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

  • 金圣叹与明清之际江南佛学* ——以“月爱三昧”说为视角
    般涅槃经》“月爱三昧”①拙著《金圣叹评传》第二章第三节《兼奉台禅的佛学思想》论及金圣叹推崇《大般涅槃经》的判教说、“常乐我净”和“月爱三昧”(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35—237页)。丁利荣《金圣叹美学思想研究》第二章《哲学思想的阐释:易佛互释》亦提及金圣叹所谓“月爱三昧”出自《大般涅槃经》(武汉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第46—47页)。,但是,金氏所谓“月爱三昧”的理论内涵、美学意蕴、文体特征以及学术背景仍是未解之谜。本文试图分析金氏“月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2-06

  • 《金刚三昧经》藏译之敦煌本与传世本对勘研究①
    疑伪经的 《金刚三昧经》直到近代,《金刚三昧经》一直被视为是从印度等域外翻译来的经典,②传统经录记为,《金刚三昧经》是北凉时期 (397—439)所译佛经,但未列出译者等历史信息。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374年道安 (312—385)编纂的 《综理众经目录》之 “凉土异经录”中。参见 《出三藏记集》卷3,CBETA,T55,no.2145,p.18c6.然而自20世纪中叶日本学者水野弘元质疑其 “佛经”地位以降,①水野弘元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质疑:一是有些翻译

    中国藏学 2022年4期2022-11-15

  • 启功旧藏《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残卷整理研究
    功旧藏《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残卷近日,一则名为《启功抖搂隋代老纸》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启功先生在讲到隋代书法时,拿出一张有些残破的写卷说道:“先看这个,这是一个隋代人写的,这张纸已经一千三百年以上,就这张纸,还是很完完整整,还有拉力。我们再看看它上面写的这个笔迹,墨色浓淡还都看得见。”这则珍贵的视频源自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2010 年出版的DVD《启功讲书法》第1 辑《字体的变迁》[1]①该课程录像资料随后被整理成 《启功讲书法》一书,上引启功先生的

    敦煌研究 2022年6期2022-03-09

  • 须菩提考*
    神通力。如《观佛三昧海经》卷八,说舍卫城来了一些淫女(妓女),使富家子弟花费了大量钱财,国王为此请求佛祖出面教化这些淫女。于是佛祖命弟子们展现神通前往教化现场,须菩提等十大弟子都“作十八变,飞至试场。如是,千二百五十比丘各现异变,亦作十八种神通,飞至试场”[14](P684)。“千二百五十”是佛经中经常出现的数字,是佛陀释迦牟尼随行弟子的数目之一,此外尚有“五百弟子”和“十大弟子”等说法。这段经文宣扬的是佛陀的随行弟子们全部具有神通,这是大乘佛教的说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12-02

  • 梦见孙悟空
    空吼道。“看我的三昧真火!”红孩儿发起飙来。我被惊醒了。后来的情况,我只记得一只猴子和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打架呢!但,那猴子怕烟,就败下阵来。悟空,齐天大圣,就是他。于是,我找来了《西游记》阅读起来。我梦中的就是大战红孩儿这一回。原来,唐僧师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经,可红孩儿把唐僧捉去,要吃唐僧肉。悟空来救他。红孩兒在火焰山修炼了五百年,炼成了三昧真火,十分厉害。刚打一下,齐天大圣就败了。原来,这大圣不怕火,只怕烟。后来,悟空找来观音菩萨,借来天罡刀三十六把,终于

    科教新报 2021年39期2021-11-04

  • 王丹辑评
    意多。——沈鹏笔三昧、墨三昧、水三昧、刀三昧,有王丹,通三昧。——韩天衡王丹 虎溪清兴 67×35cm 纸本设色 2017年王丹 且饮墨渖一升(附原陶)王丹 酒香不怕巷子深(附原陶)王丹 艮牛耕春(附原陶)王丹 易斋长乐(附原陶)王丹 和顺致祥(附原陶)王丹 作笔墨佛事(附原陶)

