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

  • 让换位思考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应包含公私之间、官民之间、上下级之间换位思考等基本内涵。一是换位思考“公”与“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者,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为核心;私者,以谋求个人利益为中心。公、私如天平之两端、标尺之两极,私多则公少,公多则私少。为政者,若公心至上,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做到“公烛无私光”,则会益国利民,惠泽一方;若私心至上,将一己私利置于国家与人民利益之上,只想“废国而向己”,势必蠹国殃民。公私分明是为官从政最基本的原则和道德底线。二是换位思考“官”

    党员生活·中 2022年9期2022-05-30

  • 《行政执法中的枢纽——官民关系》
    众的关系,也就是官民关系,二者关系如何处理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官民关系的处理也并非是你下令我执行的简单任务分配。全面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中可以看出,官要执法,民需守法,如何正确的处理官与民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重中之重。 首先,政府部门处理官民关系要温和。首先,在执法过程中的态度要温和一点,由于大部分民众不懂法,如果直接强硬的不做任何解释的进行执法,势必会引起民众的不满,会进一步导致情况复杂化,所以执法部门的在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2年1期2022-01-08

  •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体之维
    国民。国家在传统官民区分(公权、私权或权力、权利)的基础上还分化出社会组织。初步建构了公权、私权及社会权体系。与之相对应,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律规范体系转变成了较为完整的公法、私法、社会法法律体系,具体由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法等构成。在主体思维方式上,法治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标志,反对专制、人治,走向法治被更多人所接受。随着作为传统的被管理对象的个体(包括公民、法人等)主体身份的变化所衍生的问题是权利意识、平等愿望迅速提升,利益主

    法学论坛 2020年3期2020-12-13

  • 吹泡泡糖比赛
    说。“下一个,王官民。”老师喊道。一个瘦小的身影走上了台。“噗——”他吹出了个绿色的泡泡挂在嘴边,不是非常大,可居然没破!许多同学惊呆了。王官民得意地抖了抖身子,泡泡仍然没有破。教室里紧张极了,静得只剩下手表“滴答,滴答”的计数声。“真棒,105秒!”老师大声宣布。台下同学一阵惊叹,接着欢呼起来。杨子轩、徐开博……连我也上了台,可目前还没人能胜过王官民。“下面是张锦阳。”张锦阳拳头紧握,昂首挺胸地缓步走上台。我在心里给他加油鼓劲。张锦阳的眼中闪烁着自信,心

    阅读(高年级) 2020年4期2020-06-21

  • 日本拟在2030年实现6G
    日报道,日本计划官民合作,制定2030年实现“后5G”(6G)技术的综合战略。报道称,日本总务省将在1月内设立官民研究会,由东京大学校长五神真担任主席、总务相高市早苗直接管辖,还将邀请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和东芝的相关人士。计划通过政府预算等推动相关技术开发。据悉,利用“后5G”(6G)高速通信技术,可以描绘出在相距很远的会议室或教室浮现出个人的立体影像、由机器人照顾人们的未来社会。由于瞬间传输大量数据,日本总务省认为6G技术的速度至少要达到5G的10

    环球时报 2020-01-202020-01-20

  • 司法审判如何对接道德方能让群众信服之冷思考 ——从于欢案“官民”互动和江歌案的中日舆论反差说起
    ?一、于欢案的“官民”互动和江歌案的中日舆论反差(一)于欢案的“官民”互动2016年4月14日发生于山东省聊城市的“于欢案”,一开始并未引起媒体与受众的广泛关注与热议。直至2017年,《南方周末》发布深度调查报道《刺死辱母者》,该事件才迅速进入公众视野并引爆舆论场,网友展开了对司法的公正性、伦理道德与法理的矛盾等问题的激烈声讨。由新浪新闻发起的话题“儿子刺死辱母者被判无期”,截止到2017年7月5日,共有1.2万用户参与了话题讨论,话题阅读量高达5285.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 2019年1期2019-12-15

  • 《大清律例》中火灾事故的法律责任
    者,笞四十;延烧官民房屋者,笞五十;因而致伤人命者,不分亲属、凡人,杖一百。但伤人者,不坐致伤罪,其罪止坐所由失火之人。若延烧宗庙及宫阙者,绞。监候。社,减一等。皆以在外延烧言。此条款对失火导致房屋燃烧进行了规定,并对不同的房屋进行了不同的分类:烧及自己房屋的,处笞刑四十;烧及官民房屋的,处笞刑五十;烧及宗庙、宫阙的,处绞刑。同时,对房屋燃烧导致人伤亡的情形,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对因失火导致人员伤亡的,处杖刑一百。若于山陵兆域内失火者,虽不延烧。杖八十、徒

