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

  • 九月的雨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一场秋雨后,秋的天空一天比一天高远,秋的西风一天比一天凉爽,让人惬意无比。今年的秋雨更是独特。我们刚刚收拾好书包,准备踏上新的学习征途,但一场浩大的台风雨便来了——全市停课。我们被困在家里,听风听雨,看雨敲打着窗,心里也有点空落落的。在这个开学的九月,这场秋雨骤然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它夹杂着夏天的狂热,裹挟着秋天的清凉,倾盆而下,将街道变成小溪、小河,像捣蛋的小孩子一样,将我们的鞋子、裤子弄得湿漉漉的,发出“哗啦啦”的笑声。开

    少男少女·校园 2024年1期2024-01-14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之“容平”词义考❋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从“容平”前后文看,“秋三月,此谓容平”为概说,自“天气以急”至“使肺气清”论说起居养生和情志养生,“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为小结,最后一句论说失于养生的后果。可见文中以“容平”为“秋气”之概说,并在这一概说的基础上,展开相应的调神养生的论说。“容平”作为概说之词,乃是“四气”与“调神”的中间过渡。从篇章结构看,《四气调神大论篇》开篇依次论说四时之气及相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10期2023-12-15

  • 龚自珍诗歌秋景探析
    “秋花”三例;“秋气”“秋灯”“秋堂”“秋潮”各两例;“秋水”“高秋”“秋心”“秋士”“秋萤”“秋空”“秋星”“残秋”“清秋”“秋烟”“秋光”“秋雪”各一例。对于以上意象,龚自珍通过“秋”字与其他语素搭配,冠以“秋”名,从而使各种情境更具有秋的特色,更细致地表现情感内容。诗人的这般用心更说明了他想要在这些实体上寄托哲思与情感。上述意象大多都具有更深一层的意蕴,比如与秋季的某些特点密切相关,再比如传递出诗人的某种独创性,内涵丰富的意象尤以“秋气”“秋心”“秋

    名作欣赏 2023年14期2023-09-28

  • 《黄帝内经》中的秋天养生之道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春夏之季是向外生发生长的时节,秋冬之季则是向内收敛贮藏的阶段。秋天的收敛也体现在 “休养生息”方面上,不仅要把自己春夏发散在外的阳气收敛回来,还要把自己的心神稳定下来,让情绪从春夏的踌躇满志中逐渐归于平和,神清气爽,心神安逸。中医理论认为,秋天五行属金,与肺相对应,在志为悲,悲易伤肺。肺主一身之表,肺气虚,清肃失调,则机体对外界刺激耐受性下降,易受外邪侵袭染病。所以在秋季,要做到收敛神气

    自我保健 2021年10期2022-01-12

  • 独秉秋气
    敬泽胡竹峰其人有秋气。按年岁,他是小先生,不是老先生。但提笔行文,老气横秋。老气横秋似不是好话,然在此处,是作好话来说。天行四时,一时为秋,秋之气为清、为爽、为苍劲为高迈,万物至此近老。古人文章之道,讲究得天地之气,竹峰当盛年而独秉秋气,是为异禀。《雪下了一夜》,却不是秋,是冬天了。雪只管下去,干你甚事。可天地、风雪、山川、日月、草木、虫鱼,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竹峰的事,是世事,也是心事。心事浩茫连广宇,雪夜闭门与旧游,竹峰竟写了这样一本书。用一个“竟”字,是

    文学港 2021年6期2021-07-08

  • 知艳斋近稿 [组诗]
    江南问消息,一天秋气使人愁。太姥云海一湾清浅隔蓬莱,海底生桑又几回。三十六峰尘外立,天风时卷雪涛来。庚子生日自寿光景抛人不少留,悲欢五十五回秋。多情要比无情好,珍重心香到白头。寒 露寒气初凝露,草根虫语愁。风尘多变故,毛骨忽惊秋。有愿从农圃,无诗媚俗流。溪山摇落处,谁共我夷犹。无 题一笑成长往,蝉声隔旧林。萧萧黄叶乱,去去碧云深。我已凋双鬓,谁还识寸心。低回思在昔,秋气满衣襟。

