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戒

  •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研究现状与进展
    [1],然而,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病率却逐渐升高[2-3]。胃印戒细胞癌因其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充满黏液,细胞核被挤压向一侧,形似戒指而得名[4],其在Lauren分型中被归类为弥漫型,在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中被归类为低粘附性癌,而在日本胃癌分类中被归类为未分化型[5-6]。与其他类型的胃腺癌不同,胃印戒细胞癌在女性中发病率更高,且发病年龄相较于胃腺癌更为年轻。有研究报道,胃印戒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风险,预后较差[7-8]。但是,目前有研究认为,早期胃印

    临床军医杂志 2023年9期2024-01-17

  • 印戒细胞分化的乳腺癌一例
    性癌,肿瘤细胞呈印戒样,CD68(-),CK(+),E-cad(-)。2021年9月15日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诊断右乳癌(T2N1M0,ⅡB期)。术后病理诊断:灰白色肿物,大小约3 cm×3.5 cm×2.5 cm,切面灰白,质软界不清。浸润性小叶癌(右侧乳腺),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癌,可见神经浸润及脉管癌栓。右腋窝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1/13),免疫组化ER(-),PR(弱阳性40%),C-erbB-2(1+),GCDFP-15(+),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12期2023-01-11

  • 基于18F-FDG代谢显像的腹膜假黏液瘤PCI评分及肿瘤分级预测
    侵袭、神经侵袭和印戒细胞等,PSOGI提倡三级分类系统,即低级别、高级别和高级别伴印戒细胞。PMP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分别被视为播散性腹膜黏液性腺瘤病(disseminated peritoneal adenomucinosis,DPAM)和腹膜黏液癌病(peritoneal mucinous carcinomatosis,PMCA)的同义词[4]。PMP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完全地、宏观地肿瘤切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11-29

  • 印戒细胞癌术后腹膜转移PET/CT显像假阴性1例
    130033)胃印戒细胞癌(SRC)因其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低水平表达导致对18F-FDG摄取低,PET/CT显像假阴性较多,临床易漏诊误诊。近期收治胃印戒细胞癌术后腹膜转移1例,PET/CT检查显像假阴性,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胃癌综合治疗后4个月,因“进食后恶心、呕吐3天”来诊,以“肠梗阻、胃癌术后”收入院。9个月前标准D2根治,术后病理:(远端胃)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Lauren分型:弥漫型);肿物大小5.0 c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9期2022-09-26

  • 18F-FDGPET/CT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均漏诊的胃印戒细胞癌术后腹腔转移1例
    3位。近年来,胃印戒细胞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精确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8F-FDG PET/CT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均漏诊的胃印戒细胞癌术后腹腔转移1例,并阐述多种检查方式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关键词:18F-FDG PET/CT,超声内镜,胃印戒细胞癌【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0--01临床资料患者吴某某,女,48岁,因“排便习惯改变8+月”于2018年6月28日入院。主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0期2022-05-10

  • 一枚印戒背后的古董商辛酸史
    出现的一枚红玉髓印戒,拍卖行将其纹饰描述为“一位站立的青年和一位坐着的少女交谈”。这枚印戒辗转流传300年间,又与一位古董商产生过一段辛酸纠葛。辗转流传近300年这枚印戒的收藏历史最初记录在1734年,至今已经有将近300年。这其中有将近百年是在一个被称为马尔博罗公爵的贵族世家(Duke of Marlborough)手上的。这里不适合详细介绍这个家族,但他们无疑是宝石微雕收藏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的寓所位于牛津郊区伍德斯托克的布伦海姆宫。这枚印戒在马尔

    收藏·拍卖 2022年1期2022-02-15

  • 伴有印戒样细胞特征的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观察
    -7],而出现以印戒样细胞为特征的子宫腺瘤样瘤更为罕见,也更容易误诊为其他肿瘤。本研究收集1例伴有印戒样细胞特征的子宫腺瘤样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1 病例简介1.1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3 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肿块1 个月于2020 年12 月22 日入院。患者1 个月前体检发现子宫肿块,来我院彩超示:子宫后位,大小55 mm×52 mm×52 mm,形态规则,回声不均匀。子宫内膜双层厚度5.2 mm,其内部回

