法性,更多的时候,人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2020-08-31

  • 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
    :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分配、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三方面进行阐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以便更好的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关键词:资本主义;分配正义;批判一、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分配是不正义的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社会分配在起点上是不公平、不正义的,在生产条件中居于支配地位生产资料都归资本家所有,完全是一個阶级独占各种生产资料,包括各种土地、资本、生产工具等生产要素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2020-08-16

  • 论邹韬奋的媒介正义思想
    “传播资源的分配正义…‘传播过程的程序正义…传播内容的信息正义”和“传受之间的人际正义”四个维度,构成了邹韬奋媒介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尽管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遗嘱中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并未参加阶级革命,而是以“和平”与“抗争”的方式,实践其媒介正义理想。邹韬奋这种兼具“人民性”和“专业性”的媒介正义思想,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新闻改革的精神遗产,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关键词:邹韬奋;媒介正义;分配正义;程序正义;信息正义;人际正义中图分类号:G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年1期2020-06-19

  • 新中国经济正义的社会构建及当代启示
    注生产正义与分配正义两个维度,并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正义观以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其基本思想与方法原则对我国当代经济正义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关键词:经济正义;生产正义;分配正义一、新中国经济正义社会构建的分析框架当前学界较为关注分配正义在经济正义中的突出地位,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把握新中国经济正义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依据。学者赵海瑞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出发,指出

    理论导刊 2020年5期2020-05-21

  • 课堂公平的内涵及实现
    论支撑。基于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和素养正义三种正义理论,课堂公平内涵和维度指向均衡、活力和品质。在学习共同体课堂中这种公平内涵得到很好的体现,如:学习共同体“公共性”体现分配正义,并在课堂公平均衡维度中实现;学习共同体“民主性”体现承认正义,并在课堂公平活力维度中实现;学习共同体“卓越性”体现素养正义,并在课堂公平品质维度中实现。关键词 课堂公平  分配正义  承认正义  素养正义  学习共同体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场域,课堂公平也是教育微观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4期2020-05-19

  • 罗尔斯“差别原则”对中国社会财富分配的启示
    王磊摘要:分配正义是当代正义问题讨论的中心议题,它关注的是社会成员或群体之间进行权利、义务以及经济财富等的配置问题。长久以来,“不均”依然是中国社会财富分配的现实。罗尔斯“差别原则”作为一种分配正义原则,是调节社会财富不平等的再分配原则。这为我国构建更加公平正义合理的财富再分配机制,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关键词:罗尔斯;差别原则;分配正义;社会财富再分配数千年来,“不患寡而惟患不均”一直是中国人们的一种普遍社会心理。“不均”意指不遵名分、不按规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0期2020-05-15

  • 共同体范围与国家边界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
    ;国家边界;分配正义;自由人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1-0181-03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如果把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以及西方的摩西出埃及等看作是地区间的交流,那么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各个孤立的大陆板块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最初的交流。从那时起,全球化进程就已经开始了。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在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期2020-04-14

  • 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利益分配失衡与政府对策:基于分配正义视角
    摘 要:基于分配正义理论,以应得原则与平等原则为核心,揭示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制定者与使用者利益分配在行为应得、规则应得、机会平等和基于差别原则平等四个方面的失衡表现。同时,通过对韩国政府的经验分析,提出为了协调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利益关系,我国政府可通过促进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行为应得利益、维护规则应得利益、保障机会平等权益以及扶持弱势主体利益四项措施,实现分配正义目的,从而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利益分配失衡;分配正义;政府对策中图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期2019-12-13

  • 《哥达纲领批判》分配正义思想及当代启示
    判》中表达了分配正义的思想,包括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社会总产品需要做出“六项扣除”才能按照劳动量进行消费资料分配;生产决定分配,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我国目前分配领域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遵循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指导,应该在初次分配中注重公平、再分配时更加注重公平、发挥第三分配的应然作用和完善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作用。[关键词]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分配正义 按劳分配 当代启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2019-11-04

  • 重新审视环境正义
    ;环境正义;分配正义作者简介:大卫·施朗斯伯格(David Schlosberg),北亚利桑那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译者简介:文长春,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  15008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方普适正义话语批判研究”(18AZZ008)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19.05.007我想在这里以一种相当直接的方式开始问题的探讨:全球化运动对环境正义的要求,或在某些反全球化论点中

    求是学刊 2019年5期2019-10-22

  • 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探析
    阐述了有关“分配正义”的理论,指明了两个正义原则可能成为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也强调两个正义原则自身孕育了某种社会制度的理想。从“分配正义”这一角度出发,梳理了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观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的本质和其理论的实践性。同时又借鉴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和分配正义的背景制度,以及代际正义的问题,在实现机会公平平等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最终实现“橄榄型”的最佳分配格局。关键词:罗尔斯;两个原则;分配正义;代际正义中图分类号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1期2019-10-21