    中华书画家 2021年9期2021-10-15

  • 构建“三昧”书屋,提升核心素养
    的方法。本文以“三昧”诵读法,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作了一定的探索实践。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歌诵读古典诗歌教学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诵读作为一种出声阅读,是诗歌教学一种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笔者把诗歌诵读分为三个层次,成为“三昧”书屋。一、“一昧”字面理解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疏通词句,达到积累和运用语言,夯实语文核心素养之基的目的。(一)读准字音古典诗歌历史悠久,有着大量生僻字、多音字和异读字。如《行香子》中“水满陂塘”的“陂”读“bēi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20期2021-01-10

  • 墨象三味中国画展(第7回)序
    语,“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正定”,是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无论是“三味”或“三昧”,譬之中国水墨正其当也。联展的六位画家皆为福建省水墨画界之中坚翘楚,又两两分擅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目,这是“三味”。中国画传统师法不出“造化、古人

    国画家 2020年1期2020-12-05

  • 彻悟可通禅
    谚语说:“能者达三昧,各派有渊源,艺海拾古今,彻悟可通禅。”“三昧”与“禅”本是佛家用语,指僧人修行的两个阶段。“三昧”是悟得了事物的渊源脉络,掌握了“通禅”的功法;而“禅”则是“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是在“彻悟”之后心境有望达到的极致。艺术讲究技和艺,凡名家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先掌握了“技”,在悟得了“三昧”之后又坐见本性升华,从而打开了“禅”的大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流派。习艺者众,成功者寡,各种艺术皆是如此。技和艺平

    歌唱艺术 2020年4期2020-12-03

  • 声之三昧须静听
    的一声召唤,个中三昧,都需要我们静心聆听。你是否听过,菁菁校园,小草破土而出的欢呼?你是否听过,寂寂苍穹,繁星互相致意的呢喃?你是否听过,静静夏夜,昆虫窃窃交流的低语?这些大自然的美妙声音,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去感受,从而让我们在繁芜忙碌的生活里能有片刻抽离,独得一份岁月静好。岂止自然之声,静心聆听生活之声,往往能让我们受到莫大的触动或鼓舞。萧萧哀风,淡淡寒波,茫茫易水,荆卿将行,挚友高渐离将满腔情感凝聚在他的筑上,“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为慷慨羽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33期2020-10-09

  • 三昧酒与柳宗元之志:《法华寺西亭夜饮》新解
    象,一是夕阳亭、三昧酒组合,二是净土意象群,而且,它们大都有佛教方面的思想蕴含。(一)夕阳亭与三昧酒《夜饮》题下原有柳宗元自注曰“赋得酒字”,其诗为: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莫厌罇前醉,相看未白首。[1]2 998关于本诗的创作背景,柳宗元在《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后文简称《赋诗序》)中有详细的说明:余既谪永州,以法华浮图之西临陂池丘陵,大江连山,其高可以上,其远可以望,遂伐木为亭,以临风雨,观物初,而游乎颢气之始。间岁,元克己由

    闽江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7

  •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中的释迦佛金面研究
    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阐明释迦牟尼佛给予伅真陀罗王成佛授决以前,在发自佛口又入佛头顶的光明映衬下,释迦牟尼佛金面比释迦牟尼佛金身其他部位更加显著,反映2世纪后期释迦牟尼佛金面的教义已经出现并传入汉地,为释迦牟尼佛像金面提供教义依据,揭示释迦牟尼佛金面与大乘佛教成佛授决教义相关,释迦牟尼佛像金面有成佛授决的寓意,可谓大乘佛教成佛授决教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中释迦牟尼佛金面的教义可与不晚于北魏的谭副造像中的释迦牟尼佛金面进行经像

    人物画报 2020年3期2020-01-06

  • 天台传统礼忏仪在宋代的传承与发展*
    顗所制作的《法华三昧忏仪》、《方等三昧行法》、《请观音忏法》、《金光明忏法》四部,这四部礼忏仪盛行于隋唐,湛然撰有《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以补助《法华三昧忏仪》之观想,但流传至宋代,已是版本繁复、注解粗滥、错误杂多,亟待勘校修订旧本以益修行。由于一些机缘,宋代天台宗的代表人物知礼和遵式勘校修订了传统礼忏仪。如经典的新译成为修订之契机,《金光明经》的新译本即武周长安三年(703)义净所译的《金光明最胜王经》便是修订《金光明忏法》为《金光明最胜忏仪》和《金光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12-24