    海南医学 2021年18期2021-10-08

  • 心包印戒细胞样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织类型少见。而以印戒细胞样形态为主上皮样恶性间皮瘤国内外报道少见。本文报道1例印戒细胞样恶性间皮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探讨这一罕见类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因反复胸闷、气促1年余入院。2018年7月外地出差时出现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水肿,症状逐渐加重。体格检查:左下肺、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双侧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搏动未见异常。心尖搏动减弱,心前区无震颤或异常搏动。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7-01

  • 穷凶极恶的胃印戒细胞癌
    有一个浪漫名字的印戒细胞癌,是根据其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而得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液分泌型腺癌。癌细胞由于含有大量黏液、胞质丰富、细胞核被挤压至胞质一侧,其形态呈“印戒”样。常发生于胃肠道、乳腺、膀胱及前列腺等部分。胃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极高胃印戒细胞起源于胃黏膜上皮黏膜固有层中胃腺体的峡部以及颈上部未分化干细胞,属于未分化癌的一种,恶性程度极高。胃印戒细胞癌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18.4%~44.1%。虽然认为男性胃癌更好发,但胃印戒细胞癌女性更多发,且发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6期2021-06-18

  • 18F-FDG PET/CT相关参数与胃癌患者HER2表达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低分化54例;印戒细胞癌10例,肠型49例;混合型13例、弥漫型53例;SUVmax的范围1.1~22.4;MTV 的范围4.9~98.5 cm3,TLG 的范围12~889.1 g。HER2表达阳性17例,HER2阴性98例,HER2表达阳性率14.8%(17/115),其中10例印戒细胞癌患者HER2表达均为阴性。中/高分化型胃癌HER2阳性表达高于低分化及印戒细胞癌(P=0.007);肠型胃癌HER2阳性表达高于混合型及弥漫型(P<0.001),性

    中国肿瘤临床 2021年6期2021-05-17

  • 原发性宫颈印戒细胞癌1 例报告
    )病理切片会诊:印戒细胞癌;免疫组化示: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7,CK-7)(+)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 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 增值指数为80%, 抑癌基因P63(-),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20,CK-20)(-),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粘蛋白-4(

    西南国防医药 2021年2期2021-05-13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肿瘤病理类型分为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分化程度根据本院病理检查报告的肿瘤分化程度划分为高、中及低分化;因2017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指南中专家建议ESD的绝对适应证要求肿瘤直径<2 cm,故肿瘤直径以2 cm 为界。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T1a 组患者不同临

    浙江医学 2021年6期2021-04-10

  •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汤前军 审校膀胱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约占所有膀胱癌的0.24%。患者就诊时通常为肿瘤中晚期, 5年平均生存率为27%~30%[1]。约25%的患者在诊断时发现有远处转移,60%的患者在1年内死亡[2]。为提高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诊治水平,笔者对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组织学和发病机制印戒细胞是指细胞内充满黏液的液泡将深染的细胞核挤压到细胞的一侧,形成印戒的特征性表现。从组织学上看,印戒细胞癌有两种亚型:一种是印戒细胞“漂浮”在由稀疏的纤维组织形

    武警医学 2021年3期2021-03-07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分析
    直肠的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均会分泌出大量黏液,并存在印戒样细胞表达,针对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方案,是否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目前临床上还缺乏相应的研究[3-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医院数据库内现存的直肠癌病历资料共50例进行分析,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效果,探究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道县人民医院数据库登记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资料,按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5期2021-03-06

  • 发生于胃和结直肠的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部位的转移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的研究
    ina1. 引言印戒细胞癌黏附力极差,肿瘤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黏液,细胞核被挤压于胞质一侧呈“印戒”样的细胞[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分类方法,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分型被定义为:胞浆内含有大量黏液、核被推挤到一边的肿瘤细胞占50%以上[2]。印戒细胞癌是一种高侵袭性、好发于青年,并且确诊时常有淋巴结或者腹膜转移的恶性肿瘤[3,4]。其好发于胃,也可见于乳腺、膀胱、胰腺、肺、胆囊、结直肠等部位[5]。其中胃和结直肠是消化系统中印戒细胞癌最好