  • 浅议《正义论》是否正义
    尔斯提出的“分配正义”不是真正的正义。两者理论都并非毫无瑕疵,但是罗尔斯与诺齐克的理论冲突却加深了人们对社会分配正义与个人权利衡量的思考。【关键词】 罗尔斯 诺齐克 分配正义一、罗尔斯分配正义的制度构建《正义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西斯主义的恶行和人们处理战犯时遇到的法律问题,让人们重新思考法、社会与正义的关系。这也在无意中促进了自然法学派的复兴,因为自然法学派鼓吹正义、公平的价值,符合当时人们对正义制度的渴望,而《正义论》恰恰是一部阐述正义制度的

    大经贸 2019年7期2019-09-12

  • 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理论渊源
    作中多次论及分配正义的问题,在其理论框架中,分配正义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理论,必须理清其理论渊源,找到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才能进一步明确其理论内涵,梳理其理论原则,才能较为准确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理论。【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分配正义 理论渊源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其主要形成基础包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和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中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古典经济学派中关于分配正义的理论也是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重要形成基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2019-09-10

  • 分配正义视角下我国房地产税立法目的与理念初探
    ,其核心在于分配正义,而分配正义的实现有赖于以法的形式将利益分配格局固化。文章首先阐述了房地产税立法的必要性,一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二为促进社会分配正义。在此基础上对房地产税立法的目的和理念进行探讨,提出促进房地产资源合理配置、调节社会分配、宏观调控经济三者并行为目的,并主张税负公平的减税立法理念和普遍参与的民主立法理念。 关键词:房地产税;立法;分配正义;税收法定 一、引言 房地产①税②是以土地、房屋等建筑物为征税对象,以房地产的市场评估价值为课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浅谈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建构
    马克思提出的分配正义思想为理论导向,研究了当代中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分配正义的相关理论。关键词:马克思 分配正义 当代建构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228-02―、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的内涵正义的分配,依马克思所看,不是简单割裂开的领域,分配主要由生产结构所影响,不要在单纯独立的在分配领域上不停追问。这是因为,分配其实取决于与其相关的生产结构,不仅是研究分配本身。我们所探索的是经过生产获得的产物,生

    现代交际 2019年11期2019-08-11

  •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对缩小我国农民收入差距的启示
    要: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通过对“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的批判,合理透徹的把分配从属于劳动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就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正义的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实力整体发展迅速,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同时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涌现许多经济强镇的同时,中东部也有许多村落积贫难抚,农民和农民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坚持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

    理论观察 2019年4期2019-06-24

  • 个税改革的法治成果与优化路径
    个人所得税;分配正义;量能课税;税收法定;分步实施中图分类号:DF432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1-2397.2019.02.02一、问题的缘起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起草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后,遵循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受到各阶层的高度关注,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后,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现代法学 2019年2期2019-05-13

  • 量能课税原则下我国房产税立法的完善
    税 房产税 分配正义作者简介:庞家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图分类号:D9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151一、量能课税原则的理论剖析(一)量能课税原则的概念对于量能课税来说,其中所说的赋税课证并不是法律方向上的课证,而且需要满足财政的需要的课证。从本质上来说,主要是要求赋税负担在国民之间的公平分配。从根本上来说,纳税人需要按照自身的负税能力,负担与自身想匹配的税收,因此也可以说量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3期2018-09-08

  • 论奥特苏卡对帕菲特“优先论”的三个质疑
    等主义而成为分配正义的唯一原则。关键词:平等主义;优先论;理性偏好;分配正义中图分类号:B82-0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8.01.017德里克·帕菲特(Derek Parfit)1991年在《平等还是优先?》一文中提出其优先论(The Priority View)主张,并认为优先论可以取代平等主义而成为指导分配正义的唯一原则。优先论的核心观点是:“给予那些处境较差者以利益更加重要”[1]19。这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8-11

  • 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的微探
    ;资源平等;分配正义一、资源平等理论的具体内容对于“资源”范畴,德沃金没有具体的加以界定。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人格资源和非人格资源。个人的精神能力和生理能力属于人格资源,其他一切可以私人占有和交换的东西属于非人格资源。①对于“平等”范畴,德沃金明确表示:“我们在规范意义上使用平等以准确表明作为正义问题的诸方面或在言谈者认为应当是同等或应当以同样方式对待的诸方面。”很显然,它是把“平等”概念当做“正义”概念的同义语来使用,而不仅仅只是理解为一种形式化规则。对于什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2018-06-05

  • 制度型再分配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再分配制度改革建议
    度型再分配;分配正义;效率;“技术价值论”;“需求层次论”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2-0004-08自2008年始,狂飙突进的第三波全球化日益面临严峻挑战,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再到英国脱欧乃至特朗普上台都是其集中表现。而各国M型社会的加速形成也导致民粹主义泛滥,从阿拉伯世界的颜色革命到美国弗吉尼亚骚乱再到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独立风潮都反映了中产阶级的愤怒。再联系到全球性的经济紧缩,贸易保护主义