  • 道茶三昧
    入茶循味,得道茶三昧。“道茶”之“象”取于《易经》义理学及五行学基础之上,这也是中国古代先哲们的智慧结晶,其中的精华就是“阴阳五行论”及“易理变数”。现以茶入引,循循而进,尽其妙用。伺茶之人,顺缘顺势。茶水器人,时间空间,雅俗同语,暗合道机。茶不言,水不语,前世水,今生茶,无象问。即“道茶三昧”。道茶三昧之一:六神五行茶五行六神,始于黄道,终于四吉,取勾陈、玄午、青龙、白虎,及朱雀、螣蛇六家,以八分茶,遇十分水,茶水济济,互为表达。首泡以土入引:润茶待汤,

    贵茶 2019年1期2019-07-30

  • 南岳慧思大师“观”法研究 ——以《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为例
    依据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中,“观”字被多次论及。此字如此高频出现,可见慧思对“观”法的重视之殊。那么,慧思何以如此重视“观”呢?换句话说,也就是何以能够通过“观”而向三昧法门企及呢?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首先,一切诸功德,皆从禅观生。一方面,慧思非常强调“禅定”在修学中的重要作用。慧思认为“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生”[1]38,我们看慧思的论述:夫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得一切佛法诸三昧门、百八三昧、五百陀罗尼,及诸解脱、大慈大悲、一切种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3-05

  • 语文课本里全是人生
    的童年,待他到了三昧书屋,还时时回味着。充满童趣的三昧书屋中也充满了他回忆的课本和书……小编有话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白,有些情怀是用来怀念的,有些日子過去后就再也没有了。【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回忆起家乡的鸭蛋,也回忆起了家乡。他们家乡过端午还有一个风俗,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小编有话说:长大后才明白,童年的回忆有多么珍贵。尤其是常年在外的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美食和味道……【一路花香】有一个破罐子一直很羡慕不破的罐子,

    百家讲坛 2018年11期2018-12-26

  • 红孩儿的自我介绍
    了三百年,练就了三昧(mèi)真火,还有一件强大的兵器——丈八火尖枪。我的火什么水也浇不灭(miè),烟能把人熏(xūn)得头昏眼花,火什么都能烧掉。我曾把这里的三十个土地爷和三十个山神打得满地找牙,从此,号山就归我啦!我的皮肤白得如美玉一般,嘴唇就像涂了口红一样红,我的头发盘得像两个圆球,颜色比画家调出的颜料还好看。我的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兒,比化妆师手下的眉毛还传神。我鲜红的战袍上绣着精美的神龙和凤凰,我的形象简直比哪(né)吒(zhā)还要帅气英俊。和很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18年4期2018-05-28

  • 离奇的“三昧真火”
    你还记得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吗?”唐僧问。“怎么不记得?被那小子的烟火一熏,俺老孙差点儿丧命,还是八戒救了我。”悟空回想起往事。“是啊,我还记得大师兄搬来了龙王,谁知龙王的水不但没有灭掉红孩儿的火,那火还越烧越旺了呢。”沙僧也说。唐僧说:“最近我游历人间,居然发现了一种气体,它燃烧起来堪比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甚至比它更神奇!”“竟有这回事?”“是什么气体?”徒弟们纷纷催促。唐僧不紧不慢地说起来:“这种气体燃烧起来很剧烈,可把手放在火焰的上方却不会被烧伤。要是把一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18年4期2018-03-06