    工程 2020年9期2021-01-26

  • 结直肠黏液腺癌的形态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细胞形态多样包括印戒样细胞等[1]。结直肠MA的预后文献报道不一,提示MA内不同形态学特征可能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意义[2-5]。目前结直肠MA内漂浮的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报道较少,其形态学分类也不一致,导致研究结果也不相同。本文观察80例结直肠MA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将结直肠MA分为分化型、漂浮型和印戒细胞型3种组织学类型,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与结直肠MA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旨在进一步认识结直肠MA的异质性,探讨结直肠MA进一步分型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12期2021-01-23

  • 原发性第四脑室印戒细胞型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括多种特殊亚型。印戒细胞型室管膜瘤(signet-ring cell ependymoma, SRCE)是其一罕见特殊亚型,瘤细胞形态呈印戒样,极易与转移性胃肠道等部位的印戒细胞癌混淆。国内外病例报道甚少,迄今该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尚不明确。本文现报道1例SRCE,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4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卧床时加重,半年后出现视物模糊,无头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12期2021-01-22

  • 印戒征型囊性肺癌的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
    特殊的类型,形似印戒,故称其为印戒型囊性肺癌,目前研究尚无对印戒征型囊性肺癌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对印戒征型囊性肺癌与其他类型囊性肺癌的CT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提高对此类型囊腔型肺癌的认识及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年23例经胸部CT及手术确诊的囊性肺癌患者的CT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纳入标准:(1)于本院行胸部薄层CT扫描(层厚2 mm),并且有完整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2

    实用医学杂志 2020年21期2020-12-08

  • 阑尾印戒细胞癌误诊为阑尾炎一例
    织)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Grade3,图1)。侵及阑尾壁全层及周围脂肪组织,可见神经侵犯,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阑尾切端见肿瘤累及。根据术后病理检查,考虑需行二期手术。于2020年4月26日开腹行剖腹探查术+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所见:大网膜下移至右下腹及盆腔内并与盆腔及小肠广泛粘连;回盲部阑尾残端质地较硬,范围约2.0 cm×1.5 cm,活动可,余结肠及小肠无异常。第二次病理检查:(右半结肠)残余阑尾查见低分化腺癌(大部分为印戒细胞癌 Grade3,图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10期2020-11-23

  •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型GCA,部分为印戒细胞癌,右半结肠及淋巴结均未见癌。3例均合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肿瘤均未累及残余黏膜表面,呈同心圆状侵犯阑尾全层,侵犯神经,未见脉管内癌栓。典型的GCA与隐窝相似(图1A),主要由杯状细胞、印戒样细胞、潘氏样细胞组成(图1B);细胞异型性小,杯状细胞及印戒样细胞核位于细胞底部,受黏液挤压呈月牙形,未见明显核仁及核分裂;合并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的部分,则细胞异型性明显增大,形态与发生于结直肠的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相同(图1)。1.5免疫组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10-15

  • 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肝硬化患者合并阑尾印戒细胞癌1例
    病理检查结果讨论印戒细胞癌是阑尾原发肿瘤中最少见的一种病理类型,仅占4 %[1]。根据SEER(监测、流行病学和预后)数据库研究分析1973年至2001年间的数据,阑尾印戒细胞癌的发病率为每年0.15/100万人[1]。 Carr等结合以往的阑尾肿瘤病例以及2012年腹膜表面肿瘤国际会议和2016年修订的Delphi共识协议,将阑尾的非类癌上皮肿瘤分为8个组织形态结构组:腺瘤、锯齿状息肉、低级阑尾黏液瘤(LAMN)、高级阑尾黏液瘤(HAMN)、黏液腺癌(分

    肝脏 2020年8期2020-09-04

  • 利用SEER数据库进行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Nomogram图的构建
    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等[3]。胃印戒细胞癌是胃癌病例中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类型,在原发性胃癌中占3.4%~39%[4-5],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高[6]。目前,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有报道称,胃印戒细胞癌起源于黏膜固有层中腺体颈部未分化的干细胞,其特点是能够在黏膜层内广泛播散,但侵犯至黏膜下层相对于胃非印戒细胞癌较慢[7-8],一旦突破黏膜下层就会快速进展,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早期胃印戒细胞癌诊断率并不高,一般发现时已经处于进展期[9-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0期2020-08-07