    消防界 2019年11期2019-09-10

  • 基于群众路线逻辑的官民互动优化研究
    关系表征之一的“官民互动”(本文中官民互动是指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过程中与民众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状态与方式)在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逐渐凸显。源于既有政治基础和政治体系,社会主义中国建构人民政府的指导理念必然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决定了当代中国官民互动是以群众路线为基本理念、以党群关系为模式的互动。即党的群众路线决定了当代中国官民互动的出发点与互动依据。深入分析此理念模式下的官民互动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1-26

  • 官民:“想象力大美课堂”,让“美”更绚丽多彩
    龙建刚邹官民官民,小学美术正高级教师,省美术特级教师,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教导副主任,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邹官民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沃土中深耕20多年,他认为,美术教育是生命摇动生命,美术教师应该追求生命的唯美,凝聚教学思想,锤炼教学风格,创作绚丽多彩的人生作品。记    者:邹老师,您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提出“想象力大美课堂”的呢?邹官民:美术活动是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创造与想象,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在“核心素养”“多元文化”的导向下激荡着新的思想,呼唤“想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6期2018-07-07

  • “侥幸”为何有意外的意思
    某地,会见当地的官民代表,还要奏乐与民同乐,赐给官民各种各样的物品,甚至还会减免当地的赋税。这些优惠政策出于当地百姓的意料之外,并非按照常规制度应该得到的,故称“侥幸”。因此古人云:“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意思是说百姓的非分所得越多,国家的收入就随之而减少,当然不幸了。“侥幸”连用,最早见于《庄子·在宥》:“此以人之国侥幸也。”凭借统治国家的权力而贪求个人的侥幸。陆德明解释说:“侥幸,求利不止之貌。”司马光在《论财利疏》中把“侥幸”一词说得更加清楚:“凡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6期2017-06-29

  • 明亡清兴之鉴
    来,就是民族分、官民分、君臣分;清朝兴起的原因,我则简括为一个“合”字,具体说来,就是民族合、官民合、君臣合。(一)民族分明朝北方的民族问题,前期主要是蒙古,后期主要是满洲。先说满洲。明朝对女真—满洲的政策是“分”,就是使女真诸部——“各有雄长,不使归一”。具体说来,就是:“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明朝对女真各部,支持一部,打击另一部,拉此打彼,疏彼亲此,互不统属,分而治之。满洲先人女真,原来是明朝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努尔哈赤先人

    月读 2017年5期2017-05-12

  • 当今中国官民矛盾的类型、成因及治理
    李海荣当今中国官民矛盾的类型、成因及治理李海荣官民矛盾;社会矛盾;治理转型官民矛盾问题作为一个突出性问题,已经步入“显化期”并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矛盾一个新的增长点。“直接利益冲突”与“无利益冲突”是官民矛盾的两个基础类别。政府主导与民众需求的矛盾、国家职能转换与民众心理预期的冲突、公共权力与民争利、民众权利意识觉醒、网络的助推与放大效应以及矛盾化解手段的单一化等是官民矛盾的诱发因素。化解官民矛盾的形势尽管严峻,但仍有许多优势和空间,而这需要国家的治理转型来

    教学与研究 2017年6期2017-01-31

  • 网络时代官民互动的变化及其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
    000)网络时代官民互动的变化及其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孙 梅(武警学院 政治工作系,河北 廊坊 065000)网络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官民基于网络的良性互动对政策的合法性和社会稳定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给社会治理模式、治理能力、治理机制和治理手段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尽快适应新型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完善网络平台,创新管理手段,疏通官民互动渠道。网络时代;官民互动;社会治理;挑战当下中国,网络已成为公众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论时政、维护利益、释放情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7年1期2017-01-25

  • 官民间互不信任,如何破?
    回了上访的老路?官民之间的基本信任,都哪里去了?怀疑,有时源自偏执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的主线,是女主人公李雪莲连续十几年“矢志不渝”的上访举动。换一个角度看,她的偏执和怀疑,在现实中的信访案中,并不鲜见。政治法学和社会学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上访偏执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催动的上访行为被称为偏执型上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教授陈柏峰的研究表明,偏执型上访,不一定是当事人的法定权利受到了侵犯,常常是因为当事人固执于自己的诉求,执著于想象的正义,或者是在缺乏明确