  • 人生三昧
    却又少有人知其中三昧。一位有经验的木工说,钉钉子当有三昧:一曰“稳”——钉尖的方向要确定不变;二曰“准”——目标要明确;三曰“深”——保持力度,入木三分。静下来细细思考,其实人生亦如钉钉子,亦当有三昧如斯。人生要“稳”。人一生的方向正确,即使路多坎坷曲折,也应永向阳光,不因失败而懊丧,不因挫折而低头,不因利益而沉沦。先前大火的反腐剧作《人民的名义》,使得反腐倡廉成为社会的共识,早先被捕的许多贪官,无不在法律面前供认不讳。从高官之位坠入囚牢,一步迈错,天差地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8年1期2018-01-27

  • 人生三昧
    却又少有人知其中三昧。一位有经验的木工说,钉钉子当有三昧:一曰“稳”——钉尖的方向要确定不变;二曰“准”——目标要明确;三曰“深”——保持力度,入木三分。静下来细细思考,其实人生亦如钉钉子,亦当有三昧如斯。人生要“稳”。人一生的方向正确,即使路多坎坷曲折,也应永向阳光,不因失败而懊丧,不因挫折而低头,不因利益而沉沦。先前大火的反腐剧作《人民的名义》,使得反腐倡廉成为社会的共识,早先被捕的许多贪官,无不在法律面前供认不讳。从高官之位坠入囚牢,一步迈错,天差地

    中学生天地(C版) 2018年1期2018-01-26

  • 出去
    学僧问道:“百千三昧,无量法门,作成一句话说给你,你还相信吗?”“师父真诚的言语,怎敢不信?”黄龙指着左边说:“走到这边来!”學僧正要走过去,黄龙忽然斥责道:“随声逐色,有什么了结的时候?出去!”另一位学僧知道了这事,立即走进去。黄龙也用前面的话问他,他也回答:“怎敢不信!”黄龙禅师又指着右边说:“走到这边来!”这位学僧坚持的站在原来的位置,不向右边去。黄龙又斥责道:“你来亲近我,反而不听我的话,出去!”禅者不悟道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如果悟道时,大地山

    中老年健康 2017年12期2017-12-15

  • 我的长寿之道
    ,后经气功“坐禅三昧经”治疗,病体得以康复。廖老养生以静为主,强调心不欲雜、心勿过劳。廖老的养生方法切实可行,值得借鉴。我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每天睡眠7小时,起床时做保健按摩,偶有失眠则排除杂念,默念佛号,自然安然入睡。平时喜欢和知心朋友聊天,论医、学佛、说戏、谈笑风生、心旷神怡。加之郊外茂林修竹,空气清新,颇有益健康。我食量不多,喜清淡,每日五餐,很有规律。我有吸烟嗜好,但不多吸,每日四五支,多则不过十支,平时不饮酒,赴宴时饮少量啤酒或葡萄酒。喜饮淡茶,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7期2017-12-07

  • 蚂蚁爬过佛像
    么就浮起来“蚂蚁三昧”四字。三昧,一般都被说是“定”或“正受”,心定于一处不动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曰“正受”。但更好的说法是“等持”“等念”。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诸佛菩萨入有情界平等护念,故曰等念。多么尊贵的蚂蚁,它们受到佛菩萨的平等护念,而且对佛像与草地有平等的心。这就使我悟到了:真正的三昧,不是远离散动,而是“定乱等持”。在平静之境,善心一处住不动固然好;在乱缘之中,能真心体寂,自性不动,不是更高妙吗?三昧,讲的是自性的平等,与法界的平等。佛經里说:“

    醒狮国学 2017年2期2017-03-09

  • 王渔洋“神韵”说 ——以《唐贤三昧集》为中心
    说 ——以《唐贤三昧集》为中心李小雨(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王渔洋所倡“神韵”,主要体现为诗歌“清”“远”的艺术风格。正因为以“神韵”来概括盛唐诗歌气象,故而《唐贤三昧集》不取李、杜二家诗。此外,王渔洋自作诗虽喜用僻事、多用地点,然而他自觉追求诗歌创作的“清”“远”风格,因此与“神韵”说并不相悖。王渔洋;唐贤三昧集;神韵王渔洋论诗以“神韵”为则,历来受人重视。查其“神韵”说之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目前普遍认为他五十余岁丁父忧乡居所编的《唐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09