  •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2例
    善化,王 勇膀胱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患者就诊时通常为肿瘤中晚期,5年平均生存率仅为27%~30%[1]。有2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现有远处转移,60%的患者在12个月内死亡。我院近年来共收治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1 病例报告病例1 男,51岁。因“排尿不畅5年余,肉眼血尿1个月”于 2011年2月入院。尿液分析:红细胞1280/μl,白细胞321/μl,尿培养(-)。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正常范围。泌尿系彩超:膀胱左侧壁42

    武警医学 2020年6期2020-07-06

  • PD98059联合紫杉醇对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联合紫杉醇对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胃印戒细胞癌KATOⅢ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紫杉醇、PD98059以及两药联合作用48 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紫杉醇、PD98059以及两药联合作用48 h或24 h后的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分裂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表达和细胞迁移情況。结果:经紫杉醇(1 μg/

    中国药房 2020年6期2020-04-08

  • 原发性膀胱黏液腺癌伴印戒细胞癌1例
    性膀胱黏液腺癌伴印戒细胞癌 A.T2WI; B.T1WI(箭示膀胱三角区不规则宽基底占位); C.动态增强CT图像; D.病理图示腺管状黏液腺癌细胞团漂浮于黏液池内(白箭),散在分布的印戒细胞(黑箭)(HE,×100)患者男,51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及血凝块半年余”就诊,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查体未见异常。MR:膀胱三角区约44.1 mm×72.2 mm×62.3 mm不规则宽基底占位向腔内突入,顶部呈菜花状及棉絮状(图1A、1B),T1WI呈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3期2020-04-02

  • 皮革胃这种病到底有多严重?
    并且还是最凶险的印戒细胞癌”;并提及“医生说可能有皮革胃”。34 岁,阳光男孩,皮革胃,印戒细胞癌,让人无法想象晚期胃癌和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年轻歌手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让人感到震惊又惋惜!吾恩微博“胃癌”就一定那么可怕吗?“皮革胃,印戒细胞癌”就一定没办法治疗了吗?我们特别邀请权威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的田艳涛主任团队来带我们了解一下,这些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什么是皮革胃?皮革胃是一种十分形象的定义和描述,指晚期胃癌的一种类型。它不像我们常听说

    饮食保健 2020年1期2020-01-17

  • 印戒细胞癌伴乳腺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其中绝大部分为印戒细胞癌[1]。由于病例数少,关于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治疗等方面未被明确阐述,本文汇报1例年轻女性乳腺转移性胃印戒细胞癌,并对既往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1-10]。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腹胀伴全腹轻压痛1月余”于2019年1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18年12月开始出现腹胀不适,后腹痛加重,腹部B超提示急性胆囊炎伴渗出,进一步检查全腹部CT,提示符合急性胰腺炎表现,胃小弯胃壁增厚伴腹腔、腹膜后多发增大淋巴结,胸腹腔积液。磁共振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9年10期2019-11-08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直肠细胞癌易变成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两种病理类型均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因此又被称作是浸润性结直肠癌[3]。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不同在于,前者黏液分泌是在细胞外进行,分化程度高,而后者黏液分泌是在细胞内,分化程度低。结直肠癌在采用手术方案后效果并不明显且再次复发率较高,为使结直肠癌病人病情好转甚至康复,延长其生命时间,采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成为主要方法。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进一步浸润、增殖或转移,直至杀死癌细胞。但化疗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极大影响,

    安徽医药 2019年10期2019-10-09

  • 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差异分析
    肿瘤,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为其中较少的病理类型[1],在最新的WHO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中,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被定义为一种特殊分型。由于结直肠印戒细胞癌较为罕见,对其相关研究也相对较少,相关研究根据同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大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0.7%~3.8%。有学者收集2015年—2018年之间2128例结直肠腺癌,其中印戒细胞癌占1.7%,黏液腺癌占2.2%[2]。还有研究指出两种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预后相差较大[3],为此本文拟收集我院病案室结直