    廉政瞭望 2016年12期2016-12-27

  • 官民间互不信任,如何破?
    本刊记者 王兆伟官民间互不信任,如何破?文_本刊记者 王兆伟在权力不受制约、易滋生腐败的制度基石上,很难建立起干群、官民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有的官员依托垄断性的权力资源,对弱势的民众实施侵害,所造成的恶果,可谓是千夫所指。观看《我不是潘金莲》后,不禁令人叩问,为什么县城法官告诉她和前夫“假离婚”判决合乎法理,她却不信前夫也不信官,臆断他们之间有阴谋?为什么她告诉属地的官员们自己不再上访了,官员们却无一人相信,最终把她逼回了上访的老路?官民之间的基本信任,都

    廉政瞭望 2016年23期2016-12-22

  • 官民關係的中國難題
    民。太平的時候,官民相安無事,動盪的時候,官逼民反。官民之間,官這一頭分量重,是主動者,但民的一方也不能太輕,官民關係失衡,風浪即起,水也就覆舟了。朝廷用來平衡官民關係的法寶有三,一是強調官員的自律。二是朝廷對於官員的監管,因此特別設置了別的國家所沒有的監察系統,官小權大,替皇帝盯緊了官員。三是逐漸形成了半官半民的鄉紳階層,通過這個階層的制約,抗衡官權的無限擴張。只是,官員的自律,時間長了都靠不住,而監察部門的監督,也會隨著制度的疲遝,官僚機器的銹蝕,形同

    澳门月刊 2016年10期2016-11-10

  • 国家公务员达716.7万人,多还是少
    政供养人数乃至“官民比”,是没有意义的,一个财政供养的单位是否有冗员,提供的服务能否让老百姓满意,才是最重要的。提供的服务不能让群众满意,“官民比”再低也缺乏实际意义。而提供的服务如果能让群众满意,只要把好财政预算审查关,即使“官民比”高一些,天也塌不下来。●高亚洲:供养比例高不意味着公共服务必然低效。供养比例低也不意味着公共服务高效。合理的人员规模既要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又要防止人员过多增加成本。

    公务员文萃 2016年10期2016-10-31

  • 一桩80年前的官民争地案
    能部分地起到调解官民纠纷的作用。只要法官肯负责,勇于出头,就可以使得某些官民纠纷,不至于因行政权力的专横,导致恶性冲突,使官民关系结成不可解死结。由于存在媒体和舆论,而且,在那些并非由军阀控制的省份,行政官员干预不了法官的任免,法院自成体系。所以,司法还是能部分地起到调解官民纠纷的作用。

    廉政瞭望 2016年7期2016-07-28

  • 乡土社会“官民”纠纷的化解原则与消弭机制
    08)乡土社会“官民”纠纷的化解原则与消弭机制田源(中国政法大学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08)当前乡土社会的矛盾纠纷,既有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纠纷,又有村民与基层行政组织之间的矛盾纠纷,尤以“官民”纠纷为甚。本文选取S省H县法院2010-2015年涉农行政案件为研究样本,尝试分析乡土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类型特征,同时结合对乡土社会生活与司法环境的现实考量,尝试在法律机制、工作机制、行政诉讼机制等方面寻求化解乡村社会“官民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2016-02-10

  • “市长应诉”提高政府公信力
    难的困境,进而使官民矛盾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像雷州市市长吴国雄那样,作为一地之政府法定代表人,亲自坐上被告席应诉行政诉讼案件,则打破了“民告官,不见官”的困境,实现了“民告官”案件在起点上的公平,体现了政府部门对行政诉讼案件的重视和对公民权益的尊重。政府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也是及时化解官民矛盾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一些群众在处理行政争议乃至矛盾时,往往依靠“跳楼秀”“群体堵路”等游离于法律之外的非正常、非理性途径。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推行,群众解决诉求从“信访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16期2015-12-29

  • 群众路线视角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初探
    能为国家治理提供官民信息互动机制的实践框架,能向国家治理提供“思想教育+刚性约束”的治理方法。因此,可从群众路线视角来探究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官民互动;诉求表达;双向互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目标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指出了方向和着力点。此后,我国学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学者从“善治”“法治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6期2015-10-27

