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

  • “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
    8日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三展览厅金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金亦称吉金,指古代铜器;石又称乐石,指碑碣石刻。从先秦时期开始,金石就记录有大量珍贵史料。为更高效地保存、研习、传播其中的内容,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演化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复印”技术—传拓技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历代金石拓本,其中不乏珍稀之品与名家鉴藏之作。自建馆以来,将传统的金石传拓技艺应用于青铜器、古文字等专业,运用大量拓片资料,既是上海博物馆学术研究的传统,也是展览陈列中展示文物的重要手段

    读者欣赏 2023年8期2023-08-24

  • 徐森玉先生与上海博物馆的古籍事业
    物院院长、上海博物馆馆长、全国第二中心图书馆馆长等职。他曾主持苏州潘祖荫滂喜斋、顾氏过云楼等重量级文物的捐赠,并收进大量稀世珍品,包括王献之《鸭头丸帖》、怀素《苦笋帖》、孙位《高逸图》、赵佶《柳鸦芦雁图》等等,对上海乃至全国文物收藏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徐森玉(1881—1971)徐森玉(1881—1971)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目录版本学家、文物鉴定家。70 年前,在当时的上海文管会主任徐森玉先生的主持下,上海博物馆正式成立。他身体力行参与文献的征集,促使《萝

    艺术品鉴 2023年4期2023-07-24

  • 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综论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 宋元古籍 版本价值“文化之源,系于书契;书契之利,资于物质”,1 纸张的出现并应用于书写和印刷,极大地便利了文字的记录,带来了典籍的繁荣。到了宋元时期,竹纸、皮纸逐渐取代前代盛行的麻纸、藤纸,油烟墨逐渐取代松烟墨,为典籍的进一步繁荣创造了条件。尽管抄写之本也一直与印本并行存在,但印本逐渐占据主流,中国步入了典籍的印刷时代。在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的同时,拓印技术也逐渐发展成熟。潘宗周有云:吾国镌印书本,泰西史家称为世界创获之举,即纸墨之精

    收藏家 2023年5期2023-07-23

  • 源远流长 实物证华夏—大博物馆计划
    月21日,上海博物馆迎来建馆70 周年,同时发布《上海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2022—2025)》。根据这一计划,至2025 年,上海博物馆以构建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为主的东馆建成开放,以特展主题展为主的人民广场馆整体更新改造升级,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核心的北馆启动建设。届时三馆馆舍建筑总面积将超过20 万平方米,预计年观众接待总量超过600 万人次,将跻身世界博物馆前十行列。当然,这是上博的厚重与自信,而上海的博物馆,并不止于上博,至今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4期2023-02-01

  • 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存世“韶埙”之异同
    词〕韶埙;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据考古学家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距今约7000年。“韶埙”是演奏《韶乐》时运用的一种埙。《韶乐》,据今4000年前的宫廷古乐,曾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时间最长的雅乐,是中华传统国乐,延绵影响数千年。《韶乐》属于郊庙祭祀,且具有颂德、教化等功用。从《周礼》到《礼记·乐记》明确记载,周代就设有号称“六代大乐”的宫廷雅乐。《诗经》中有记载“如埙如篪”“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诗句。①在周代,埙分为颂埙和雅埙。所谓雅埙

    音乐世界 2022年2期2022-04-28

  • 历史上真的存在“照妖镜”
    顺道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在成千上万件珍贵文物中,一件造型古朴的青铜镜引起了周总理的注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件铜镜名叫“见日之光镜”,因为其可以让光线透过背面射过来,也被民间老百姓称为“照妖镜”。如此厚重的一件青铜镜,居然能让光透过来,周总理很好奇。工作人员立刻给总理进行了演示,当用光照在铜镜上之后,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在铜镜前面的墙壁上,显现出了一个圆圆的折射光圈,里面竟然可清晰地看见铜镜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给人一种光线是从镜子背后直接“穿透”照射

    阅读时代 2021年12期2021-12-16

  • 怀玉守正
    管会主任、上海博物馆长。汪庆正先生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博物馆副馆长。上海博物馆拟于清明前夕,邀请海内外学者,举行“怀玉守正”纪念徐、汪兩前辈学术座谈会,缅怀他们对祖国文博事业的卓越贡献。本刊特选编几位中外人士撰写的怀念文章与读者分享。文章发表时有删节。

    世纪 2021年2期2021-04-06

  • 藏宝捐赠 高山景行
    记》。回顾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海博物馆成立之前。1949年9月7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1950年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改名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并准备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筹建一个“具有规模的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博物馆”。为此,文物收藏者通过捐赠的方式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当时以胡惠春、潘达于、谭敬、沈同樾、孙煜峰、丁燮柔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收藏家,纷纷向上海市文管会