    医药前沿 2019年7期2019-04-25

  • 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1],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发病率更低,是阑尾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常以急腹症就诊,按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有的病例可出现腹部肿块或肠梗阻。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1例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进行病理观察、免疫表型检测、两年随访,并文献复习,讨论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不适半天,呈阵发性隐痛,以中腹为主。疼痛时伴有恶心,腹痛进行性加重。于2015年5月来我院外科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8年3期2018-07-23

  • 印戒细胞癌的原发性膀胱低分化腺癌侵犯双侧精囊1例
    50000)膀胱印戒细胞是膀胱腺癌的1个亚型,膀胱腺癌在膀胱恶性肿瘤中占0.5%~2.0%[1],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约占膀胱腺癌的2%~43%[2],临床上两者并发的病例非常罕见,而伴印戒细胞癌的原发性膀胱低分化腺癌侵犯双侧精囊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本文旨在报道罕见病例诊疗成功的实例,以便临床医师相互借鉴学习。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2016年8月因尿频、尿急、尿痛1个月余入院,无肉眼血尿。尿常规提示:红细胞2(++),尿蛋白1(+);前列腺特异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18期2018-07-11

  • 宫颈印戒细胞癌合并透明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瘤,但宫颈原发性印戒细胞癌 (primary cervical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PCSRCC) 这一组织学类型较罕见。目前国内外共详细报道20余例。我院收治了1例宫颈印戒细胞癌合并透明细胞癌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37岁,孕9产2,因反复同房出血半年就诊于当地医院,妇科检查提示宫颈1个直径约1.5 cm息肉,行宫颈息肉摘除,病理检查结果为透明细胞腺癌,以宫颈癌转入我院。入院后妇科检查示:外阴、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4期2018-04-13

  • 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和诊治分析
    类中,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SRCC)(不伴有细胞外黏液者)被命名为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lasmacytoid urothelial carcinoma, PUC),伴有印戒细胞形态,既往文献报道的原发性膀胱SRCC几乎都属于该类[1]。此类型膀胱癌临床较罕见,生物学行为独特,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国内文献报道仅40多例,多为个案报道,且尚无大宗研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故我们结合曾收治的1例病例,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8年1期2018-04-04

  • 白虎膀胱转移性印戒细胞癌一例
    界卫生组织分类,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是一种组织学分型,这种分型最初是源于肿瘤的电镜下特征而非其生物学行为,镜下显示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充满黏液,核被挤压于一侧呈“印戒”样,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液分泌型腺癌,常发生于胃肠道、膀胱、前列腺及乳腺等部位,而肺脏原发性的印戒细胞癌(SRCC)却很少。原发于膀胱的印戒细胞癌,也就是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首先由Saphir于1955年描述,医学临床很少见。印戒细胞癌具有高侵袭、复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2期2018-01-31

  • 儿童结肠印戒细胞癌1例
    052)儿童结肠印戒细胞癌1例李 磊,韩新巍,王素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河南 郑州 450052)儿童;结肠;印戒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1 儿童结肠印戒细胞癌 A、B.CT示腹腔内可见大量积液,降结肠可见肠管局部增厚,病灶内可见多发钙化影;增强后可见降结肠病灶明显强化; C.PET/CT示腹腔、盆腔腹膜弥漫性增厚,放射性分布浓聚,大网膜呈“污垢”样改变。降结肠局部肠壁增厚,放射性分布较浓聚; D.镜下可见数量较多的印戒细胞,间质内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年12期2017-12-22

  • 阑尾印戒细胞癌1例及临床误诊分析
    3.com)阑尾印戒细胞癌1例及临床误诊分析李 波,彭 婕*(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荆州 434000;*通讯作者, E-mail:pengjie-77@163.com)阑尾; 印戒细胞癌; CK20阑尾印戒细胞癌为临床少见的阑尾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特异,易误诊为阑尾炎,但其在病理及影像资料上有其特殊性,本文报道阑尾印戒细胞癌1例,并对其临床误诊教训进行分析,以便为该病的准确诊断及正确治疗提供一定帮助。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4岁,因“持续性右下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2期2017-07-31

