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

  • 李健吾的莫里哀喜剧研究初探
    年是法国喜剧家莫里哀诞辰400周年,恰巧也是中国文学家、戏剧家、法国文学翻译家和批评家李健吾先生逝世40周年,中国第一个真正翻译出版了《莫里哀全集》的不是别人,正是健吾先生。其实,他在法国文学方面所做的贡献远不止于将莫里哀的作品系统地翻译和介绍给了国人,在小说翻译和评论方面同样功勋卓著,尤其是在19世纪大文豪福楼拜的译介上所取得的成就至今无人逾越。可惜的是,无论是对于李健吾的法国戏剧译介还是文学译介,中国学界给予的关注都与其本身的成就难以匹配。两者相较,其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10-12

  • 莫里哀喜剧:自由的戏剧
    译 宫宝荣 校莫里哀为法国剧作家,其作品是国内被搬演最多的,在海外则堪与莎士比亚媲美。莫里哀剧作在当今的演出数量之多,远非同时代的两位伟大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可以相提并论;其他法国经典剧作家,尤其是马里伏和费多(1)译者注:Pierre de Marivaux(1688—1763),法国18世纪喜剧家,著有《爱情与偶遇游戏》等。Georges Feydeau(1862—1921),法国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喜剧家,以创作商业性的林荫道戏剧闻名,代表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10-12

  • 巴黎莫里哀拱廊街
    痴迷,法国人对莫里哀的景仰也是刻进了DNA里,几乎所有的光辉时刻,他们都想与莫里哀共享:法国最古老的国家剧院别称“莫里哀之家”;戏剧界最权威的荣誉叫做“莫里哀之夜”;500法郎纸币的两面都印上了莫里哀肖像;法语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视为“莫里哀的语言”……而巴黎玛黑区的莫里哀拱廊街,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才会被冠以“莫里哀”之名?莫里哀拱廊街位于蓬皮杜艺术中心附近,全长46米。一个简易的铁艺门,一块灰底黄字的招牌“Passage Molière”,构筑起一个无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7期2023-08-28

  • 关于李健吾莫里哀喜剧翻译的译者行为研究
    数量众多,其中莫里哀喜剧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对莫里哀及其喜剧作品有着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在莫里哀33 部戏剧作品中,李健吾前后翻译了其中最主要的27 部,成为“莫里哀喜剧的著名翻译家”(陈玉刚,1989:304)。除李健吾外,赵少侯、李玉民、肖熹光等知名翻译家均翻译过莫里哀的喜剧,但李健吾的系列译本被视作“目前我国出版的、最好的莫里哀作品的译本”(陈惇,2012:77)。作为莫里哀喜剧翻译的主要译者,李健吾何以“创作”出“最好的”译文?他的莫里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2

  • 400 岁莫里哀在法国“无处不在”
    □ 高 山莫里哀是法国著名剧作家、戏剧导演、演员,2022 年1 月15 日是他诞辰400 周年纪念日。400 年来,法国社会风云变幻,政体一再变更,唯有莫里哀,却被从国王到城市劳动阶层、从极左派到极右派、从巴黎人到外省人、从马克思主义者到法国民族主义者的各色人等所喜爱。莫里哀作品对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法国24 电视台的概括言简意赅:法语就是法国人口中的“莫里哀的语言”,而莫里哀作品就是法国文化的核心部分。“莫里哀之家"上演莫里哀喜剧莫里哀

    中外文摘 2022年11期2022-08-02

  • 莫里哀喜剧在中国
    颜2022年是莫里哀(1622-1673)诞辰400周年,法国本土及海外法语地区都有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中国人与莫里哀喜剧之间的渊源可追溯至晚清使法外交官陈季同(Tcheng-Ki-Tong, 1852-1907)的《中国人的戏剧》(Le théâtre des Chinois, étude de moeurs comparées,1886)一书。中国著名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焦菊隐在1928年就曾说过:“我们对于莫里哀这个名字,听得太熟悉了,差不多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2年4期2022-04-08

  • 喜剧大师莫里哀的悲喜人生文
    国著名喜剧大师莫里哀。随着剧情的发展,只见他剧烈地咳嗽起来,大口吐血,随之倒在舞台一角的扶手椅中,就像他往常扮演的重病者或死人一样被抬到了幕后。台下随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甚至欢呼,演得真是太像了!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他们最喜爱的喜剧大师莫里哀竟然真的告别了他那短暂而又辉煌的人生,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倾注了大量情感和心血的戏剧舞台。猴楼里出生的喜剧小丑17世纪初,卢浮宫附近的十字大市场已经很热闹了。在市场的东北角有一座小楼格外显眼。它的出色并不是来自别致