  • 字画中,没有一笔可以独立存在
    不可思议的艺术的三昧境。在一点里可以窥见全体,而在全体中只见一个个体。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实是艺术的一般的特色,美学上的所谓“多样的统一”,很可明白地解释。譬如有三只苹果,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规则地并列起来,就是“统一”。只有统一是板滞的。小孩子把它们触乱,东西滚开,就是“多样”。只有多样是散漫的,是乱的。最后来了一个画家,要照着它们写生,给它们安排成一个可以入画的美的位置——两个靠拢在后方一边,余一个稍离开在前方——望去恰好的时候,就是所谓“多样的统一

    润·文摘 2016年9期2016-08-04

  • 艺术三昧
    不可思议的艺术的三昧境。在一点里可以窥见全体,而在全体中只见一个个体。所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碧岩录》),就是这个意思吧!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实是艺术的一般的特色,美学上的所谓“多样的统一”,很可明了地解释。其意义:譬如有三只苹果,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规则地并列起来,就是“统一”。只有统一是板滞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们触乱,东西滚开,就是“多样”。只有多样是散漫的,是乱的。最后来了一个画家,要照着它们写生,给它们安排成一个可以入画的美的位置——两个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6年22期2016-05-30

  • 龙树的净土念佛思想 ——以《大智度论》与《十住毘婆沙论》为本的研究
    熟生。根据《般舟三昧经》的念佛三昧行法,透过禅观忆念如来相好与无边功德,观见诸佛现前,向其决疑闻法,藉以坚定菩提心志,支撑广大菩萨行道,而圆满功德,成就佛果。念佛三昧的最终成就是体悟空性实相,与中观学派的真理主张不谋而合。《十住毘婆沙论》另有持念佛名的方便易行道,可快速导向菩萨不退转地,但非此论所鼓励的首要念佛方法。龙树的净土念佛思想为侧重往生净土的念佛传统提供拓展修学的义理诠解。龙树 大智度论 十住毘婆沙论 鸠摩罗什 念佛 净土 易行道前 言《无量寿经》

    普陀学刊 2016年0期2016-05-16

  • 艺术三昧
    不可思议的艺术的三昧境。在一点里可以窥见全体,而在全体中只见一个个体。所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碧岩录》),就是这个意思吧!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实是艺术的一般的特色,美学上的所谓“多样的统一”,很可明掺地解释。其意义:譬如有三只苹果,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规则地并列起来,就是“统一”。只有统一是板滞的。小孩子把它们触乱,东西滚开,就是“多样”。只有多样是散漫的,是乱的。最后来了一个画家,要照着它们写生,给它们安排成一个可以入画的美的位置———两个靠拢在

    小品文选刊 2016年6期2016-05-14

  • 佛教词语的始见年代与可疑佛经的鉴别
    汉安世高译《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般泥洹”一词多见,如:“佛问文殊:‘若闻已过去恒边沙佛悉般泥洹,汝信不?’”旧题安世高译《明度五十校计经》卷上(《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九):“第十当校计百八尽力却贪,求佛如我亦当般泥洹去,是为合菩萨五十校计。”旧题安世高译《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唯愿世尊,为诸晚学,留神显化,未可般泥洹。”般泥洹,《广说佛教语大辞典》:“圆满之涅盘。入灭,死亡,指佛的圆寂。”(1003a)安世高可靠译经只有“泥洹”、“灭度”,未见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6

  • 三味、三昧及其他
    □徐逢春三味、三昧及其他□徐逢春摘要:“三味”意即经、史、子三种书味如佳肴,引申为“三种美味”或“多种美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三昧”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式之一”,借指事物的诀要;“怪哉”来自传说上天愤恨而生出的虫;“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的仪式寄寓着祈求“福禄寿”之意。关键词:三味;三昧;怪哉;福禄寿“三味”究竟何指呢?请看《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一书(许钦文著)的解说:“‘三味书屋’的‘三味’大概是把经书、史部、子书譬喻作食物的,经书是米谷,史部是菜蔬

