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川

  • 杜林深植慧,小水汇为川
    杂记》中,诗人郭小川曾这样回忆。而他与夫人杜惠便是这些男女中的一对。见到他时,她很平静1940 年,延安。一个晴朗的秋日,在朋友介绍下,21 岁的杜惠与诗人郭小川相识。他在359 旅工作,当时正在中央研究院学习。朋友特意对郭小川说:“别看杜惠那么秀气,她可不简单,她是带着党的秘密介绍信,独自闯过川陕公路到延安的!”朋友的语气充满赞叹,郭小川不由地望向杜惠。只见她眉目清秀,一双大眼睛灵气逼人,这个文静美丽的女子,让郭小川的心中泛起一丝涟漪。然而,杜惠却是平静

    莫愁 2023年28期2023-11-08

  • 仰望同一片星空
    闻捷、贺敬之、郭小川等人的诗歌,都曾滋润过我一张白纸似的心田,曾为我贫瘠的想象插上色彩斑斓的翅膀。我读他们的作品,每念一行都有收获,每翻一页都会欣喜。我揣摩他们的文笔何以那样神奇,能把祖国的山河大地描摹得如此令人神往。这其中,我最欣赏的是郭小川。从懵懂稚嫩的15 岁到白发苍苍的75 岁,经过了漫长的60 年,这份喜欢与崇拜历久弥坚,初心不变。我很庆幸,在生命的长河中被郭小川的文字滋养过,庆幸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第一次在纸上见到郭小川的名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4期2023-09-17

  • 仰望同一片星空
    闻捷、贺敬之、郭小川等人的诗歌,都曾滋润过我一张白纸似的心田,曾为我贫瘠的想象插上色彩斑斓的翅膀。我读他们的作品,每念一行都有收获,每翻一页都会欣喜。我揣摩他们的文笔何以那样神奇,能把祖国的山河大地描摹得如此令人神往。这其中,我最欣赏的是郭小川。从懵懂稚嫩的15岁到白发苍苍的75岁,经过了漫长的60年,这份喜欢与崇拜历久弥坚,初心不变。我很庆幸,在生命的长河中被郭小川的文字滋养过,庆幸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第一次在纸上见到郭小川的名字,我

    共产党员·下 2023年7期2023-08-04

  • 天津的团泊洼,也是诗人郭小川的团泊洼
    ,我最早是通过郭小川的那首诗——《团泊洼的秋天》知道的。因此不论提到团泊洼还是郭小川,总会让我想起诗人说过的那句话: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团泊洼原为天津市静海县(今静海区)的八大洼之一,因其地势极低,多处都在海平面几米以下,故三面而来的河水注入到这里之后,再也无力流向并不太远的大海,千百年来便慢慢地形成了这个一望无际的大湖,其近岸则丛生着芦苇和各种水草,是典型的湿地样貌,也是各类水鸟儿的天堂。1970年,中央文化部的五七干校由河北省怀来迁到天

    慈善 2023年1期2023-05-30

  • 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歌颂一代新人的共产主义灵魂
    柯岩夫妇刚好和郭小川一起去北京医院看望才动过手术的老革命家王震。王震将军读了雷锋事迹后非常感动,就对3位诗人“激将”说:“你们这些诗人就不为此感动?为什么还不写诗?”3位诗人马上决定去抚顺采访雷锋事迹,但郭小川、贺敬之因为单位有事,只有柯岩1人去采访。柯岩在抚顺1个多月读到雷锋的全部日记和笔记,回到北京流着泪把看到感受到的东西讲给贺敬之,贺敬之听后也感动不已,很快就写出《雷锋之歌》前四节。随后,王震邀贺敬之和郭小川一起去上海参加动员青年支援边疆的工作。在上

    雷锋 2023年3期2023-05-30

  • 郭小川与杜惠:在红色年代热烈相爱
    杂记》中,诗人郭小川曾这样回忆。而他与夫人杜惠,便是这男女中的一对。11940 年,延安。一个晴朗的秋日,21 岁的杜惠和好友劳荔相约去杨家岭,正走在路上时,山下有位青年在喊:“劳荔,有信!”这位捎信的青年就是诗人郭小川,他在359 旅工作,当时正在中央研究院学习。见面后,劳荔介绍他们认识,她特意对郭小川说:“别看杜惠那么秀气,她可不简单,她是带着党的秘密介绍信,独自闯过川陕公路到延安的!”劳荔的语气充满赞叹,郭小川不由地望向杜惠。只见她“眉似远山不描而黛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2期2023-02-19