  • 构建官民互动的反腐模式
    文_高峰构建官民互动的反腐模式文_高峰2013年可谓是中共反腐倡廉尤为关键的一年,且成绩斐然。一年来,已有李春城、周镇宏、刘铁男、倪发科、李达球、王永春、蒋洁敏、李东生等省部级官员、央企高管因为严重违法违纪相继落马;至于一些官位小、贪腐大的落马官员更是数不胜数。笔者通过梳理公开材料发现,落马者中,多人涉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而导致其落马的诱因很多时候是因“官民互动”反腐。民间反腐参与意识日渐升温对于公众来说,除了对落马官员的贪腐情况广为关注外,对

    清风 2014年1期2014-12-12

  • 官民矛盾、信访制度与社会管理创新*
    10009)一、官民矛盾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冲突集中体现(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力度和速度空前绝后,中国仅仅用30多年的时间就走过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同时,西方数百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在今天中国也逐渐显露,各种矛盾纷纷出现并且不断累加,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官员腐败,贫富差距,住房医疗等,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中新矛盾的交织,呈现复杂多变的发展趋势,导致中国陷入社会矛盾凸显期。

    理论月刊 2014年6期2014-12-04

  • 愿公开之花更多绽放
    息公开可谓是消弭官民之间种种猜疑的最佳途径,而只有官民互信,才能达成社会共识、凝聚改革合力。可以预期,各领域挤干水分、拎出干货的公开内容越多,就越能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振社会各界对从严治党、依法行政、法治反腐的信心,激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热情,这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据党建文摘网)endprint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5期2014-07-22

  • “截访维稳”是官场悖论
    于化解矛盾,它为官民信息渠道的畅通搭建了新的平台,对于官民戾气的消解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作为地方官员,应该妥善处理正常的上访行为,尊重上访者的权利。如今,在一些地方,以个案形式存在的上访如同形形色色的矛盾,而矛盾的释放有两种形式:要么是高频率,低强度;要么是低频率,高强度。笔者乐见的是通过高频率、低强度的形式化解官民之间的纠葛,因为看似高频率的上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换来低强度的社会震荡,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不言而喻,而通过截访来降低矛盾释放的频率,往

    清风 2014年6期2014-06-24

  • 官民互動是執政新境界
    為傳發,從而能夠官民互動地救助許多露宿者系列事件,無疑為“馬年新曲”寫下了悅耳動聽的基調。事發於二月中旬,突來的嚴寒肆虐澳門,凍到熬骨的4.8OC,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冷的二月。在此天寒地凍中,瑟縮街頭的露宿者猶為堪憐,所幸社工局展開了慰問活動,奔走街頭為露宿者送上棉被、衣服和熱食等禦寒物品,亦勸喻露宿者入住避寒中心。社工局向公眾發出呼籲關注露宿者訊息,竟被民眾通過手機通訊軟件、社交網站等途徑爭相轉發,一傳十,十傳百,使許多露宿者及時獲得救助,社工局避寒中心更

    澳门月刊 2014年3期2014-03-20

  • 群体性事件与官民矛盾:死结还是活结 ——基于百度文库32个讲座课件的分析*
    群鹰群体性事件与官民矛盾:死结还是活结 ——基于百度文库32个讲座课件的分析*肖群鹰**利用收集自百度文库的32份有关群体性事件的讲座课件,采用内容分析与扎根理论编码方法,归纳分析群体性事件背后的官民矛盾的特征、成因与后果。分析结果表明官民矛盾紧张,根源在于社会转型利益调整、政府应对能力不足,以及官员贪腐争利。官民矛盾的危害在于削弱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威性、合法性和公信力,影响社会焦点问题(或历史问题)的形成,直至催化群体性事件。化解官民矛盾,建议关注解决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4年1期2014-02-09

  • 确立社会转型新思维
    种分歧突出体现在官民之间。但这只是有关改革的表面层面。其实更重要的问题是,改革这个理念缺乏有足够潜力的价值目标。从表面看,改革这个词本身是没有价值目标的,只要变就是改革,甚至将改完的改回去也可以叫改革。实质性的改革无法进行,而改革的口号又不能放弃,于是在一些地方就出现胡改乱改的瞎折腾。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改革这个理念时,是有一个隐含的价值目标的,这就是效率。第一,效率应当是社会的诸目标之一,其主要应该体现在经济领域。当把效率作为