    学语文 2016年1期2016-03-02

  • 《古尊宿语录》点校献疑(四)
    十地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得诸佛祕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禅定解脱,神通妙用。(卷12,201页①)按:“首楞严”三字下,本书该处有波浪线,而“三昧”二字无波浪线。按照本书体例,“凡经论书名,无论全称或简称,一律加书名线。”(见本书点校凡例第4条)书名线即波浪线。然而,此处“首楞严”三字下书名线未确。“首楞严”三字当非确指《楞严经》。佛教典籍常见“首楞严三昧”五字连读,表示佛家修行达到的一种境界,是诸三昧中的一种。如(1)《放光般若经·摩诃般若波罗蜜问摩诃衍品第十九

    文教资料 2015年25期2016-01-04

  • 天台慧思大师圆顿禅观略论
    面:一是圆顿法华三昧,二是禅观中如来藏思想,三是禅观中的心性思想。慧思对禅观中心性的阐述对汉传佛教心性法行持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天台宗;慧思大师;禅观;如来藏;心性DOI: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4.002就天台宗来说,圆顿止观是由智者大师完备的,灌顶禅师所录的《摩诃止观》中讲“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但是智者大师的核心思想还是来自慧思大师,智者大师亲近慧思禅师时,慧思禅师命智者大师代讲金字般若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8-26

  • 沈天鸿:声稀味淡,率性而为
    极,但不讨厌”之三昧,而借用来说散文的“单调之极,但不讨厌”,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散文乃至美学中“声稀味淡”的现代说法。再向前推,可联系上“大音希声”。至于“声稀味淡”、“大音希声”是不是由此道可达,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必一致也不可能一致,作者自得即可矣。按照苏北散文的写法,苏北的每一篇散文在理论上都可以无休止地写下去,但苏北仍然是每一篇都只写如他发表出来的这么长就结束了。因为每一篇散文也是“眼一闭腿一伸,一切就好了”?——此中好像又有三昧三昧总是有些麻

    安徽文学 2015年6期2015-06-09

  • 从禅净合流的角度分析道信的“一行三昧”思想
    想融入到了“一行三昧”当中。关于“一行三昧”这一禅法,学界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法国著名佛教学者伯兰特·佛尔在《早期禅的“一行三昧”观念》一文中指出“如果对天台、禅和净土宗作整体性考察,将会发现,该观念(按:一行三昧)的存在有益于最大限度地弥合各种佛教思想趋向之间的裂痕。”[3]7尽管该文对“一行三昧”和禅宗“一心戒”、密宗“看一字”、净土宗“称名念佛”、道教“守一”观念之间的意义关联作了分析,但对道信的“一行三昧”及其对禅净合流的影响并没有做具体而深入的探讨

    许昌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3-02

  • 天台学者的“王三昧”观
    )天台学者的“王三昧”观郝金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学系,山东济南250100)天台宗典籍中常常会提及“王三昧”这一概念,该三昧有不同的经典来源,智者大师以中道实相为基础会通了不同经典中的“王三昧”观,其后的天台也延续智者的观点,对“王三昧”做了不同程度的阐发,并将“王三昧”和其他重要的三昧法门泯同为一,表现出中国佛教学者化深奥繁琐为简约易行的特点。王三昧;三谛三昧;中道实相;首楞严DOI:10.13853/j.cnki.issn.1672-37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2-13

  • 生命三昧
    却能教人悟出个中三昧:猪八戒称“悟能”,凭着主观能动性,乐于享受生活;沙和尚称“悟净”,做到了心地清净,善于自我保养;孙行者称“悟空”,法力超越时空,终于修成正果。这就是在解喻生命的三重境遇:生理—心理—哲理。生理是要一个“能”字,有它守门,可以保障健康。能锻炼,少疾病;勤能交往,不孤独;能学习,脑灵活;能娱乐,寻开心。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心理在于一个“净”字:心须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心须静,“静能养神,静可生慧”;心