    检察风云 2021年21期2021-01-13

  • 展在·上海博物馆
    女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文房供石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馆特色: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尤其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特展特色:2018 年,胡可敏向上海博物馆捐赠的各类供石和仿石清供78 件,有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等经典石种,也包括多种地方石种和陶、铜、玉、木等其他材质的类石清供,多有原配或旧配座架,一些供石上还有前人题刻,极富观赏和收藏价值,支持了上博在中国传统文

    宝藏 2020年10期2020-11-19

  • 上海博物馆儿童教育系列文创绘本研究
    冯鸣阳上海博物馆儿童教育系列文创绘本研究肖凯伦,冯鸣阳摘 要 目前,国内许多博物馆针对儿童受众开发的绘本产品虽在文创行列中还并未普及,但在少数已经出版并售卖绘本的博物馆中,其影响力已初见成效。以上海博物馆“带回家的博物馆”系列文创绘本之《青铜国》《乐游陶瓷国》为例,通过实例研究法、对比剖析法等方法分析绘本文物形象拟人化、知识传授的系统化和趣味化、游戏设计的交互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其形式特征、绘本特点、综合意义等方面来透视出博物馆绘本的开

    创意设计源 2020年3期2020-07-16

  • 名帖成名,不问出处
    竹映月江上海博物馆藏品众多,其中的镇馆之宝《上虞帖》是王羲之的一通行草书手扎,讲的是关于肚子痛的事情。此帖通篇58个字,是这样写的:“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未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由此可知,这是王羲之因肚子痛未能见朋友一面而写的一封信。信中还提到了一些亲戚朋友的近况。“修龄”,是王羲之从弟王胡之的字;“重熙”,是王羲之的妻弟郗昙的字;“安”,则是晋太傅谢安。

    百家讲坛 2019年21期2019-11-27

  • 新世纪以来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器述要
    葛亮上海博物馆现藏中国古代青铜器6,000余件,基本涵盖了中国青铜时代各个阶段、各种器类、各个地区的代表性器物,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具有系统性的收藏体系。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能有今天的品质和规模,和几代上博人的努力求索分不开,也和海内外收藏家的长期支持、慷慨捐赠分不开。在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藏品中,约15%为受赠所得,其中不乏举世闻名的精品。早年有潘达于女士所赠大盂鼎、大克鼎,谭敬先生所赠子禾子釜、陈纯釜,汪敬之、陈翔九先生所赠德鼎,丁燮柔女士所赠征角、索諆

    文物天地 2019年4期2019-07-28

  • 秉承博物精神 续写上博辉煌
    952年,上海博物馆白手起家,开启了孜孜不倦的文物征集历程,67年来已有馆藏文物近10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余万件,涵盖31个门类,尤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藏品体系完整、质量精湛,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说起上海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就必须提到文物捐赠者,可以说没有民间捐赠,就没有今天的上海博物馆。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须具备雄厚的财力、锐利的眼力和顽强的毅力,而成为一位文物捐赠者更可贵的是拥有舍己为公的高尚气节。潘达于捐赠国之重器大盂鼎和大克鼎、顾氏家族捐

    文物天地 2019年4期2019-07-28

  • 名帖成名,不问出处
    竹映月江上海博物馆藏品众多,其中的镇馆之宝《上虞帖》是王羲之的一通行草书手扎,讲的是关于肚子痛的事情。此帖通篇58个字,是这样写的:“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未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由此可知,这是王羲之因肚子痛未能见朋友一面而写的一封信。信中还提到了一些亲戚朋友的近况。“修龄”,是王羲之从弟王胡之的字;“重熙”,是王羲之的妻弟郗昙的字;“安”,则是晋太傅谢安。

    百家讲坛 2019年22期2019-04-22

  • 历史的厚度,情感的温度
    博物馆中,上海博物馆堪称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无论在青铜器、瓷器还是书法、绘画等方面,上博都拥有雄厚的收藏与巨大的社会影响。走进上博,宽敞透亮的大厅有整整两面大理石墙,烫金的文字,记录着这座博物馆近几十年来的捐赠者名单。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数以千计的人名,在此交相辉映,熠熠生辉,有钱镜塘、吴湖帆等声名赫赫的海上收藏世家,也有谢稚柳、陈佩秋等当代艺坛泰斗级的宗师,更有传奇一生的百岁老人潘达于护鼎捐鼎的佳话……一连串的名字,汇聚于此,绝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文字

    新民周刊 2019年14期2019-04-18

  • 首届“艺术与科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术研讨会在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召开。在“都会里的博物精神”这一主题下,与会人员围绕“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历史”“博物学家与博物馆收藏”“博物精神与城市文化”三个角度展开研讨,介绍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阐述前沿的理念与方法。开幕式上,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担任主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干频等发表致辞,来自法国、英国、美国、新西兰、泰国和中国各地的文博业界同行近300人参会。与此同时,由上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年4期2018-09-10