    诗潮 2021年3期2021-03-24

  • 生命如长河 惆怅落满园 ——周紫芝《鹧鸪天 · 一点残红欲尽时》赏析
    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生命中许多“别离”总是凄美,原因在于“今非昔别”的落寞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凄哀,仿佛为这满园春色下了一番注解,再美的景致,若无眷恋的人在侧,空有歌声与乐声,如何能排遣心中寂寥?本阕词以“雨夜怀人”作为主旨:帏帐、梧桐、弦索、凄雨……构成昔欢今悲的对照,……雨丝如愁,竟使人听之泪垂。上阕“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

    课外语文 2020年35期2021-01-07

  • 秋季防燥郁护津敛神气
    在五行属金,通于秋气,在志为悲。秋季养生总纲:“秋三月……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笔者以为,秋季尤其要重视预防秋燥及秋郁。防秋燥,护阴津“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会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如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身体症状,甚至秋燥亦易引动心火,而致心神不安,神无所归,表现

    养生月刊 2020年9期2020-12-04

  • 宿永嘉书院(外四首)
    沈利斌秋气栖幽谷,溪烟寒草木。今宵月色亲,同我林间宿。夜行永嘉书院百米碇步秋虫切切夜寥寥,碇步徘徊醉欲摇。山水斯时相对语,一襟明月坐中宵。梅里夜宿雨侵夜色踏芳归,店主眠酣久扣扉。花气薰衣回一望,梅林掩映数灯微。题陈鹏兄南浔速写画尘间履迹但随缘,婉转江南吴梦边。千载徘徊桥上客,一舟摇漾水中天。香沾红袖风沽酒,露浥青阶柳带烟。待得回廊灯影动,约谁月下与花前?自注:时逢台风,由嵊泗而自此镇慈溪上林湖尘氛暂却觅鸥凫,娱目风光总在途。天影漫同波影静,芦汀相与柳汀孤。

    岷峨诗稿 2020年1期2020-11-19

  • 秋季养生重收敛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因此,人们作息起居应早睡早起,防止外来不良因素扰乱情绪,达到心神收敛和肺气清肃目的。随秋气微冻身体 秋季昼夜温差大,乃地之阴气上升,天之阳气下降的缘故。应在适当增减衣物的同时,有意识地顺应秋凉气候,坚持微冷水浴,让机体“冻一冻”,达到收敛养肺顺肃降之性,以增强人体抗寒能力。秋高气爽宜户外游 秋季天地阴阳之气升降而天高云淡、气候清爽舒适,正是外出旅游大好时机。自古就有“重阳登高”之说,游人登高望远,饱览自然风光,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10期2020-10-12

  • 西风颂
    狂野的西風,你把秋气猛吹,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赶走那黄绿红黑紫的一群,那些染上了瘟疫的魔怪——呵,你让种子长翅腾空,又落在冰冷的土壤里深埋,像尸体躺在坟墓,但一朝你那青色的东风妹妹回来,为沉睡的大地吹响银号,(驱使羊群般蓓蕾把大气猛喝)就吹出遍野嫩色,处处香飘。狂野的精灵!你吹遍了大地山河,破坏者,保护者,听吧——听我的歌!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国著名

    疯狂英语·读写版 2020年9期2020-09-27

  • 集中描画 加倍渲染
    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这首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诗人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这位军人在还乡途中经常患病,住宿时又没有粮食吃。在万里归乡的途中,奔波不息,至今還未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惨的命运。“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就越发难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9年34期2019-11-17