    世界文化 2022年2期2022-03-19

  • 莫里哀剧作无国界
    念了著名剧作家莫里哀诞辰400周年。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过社交媒体表示,莫里哀的杰作如《无病呻吟》《愤世者》《吝啬鬼》早已成为经典,通过戏剧、电影、书籍永载人类集体记忆。莫里哀原名冉·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1月15日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莫里哀是长子,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十岁丧母,外祖父常带他观看戏剧。莫里哀遵照父意进入大学修习法律,却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最终将父亲的产业继承权让给弟弟,彻底投身戏剧事业。1645年莫里哀在巴黎组织剧团到各省巡演,因经营不善

    世界知识 2022年4期2022-03-01

  • 荣耀
    ,法国戏剧作家莫里哀声誉卓著。然而,他生前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演员,经常饰演自己劇本中被嘲讽的那个“丑角”。他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只是他的艺名。演戏在当时是一种为许多人不屑的行当。莫里哀一生钟情于戏剧和表演。为从事自己所爱,他放弃了原本可以沿袭的“国王侍从”名分和父亲希望他继承的事业——经商,或者做律师。由于债务,他曾颠沛流离十多年。劳累过度使他罹患肺病。集编剧、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莫里哀最终死在他热爱的舞台上,年仅51岁。因为教会的压制,莫里哀

    读者 2021年4期2021-02-01

  • 荣耀
    上,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声誉卓著。然而,他生前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演员,经常饰演自己剧本中被嘲讽的那个“丑角”。他的原名是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只是他的艺名。演戏在当时是一种许多人不屑的行当。莫里哀一生钟情于戏剧和表演。为从事自己的所爱,他放弃了原本可以沿袭的“国王侍从”名分和父亲希望他继承的事业——经商,或者做律师。由于债务,他曾顛沛流离十多年。劳累过度使他罹患肺病。集编剧、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莫里哀最终死在了他热爱的舞台上,年仅51岁。因为教会的压制,莫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4期2020-11-28

  • 荣 耀
    上,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声誉卓著。然而,他生前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演员,一个经常饰演自己剧本中被嘲讽的那个“丑角”。他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只是他的艺名。演戏在当时是一种许多人不屑的行当。莫里哀一生钟情于戏剧和表演。为从事自己的所爱,他放弃了原本可以沿袭的“国王侍从”名分和父亲希望他继承的事业——经商,或者做律师。由于债务,他曾颠沛流离十多年。劳累过度使他罹患肺病。集编剧、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莫里哀最终死在了他热爱的舞台上,年仅51岁。因为教会的压制,莫

    中外文摘 2020年22期2020-11-12

  • 莫里哀的荣耀
    上,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声誉卓著。然而,他生前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演员,一个经常饰演自己剧本中被嘲讽的那个“丑角”。而演戏在当时是一种许多人不屑的行当。莫里哀一生钟情于戏剧和表演。为从事自己的所爱,他放弃了原本可以世袭的“国王侍从”名分和父亲希望他继承的事业——经商,或者做律师。由于债务,他曾颠沛流离十多年,劳累过度又使他罹患肺病。集编剧、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莫里哀,最终死在了他热爱的舞台上,年仅51岁。因为教会的压制,莫里哀的葬礼在一个黄昏后举行,冷冷清清。“他是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23期2020-08-19

  • 巴黎与莫里哀
    阶层而言如此。莫里哀路易十四和莫里哀17世纪上半叶,更多的宫殿在巴黎动工修建。1615年,为玛丽·德·梅迪奇修建的卢森堡宫动工。1632年,红衣主教黎塞留指示将自己的宅邸改造为红衣主教宫,后来成为皇家宫殿。1638年,路易十四出生,对他来说,全巴黎的宫殿犹嫌不足。1643年,路易十四才4岁零8个月就加冕为王。尽管生活奢华富贵,这位小国王的童年却十分孤独。他主要由仆人照顾,而由别人代表他统治国家。这一时期,一场争权夺利的较量一直在皇室、贵族、法院和教会之间进

    检察风云 2020年10期2020-06-29

  • 《太太学堂》中的身份符号双重性及其错位
    玉【摘要】 以莫里哀《太太学堂》中的人物为切入点,揭示其中人物身份符号的双重性及其错位关系,并将这种错位置于剧本结构以及更加广泛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查,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该剧作的喜剧要素和喜剧效果。【关键词】 莫里哀;《太太学堂》;身份符号;错位[中图分类号]J83  [文献标识码]A《太太学堂》[1]是17世纪法国著名戏剧家莫里哀的一部经典之作,于1662年成功上演,被后世誉为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山之作、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正式诞生的标志。从1643年莫里哀