    领导文萃 2013年14期2013-08-15

  • 官民冲突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表现、成因与应对
    景下,我国现阶段官民关系异常冲突,官民矛盾加剧,近年来不少地方出现了“涉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激增态势。②张明军、陈朋:《2011年中国社会典型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载《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2年第1 期。在社会矛盾多发期的当代条件下,官民冲突型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化解矛盾、解决冲突的正常机制。以下试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官民冲突型群体性事件的解决之道。一、官民冲突型群体性事件的双重诱因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结构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3年2期2013-08-15

  • 应尽量减少官员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
    力更强。但这样的官民两兼代表不宜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使得主次不分,使“两会”对政府的监督功能大大降低。中国自古以来官民两界就分得很清楚,罢官才能为民。毛泽东说“既当官,又当老百姓”,也只是提倡一种作风,实际上官是官,官有官的责任;民是民,民有民的义务,两者不能混淆。近代以来民权思想兴起,清末有了开议院选民意代表的做法。1910年资政院召开,议员也有现任官员王公大臣,所谓“钦定代表”,但所占比例不大,多数乃“民选代表”。即使是“钦定代表”也非全为官员,而包

    人大研究 2012年5期2012-12-21

  • 构筑官民良性互动平台
    理解和好评。这种官民互动、理性交流的良好格局,对于公民有效监督政府、理性推动社会进步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随着网络参政的日益常态化,公民表达诉求和批评政府有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发声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监督也存在谩骂、攻击甚至造谣等诸多情绪化和不理智的现象,这既有悖崇尚文明、倡导理性的网络道德,也不利于被监督者闻过则喜地倾听呼声和理智回应。鲁迅先生有句名言:“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更何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官民矛盾多属可以调和的人民内部矛盾。用温和理性的

    党政论坛 2012年7期2012-08-15

  • 『名表门』折射出来的官民信任危机
    表门』折射出来的官民信任危机李庆年不久前,在延安36人遇难的特大车祸中,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身陷“微笑门”“名表门”。杨达才通过微博访谈回应名表门”,说是这10多年来,确实买过5块手表,是用合法收入购买的,并已经向纪律监察部门汇报。而他的微博访谈回应,并未完全打消网友疑虑。继网友搜索出他在不同场合戴过5块不同手表后,又有网友检索出杨达才疑似戴过更多块不同款式的手表。对于“名表门”,大家议论纷纷:有的指责其是典型的腐败贪官,应当给予严惩;有的结合“微笑门”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2年10期2012-06-24

  • 中国的“官”太少了吗
    天,一条有关中国官民比例的报道引起热议。报道称,有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表示,我国官民比应为1:194.3,并用数字证明我国的官民比远远低于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 中国的官太少了吗?笔者以为,这种说法非常不妥,必须搞清楚以正视听。 第一,我国公务员是多是少,不仅是一个统计数据问题,它会严重影响人们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判断,会影响党和政府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政策抉择与具体设计。正是在这样一个统计数据问题上,这种数据恰恰不够严谨。在刚过去的两

    环球时报 2012-03-292012-03-29

  • 中国的“官”太少了吗
    ,一条有关中国“官民比例”的报道引起热议。报道称,有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表示,我国“官民比”应为1:194.3,并用数字证明我国的“官民比”远远低于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中国的“官”太少了吗?笔者以为,这种说法非常不妥,必须搞清楚以正视听。第一,我国公务员是多是少,不仅是一个统计数据问题,它会严重影响人们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判断,会影响党和政府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政策抉择与具体设计。正是在这样一个统计数据问题上,这种数据恰恰不够严谨。在刚过

    环球时报 2012-03-292012-03-29

  • 官民和谐则社会和谐
    ■贺海峰官民和谐则社会和谐■贺海峰教育和劝谕当然重要,但更为重要、更带有根本性的是必须确立规则,从而把矛盾和冲突纳入到可以规范和控制的秩序范围之内。“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苏轼千载之上的一声浩叹,于今仍不失其警示意义。回眸2010年,中国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完美收官,国人躬逢其盛,莫不欢欣鼓舞。然而毋庸讳言,在经济一骑绝尘的同时,社会成本以及赤字愈益扩大,社会不安全感愈益突出。嘉禾“血铅事件”、庄河