  • 镜子里是自己
    副书记、秘书长郭小川(此时身份为“黑帮”)和五四新文艺家冰心(此时身份为下放干部)一起去咸宁五七干校。冰心与郭小川结伴乘火车,在武汉逛了几天之后,再一起去干校。在这次去干校前,他们还有过一次赴苏联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我和郭小川熟悉,是1955年他在中国作协当党组副书记的时候,我们曾一同参加过1958年8月在苏联塔什干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他似乎从来没有称呼我“同志”,只叫“谢大姐”。我对他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的爱怜。冰心:《和郭小川一起到咸宁》,李城外

    当代作家评论 2021年1期2021-11-17

  • 郭小川和贺敬之诗歌的风格
    温晓敏摘要:郭小川和贺敬之的两个名字都是与中国政治抒情诗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诗歌作品在被广泛流传,对推动我国的诗歌创作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抒情诗的两面鲜明旗帜。但又由于他们自身的现实生活背景以及文化经历不同,所以在他们的诗歌创作当中也就有着各自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歌艺术上的个性。本文将具体从艺术思想性和风格这两个不同方面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对两人的诗歌得到进一步了解。关键词:郭小川;贺敬之;诗歌风格;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分别是当代时期诗坛里重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2021-09-10

  • 郭小川在平北的基层战斗岁月
    者按:目前,对郭小川的研究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从八十年代始,小川在家乡丰宁任县长的史料也逐渐得到弥补。但是小川同志在冀热察区黑河川根据地任基层干部时四处游击、出生入死的经历却鲜为人知,这是第一次利用档案资料和笔者采访记录,整理碎片素材,弥补部分历史空白,原创首发。部分采访摘录:小川(郭小川)在黑河川是秘密的,是热西专区流动政府,他们只是八路军身份,但不穿军装。白草是老解放区,四六年就解放了,小川在白草一带住了几个月,但不公开。所以提及不多。所以,小川去世三十

    档案天地 2021年2期2021-03-24

  • 想象的转换
    摘 要:郭小川的《望星空》,是一首具有鲜明典型性的作品,表面上看,这是一首符合时代大潮的政治抒情诗,但细细分辨,里边还满蕴了个人与历史的复杂关系,诗人从对星空的“瞭望”开始,歌颂对象从星空转向了人民大会堂,在言说的过程中,其情感想象发生了转变。关键词:郭小川 《望星空》 想象转换《望星空》是郭小川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59年4月到10月,历时半年,三易其稿,初刊于《人民文学》1959年11月号。它与当时流行的“颂歌式”政治抒情诗有着某种同质的情绪背景。但在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第五届“郭小川诗歌奖”榜单揭晓
    相结合,产生“郭小川诗歌奖·第五届中国年度诗人榜”,赵晓梦、高旭旺、李自国、潇潇、周占林等15人获得“年度诗人”奖,茶山青、程立龙、马丽等6人获得“年度詩人佳作奖”,若离、才仁久丁等4人获得“青年诗人奖”。郭小川是中国当代诗坛代表性诗人,其作品组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据诗人榜执行总策划王长征介绍,这项社会公益文化活动,由郭小川之女郭晓惠教授总策划,并联合“第三评价”机构中国观网共同发起,至今已举办五届。

    鸭绿江·华夏诗歌 2020年7期2020-12-23

  • 平静下的沸腾、白日中的流光(评论)
    国新诗代表人物郭小川,生于1919年,原名郭恩大,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国家危难之际,郭小川在赴延安途中参加了八路军,积极参与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并在抗战过程中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抗日战争前期的作品《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我们歌唱黄河》《草鞋》《老雇工》等,虽略显稚嫩,但仍能感受到诗人热爱革命生活的感情。1941年至1945年,他在延安马列学院等单位学习和工作了四年半,主要从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的研究。1945年后曾任

    鸭绿江 2020年11期2020-12-18

  • 《鸭绿江》与新中国文学经典·郭小川
    主持人语:据《郭小川全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十卷日记记载,1961年1月,“31日晚八时多由北京去沈阳,蕙君和孩子们送到车站。次日早六时〇三分即到沈阳,住辽宁宾馆。九时马加来。晚上《文艺红旗》三位编辑来。”《文艺红旗》为《鸭绿江》曾用刊名之一,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主办(辽宁省作家协会前身),在全国的影响力、知名度与之后19世纪80年代的《鸭绿江》一样,深远且广泛,月发行量各自为12万与38万份之多。三位编辑到访,除了拜望,重要的自

    鸭绿江 2020年11期2020-12-18

  • 相知何须相近 ——追念张恩和兄
    并惊叹的是他对郭小川的研究。郭小川严格说应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范围,郭小川50年代以至于70年代的创作,体现了中国诗人挺立于风暴中的坚韧的、他人难于抵达的境界。这一点,包括研究当代文学的专业人士都未必体悟并认同。而张恩和却“发现”并“锁定”了郭小川!不仅研究,而且为之立传。我的专业是当代文学,我为张恩和的“跨界”选择所感动、并认他为学术的知音。君子相交,其淡如水。相知即可,不必相近。我与恩和,平生未曾有过深谈,内心却是相通的。就此刻令我感动的关于郭小川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2-13