    艺苑 2019年4期2019-10-08

  • 赢得生前身后名
    贵族们一心想把莫里哀赶出地球,至少赶出巴黎,为此他们在剧团演出之前各种使坏。然而莫里哀更珍视平民的赞誉,看着被自己讽刺的贵族暴跳如雷的样子,他想了想说道:“既然他们那么生气,那我……就再多写几部戏剧吧!”丑恶集结号在莫里哀的作品中,佃户、仆人、工匠这些平民小人物大多是善良的、可爱的。不过莫里哀很少让他们当主角,他剧中的一号人物简直可以集结成一个丑恶嘴脸的花名册,瞧瞧这些剧本的标题:《伪君子》《恨世者》《吝啬鬼》《无病呻吟》莫里哀笔下的主角基本都是昏庸腐朽的

    艺术启蒙 2019年9期2019-09-10

  • 爱写戏的国王侍从
    少年吧,这个叫莫里哀的少年可真不让人省心。莫里哀出生在1622年的法国巴黎,那个时候别说法国,整个欧洲都有一种“贵族瞧不起平民”的氛围。而莫里哀的父亲只是一位挂毯商人。但难得的是,父亲把他的生意做到了宫廷里,还花大价钱给自己买了一个“国王侍从”的身份,全家的地位顿时提高了不少。莫里哀便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成长起来。老爸是国王身边的人,这种“高级”身份是可以世袭的。按照他老人家的计划,等莫里哀长大了,便可以一边经商,一边做国王侍从,过上“富二代”的生活,走向人

    艺术启蒙 2019年8期2019-09-10

  • 论民国时期莫里哀《答尔丢夫》的中国化喜剧形象
    话语与社会权力莫里哀《答尔丢夫或者骗子》(Tartuffe ou L'Imposteur)是一个可争议的、最受关注的性格喜剧,往往被认为是莫里哀的代表作。1924年H.et T.Pauthier《法国文学史》之“十七世纪之喜剧及寓言”写道:“文人名士莫不赞扬其伟大人物喜剧(Comédie de caractère),其中研究人心中之永久的劣点,如吝啬、伪善等。属此种剧者有三名著:《守财奴》(L'Avare),《答断夫》《伪君子》(Le Tartuf e),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7-13

  • 以“泰笃夫”探析莫里哀《伪善者》的喜剧美学
    是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讓人读来忍俊不禁。它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丑角泰笃夫,并围绕他开展了一些人性中美与丑的较量。探析泰笃夫的可笑性以及他的失败,有助于我们理解《伪善者》的喜剧美学。[关键词]伪善者;莫里哀;喜剧;美学《伪善者》最初于1664年5月12日在凡尔赛的游园会上演出,是莫里哀的重要作品。现实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在17世纪60年代的法国,教会势力虽受到王权力量的压制,但仍有潜在的反动势力。其中秘密组织“圣体会”专门借着宗教

    活力 2019年6期2019-07-10

  • 《伪君子》中道丽娜和艾耳密尔的形象特点
    内容摘要: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伪君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伪君子》中,莫里哀成功塑造了达尔杜弗伪善狡诈的形象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从角色的语言等角度分析《伪君子》中道丽娜和艾耳密尔的性格特征,以此来探究莫里哀剧本中女性角色的特点与作用。关键词:莫里哀 伪君子 女性形象一.聪明机智、勇敢正直的道丽娜在第三幕第二场中,达尔杜弗一出场就说了句虚伪的话:“劳朗,把我修行的苦衣和教鞭收好了;祷告上帝,神光永远照亮你的心地。有人来看我,就说我把募来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5期2019-05-29

  • 论鲁迅小说《孔乙己》之“讽”与莫里哀戏剧《伪君子》之“刺”
    说《孔乙己》与莫里哀戏剧《伪君子》,论述鲁迅之“讽”与莫里哀之“刺”真正的写作意图。一方面,从作品的内部张力发掘作者的讽刺指向。另一方面,从各部作品的联系与对立出发探寻真正意图,最后发掘出二者编织于文本与剧目中的对于人性的审视和思考。关键词:鲁迅;莫里哀;人性作者简介:常楚英(1995-),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四川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西方文学思潮与文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2019-04-16

  • 莫里哀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法语意为长春藤。他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659年,莫里哀创作了《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而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莫里哀继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淫秽”“诋毁宗教”,再次遭到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3期2019-01-10