  • 印戒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1例
    吕泉清,朱 旭舌印戒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1例侯 力1,张晴晴1,孙 雷1,任秀和2,吕泉清3,朱 旭3淋巴瘤;舌印戒细胞样;B细胞;病例报道患者男性,75岁。因发现舌根部肿物1个月余入院。入院后体检发现舌根部有一直径约3 cm的隆起型肿物,伴吞咽困难。未发现全身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遂行肿物活检术。病理检查 眼观:小组织0.6 cm×0.5 cm×0.3 cm大小,灰白色。镜检:鳞状上皮下见淋巴样肿瘤细胞呈弥漫或模糊结节样增生,结节内部见少量CD21阳性的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年3期2017-06-05

  • K-ras基因状态及ras蛋白表达在胃印戒细胞癌免疫表型分类中的意义*
    as蛋白表达在胃印戒细胞癌免疫表型分类中的意义*熊秋迎1,熊 欣1,胡秀华2,涂露霞1,熊振芳1△(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昌 330006;2.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急诊科 330038)目的 探讨K-ras基因状态及ras蛋白表达在胃印戒细胞癌免疫表型分类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80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ras蛋白的表达;PCR扩增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癌组织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ras蛋白

    重庆医学 2017年15期2017-06-05

  • 更正
    83页“对比直肠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探讨磁共振成像识别直肠印戒细胞癌的可行性”一文的摘要部分第24行“Correspondence to: WANG JW, E-mail:1127195362@qq.com”更正为:“Correspondence to: ZHOU ZY, E-mail: zhouzyang@hotmail.com”。特此更正。并向该文作者和读者致歉。

    磁共振成像 2017年9期2017-03-23

  • PET/CT在胃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综述
    CT对早期胃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腺癌的诊断价值较有限。Tae Kyung Ha等对78例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PET/CT诊断原发灶总的灵敏度为65.4%,其中对早期胃癌灵敏度为45.9%,进展期胃癌灵敏度为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印戒细胞癌灵敏度仅为35.3%,非印戒细胞癌灵敏度为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而得出结论PET/CT对早期胃癌及印戒细胞癌的诊断效能不高,因此限制了在随机分组时研究的应用,建议其在胃癌诊断应用时应先区分早期、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6期2017-03-08

  •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王道虎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广东 广州 510080)许晖阳 王道虎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回肠代膀胱术。结果术后病例理告为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术后5个月肿瘤腹腔广泛转移死亡。结论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且组织类型少见的膀胱肿瘤,进展快,局部浸润性生长,有早期扩散转移倾向,预后差。膀胱肿瘤;印戒细胞癌原发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5期2017-02-23

  • 对比直肠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探讨磁共振成像识别直肠印戒细胞癌的可行性
    智洋原发于结直肠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上皮细胞肿瘤,在1951年首次报道,其中直肠SRCC更为少见[1]。不同组织学类型直肠癌采取治疗方案存在不同,局部进展期直肠SRCC尽可能首先进行手术切除,而术前不采用放化疗。与SRCC相比,局部进展期直肠腺癌(adenocarcinoma,AC)常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方案,然后进行根治性切除。因此首诊识别直肠SRCC对于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ple

    磁共振成像 2017年8期2017-02-02

  • 全消化道多发印戒细胞癌1例
    1)全消化道多发印戒细胞癌1例杜春梅,马志明,刘 昊,王旭东*(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 胃肠营养及疝外科,吉林 长春130041)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突发上腹疼痛10天”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多发溃疡,病理提示印戒细胞癌,为求手术治疗就诊于我院。查体:腹平软,上腹部、脐周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腹水征(-)。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6% 、淋巴细胞百分比 13.4%、淋巴细胞计数:0.8×109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10期2017-01-14

  • 青年原发性升结肠印戒细胞癌伴多发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青年原发性升结肠印戒细胞癌伴多发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赵 毅1高 静2青年;原发性升结肠印戒细胞癌;恶性肿瘤;腺瘤原发性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上皮细胞肿瘤,目前描述该病的文献报道很少,且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较容易与发生于结直肠的其他炎症性或肿瘤性疾病相混淆。本文报道1例升结肠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病例,探讨其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及病理医生对该病的认识。1 病例简介患者女,22岁,主诉腹痛腹胀20余天伴肛门停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10期2017-01-12