  • 丁酉生日二首(外一首)
    更度岁华新。老横秋气惭今我,细数晨星念故人。退院头陀钟弗撞,养心摩诘道相亲。客来称寿添佳趣,为报躬逢圣诞辰。注:楼鑰《攻媿集》『东坡笔端游戏,槎牙老气横秋。』百里行程半九十,岁寒松柏晚晴天。摊书炳烛求新解,刷字临池慕昔贤。自有铜声存马骨,宁须火色起鸢肩。功成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着鞭。(陆游句)注:米元章称沈辽排字,蔡襄勒字,苏轼画字,黄庭坚描字,自谓刷字。遂州博物馆藏瓷纸薄磬清镜样明,遂州藏器夜光生。何人撷取东南美,八百龙泉照眼青。

    岷峨诗稿 2019年1期2019-11-14

  • 《黄帝内经》:秋天养生重在“收敛”,秋愁最伤身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所谓“容平”,是指秋天万物已成熟收敛。此时天气干燥,衣服在秋天易干,就是燥气的收敛功能产生作用。地气也就跟着明亮通透,所以人们常说秋高气爽。秋天的作息,宜早睡早起。早上听到鸡叫,就要起床。秋天情绪要保持宁静,不要急躁。秋气寒起,加上秋燥之气,万物易伤,故要安宁其心,否则身体会出现久咳或上火等症。“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是说要顺应秋天的收敛之道,使身体保持柔

    新传奇 2019年35期2019-10-11

  • 养收之道贵在防火
    要收敛、安宁,使秋气平、肺气清。这些都是与秋气相应的养收之道,与之相悖则会伤肺气,冬天进食不能消化而腹泻,人就不能得到阴阳的奉藏而长寿。这里的关键在于奉和藏,说白了,就是阴奉阳藏。春夏阴精上奉于阳,故万物蕃秀;秋冬阳精下藏于阴,故万物肃杀。但此肃杀并不是真杀,而是像毛泽东主席诗中所说“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在阴气包藏下的阳气默默地在底下运行,积聚着来年生发的力量。秋主刑,肺属金,与秋气相通。若阳气未藏而泄,必会引起阴阳冲突,遭受秋刑而使阳气受伤

    家庭医学 2019年9期2019-10-10

  • 四海变秋气
    “人有秋心,天有秋气,物有秋容,三合怀人之情,凄怆不已。”正是如此,悲秋乃是因为景物的凋零(秋容)、时代的颓丧(秋气),从而勾起人的秋心。草木摇落,民生多艰,岂能不“独悲此凛秋”!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发现,在中国古诗文中,春、秋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夏、冬,而他将之归因于“变化”:草木萌芽与摇落,候鸟往还等等,主要集中在春与秋。夏天与冬天也不是一成不变,但只在暗暗进行,没有春与秋这么分明。因此,人们悲秋也好,惜春也好,都是基于对变化推移的感觉,也即时间意识。对人类来

    睿士 2019年12期2019-09-10

  • 秋季养生要平和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这段话从起居、情志、心理、饮食、运动等多方面指出秋季养生保健应遵循的原则,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秋三月,此为容平”意指秋是主“收”的季节,万物经春生夏长后要平和地等待丰收。进入秋季,逐渐昼短夜长,萧瑟秋风,绵绵秋雨,天气清肃,草木凋零,大地明净,所以说秋季天地之气谓之“肃杀”。秋季顺时养生,应该从起居、情志、心理、饮食、运动等诸方面进行调理。起居:早卧早起秋天

    大众健康 2019年11期2019-01-19

  • 阴证忌用寒凉说
    热,夏气也;凉,秋气也;温,春气也。药之大略,如石膏、寒水石、大黄、芩、连、胆草、川柏,皆大寒,冬气也;附子、姜、桂、吴萸、胡椒等热药,夏气也;炙草、黄 、杞子,温和药品,如春气和煦也;赤芍、丹皮、连翘、栀子等等微寒,秋气也。温热两字,要皆分尝。至于阴证阳证,外科宜分,伤寒时气亦宜分,调理杂证,则一言难尽耳。甘温能治大热,李东垣说也。若甘温可退虚热之说,固耳所未闻。热则如何而知其虚热,曰:脉必浮大而数,数为热象,而浮大则虚象也。重按不实,中无火也。面红足冷