  • 欧洲舞台上的莫里哀:古典喜剧在当代,观众还会笑吗?
    点。法国剧作家莫里哀,作为古典喜剧成熟的代表剧作家,其喜剧作品中成熟的模式、技巧都有其教科书般的意义,但如若将其搬上舞台,与不同时代的观众见面,让他们笑,则变成了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本文以当代欧洲舞台上莫里哀的三部作品为例,以其具有代表性特征的舞台处理手法及其效果,讨论古典喜剧在当代剧场中的排演现象。一、比利时导演的《恨世者》:消费时代的莫里哀论及莫里哀喜剧的成功之处,说来说去,总离不开莫里哀剧作中与其所处时代的紧密关系——“莫里哀之所以能留住观众,是因为

    剧作家 2018年3期2018-09-10

  • 莫里哀笔下的“行骗”情节探析
    500)在阅读莫里哀的剧本作品时,笔者发现其剧作中常出现“行骗”这一故事情节,通过梳理他作品中的“行骗”情节,尝试分析该情节形成的原因,探讨莫里哀剧作对后世的影响。莫里哀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喜欢上了喜剧,在记录他的传记里曾记:“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到离家不远的著名的新桥和多芬广场,看流浪艺人的露天演出。这些艺人们演出的都是充满着欢乐和激情的民间闹剧或喜剧,例如聪明的农夫愚弄贪婪神父和强暴的贵族;正当芳龄的太太巧妙地哄骗年老而凶恶的丈夫等”。[1]童年时期观看民间闹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2018-04-01

  • 莫里哀遇见中国
    吝啬鬼》改编自莫里哀的同名戏剧,讲的是悭吝到家的阿巴贡,信奉“世上的东西,就数钱可贵”的种种啼笑皆非的故事。莫里哀《吝啬鬼》的原著为罗马时期新喜剧作家普罗特斯的《一坛金子》,原来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穷老汉偶然捡到一罐金子,终日惶惶不安,唯恐被人盯上,小心翼翼埋藏起来,却还是被和女儿相恋的仆人偷走。为了要回金子,老汉答应了二人的婚事,最后还把金子当作送给女儿的嫁妆。原著中的老汉虽然爱钱如命,总因父女情深而没有泯灭人性,这一点与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截然不同。《吝啬鬼

    南风窗 2017年15期2017-08-16

  • 浅析莫里哀喜剧芭蕾《贵人迷》中的讽刺手法
    阳理工大学浅析莫里哀喜剧芭蕾《贵人迷》中的讽刺手法林珈仰 沈阳理工大学20世纪初莫里哀的作品开始传入中国,引发了戏剧理论界和舞台实践的“莫里哀”热。文章着重对莫里哀创作背后的文化动因 进行了深层次解读, 指出其作品与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的密切联系。在中国传播的莫里哀剧作,也用讽刺的笑和忧愤的恨见证了中国话剧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曲折道路。莫里哀 喜剧芭蕾 攀附贵族作为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旗帜的喜剧大师莫里哀,他的喜剧作品几乎家喻户晓,在喜剧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

    消费导刊 2017年16期2017-07-12

  • 关于《伪君子》的文本赏析
    :《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在法国文学史占有独特的地位,在中国的戏剧研究中也是不容忽视的经典。关于此剧的研究文章多不胜数,但笔者发现多数文章研究虽极其深入,但是缺少对文本整体性的把握,不利于对原文的理解。本文拟从作品结构,扁形人物塑造,创作艺术手法,以及作品喜剧体现悲剧性四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希望对读者理解《伪君子》一剧有所帮助。关键词:莫里哀 伪君子 三一律 扁形人物 讽刺喜剧 悲剧性一、對“三一律”的运用何谓“三一律”?“三一律”是指17世纪法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6期2017-07-05

  • 莫里哀喜剧中的小人物分析
    110036]莫里哀喜剧中的小人物分析⊙马丽君[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 110036]莫里哀作为17世纪法国人最喜爱的喜剧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充分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其作品塑造了不同的小人物,莫里哀通过形象生动地描写这些不同小人物的心理活动,传达出人民对民主平等思想的追求。本文通过剖析莫里哀作品中小人物的不同功能和带来的喜剧效果,小人物的特殊形象和代表的不同人物性格,再现了莫里哀通过作品表达出的积极进取的民主思想。莫里哀