  • 独战的战士 时代的歌手* ——论郭小川及其诗歌创作
    州)冯牧曾在《郭小川诗选》的序言中写道:“他的诗作,他的歌,深刻地反映了作为一个战士和诗人的可贵的不断革命、不断前进的战斗精神。”[1]这一评价高度概括了1950—60 年代中国新诗代表人物郭小川的形象——“战士诗人”。1郭小川1919 年生于书香门第,早在求学时就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利用闲暇时间写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参加八路军,加入共产党,英勇地战斗在晋察冀边区,同时开始在《大公报》《文艺阵地》等报刊上发表诗歌。 自1941 年始,郭小川先后在延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12-10

  • 平静下的沸腾、白日中的流光(评论) ——郭小川访辽诗歌评论
    国新诗代表人物郭小川,生于1919年,原名郭恩大,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国家危难之际,郭小川在赴延安途中参加了八路军,积极参与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并在抗战过程中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抗日战争前期的作品《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我们歌唱黄河》《草鞋》《老雇工》等,虽略显稚嫩,但仍能感受到诗人热爱革命生活的感情。1941年至1945年,他在延安马列学院等单位学习和工作了四年半,主要从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的研究。1945年后曾任

    鸭绿江 2020年31期2020-11-17

  • 《鸭绿江》与新中国文学经典·郭小川
    主持人语:据《郭小川全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十卷日记记载,1961年1月,“31日晚八时多由北京去沈阳,蕙君和孩子们送到车站。次日早六时〇三分即到沈阳,住辽宁宾馆。九时马加来。晚上《文艺红旗》三位编辑来。”《文艺红旗》为《鸭绿江》曾用刊名之一,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主办(辽宁省作家协会前身),在全国的影响力、知名度与之后19世纪80年代的《鸭绿江》一样,深远且广泛,月发行量各自为12万与38万份之多。三位编辑到访,除了拜望,重要的自

    鸭绿江 2020年31期2020-11-17

  • 第五届“郭小川诗歌奖”榜单揭晓
    相结合产生的“郭小川诗歌奖·第五届中国年度诗人榜”评选揭晓,赵晓梦、高旭旺、李自国、潇潇、周占林等15人获得“年度诗人”奖,茶山青、程立龙、马丽等6人获得“年度诗人佳作奖”,若离、才仁久丁等4人获得“青年诗人奖”。郭小川是中国当代文学代表性诗人,其作品组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据诗人榜执行总策划王长征介绍,这项社会公益文化活动,由郭小川之女郭晓惠教授总策划,并联合“第三评价”机构中国观网共同发起,至今已举办第五届。每届候选诗人均历经数月推荐提名,然后接受

    文学教育 2020年8期2020-09-06

  • 郭小川的遗产
    典永流传。诗人郭小川是幸福的,他与那些凭附增价、人谢道衰的写诗的人完全不一样,他是身逝业显,声名日隆,他在离世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成千上万的诗歌爱好者们记得他、热爱他、继续诵读他的诗歌,在微信与网络上转发他的作品,这说明他的诗歌赢得了持久的人心,而凡入人心者,必有回响,这似乎也是所有成功诗人最好的标志。值此诗人郭小川百年诞辰之际,首都文学界召开座谈会纪念他,中国作家协会铁凝主席亲自出席并致辞,这是对先人小川先生及其诗歌经典的又一次致敬、嘉许与赞誉,令我

    诗选刊 2020年5期2020-04-24

  • 《一个和八个》为何是一场特殊的较量
    的代表者之一,郭小川被誉为“战士诗人”,他的诗歌总是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激越的革命情感。郭小川创作于1957年的叙事诗《一个和八个》,长达1200多行,在中国新诗史上,它是一首题材独特、引人入胜、充满张力的叙事长诗,他曾在日记里写道:“这是一首真正用心写的诗。”恰恰就是这首诗,让郭小川十多年间深受其苦并付出了沉重代价,“成为后半生解不开的心结”。诗人在世期间,这首诗并未发表过,它首次刊发于1979年第一期的《长江文艺》上,这是一首搁置22年方得发表的诗歌,作