    中医药通报 2019年4期2019-01-06

  • 秋季养生重收敛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因此,人们作息起居应早睡早起,防止外来不良因素扰乱情绪,达到心神收敛和肺气清肃目的。随秋气微冻身体:秋季昼夜温差大,乃地之阴气上升,天之阳气下降的缘故。应在适当增减衣物的同时,可有意识地顺应秋凉气候,坚持微冷水浴,让机体“冻一;东”,达到收敛养肺顺肃降之性,以增强人体抗寒能力,为进一步适应冬季寒冷气候打下基础。秋高气爽宜户外游:秋季天地阴阳之气升降而天高云淡、气候清爽舒适,正是外出旅游大好时机。自古就有“重阳登

    晚晴 2018年9期2018-12-07

  • 秋思组诗
    ”的传统。肃杀的秋气使人有生命落空的悲哀,人生诸多失意都与凄凉的秋气并在一起,思归之情油然而生。杜甫《秋兴八首》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此时时局动荡,加之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心境非常寂寞。开篇就将读者带入到一片萧飒凄凉的氛围之中,隐约可见杜甫对于时事的感慨。接下来诗人由萧瑟的秋气转移到自己萧条的身世,“两开”,犹言自己度过两个秋天。去年漂泊他乡,而今年仍然滞留在这里,但是诗人没有放弃回乡,所以说“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一叶孤舟是诗人心系故土赖以回乡的唯

    文苑·经典美文 2018年11期2018-11-14

  • 秋兴赋
    ,日净烟霏。天高秋气爽,暑退日光微。哀飒飒不断繁声林间起,乱纷纷无边枯叶风中坠。雁飘飘,蝉,斜阳临水噪。疏雨入云飞。愁怀无可遣,登楼日几回。到晚来天街月色凉如水,一庭白露清光碎。流火飞余景斜汉耿秋晖。蟋蟀在轩屏,寒萤沾衣袂。到深宵展转空庐(卧牛)难成寐。班鬓改,素发垂。何必待功成,及时身当退。且办那琴一张,酒滿。荷锄归绿野,把钓向山隈。放旷人间世,独与烟霞会。林下悠游聊卒岁,一任那春风入户,秋月搴帷。(文选自溥叔明著 吴光辉整理《蕉雪堂曲文集》 图/王睿)

    曲艺 2018年9期2018-10-22

  • 秋季养生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今天我们就从衣食起居来谈谈秋季的养生。衣秋天之后,天地阳气开始衰减,阴气开始增加。而人体在经过酷暑炎夏之后身体肌肤腠理开泄,如果衣服着装不注意保暖,依旧习惯吹风贪凉就容易导致外邪入侵。上海有句俗语“白露不赤膊”,白露以后,注意避风,不可大汗之后吹风取凉,《黄帝内经》中也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说法。食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

    科学生活 2018年9期2018-10-18

  • 秋词二首
    感到寂寥。这是赞秋气。第二首诗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怡情。所以赞秋气以表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第二首前两句写秋天景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流露出高雅恬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令人起敬。你若不相信,请上高楼一望,你便能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静,心情肃然深沉,不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叫人轻浮若狂。这两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即兴抒发议论。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又有艺术魅力。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34期2018-03-01

  • 秋季养生怎么养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那么,秋季应该怎么养生呢?情志宜安定平静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紧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宜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