    名作欣赏 2017年14期2017-05-25

  • 莫里哀喜剧与晚清文人的域外文化认知
    54000)莫里哀喜剧与晚清文人的域外文化认知徐欢颜(河南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莫里哀喜剧伴随着晚清文人“睁眼看世界”的过程逐渐进入中国文化视域。作为晚清外交官,陈季同著述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寻找莫里哀喜剧与中国戏剧传统的文化共通性,引导西方读者相对宽容地理解中国文化。曾朴对于莫里哀喜剧的评价,一方面受到其法国文学启蒙导师陈季同的影响,另一方面兼有历史考据和文学想象的成分。莫里哀;晚清文人;文化认知1886年,一位晚清外交官陈季同在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2-23

  • 莫里哀喜剧中的小人物分析
    【摘 要】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同时又是一位身兼编剧、导演、演员于 一身的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喜剧作品触及到了法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他通过喜剧传达的民主平等思想,俨然已超越了其所属时代。在他的喜剧作品中,小人物常 常独树一帜,这些小人物通常由身份、地位都相对低微的侍者、仆人担当,但他们聪明机智、 灵动活泼,在各种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尽显市民阶层的智慧。莫里哀竭心塑造的这类人物,在 其喜剧创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是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4期2016-11-19

  • 莫里哀“伪君子”形象的起源及流变
    0018]论莫里哀“伪君子”形象的起源及流变⊙梁蔚[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杭州310018]摘要: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的剧作《伪君子》塑造了“达尔杜弗”这位典型的宗教骗子形象。在创作此形象的过程中,作家借鉴了意大利即兴喜剧的人物原型和法国传统闹剧的情节。本文从“伪君子”形象的起源、在莫里哀笔下形象的流变及其历史原型等方面论述莫里哀在剧中塑造的“达尔杜弗”不仅是这部剧作从最初的滑稽闹剧演变成喜剧经典的关键要素,也反映了法国1

    名作欣赏 2016年12期2016-07-12

  • 游走在悲剧边缘的莫里哀喜剧
    第四场演出中,莫里哀在最后一幕咳血被抬下了舞台,当晚与世长辞。几年前,米歇尔·蒂迪姆因病入院,在病榻中研读莫里哀的《无病呻吟》,深受打动和启发。于是,他决定将这部17世纪的经典重新搬上舞台,让剧中主人公阿尔冈这个似病非病的“医生”来“医治”这似病非病的众生和世界。在《无病呻吟》来沪演出之际,导演米歇尔·蒂迪姆与我们分享了他对莫里哀、对排演《无病呻吟》的思考。古典的布景 现代的情境当我第一次看这个剧本,我的感觉是,这部剧真的好现代啊!虽然写于17世纪,但探讨

    上海戏剧 2016年6期2016-05-14

  • 古典主义的回音
    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才是古典主义戏剧的最高典范。这种法国式的骄矜一直守护着古典主义的传统,将之顽强地延续到法国的现代演剧中。譬如这次由法国南锡国立戏剧中心带来的莫里哀名作《无病呻吟》。《无病呻吟》里呈现的依旧是莫里哀所钟爱的人物图谱:这边厢,被蒙骗的父亲阿尔冈定会迷恋一个貌美心狠的继室贝丽娜;那边厢,善良的小姐昂热利克和英俊的克莱安特必须一见钟情;两边斡旋的女仆图瓦内特将要为年轻人的爱情保驾护航;四角里还有几名奇形怪状的配角作番点缀;最后少不了再空降一位

    上海戏剧 2016年6期2016-05-14

  • 莫里哀《达尔杜弗》
    大学 彭建华论莫里哀《达尔杜弗》●福建师范大学 彭建华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卓越的喜剧演员、戏剧活动家。莫里哀的作品有33部剧作和8首诗,莫里哀极富想象力的戏剧作品大致可以划分为闹剧、喜剧、芭蕾舞剧、音乐剧,他也创作过悲喜剧。五幕诗体喜剧《达尔杜弗,或伪君子》是莫里哀最重要的风俗-性格喜剧,该剧由1962个十二音节的亚历山大体诗行写成,全剧使用了押韵的双行诗体。莫里哀,喜剧,亚历山大诗行,双行诗体,达尔杜弗约翰-巴蒂斯特·波克兰(艺名“莫里

    法语学习 2016年3期2016-04-16

  • 从《伪君子》分析莫里哀对文艺复兴文学的继承性
    说《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著作,以人物答尔丢夫的性格行为为主线,反应欧洲文艺复兴的资产阶级生活以及道德思想。本文主要从《伪君子》中人物的特点来分析莫里哀对文艺复兴文学的继承性。【关键词】《伪君子》;文艺复兴文学;莫里哀;继承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是社会意义的核心和主导思想,是当时反封建和反教会的道德思想武器,文艺复兴文学中以人文主义为主,抨击封建制度及宗教禁欲主义,其文学形式有着丰富多彩的手法,多数以长篇小说为主,是当时许多文学作家的重要写作手法,除了小说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2015-09-22