    博览群书 2020年1期2020-03-07

  • 当代文学经典化的路径及其内涵 ——以《团泊洼的秋天》为例
    以“战士诗人”郭小川写于“文革”后期的《团泊洼的秋天》为例,拟探讨的问题是:在“文革”语境下创作的《团泊洼的秋天》,如何被建构为当代诗歌经典?这一经典化路径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内涵?一在文学作品经典化的过程中,传播媒介的作用不可忽视。试想,如果文学作品不经过发表、出版等大范围传播,如何进入公众视野?如何引起文学批评界的注意?1975年9月,郭小川在天津静海五七干校写下《团泊洼的秋天》一诗后,寄给曾在干校“学习”的刘小珊。此后,该诗一直存于私箧,直到1976年

    文艺研究 2019年3期2019-12-21

  • 《一个与八个》发表的前前后后
    不禁大吃一惊:郭小川的《一个与八个》怎么在这里发表了呢?!《解放军文艺》怎么没发表呢?!当天夜里,读着铅印的《一个与八个》,我对家乡新创刊的《长江》倍感亲切。说起《一个与八个》,我便想起在《解放军文艺》帮助工作的那些日子。当时分配我的任务一是编选《解放军文艺1951—1979诗歌选》,二是协助抒雁编辑《解放军报文艺》诗歌。记得大约1979年元月9日,《诗刊》社召开的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上,有幸见到久仰的诗人艾青、藏克家、贺敬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2019-11-14

  • 郭小川的兵团之旅
    设。词作者就是郭小川郭小川是我国文学界的一名“战士与诗人”。作为一名永不停止战斗的战士,他以毕生的精力热情歌颂火热的革命斗争、讴歌前进的时代步伐;作为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他以壮丽波澜的笔触展现出壮阔多姿的时代画卷、敏锐深湛的主题思想。郭小川与新疆兵团结缘,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9月,抗日烽火已燃遍华北平原,郭小川等一批青年学生怀着一腔爱国之心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报名参军,被分配到120师359旅。从1937年9月到1941年初的3年多时间里

    绿洲 2019年1期2019-11-13

  • “诗性挣脱”与“诗学命运”
    的社会环境下,郭小川的诗人身份被时代烙刻下了深深的政治印记,但是郭小川的诗人特质并没有被完全磨灭。他是一位具有强烈主体意识与创新精神的诗人,他在自己的审美理想指引下独立探究诗歌的本质,在由旧到新这一“诗性挣脱”过程中,郭小川的“诗学命运”也随之发生重要转折。关键词:诗性挣脱;诗学命运;郭小川作者简介:李思捷(1999.2-),男,汉族,河南禹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1期2019-05-09

  • 郭小川延安结良缘
    0年岁尾,诗人郭小川来到延安即进入马列学院(后改为中央研究院)文艺理论研究室学习。不久,便结识了在中国女子大学学习的杜惠。慢慢来往多起来。延安中央研究院一排窑洞下,从山头伸向延河畔有一片漫坡地,四季花草旺盛,人们叫它“巴尔干半岛”。郭小川和杜惠等几个意气相投的朋友常在这里散步。小川多次向朋友们朗诵他的诗作,引起了杜惠的钦佩。郭小川在《延安生活杂忆》中回忆说,“作为人们谈料的,不是别的,而是文学与恋爱。文学与恋爱,二者这般密切,流行在人们口头的语汇,是‘灵魂

    金秋 2018年20期2019-01-29

  • 父亲和郭小川一同打游击的日子
    丁桂英/整理郭小川是我国近代著名诗人。在他数十年生涯里,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对时代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了一位优秀诗人的回答,写出了许多充满革命激情、脍炙人口的诗篇,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我们的父亲丁振江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曾任热河回民支队队长,与郭小川一同战斗过,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本文就是依据他的讲述整理而成。郭小川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后不久,父亲丁振江被任命为热河回民支队队长。一年之后,国民党十三军向热河进攻,我父亲带领回民支队和刚刚结

    乡音 2018年6期2018-06-14

  • 浅谈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的异同
    要]贺敬之和郭小川是我国现当代诗坛上重要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硕果累累,影响深远。作为同一时代的两大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既有共同思想基础,又有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从思想性、艺术风格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两个人在诗歌创作上的异同。[关 键 词]贺敬之;郭小川;诗歌异同[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5-0010-01贺敬之和郭小川是现当代诗坛上叱咤风云的两位诗人。他们的作品主要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以社会生活的

    名家名作 2018年5期2018-05-14

  • 撕裂的灵魂与焦虑的心曲
    静摘 要:阅读郭小川写于1957年的两首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叙事诗《深深的山谷》和《白雪的赞歌》,我们可以看出革命集体主义的价值伦理与诗人个体主义的价值伦理之间的抵牾。本论文将从叙事诗的人物设定、女性心理、叙事声音三个角度,对两首诗歌进行对比阅读,以探讨这一时期郭小川内心的焦灼和反思,以及作为一个诗人的悲剧命运。关键词:郭小川 个体主义 集体主义 焦虑《深深的山谷》和《白雪的赞歌》是郭小川写于1957年的两首长篇叙事诗,这两首诗在叙事内容、角色设定、叙事声音等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2期2018-03-31