  •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华 赵铮铮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虞哲科 王晶晶 邱振明 张锐利 杨磊磊 郑永华 赵铮铮目的 探讨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286例,分为印戒细胞癌组(55例)和非印戒细胞癌组(231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印戒细胞癌组女性患者占50.9%(28/55),≤60岁患者占65.5%(36/55),肿瘤浸润至黏膜层患者占63.6%(35/55),术

    浙江医学 2016年16期2016-12-21

  • 尿道原发印戒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11)尿道原发印戒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秦杰,车翔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辽宁大连 116011)尿道癌常见病理类型为尿路上皮癌,而印戒细胞癌常见于胃肠消化系统肿瘤,在泌尿系统肿瘤中极为罕见。且症状和体征及生长形态与尿路上皮肿瘤无明显差异。现将本院收治的尿道原发印戒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2014年10月22日因“间断全程无痛血尿5 d”为主诉入院,无排尿困难,无腰腹疼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及

    重庆医学 2016年18期2016-07-15

  • 印戒细胞癌组织中ER、PR表达及与生物学特征关系的研究
    212200)印戒细胞癌主要是指由50%以上的印戒细胞所组成的肿瘤组织,在胃癌中约占10%[1],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进展迅速、侵袭力强等临床特征,与其他类型胃癌比较存在更显著的腹水转移几率[2]。该疾病主要以青年女性为最常见发病群体。以往众多研究均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女性机体雌激素分泌具有密切关联。我国学者叶志君等[3]的研究表明,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在性别、年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分子病理机制等方面均具临床特殊性。为进一步分析胃印戎细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年8期2015-02-21

  • Pgp、GST-π、TOPO-Ⅱ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TOPO-Ⅱ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李雅 叶淑芳 汪剑波 施骅 周新木 涂朝勇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化检测64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并分析其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Pgp、GST-π、TOPO-Ⅱ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6/64)、35.9%(2

    浙江医学 2015年11期2015-01-19

  • 胃癌前列腺转移1例
    癌 前列腺转移 印戒细胞癌患者男性,54岁,2006年3月因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胃印戒细胞癌,pTNM:T3N1M0。2012年7月患者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年加重伴肉眼血尿2周就诊于本院。查体: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增大,质硬,表面不光滑,可触及明显结节,无触痛,中央沟存在,肛门括约肌无松弛。辅助检查:磁共振前列腺平扫(图1):前列腺体积略增大,外周带形态饱满,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前列腺中央腺体体积不大,信号不均。实验室检验:血清PSA游离前

    中国肿瘤临床 2014年3期2014-09-10

  • 原发性宫颈印戒细胞癌1例误诊报道并文献复习
    朱虹丽原发性宫颈印戒细胞癌1例误诊报道并文献复习MisdiagnosisReportandReviewofOneCasewithPrimarySignetRingCellCanceroftheCervix王蓓蓓1,朱虹丽2宫颈肿瘤;印戒细胞癌;误诊原发性宫颈印戒细胞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宫颈恶性肿瘤,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排除其他部位的转移后,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报道仅有10例[1],发生于宫颈的则更少。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无症状的原发性宫颈印戒细胞癌的病例报告

    食管疾病 2014年3期2014-09-08

  • 膀胱原发印戒细胞癌病理、影像、超声和临床特点
    0000膀胱原发印戒细胞癌病理、影像、超声和临床特点廖其军黄瑶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四川 成都 610000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病理、影像、超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均发生尿频、尿急现象,75.00%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经CT检查可知75.00%患者膀胱两侧壁及下壁局限性增厚;经超声检查可知均出现膀胱左侧壁低回声占位(P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病理膀胱原发性印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5期2014-09-05