    决策 2011年1期2011-08-15

  • 狗狗走了
    里的选票投给了张官民。张官民和六爷年龄不差上下,土地下放后,他拉一帮人成立了工程队,他们的工程队很快由一个变成了两个,由两个变成了好几个,张官民也由工程队队长变成了老总。去年夏天,六爷准备修村里的通村路,挎上孙子的烂书包向在外人员拉赞助,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外面他喝自来水,啃饼子,一分多余的钱都舍不得花。村里这些年在外开饭店、开商店的有好多人家,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了钱,有的还买了车,买了城里的商品房,但轮到掏钱修路,口气好像是商量好的,几乎一致,说:

    黄河 2009年6期2009-12-24

  • 聚焦“官员问责”
    官员问责过程中,官民最看重的是什么?问责官员是否要以主观过错为前提?如何看待问责官员的复出?怎样有效落实问责制?问责制的建立是否会影响官员的工作? ……为此,本刊对福建省的一些官员(主要涉及副厅级、处级和正科级)和普通百姓(主要涉及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做出分析和评述。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222份,收回率为88.8%。调查主要结论如下:官员更了解和关注“官员问责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问及“您对‘官员问责制了解

    领导文萃 2009年19期2009-10-30

  • 官员:“老爷”还是“儿子”?
    到了高峰。可是,官民之间仍然存在不少芥蒂。官民矛盾是同贫富矛盾相联系的,是政府官员对待贫富矛盾态度的延伸和后果。比如拆迁矛盾的激化,十有八九是因为居民怀疑官方与开发商捆绑在一起所造成的。再比如官民矛盾中的一个大疙瘩是所谓“权贵经济”。在金融、外贸、国土开发、大型工程、证券五大经济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不少是高干子女。相反,夺取奥运金牌这么光彩的事业,获奖者中无一名高干子女。是不是因为金牌的投入产出比低于金融、外贸、国土开发呢?大家知道,旧中国有“四大家族

    同舟共进 2009年9期2009-10-22

  • 加重税负的必要性解读
    贫富差距,尤其是官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必要性”之三:据称,用权力进行收入再分配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这一判断认为收入差距过大必将积聚、诱发诸多社会矛盾,必将导致社会不安定。然而,目前的社会矛盾不是贫富差距引起的,而主要是官商结合引起的所以,说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社会矛盾加剧是无的放矢、张冠李戴。在中国历史上,从未听说轻徭薄赋、让利于民导致政治不稳定,从来都是横征暴敛、竭泽而渔、强权苛政、导致民众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最近发生的邓玉娇案及其所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就是一个

    凤凰周刊 2009年17期2009-06-24

  • 官商不分是干群冲突之源
    赚钱”等等固然是官民对立的一个原因,但比起这些“消极腐败”来说,更容易激发官民直接对立与冲突的,是官商不分导致官员、权力机构对群众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直接侵害,这些侵害往往具有直接的进攻性。比如:我国社会目前普遍存在的政府部门乱收费、学校乱收费、征地拆迁补偿不合理: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等方面,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情况极其普遍;司法不公粗暴执法等等,都直接而迫切地加剧了普通群

    领导文萃 2009年7期2009-06-04

  • 可喜的“2008现象”
    正确而顺利地处理官民矛盾的道路,使维权运动有可能面对一个理性的、和解的新局面。它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但有利于维权民众,同时也有利于执政党和政府改善自身形象,有利于官员队伍的择优汰劣据报道,海南三亚市自11月10日开始的出租车罢运事件,以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而宣告平息。这个事件表现了五个特点:一是官方承认工作失误;二是官民对话沟通;三是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对失职官员进行问责处理;五是新闻媒体作了充分报道。这些新现象,大部分是在今年出

    人民论坛 2008年24期2008-01-16

  • “鱼大水小”和“食众田寡”
    最新的统计数字,官民比已变成1比27了,看来是官员“见长”。据史学家的考证,有文字资料可查的记载:西汉时期的官民比是1比7945。唐高宗时为1比3927。清康熙年间,全国在册人口2459万,官员为2.7万人,官民比是1比959。此时康熙“龙颜大怒”,斥责大臣不知“食众田寡”,朝野震惊!假如康熙大帝真的像歌唱的那样“再活500年”,看到今日之“官民比”的数字,又该是何等“尊容”?难以想象。作家章明几年前出专著《官多之患》,鞑伐“官多浪费多,官多贪污多,官多事

    中关村 2006年10期200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