  • 穆旦与郭小川在1957年前后的交往
    0023)一、郭小川援引穆旦诗句为反面例证于一堆旧书中,捡得一册已故诗人郭小川的《谈诗》。此乃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12月的印品,整体风格犹带有“文革”出版物的装帧特点,淡绿色封面上有阳光照耀百花开的剪纸图案,书名由与郭小川齐名的当代政治抒情诗另一位著名作者贺敬之题写,内封配有郭小川的照片,还有一页影印诗稿手迹。全书收入郭小川“文革”前和“文革”后期有关诗歌的论文、序跋、通讯八万余字,总共131页,从出版社为该书撰写的“编后”可知此书的编选还与冯牧、杜慧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3-18

  • 郭小川与《新作风》(之一)
    于佩兰郭小川,男,原名郭恩大,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中国近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中国作协的老领导、党的优秀干部。他1910年9月2日出生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系教师。笔名:郭苏、伟倜、健风、晓船、袖春等。他幼年在家乡读书,随父读过两年私塾。1933年春,日寇进攻热河,全家逃亡到北平。1933年夏,他取名克什格(蒙语:吉祥),考入官费的北平蒙藏学校。1934年春,用郭恩大名,考入北平东北中山中学。1935

    档案天地 2018年1期2018-02-11

  • 郭小川的矛盾:爱情、诗与革命
    郭小川的儿子郭小林在回忆文章里,说父亲“由一个大山里走来的少年漂泊者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天然地认为他和这个革命和事业是血肉相连的”;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就成为他的两大人生信念与艺术信条。对此应该有一个同情的理解。郭小川后来到了知识分子成堆的中国作协,始终格格不入,除了他确实看到许多知识分子的弱点之外,更和他因对知识分子总体评价上的偏见而产生的戒备心理直接相关。但郭小川同时也面临一个矛盾:尽管他竭力将自己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区分开来,因为

    读书文摘 2017年10期2017-10-16

  • 借鉴与发展
    马雅可夫斯基,郭小川【中图分类号】I512一、俄罗斯白银时代及其代表流派的概述俄罗斯文坛的白银时代之名由普希金、果戈里等声名赫赫的文学家所构成的“黄金时代”承接而来,是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最先提出的,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俄罗斯文坛,其成就主要包括了诗歌和小说领域,在此笔者主要强调诗歌。这一时期活跃于俄罗斯诗坛的分别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阿克梅主义以及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主义等,各流派之间如星辉映,共同成就了光辉夺目的白银之光,这一束光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2017-09-27

  • 双鬓半生作雪 寸心至死如丹 ——郭小川“秋歌”二首写作前后
    通常指的是先父郭小川写于1975年9月和10月间的《团泊洼的秋天》和《秋歌(之六)》。这两首诗他生前未能发表,是粉碎“四人帮”之后,也就是他去世两个月之后的1976年年底,才首发于《诗刊》(1976年第11期),甫一面世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不仅在各地举行的诗歌朗诵会上被多次朗诵,许多报刊多次转载,还在较长一段时间入选中学及大学的语文教材,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本文结合先父在“文革”中的遭遇,对他写作“秋歌”二首前后的心态做一番梳理。“秋歌”二首写作之前的一

    名作欣赏 2017年1期2017-07-15

  • 郭小川:党组里新来的年轻人
    3月,胡耀邦就郭小川的评价问题复信其长子郭小林:“对一个人,生前往往有这样那样的鉴定,死后,往往有这样那样的评论,有时对了,有时错了,有时高了,有时低了,可靠吗?可信吗?又可靠可信,又不可靠不可信,因为鉴定评论,终归要人民,要群众,要后代子孙来做。”“忧伤”的宣传干部郭小川,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一个贫穷的教师家庭。1937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三五九旅旅长王震的机要秘书,1941年到延安;1948年开始从事共产党报刊宣传工作;1953年进入中共

    读书文摘 2016年9期2016-05-14

  • 郭小川诗歌的审美教育功能论析
    ○李成森郭小川诗歌的审美教育功能论析○李成森郭小川的诗歌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髓,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笔书写了世间美好的事物,使其诗歌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人们读了郭小川的诗歌,能够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找到信心和力量。本文从道德美、人格美、自然美、艺术美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透彻的阐述,为郭小川诗歌的赏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思路。郭小川诗歌 审美教育 论析美的艺术品之所以流传下来,被一代代的世人所吟诵,其实就是艺术品本身就具备了美的特质,诗歌亦如此。郭小川