  • 印戒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1例
    徐 芳 刘 斌印戒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1例魏亚宁 徐 芳 刘 斌印戒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印戒细胞样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临床少见而特殊的类型。本文总结1例印戒细胞样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印戒细胞样淋巴瘤病理免疫组化特点。1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发现右侧颈部肿块20余天,颈部肿块逐渐增大于2013年2月17日就诊。查体发现右侧颈部及锁骨上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约1.5cm×1.5cm,质韧,边界清楚,活动度稍差,无触痛,与皮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2014-07-05

  • 两种不同类型的胃癌组织中DNA氧化损伤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的 检测胃腺癌、印戒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8-oxodGsn)水平,探讨DNA氧化损伤与不同类型胃癌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提取42例胃癌(腺癌28例,印戒细胞癌14例)及癌旁5cm以外的正常组织的DNA,并采用核酸酶P1和碱性磷酸酶消化成单个核苷,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其8-oxodGsn的水平;同时联合免疫组化法对组织中的8-oxodGsn进行定位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8-oxo

    浙江医学 2014年24期2014-04-13

  •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1例
    庆400016)印戒细胞癌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SRCC)为黏液腺癌,多发生于消化道,泌尿系统发生此病极为罕见。自1955年Saphir 首次报道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以来,国内外仅有少数分散的报道。我们于2009年10月收治该病1 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8 岁,因尿频、尿急、尿痛1月余入院,既往否认胃肠道疾病病史,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尿常规提示血尿。B 超示:膀胱后壁近膀胱颈处一异常回声,大约1.6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3年4期2013-03-15

  • 印戒细胞癌66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226200)胃印戒细胞癌是一类分化差、侵袭力强、进展速度快、转移性高的高度恶性肿瘤,肿瘤容易在胃壁内弥漫浸润性生长。我院2000年~2007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66例,现将其病理形态特征、临床特点等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6例,其中男30例,女36例,男女之比为1∶1.2,年龄23~79岁,平均51岁,其中30岁以下4例,2男2女,就诊时2例女性患者已有卵巢转移,60岁及以上21例,30~59岁41例,临床表现有上腹

    吉林医学 2013年13期2013-02-20

  • 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腺癌、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及黏液腺癌。特殊类型癌有鳞癌、腺鳞癌、原发性绒癌、淋巴上皮癌、肉瘤样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腺癌等[1]。胃黏液腺癌相对较少,胃黏液腺癌更易发生浆膜浸润,浸润性更强,中晚期更易腹膜种植,中晚期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很少有对其发病部位进行研究。我们收集了我院75例胃腺癌对其中60胃黏液腺癌对其发病部位和发生在胃底的其他类型腺癌15例进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了荣成市中医院病理科2005至2012年间诊断胃黏液腺癌60例,其中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0期2013-01-25

  • 胃癌的病理诊断分析
    分化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2例,黏液腺癌3例。结论胃镜活检标本诊断胃癌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胃镜活检;胃癌;病理诊断胃癌是胃黏膜呈腺样分化的一种恶性上皮性肿瘤,也是常见的危及人类生命的肿瘤之一,根据胃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我国每年死于胃癌的患者约占17万左右,几乎接近世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病死率较高。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胃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约2万左右,5年生存率仅占20%[1]。由于早期胃癌的临床症状尚不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3期2013-01-24

  • 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耐药基因表达特点分析
    弥漫型胃癌尤其是印戒细胞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2]。现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5月32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耐药基因特点,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2011年5月32份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其中内镜取材标本21份,大部切除胃标本11份),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33~89岁,平均60.5岁。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贫血、消瘦、食欲减退、反酸、嗳气、腹部胀痛、腹部包块

    山东医药 2012年31期2012-04-14

  •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核偏位,形如“印戒”细胞,多位于黏膜下及肌层,晚期可浸润至浆膜层或浆膜外组织,甚至转移。按WHO(2010)分类[1]Ki-67<2%应归为神经内分泌瘤一级[NET G1(carcinoid)],>2%可归为神经内分泌瘤二级[NET G2(carcinoid)]。本组8例类癌归为NET G1(Ki-67为0.5~1%),2例归为NET G2(Ki-67分别为3%、5%)。见第467页图1~3。2.3 免疫组化 Syn阳性7例,CgA阳性9例和CD56阳性

    浙江实用医学 2011年6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