  • 名著中的数学
    莫里哀是法国著名的喜剧作家。在他的著名喜剧《吝啬鬼》中,主人公阿尔巴贡是个自私贪婪、爱财如命的人。他想娶玛丽亚娜,但又嫌她带不来彩礼。于是他将媒婆找来,那媒婆投其所好,把玛丽亚娜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这个姑娘吃得很节省,一年等于节省了■彩礼;她穿得也很朴素,一年又等于节省下■彩礼;她还讨厌赌钱,假如赌钱,一年至少要输掉2万法郎,按■算吧,也不是个小数!所以节省下来,彩礼钱不是出来了吗?媒婆的这段话,可看作一道数学题。你能根据媒婆的话,算出阿尔巴贡想要多少彩礼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5年6期2015-07-08

  • 莫里哀喜剧中的仆人角色分析——以《吝啬鬼》为例
    730070)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其喜剧手法夸张、结构巧妙、台词诙谐。他的《吝啬鬼》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并以此闻名于世。在剧中,莫里哀巧妙地运用阿尔巴贡的身边的仆人,及时地推动了阿尔巴贡自身色欲和金钱之间的矛盾冲突,将阿尔巴贡这一吝啬鬼的典型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一、《吝啬鬼》中的仆人角色《吝啬鬼》中的仆人总共有五个:1.阿箭——克莱昂特的听差;2.雅克师傅——身兼厨子和车夫两种职务;3.克楼德妈妈——女仆;

    戏剧之家 2015年7期2015-06-01

  • 莫里哀喜剧的讽刺性对法国人幽默感的影响
    国的著名戏剧家莫里哀,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创作先驱,他创作了大量的古典喜剧。可以说是开创了古典主义喜剧的先河,他的作品对整个戏剧界尤其是喜剧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他的喜剧作品对法国人式的幽默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莫里哀喜剧作品出发,从其中极具的讽刺意味来分析其作品对法国人幽默感所产生的影响。关键词:莫里哀;喜剧;幽默感;影响莫里哀,本名是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他是法国鼎鼎有名的喜剧家,同时也是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开创者。我们知道莫里哀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7期2015-05-30

  • 达尔杜弗
    伪君子》代表了莫里哀喜剧的最高成就。这出戏的全部艺术构思就是为了塑造一个伪善性格的代表——达尔杜弗,并深刻揭露这种性格的危害。在欧洲,达尔杜弗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这也体现了莫里哀喜剧被称为性格喜剧的特色。伪君子达尔杜弗是全剧的中心人物。莫里哀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性,对他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这是一切伪善者的共同手段。其次,作者通过他“贪食、财、

    文苑·经典美文 2015年6期2015-05-30

  • 漫谈莫里哀的《太太学堂》
    中国观众来说,莫里哀这位法国喜剧大师是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说熟悉,是因为莫里哀作为世界级的艺术巨人,在中国不说是妇孺皆知至少也是位耳熟能详的,其作品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被译成中文,至世纪末更有中文版全集问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前身——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在1980年代还曾上演过《吝啬鬼》,深受观众的喜爱。说陌生,则是这位给世人留下了30多部作品的喜剧作家,其在中国上演的剧目与数量都极其有限,主要集中在《伪君子》、《吝啬鬼》等个别作品。虽然2011年也曾有

    上海戏剧 2014年10期2015-04-30

  • 莫里哀遭遇译制腔
    便是许多观众对莫里哀喜剧的印象了。然而,就在这个秋天,关于“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戏剧印象全都变换了一个模样——《太太学堂》里的哭笑众生衣着考究、作风老派,以三件套的西装、膝长的短裙,还有一口深沉又动情的译制片腔调,站在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上。当莫里哀遭遇译制腔,真是意外得令人期待呢。这场巧遇并不是偶然。今年恰逢中法建交50周年,将莫里哀和上海话剧的际会移植到1964年,正是法国导演Vincent Colin的匠心所在。舞台被设计成60年代的法国摄影棚

    上海戏剧 2014年10期2015-04-30

  • 莫里哀与中国
    莫里哀与中国曹文刚(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莫里哀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和最受欢迎的西方戏剧家之一。中国译者译介他的戏剧作品,同时也为中国读者塑造了他的富有战斗精神的中国形象。莫里哀在他的喜剧中提出了各种严肃的社会问题,以滑稽的形式揭露宗教、封建与一切丑恶事物的反动面目。莫里哀与同时代的中国戏剧家李渔在喜剧观念和创作上很接近。他们的作品忠实于生活,反映出人民心声,具有民主思想。中西方不同的喜剧观念和东西方观众对喜剧的欣赏习惯不同,使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年5期2015-03-27