    现代语文 2016年19期2016-03-02

  • 革命话语中的诗性延展 ——论郭小川叙事诗中的抒情特质
    性延展 ——论郭小川叙事诗中的抒情特质李秀荣郭小川50年代的叙事诗着力体现了个人在走向革命的过程中内心所产生的困惑和挣扎。在《白雪的赞歌》和《深深的山谷》这两首爱情叙事诗中则具体体现为主人公在面对爱情与革命的冲突时,内心的痛苦与矛盾。爱情因其私性本质往往不能完全裹挟于革命的集体话语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交叉的状态。郭小川将人性置于革命与爱情这对微妙的张力场内,去触碰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悸动。本文将从叙事诗的抒情特质来发掘其个人话语对革命话语的消解。一、个人化的抒

    星星·散文诗 2015年23期2015-10-27

  • 战士的悲歌——以“丁、陈事件”中战士郭小川悲剧命运为中心的研究
    澜中。本文拟以郭小川在“丁、陈事件”中充当战士、射手,又在反右倾运动中遭批判,多次检讨,最后不得不走上自污清白、自毁形象的例子,尝试分析在那个时代,一个文化战士的悲歌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记取的教训。一、战士的历程:郭小川与“丁、陈事件”(一)一波三折的“丁、陈事件”“丁、陈事件”的全称是“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既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特殊的政治气候,也包含中国作协内部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事件的导火索是1954年的《红楼梦》问题批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10-21

  • 维度香烟与安眠药的交互作用:论郭小川的死与诗
    的交互作用:论郭小川的死与诗北塔胡金兆在《一九七五年前后的郭小川》一文(刊于《纵横》杂志2007年第9期)的最后说:“1999年11月,河南《大河报》刊载了《郭小川之死》一文,作者亲自参与这一案件的侦察取证,详述了郭小川从林县返京途中,安阳转车,住进地委招待所高干楼,身份是‘中央组织部首长’,后发生火灾烧伤窒息而死,全身烧伤面积达百分之七十。事隔二十三年后,这可信的史实方予披露。”《郭小川之死》一文应该是《诗人郭小川之死》,作者丁学平当时以安阳地区公安处刑

    西部 2014年6期2014-11-17

  • “战士诗人”郭小川的足迹
    9年9月2日,郭小川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风山镇(原属热河省)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亲都知书达礼,父亲郭觉生,前后教了四十多年书;母亲李有芳,当过几年县立女子小学校长。他3岁起识字,5岁读《诗经》。在小学念书时,郭小川已经明显表现出对文学的兴趣。幼年从父母那里受到的良好文学熏陶,为郭小川以后成长为一名革命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3年,由于日本侵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郭小川一家避难到了北平。在1936年北平学生举行的“六一三”大示威运动中,郭小川

    档案天地 2014年6期2014-06-13

  • 郭小川与杜惠:红色年代的纯真恋人
    董成家郭小川是一位受人景仰的革命诗人,他的妻子杜惠在上中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对深爱着对方的革命伴侣,从初次的偶然相识,到步入婚姻,这一执手,就是风风雨雨数十年。延河岸边吐露心迹1940年初秋,一个天高云淡的晴朗日子。位于延安郊区杨家岭山上的党中央办公厅的一间办公室里,时年20岁的杜惠与好友荔、虹等正在办公。忽然听说山下有人给荔带来一封信,杜惠便随荔、虹一同跑下山。山脚下,一名脸色微黑、中等身材、厚嘴唇、穿着一身灰布军装的青年战士正站在那里。荔看信的时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3期2014-05-19

  • 《秋歌》:为谁而歌?——关于《秋歌》的反思
    时代的最强音,郭小川总是将目光聚焦在当下,发出呐喊,充当时代的传声筒。纵观他的创作,似乎早已被人们贴好了标签。然而,这首发表于“文革”之后的《秋歌》,至今评论甚微,和郭小川以往的创作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天我们再次解读《秋歌》,似乎总能引起人们的几分思考,对于那个特定的时代以及那一代人的反思。《秋歌》这首诗是郭小川力图摆脱困惑与矛盾,用自己独有的热忱预言革命的大好形势即将来临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在颂扬的背后,我们有必要推敲一下“革命”二字的真正内涵。我们知道《秋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2014-03-12

  • 矛盾重重的诗篇——郭小川《秋歌》重读
    情诗。这首诗是郭小川经历“文革”后,为自己政治生涯书写的最厚重的一笔。郭小川是在战争岁月成长起来的,因而常以战士自诩。在郭小川的生命中“国”与“家”是不分的,“国”大于“家”,“国”大于“己”,他时时以主流意识作为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导向,常言他是时代的歌手。而在不同时期的诗作中他又常常流露出个人情感。这种情况是郭小川文学生涯中令人深思的现象。郭小川诗歌最重要的价值,便是其政治抒情诗中所表达出的诗人自己的细腻情感和敏锐内心。但是诗人将自己的这种情感隐藏得很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2014-03-12