    理论导刊 2018年2期2018-03-22

  • 正当防卫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正当防卫;分配正义;防卫过当一、正当防卫的基本内涵和法理基础(一)基本内涵根据《刑法》第20条[1]的相关规定,本文認为,正当防卫是指行为人为了使国家、他人或者本人的人身、财产等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的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其不法侵害的一种行为。(二)法理基础正当防卫作为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在西方报复正义理念下所孕育的一种刑事纠纷解决机制,但本文认为域外的正当防卫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盲目地照搬西方经验并不益于我国正当防卫制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2018-03-22

  • 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再认识潘
    到平衡,实现分配正义。【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正义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必然需要通过逐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来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土地征收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现行城乡二元制土地結构的框架下,政府垄断了土地征收权和土地出让权,这就使得政府可以按“年产值倍数法”低价从集体手中征得土地,再以高价出售给建设单位,并从中获得巨大的价差。集体土地通过用途变更会产生巨大的增值收益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2018-03-09

  •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正义问题研究
    征收补偿费的分配正义,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正义观念;分配正义1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的现实问题(一)征地费用归属不明土地补偿费并非最终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而是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分配,但有资格才有权利,所以集体成员资格成为参与土地补偿费分配的关键问题。理论界对于确定集体成员资格有不同的观点,有户口说、村民说、生活来源说、地权说,以及将是否有本村的户籍和是否承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义务相结合来判断集体成员的资格。[

    卷宗 2017年33期2017-12-07

  • 批判与反思:帕菲特前后期优先主义思想的变化
    主义;正义;分配正义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7)10-0017-05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提出正义的分配应当是平等主义的分配,“所有的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1]62自罗尔斯以来,平等主义逐渐成为当代西方分配正义领域的主流思潮。然而,帕菲特1991年在堪萨斯大学的林德利讲座上对平等主义进行挑战,提出

    西部学刊 2017年10期2017-11-11

  • 批判视野下罗尔斯和森的分配正义理论之比较
    蒂亚·森关于分配正义理论中基本善和可行能力的争论而展开,认为森的分配正义理论采取一种面向实际的现实研究方法,着眼于现实的对比,因而更具合理性;二者理论的相同点表现在避免了效用比较问题、对非收入因素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重视异质个体的多样性特征,不同点表现在对于自由追求标准不同、比较指标范围不同、差别原则适用对象不同和理论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以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为指导对两者理论进行哲学批判,并综合二者的互补性从分配制度和政策上探索有效治理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

    商业研究 2017年9期2017-10-10

  •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及当代中国实践
    新解读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契合点,对于促进我国分配正义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而分析我国目前面临的分配正义问题,寻求通过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实践路径来促进我国分配正义的实现。关键词:马克思;分配正义;实践利益分配一直都是经济领域关注的重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分配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分配

    北方文学 2017年20期2017-08-01

  •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及当代中国实践
    新解读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契合点,对于促进我国分配正义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而分析我国目前面临的分配正义问题,寻求通过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实践路径来促进我国分配正义的实现。关键词:马克思;分配正义;实践利益分配一直都是经济领域关注的重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分配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分配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7期2017-07-27

  • 关于分配正义,马克思怎么看
    摘要】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与继承,融合了哲学中的自由与正义理念,蕴涵着马克思对分配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对资本主义分配非正义的批判。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现阶段主要的分配原则,应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物质基础,从而将发展成果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分配正义。【关键词】马克思 分配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在我国,分配正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

    人民论坛 2017年14期2017-06-15

  • 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渡。关键词:分配正义;按资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自我实现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2010707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分配正义问题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党和政府的文件中也多次提出要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应由“全体人民充分共享”的理念,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在此背景下,各种正义理论都在角逐对社会分配正义问题的发言权,尤其是自由主义正义理论和社群主义正义理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6-05

  •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当代建构
    如何在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理论框架下,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理论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关键词:马克思;分配正义;实现路径;当代建构当下,我国正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分配正义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重新梳理研究马克思有关分配的问题,进一步回答马克思有无分配正义思想——如果有——其分配正义的内涵是什么,对于当代青年认识马克思、理解马克思、解构马克思、建构马克思,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

    宁夏党校学报 2017年2期2017-05-30

  • 经济新常态下的分配正义及实现路径お
    的一个阶段。分配正义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对经济社会的良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分配正义既是检验党和政府治国理政能力的尺度,也是影响民众情绪情感及生活质量的因素。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有必要分析影响我国分配正义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治。[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分配正义;政府;公共政策[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3005106一、经济新常态对分配正义的呼唤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5-30

  •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的继承和发展
    主义视野中,分配正义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范围内与道德相连,其中按劳分配与平等相连,按需分配与人的自我实现相连。而邓小平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是对当下中国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如何通过分配实现平等的探索,是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关键词:马克思;分配正义;邓小平;发展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1.057中国社会处于特殊阶段,有别于马克思所描述的任何社会,在此阶段,社会的实质正义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1期2017-04-06

  •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建构
    面,以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分配正义理论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马克思;分配正义;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2-0065-04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逻辑生成在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形成之前,重视分配正义问题的思想家大有人在。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较早提出了按

    理论导刊 2017年2期2017-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