    公务员文萃 2014年10期2014-10-27

  • 缘之三昧
    ◎ 卞毓方缘之三昧◎ 卞毓方我搭乘波音客机去东南亚,座位为后舱某排B座,靠走道。起飞后不久,A座见我总斜伸着脖颈眺望窗外,便主动把临窗的位置让给我。“我是搞数学的。能告诉我您的职业吗?”他问。鉴于让位的情谊,我如实相告:“从报社退休,写写散文。”“您乘了多少趟飞机了?”他又问。早年航空业不发达,口袋里钞票也有限,难得潇洒做一回御风之旅。现在呢,航空技术进步,收入增加,出远门,尤其是出国,已习惯了以飞机代步,懒得计数——是以回答不出。“我是256次。”他说。

    爱你 2014年9期2014-07-26

  • 王渔洋《唐贤三昧集》选诗特征探微 ——兼与《唐诗别裁集》比较
    渔洋选本以《唐贤三昧集》为学界所重,而归愚选本以《唐诗别裁集》最为著名。两部选本时代相近,又都是唐诗选本中的佳作。通过比较二选之差异,可挖掘渔洋《唐贤三昧集》一选的选诗特征。一渔洋《唐贤三昧集》选录诗人诗作与归愚《唐诗别裁集》相较规模要小许多,该选是清人选本中规模较小的选本之一。唐代选诗家的唐诗选本相较唐以后的诗歌选本,规模都不大。目前尚留存的唐代选诗家唐诗选本仅有8种,规模较大的也就如《河岳英灵集》、《国秀集》、《御览诗》与《又玄集》,但四部选本中收录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05

  • 王渔洋《十种唐诗选》与《唐贤三昧集》成书之诱因——浅析康熙二十二年文酒之会
    唐诗选》与《唐贤三昧集》,两部选本的编纂离不开康熙二十二年的那次文酒之会。可以说,那次文酒之会对王士禛两部唐诗选本的编纂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两部唐诗选本成书最重要的诱导因素。王士禛自从早年编纂《神韵集》之后,一直没有重新编订新唐诗选本的打算,直到康熙二十二年的文酒之会。徐乾学曾在《十种唐诗选书后》回忆了那次文酒之会。当时王又旦、汪懋麟邀请陈廷敬、王士禛与徐乾学,五人聚于园亭喝酒作诗与探讨诗学。大家一致认为王士禛之诗是国朝正宗,其诗风已较唐代诗风更为广涵①。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杂文“三昧
    充分彰显其杂文“三昧”:其一,批评盛宴杂文是什么?比较流行的说法——杂文是以正义感为底色、以文化含量为肌理、以讽刺和论辩笔法为基调的“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以此说法不难得出如下结论:杂文之最大功能是批判。这种批判,以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为思想基础,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是对道德滑坡的鞭挞,是对陈规陋习的针砭,是对世态炎凉的讽刺,是对国民劣根性的解剖,用“匕首”或“投枪”来形容最为恰当。但是当下,杂文的批评功能——“匕首”或“投枪”被一

    杂文选刊 2013年5期2013-05-14

  • 大正藏本《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校读记
    00)《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亦称《观佛三昧经》,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①此译经为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所译,历代佛经目录均持此说。然任继愈先生主编之《佛教大辞典》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季羡林先生主编之《敦煌学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 均认为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所译。共十卷。本经详细叙述了应怎样观佛及念佛,并宣扬由此所得的特殊功德。经中穿插了许多关于佛的奇瑞神变,行文中多用譬喻,引用了不少古印度的神话,行文华丽,富于文学色彩,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10期2013-02-15

  • 《“调直”释义补正》续貂
    大词典》第一卷“三昧”条义项①“佛教语。梵文samadhi的音译。又译为‘三摩地’。意译‘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书证有《大智度论》等多条,其释义只是汇集所引书证语句而未加概括。因为“三昧”意译为“调直”,所以曹先生就把“三昧”的释义稍加改动,搬到“调直”下。这似乎是无可厚非,但是总稍嫌冗杂,请看下面的书证:⑦明·陈耀文《天中记·浮图名义》:三昧此云调直定,又云正定,亦云正受。圭峰疏云:不受诸受名为正受。远法师云: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