  • 丰收·战士·死火——郭小川诗性与政治性的生与死
    志愿》),这是郭小川作为政治诗人的自白,在这样的精神统领下“我情不自禁的以一个宣传鼓动员的姿态,写下一行行政治性的句子,简直就像抗日战争时期在乡村的墙上书写动员标语一样……我愿意让这支笔蘸满了战斗的热情,帮助我们的读者,首先是青年读者生长革命的意志,勇敢地投入火热的斗争……”在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郭小川的创作原则使他成为革命浪潮中热情的战士,使他的诗成为革命时代最铿锵的主旋律。正是诗性与政治性的结合,使得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成为革命时期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然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2014-03-12

  • 激昂歌声下的卑微——郭小川的《秋歌》之思
    难解萧瑟愁绪。郭小川于1975年创作的《秋歌》也是如此。往昔诵其章,思其人,可见那雄浑而壮丽的气势,高调的战斗激情跃然纸上,仿佛是当年历史舞台上昂首赤膊的勇士在孤独地吟啸。可今日再三读之,你还会有那种受到激励的感动吗?更多的是感悟诗人潜伏于这种激昂下的矛盾而复杂的心境。郭小川的一生是曲折的,1959年他因《望星空》而受到批评,十年“文革”动乱,郭小川经受了反反复复的迫害,他检讨检查,认错认罪,但是他的精神深处却依然愁云弥漫,飘荡着孤寂与忧伤。《秋歌》张扬了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2014-03-12

  • 知识分子身份的瞬间照亮——郭小川《秋歌》再解读
    国现当代文学。郭小川的《秋歌》属于“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与当时的主流诗歌样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文革”结束后,这首诗被赋予了很强的反抗和斗争色彩,被认为是诗人有意识地与“四人帮”进行斗争、反抗“文革”的现实主义杰作,但这样的评价显然不够准确。细读这首诗,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有裂痕的文本,其中既有对“大我”的张扬,也有对知识分子身份的瞬间照亮,并非简单的反抗和斗争所能概括。郭小川的诗中一向多“我”,《秋歌》中也多次出现“我”。曾有读者向郭小川提问: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2014-03-12

  • “睡与醒”的对立统一——《秋歌》再解读
    评的视角,重读郭小川的《秋歌》,并希望以此为《秋歌》的解读打开新的契机。在中国,历来讲究“文以载道”,然而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一旦文学真正与“道”结合,我们便会发现文学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郭小川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在他的创作中,大部分作品主张“载道”,这样郭小川就自然充当了体制内“传道”之人的角色,而他的大部分诗歌便也成了时代的传声筒。《秋歌》便是在这样的心态及背景之下完成的。在《秋歌》中,相互冲突和对抗的矛盾心理便是特定时代背景的显现,正如郭小川曾在诗歌中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2014-03-12

  • 郭小川在人民日报社
    处书记、秘书长郭小川离开中国作家协会,来到人民日报社当了一名记者。在此前的1959年“反右倾”斗争中,作协党组把郭小川同彭德怀挂上钩,进行了重点批判。1959年11月底,郭小川被迫在作协十二级以上党员干部会上作检查。1962年七千人大会后,郭小川获得了一年创作假,偕夫人杜惠来到美丽的鼓浪屿,后又只身南下广州,心情舒畅,满心壮志,想大干两三个月,写出一本好书来。他与诗人贺敬之夫妇、剧作家赵寻夫妇一起游历了广州新会、肇庆七星岩,在从化温泉与画家李可染交谈甚欢。

    党史博览 2014年1期2014-02-14

  • 郭小川新诗导读
    邹建军 王金黄郭小川作为当代中国著名诗人,在思想与艺术上自有其独到之处。其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也不过三十年的时间;最有影响的诗作,主要写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他和与其齐名的另一位杰出诗人贺敬之,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只是后者有了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另一个十年的创作高峰,不过也并没有取得人们所期待的艺术成就。在一个并不可能离开以政治思潮为主导的时代,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说诗人是时代造就的,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