    益寿宝典 2018年28期2018-01-27

  • 天禄永昌
    天里的那些事儿。秋气爽,正云淡,水草丰美,瓜果成熟,正值一年最好的时节,这心情也就欢野起来。对古人来说策马奔腾、放箭逐鹿,举头望月、对酒当歌不失为最好的选择。这秋日里的激情,通过秋狝表达得最为充分。清朝历代帝王皆尚武,常常秋狝哨鹿,这加深了清宫与鹿的联系。入主中原后,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不仅将鹿视作秋狝时的猎物,还将其视为福禄绵长与隐逸精神的象征。这秋日里的诗意,则是酝酿在中秋节中。唐宋人在诗词里唱遍了各样的中秋、各样的月色,岁岁年年浸泡着这秋日。悲秋也好,

    紫禁城 2017年10期2017-12-22

  • 春风满人间
    说话做事带着一股秋气,冰凉萧瑟,再无一星半点春风的和暖与亲切。许多人仿佛铁面的判官一般,终日阴沉着冷冰冰的脸。快节奏的物质社会所带来的悲哀大抵在此吧。崇尚物质的社会价值体系很少顾及情感,致使重视修养为人处世法则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人们处世所带的春风和暖也愈行愈远。许多人处世不再带来春风,而是带来秋气,致使许多人际关系冷若冰封。社会的春暖花开渐行渐远,萧瑟肃杀却步步紧逼。这样的社会,需要一缕春风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高墙。这样的春风,首先需要我们抛开自我中心,为他

    读天下 2017年12期2017-11-30

  • 秋季养肺 早做准备
    ,在液为涕,通于秋气。在体合皮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它们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和辅助呼吸的作用。肺与皮毛相合,是指肺与皮毛的相互为用关系。其华在毛肺对皮毛的作用,主要有二:肺气宣发,宣散卫气于皮毛,发挥卫气的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及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即将津液和部分水谷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于全身皮毛肌腠以滋养之,使之红润光泽。若肺精亏、肺气虚,既可致卫表不固而见自

    乐活老年 2017年7期2017-09-28

  • 江南梅的诗
    秋气是时候了此刻 所有的英雄都应该上路喝壮行酒 唱别离歌把鱼肠剑和屠龙刀磨得比蝉翼还薄要遣信使快马加鞭将消息报知易水长亭短亭 全都回避要借一粒星光作为暗器击灭 流萤的挽留从来没有故乡英雄的血肉 只与马蹄同在或者像一支箭从杨柳启程 到梅花卸甲而秋天必须是一道透明的屏障截断所有归路从此冰与火势不两立谁看谁都是深渊人生至此——生日自题人生至此,向晚。流水行静,草木被霜。秋天之子,终于名至实归。人生至此,野渡横舟。画岸的不在岸上,风风雨雨,只是别人的天气。如果光阴

    青春 2017年9期2017-09-08

  • 杨逸明 段富林 朱建中 时新 王艳玲
    甲午重阳登高昨宵秋气过淮扬,今起江南骤觉凉。叶被吹干声转脆,山因消瘦色添黄。满天星斗登楼近,千古悲欢入句忙。清梦正追前哲去,篱边泽畔共徜徉。甲午九日步老杜韵器狭登高未必宽,水流低处也腾欢。当今太少真鸿笔,举国尤多假桂冠。已觉世风充满躁,正需秋气送些寒。前贤留下忧时句,开卷谁求甚解看?段富林秋 思皓月盈怀溢桂香,骚人偏爱咏秋光。阳台丛菊应知我,白首犹存正气昂。朱建中思 乡溪水无声雾有声,云浮群岭听鸡鸣。家中老幼身安健,游子他乡忍泪倾。时 新满江红放眼神州,便

    东坡赤壁诗词 2016年6期2017-04-15

  • 秋季养生重在“润”
    问斩”,意思即求秋气之萧杀。由于秋气萧杀,中医又把秋天叫做“秋刑”。所谓的“秋刑”,即是指秋天肃杀之气对万物的摧折。经历了一个春天和夏天,人体的阳气达到了一个鼎盛的阶段,“阳气亢盛”。侯祥平建议,秋天到后,人应该早睡早起,使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否则便容易伤肺气,到了冬天容易完谷不化,拉肚子。秋季进补重在“润”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11期2016-11-24