  • 浅析莫里哀喜剧中的小人物分析
    054)一、“莫里哀”喜剧的特点作为法国十七世纪民众当中的盛宴——莫里哀的喜剧。在喜剧当中通常所描述的都是比较“坏”的人物,然而在这里的“坏”确不是指的人性当中的“恶”,而指的是人所具有的某些“丑陋”的方面。从某些程度上来说,这种表现则表现为一种滑稽可笑的并且在此种食物当中包含一些丑陋与错误的时间,但这种错误与丑却不至于引起人们的痛苦或者是对人造成某些方面的伤害。在《诗学》当中,亚里士多德对喜剧进行了相关的定义,并从中确定了喜剧不断向前所发展所要前进的方向

    城市地理 2015年2期2015-03-16

  • 早期莫里哀研究与中国现代喜剧批评话语的建立
    徐欢颜中国的莫里哀喜剧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期,它是随着西方喜剧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而不断嬗变的。在早期莫里哀研究中,焦菊隐的《论莫里哀》并不是最早论述莫里哀及其喜剧的文章,但焦菊隐论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力图克服早期莫里哀研究中以介绍性质为主而导致的粗浅弊病,不仅在莫里哀喜剧中国化的阐释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中喜剧批评话语体系的建立也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将以焦菊隐的莫里哀研究作为代表性案例来梳理20世纪中国莫里哀研究的历史脉络,

    文艺争鸣 2014年5期2014-10-10

  • 国内外莫里哀研究初探
    一、欧美学者的莫里哀研究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是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代表性作家、法国喜剧的开创者。从其生活的十七世纪开始,莫里哀就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几个世纪以来,欧美尤其是法国学者们对莫里哀的研究已经范围极广,水平极高。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Centre Nationale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的研究者们曾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对莫里哀的作品及资料做出了全面的总结:如GUIBERT A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08-15

  • 民族化的实验性演出——论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屈打成医》
    院小剧场演出了莫里哀经典喜剧《屈打成医》,这是2013年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的邀请剧目。在年末岁尾热闹异常的北京戏剧演出市场中,该剧的导演王孟侠、刘申并非人气大腕,演员也都是以中戏毕业的年青人为班底,演出的又是一部外来改编的喜剧,票房收入是否能够保证,可以说存在较大的风险。但令人意外的是,该剧在首演当日座无虚席,还在舞台前区加了一排椅子,此后10天的演出也获得了不错的观众反响,在2013年的中国话剧演出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笔者看来, 《屈打成医》演出的成功在

    文艺论坛 2014年16期2014-08-15

  • 用存在主义观点看莫里哀的喜剧戏剧艺术
    存在主义观点看莫里哀的喜剧戏剧艺术⊙赵升平[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晋中030619]古典主义时期悲喜剧划界森严,莫里哀独能在困局中将喜剧开出一片天地,除了文人那固有的执着之外应该说也有一些“不得已”的因素在里面,这当中就包括了如何“存在”的问题。这里有两个意义呈现出来:一是宁可为“心中所爱”吃尽苦头,也不愿随波逐流庸庸碌碌;二是首先要能够“存在”,然后才可能完成梦想。应该说这样的选择既崇高又实际。它昭示了生命的本质,又体现了现实的无可奈何。而这说到底正是

    名作欣赏 2014年33期2014-07-14

  • 西方古代戏剧中“丑角”研究——以莫里哀戏剧“丑角”为例
    810007)莫里哀的戏剧在西方戏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戏剧丑角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且莫里哀的戏剧丑角也在西方戏剧史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具有古希腊、古罗马的戏剧丑角的正统性和娱乐性,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莫里哀剧作流传下来的有33部,其中喜剧就有27部,代表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伪君子》《吝啬鬼》《史嘉本的诡计》等,其中的丑角形象十分具有时代意义,代表了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审美风尚。莫里哀的戏剧丑角大致可以分三类:第一类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2014-02-12

  • 浅析莫里哀喜剧中的仆人形象
    摘 要:本文以莫里哀三部不同时期所创作戏剧中的仆人形象(《太太学堂》中的阿南、尧尔耶特 ;《伪君子》中的道丽娜;《司卡班的诡计》中的司卡班)为例,对莫里哀笔下仆人形象的个性以及在戏剧中地位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进而探究莫里哀写作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不同时期莫里哀对下层平民态度的转变。关键词:莫里哀;仆人形象;民主性;人民性作为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莫里哀以精湛超人的笔触、诙谐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性格各异而又