    台州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民国时期神韵义旨阐说
    话》中所称谓诗家三昧的话。因而以此论诗,堕入空寂也就在所难免了。而且建立在这种境界的诗论,如所谓做诗方法,读诗方法,又都重在语中无语,重在偶然欲书,重在须其自来,重在笔墨之外,重在不着一字,重在得意忘言,重在不可凑拍,重在兴会风神。这些方法,又都待于悟,都待于领会。逞才则为才蔽,说理则成理障,讲学问则易变砌,稍刻画便流于排比,欲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真是难之又难。这简直是指出一种标准而不是说明一种方法,无从捉摸,亦无从修养,论诗到此,又如何不堕入空寂!

    名作欣赏 2011年36期2011-08-15

  • 隋唐天台宗净土修持之特色
    在继承慧远“念佛三昧”的基础上,从天台的立场出发,把弥陀净土信仰定格在天台“止观双修”的“观”的范畴,只作为禅观的一部分内容。试以智《净土十疑论》、飞锡的《念佛三昧宝王论》为例加以说明。念佛三昧;弥陀净土;净土十疑论;念佛宝王论;智;飞锡汉末、三国时期,《无量寿经》、《般舟三昧经》等弥陀净土经典已传译中土,中土的弥陀净土信仰也因之而萌芽、发展。弥陀净土信仰在中土的流布,一般认为分成三支,日本净土宗宗祖源空在《选择本愿念佛集》中说:如圣道家血脉,净土宗亦有血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8-15

  • 呼吸的伟大力量
    修行,称为“常行三昧”,它是九十天不睡觉、日复一日地在佛堂里专心向佛的修行。据说这个修行非常艰困,并不轻易让人尝试,我千拜托万拜托才获得首肯。修行才刚开始,第二天我就全身僵硬。因为必须一直站着,导致血液全部往下流,双脚肿得跟大象一样,像是患了脚气病。我心想这下不妙,修行共九十天,才第二天就变成这副德行,脑中一片空白,慌得不得了。“勉强自己挑战一向被告诫不可轻易尝试的艰苦修行,难道真的错了?”我这么想,甚至把自己逼入绝境,“究竟该用怎样的心情向佛祖道歉才好?

    意林 2010年17期2010-05-14

  • 数据三昧浅识
    陈 郁“三昧”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汉语借指事物的诀要、诀窍。数据是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等所依据的数值,它是事物量和质的标志,也有“三昧”,当应好好品味。■ 三昧之一:科学权威统计数据是统计部门的“产品”。统计部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比较超脱的地位,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坏,统计部门不直接承受物质利益和政治荣誉的得失。因而,以实事求是为首要职业道德的统计部门,调查各地各行各业的各种统计数据,向上汇

    数据 2009年4期2009-05-31

  • “火轮三昧”与“一指禅”
    也。本文就“火轮三昧”与“一指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如下。1火轮三昧药,治病草也。我们的祖先在生活、生产过程中,经过数十万年的实践,发现了治病的草药,然后积累、口头传承以及文字记载,逐渐形成了草药文化。在许多先秦文献中,都有记述。在公元前二世纪随葬入墓的《五十二病方》帛书中,就记有药物240余种。药难效,针灸之所以用也。“火轮三昧”出自宋朝陶毂所撰写的《清异录》。《清异录》专门收集唐及五代出现的词语、典故,各为小标题,下注释事实缘起,共三十七门。在药这一门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7期2008-09-02

  • 寻根和读书三昧
    书中的“禅定”即三昧,此乃初读此文后的感受,未审得当与否?一生不休皓首穷经的书呆子看似与翩翩风度令人羡誉不迭的艺术家无缘,事实却不然。顾颉刚关于文化发展层累说的创见就可说是对文化史的贡献。当初阅览那七巨册《古史辨》和眼下读东方望此文,寻根和读书三昧的意念都在我心头油然而生。只是其间几十年的实际证明,更加使得此种意念凝固并且强化。中国古书反映的文化根究竟该作如何观?几千年来的层累迭起又使根和枝叶、也即古书的源和流究竟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诸如此类,还有许多问题亟

    读书 1985年4期198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