  • 心怀乐观不悲秋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秋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即秋天要使心情保持安逸宁静,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为了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减轻秋季对人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关键在于培养乐观情绪,以使神志安定。要克服秋忧、秋愁等不良情绪的干扰,其中一点是要让阳光围绕着您,在室内要争取照明充分。这一点对大部分时间在人造光中度过的学生、办公室人员、病人和老年人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光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普通灯泡和荧光灯管发出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9期2015-12-03

  • 养生从这个秋天开始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这时天气已凉,人体应使意志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天肃杀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秋气与肺紧密相关,要让身体与秋天的气候相适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就要调理养肺,适应秋天干燥的气候。秋季,是养生的关键时刻。若不注意秋季养生,损伤了肺气,冬天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就找上门了;还会使人体免疫力减弱,不适应冬天的寒冷而生病。燥是秋天的主

    投资与理财 2015年19期2015-09-10

  • 秋气
    丹崖秋气是老态龙钟之气吗?我觉得不是,秋气应该是酣畅的气质,残荷饮水,枯笔甩尾,历尽铅华,尘埃落定。总之,秋气有些肃杀的意味,秋风扫落叶,摧枯拉朽,丝毫不留情面。弘一大师说,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一句话,“秋气”二字的形象立时丰满起来。秋气是如坐枯院,一椅,一壶,一蒲扇,一树榴花全落尽,一闭目天地小,一睁眼乾坤大,四时风物全在心尖上。秋气是徐渭的画,用笔极简,却意味十足,浓时突然枯淡,满时突然留白;看惯了浓艳,来一段平淡。秋气是穿越百年的古籍

    意林原创版 2012年10期2012-09-22

  • 悠悠秋野
    这时,我仿佛对“秋气宜人”增添了更直观的认识。放眼秋野,忙忙碌碌的农民们正在辛勤地劳动,收回那春天播种的希望、夏日编织的理想。漫步秋野,我思想的大海波涌浪翻:秋天,秋气,秋色,秋果,这壮壮实实而又清亮绚丽的秋,源于何处,根植于何处?沿着时间老人的足迹,我从秋出发,去翻阅季节的日记。在夏、春与冬里,我流连忘返,沉浸在对秋的寻觅中。那博大的秋,其渊源于冬,在于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是冬的聚积,冬的孕育,为那多彩的秋,悄悄地注入了宜人、喜人而又迷人的基

    河南电力 2012年10期2012-04-10

  • 四气调神论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皆所以顺秋气,欲使肺金清净也)。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凡此应秋气者,正所以养收气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肺属金,王于秋。秋失所养,故伤肺,肺伤则肾水失其所生,故当冬令而为肾虚飧泄。飧泄者,水谷不分而为寒泄也。秋收既逆,承收气而冬藏者少矣)。冬三月,此谓闭藏(阳气藏伏,闭塞成冬也),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坼,裂也。天地闭塞,故不可烦扰以泄阳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所以避寒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

    少林与太极 2011年13期2011-08-15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中医药通报 2011年4期2011-02-10

  • 《秋声赋》“一气之余烈”注商
    混然之气,这里指秋气。余烈,余威。一气之余烈,秋气的余威。”笔者发现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和迟赵俄等选评的《古文观止》均作此解。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既然是“余威”,又怎能使草木衰败零落呢?如此注释,有悖情理。从情感上讲,欧阳修意在通过秋声、秋状、秋心的铺陈,渲染出一种秋天的肃杀之气,为下文抒发复杂而强烈的人生感慨奠基。纵观全文,结尾的一声“叹息”固然有难以与童子共鸣的孤寂之悲,更重要的是因“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与“思其力之所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10期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