    卷宗 2013年6期2013-10-21

  • 莫里哀与李健吾的现代喜剧创作
    454000)莫里哀与李健吾的现代喜剧创作徐欢颜(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李健吾的多部现代喜剧,在故事情节和喜剧形式方面均受到莫里哀喜剧的影响。文章以《以身作则》和《新学究》为例,分析李健吾现代喜剧的内核——喜剧性格和喜剧精神,阐明其不同于莫里哀喜剧的个性化美学特征。莫里哀;李健吾;现代喜剧;喜剧性格;喜剧精神李健吾是我国著名的莫里哀喜剧研究专家,他的莫里哀喜剧翻译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同时,他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知名的现代喜剧作家,创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4-14

  • “喜剧性”及莫里哀的喜剧成就
    )“喜剧性”及莫里哀的喜剧成就欧阳菁 夏海玲(赣南教育学院 外语系,江西 赣州 341000)论文分析了“喜剧性”在喜剧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性,并且通过阐释莫里哀对前人的超越和对后人的启发来见证莫里哀的喜剧成就。喜剧性;莫里哀;突破;传承一 “喜剧性”在新古典主义之前的呈现古希腊喜剧从民间的祭仪和滑稽戏演变而成,因此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到台词、动作,都非常夸张、滑稽,甚至有些荒诞、粗俗,这也就奠定了喜剧自诞生就带有的主要基调——滑稽,也因此喜剧落了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7期2012-04-07

  • 莫里哀和他的《伪君子》
    745000)莫里哀和他的《伪君子》杜娟(陇东学院英语系 甘肃庆阳 745000)十七世纪法国文坛星空里最独特的一颗亮星就是“无法模仿的莫里哀”,本文从莫里哀的身世谈起,涉及到《伪君子》的艺术创新。如现实主义角度开了塑造典型性格的先河;喜剧中插入了悲剧、民间剧、风俗剧等各种戏剧因素。莫里哀;《伪君子》;现实主义;典型性格;各种戏剧因素十七世纪法国文坛星空里最独特的一颗亮星就是“无法模仿的莫里哀”,当我们抬头仰望着他的时候,他身上散发出的倔强,眼睛里透出的坚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关于《悭吝人》的批评辨正
    活”过来。如同莫里哀,给“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带来最大的文学光荣的戏剧者(起码当时的文学理论家布瓦洛便是如此认为[1]),他在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大潮袭来时,虽也伴着波浪起伏,逐流弄潮,但自己在古典主义者张扬的“理性”大旗下,严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也就是他,可以敢躲在路易十四看悲剧一派义正言辞的老脸后,对着表演者吐舌头。有时会想,他必然是个老头,怪骨清倔,玩世不恭,有着小小的文人傲气,也有着市井小民的感知生活不易,需且行且珍惜。所以,他是一个完整的人,

    文教资料 2010年18期2010-08-15

  • 莫里哀喜剧中人物的类型化特征
    本文主要论述了莫里哀喜剧中人物的类型化特点。莫里哀作品中的人物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棒打鸳鸯的“严父”,贤良有德的慈母,叛逆的青年儿女,勇敢聪明的仆人等等。这些人物类型在莫里哀笔下都属于喜剧式人物,并且在他所描写的爱情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莫里哀喜剧中人物类型的多样化,既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也与他自身丰富的积累相关。[关键词]莫里哀;喜剧;人物的类型化;贵人迷;吝啬鬼作为古典主义喜剧的杰出代表,莫里哀喜剧中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鲜明深刻的思想意义,以及丰富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5期2009-08-25

  • 生命中不能遗忘之轻
    保罗·莫里哀去世了。在我们抽身离开那个时代的时候,请偶尔驻足,端详一下这份曾经出现在生命中的音乐礼物★ 文/孙孟晋在中国,保罗·莫里哀曾经激发了我们80年代的情结——浪漫而单纯,历史转瞬间,保罗·莫里哀去世了。相信很多人会把他当作一份生命里的礼物,重新拿出来端详。轻音乐,欧美“进军”大陆的先头部队“轻音乐”这个词,在80年代的中国大陆,其意义不只是音乐上的放开。三洋牌收录机、《乡恋》和邓丽君、交谊舞、世界三大轻音乐团、东方歌舞团这些流行名词记录了一个时代的

    中国新闻周刊 2006年43期200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