    中国诗歌 2014年1期2014-01-10

  • 在诗性的探索与政治性的依附中徘徊——郭小川在作协工作期间的诗歌创作状态分析
    当代文学史中,郭小川是一位颇具代表性的诗人,他在政治抒情诗上获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独立的创作个体,他在政治一体化话语体系中,尽管有《一个和八个》等充满探索意味的叙事诗,但仍可清晰地看到主流话语对他诗歌创作的束缚。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与作用下,他的诗歌创作难免依附于主流。诗性的探索与政治性的依附成为郭小川诗歌创作中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的出现与当时的文学思潮和政治形势有关,与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不懈追求有关。这种矛盾,在郭小川担任作协秘书长的七年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名作欣赏 2013年5期2013-08-15

  • 得失与启示:重读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
    表性的诗人,是郭小川和贺敬之。本文拟以郭小川政治抒情诗为个案,将这一诗歌形态置于历史语境中,通过梳理其生成、发展、繁荣及式微的历程,探讨其美学意义和思想价值,揭示其得失与成败,看一看他的诗对当下中国政治抒情诗创作有何借鉴与启示。一从价值层面上考察一种诗歌形态,不仅要联系其意义的当下语境,也要考虑其存在的历史语境;既要讨论它的艺术范式,也要估量它能达到的思想深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宏观的和局部的、审美规范与个人表达的考量,才能辩证全面地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4-13

  • 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
    5000)一、郭小川与贺敬之的背景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人,从中学的时候开始了自己的创造,1937年在延安担任王震将军的秘书和丰宁县的县长;1949年跟随军队到中南地区工作,在50年代中期就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秘书长等职务。还曾与陈笑雨、张铁夫以“马铁丁”作为笔名编写过大量《思想杂谈》,内容接近现实,充分的体现了青春活力与革命激情,引导读者辨明是非,建立革命的人生观,面向新时代,产生过很大的影响。1955年郭小川面向诗歌创作,他的作品有《投

    大众文艺 2013年10期2013-01-28

  • 郭小川诗歌创作的守成与越界
    321004)郭小川生前出版了《平原老人》(1950年)、《投入火热的斗争》(1956年)、《致青年公民》(1957年)、《雪与山谷》(1958年)、《鹏程万里》(1959年)、《月下集》(1959年)、《两都颂》(1961年)、《将军三部曲》(1961年)、《甘蔗林—青纱帐》(1963年)、《昆仑行》(1965年)等十余部诗集,近两百首诗歌。从数量上来看,这个数字并不值得炫耀。郭小川的独特性体现在,他通过诗歌风格的嬗变创造了自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位置。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恋爱与革命的融合与消解 ——评郭小川的长篇爱情叙事诗
    与消解 ——评郭小川的长篇爱情叙事诗尚 炜郭小川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诗人,他在叙事诗中客观展现出恋爱与革命的融合与矛盾的复杂关系,在面对这些矛盾时郭小川虽然在总体上服从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规范,但是由于诗人在描述中体现出对个体价值和情感的依恋和尊重,从而使文本显示出诗性的境界和深邃的思想力。郭小川;叙事诗;恋爱;革命在郭小川的为数不多的长篇叙事诗中,有三部是和爱情紧密相关的,这就是被称为郭小川爱情三部曲的《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和《严厉的爱》。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2期2012-04-08

  • 郭小川人格评判的史实辨正
    541004)郭小川人格评判的史实辨正范肖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广西 桂林 541004)郭小川的研究自 2000年《郭小川全集》出版后,从单向作品的批评走向全文全人的历史主义的批评。但不知人论世,不顾及全文全人的主观批判依然存在,较典型的是对其人格和诗进行的全盘否定。这类以言废人、以人废言的偏颇的批评,及不顾史实的批判态度和方法,一直没有人提出史实辨正。我们应尽可能地还原到历史的语境中,尊重史实和人格,寻找诗人人性、诗性和党性难以调和的人格分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自我与政治话语的辩驳对抗 ——解读作协七年郭小川的心路历程
    —解读作协七年郭小川的心路历程张 燕(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技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郭小川凭着一腔热血和豪情,创作了许多充满革命激情、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共和国的政治风云里,郭小川的命运跌宕起伏,先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坎坷之路。本文从郭小川在作协工作的七年的诗歌创作,来解读其迷惘的自我与强大的政治话语之间的辩驳与对抗,感受一代知识分子真实而复杂的内心历程。郭小川;自我;政治话语;辩驳对抗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文学被严重地政治化了,成为政治抒情和国家话语的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郭小川的长篇叙事诗创作
    尚 炜郭小川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在父母的教导下,郭小川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样的早期教育,不仅为他日后诗歌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于他思想个性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感使他迅速地选择了为国为民的人生道路,同时知识分子的气质又使得他在面对社会政治风云变幻时能保持人格的独立,坚持进行个人化的思考,而这也正是他的五首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长篇叙事诗得以创作问世的重要原因。在诗作中,他从个人的切身经历出发,展示并思考着知识分

    文学教育 2009年12期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