  • 上海市:上博建成首家数字化管理平台
    上海博物馆首度展示了“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尝试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该平台将在今年12月开幕的“董其昌大展”中首次大显神通。据介绍,大数据能够让参观者1秒钟掌握董其昌的生平。通过社会关系图表,可看到董其昌是那个年代里的意见领袖,一生中重要出行、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都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这个由上海博物馆主持开发、万达信息承建的平台,其直观的图表能够精确到在每件展品前观众的逗留时长,未来的管理都可基于大数据而决策施行。(《新民晚報》)

    领导文萃 2018年13期2018-08-13

  • 朱昌言、徐文楚伉俪捐赠青铜器展
    朱氏家族与上海博物馆达成了上述古代青铜器的捐赠意向,10月上海博物馆派专人赴香港接回了两件珍贵文物。这两件青铜器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的兽面纹方觚殊为罕见,为朱昌言先生的至爱珍藏,而上海博物馆所藏青铜器中无方觚藏品,此器填补了馆藏阙如,使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的收藏体系更加完备。在两件展品之外,展览还回顾了朱氏家族多年来为上博作出的卓越贡献。展览于2018年5月12日至20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

    艺术品 2018年6期2018-07-26

  • 上海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经验谈(英文)
    杨连明Abstract By giving an account of his experience of security work in Shanghai Museum, the author focused on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among which the sense of duty of the security personnel should be h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年1期2018-05-30

  • 上海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公共事业和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博物馆的保护、研究、展示空间从馆舍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从地上到地下,将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置于博物馆的广义范畴,博物馆的专业功能和社会职能必然不断完善和提升、拓展和深化,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日益成为构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力量,成为保护遗产、服务社会的永久性机构和最佳场所。一、博物馆应是城市文化进步的积极力量(一)博物馆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物质

    丝路视野 2018年19期2018-05-14

  • 国宝背后“护宝人”
    引发关注。上海博物馆三件精妙绝伦的国之瑰宝——大克鼎、商鞅方升和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亮相《国家宝藏》,诠释了中国古代艺术之高度。而隐藏在这些宝物背后的捐赠故事也随之浮出水面。作为全国文物界重镇,上海博物馆的捐赠文物占其14万件珍贵文物的23.5%。这些文物和它们背后的“护宝人”,与上海博物馆一起将中华文明沐经风雨、愈加斑斓辉煌的传奇写入了史册。大克鼎六十年迭经烽火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通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刻有290字精美铭文,是西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6期2018-02-27

  • 目的论视野下的博物馆外宣翻译
    论基础,以上海博物馆中译英文本为例,试分析其译文准确性,以此来检验其翻译是否实现了对外宣传的目的,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关键词】目的论;外宣翻译;上海博物馆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0212-02一、博物馆用语研究背景伴随着世界一体化与“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旅游业蓬勃发展。在最近发布的《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北京不再稳占城市榜单的第一位,上海取而代之。由此可

    戏剧之家 2018年32期2018-01-02

  • 到上博看明代文人往来书信
    双鲤鱼——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馆登场。在中国古代,书信被喻为“锦鲤”、“飞鸿”、“青鸟”、“彩云”,而此次展出的49通明代吴门文人的往来书信,不仅是艺术造诣极高的书法作品,也是这些文人当年飞鸿的见证——这些艺术家与各色人等往来并周旋于各種琐事中的尘世生活和他们通过艺术为自己构筑出的精神上的桃花源。据介绍,其中很多展品是首次面世,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endprint

    中国收藏 2017年9期2017-09-13

  • 弘一斋鉴藏书画专题
    :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弘一斋鉴藏书画专题◇ 学术主持: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编者按:孙煜峰是上海著名实业家,平生酷爱书画,鉴藏历代书画作品数百件,庋藏于其书室『弘一斋』中。其藏品包括经卷、信札、诗卷、对联、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可谓包罗万象;时间上迄宋代,下至近现代,时间跨度近千年。孙煜峰先生生前常对儿女们说:『家中收藏了很多文物书画,有些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现在只有我和你们欣赏。但根据前人的历史记载,这些一般都不能得到自己子孙的永保

    中国书画 2017年2期2017-06-05

  •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展览形式设计解析
    摘 要 以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特展为例,阐述此次展览的设计理念,总结展示设计工作中的经验,研究如何从形式设计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从而达到适宜展览主题的展示效果,让观众“看好”展览、“看懂”展览。关键词 形式设计 设计理念 上海博物馆0 引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陈列设计定义为“依据陈列主题要求,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确定陈列风格、总体要求,并运用各种艺术、科技手段有机地组合陈列品的工作”。通俗来说就是要把高深、复杂的主题化解成通俗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7年5期2017-05-30

  • 唐伯虎《秋风纨扇图轴》首露真颜
    李婷上海博物馆眼下正在对历代绘画馆和历代书法馆的展品进行调整,一批鲜少露面的绝世古代书画作品本周六将与观众见面。其中包括首次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公开展出的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轴》、宋徽宗赵佶的《柳鸦芦雁图卷》以及该馆所藏最长赵孟頫书法作品———《真草千字文卷》等。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告诉记者,新陈列中首次露面以及许久未展的展品有25件,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莫过于唐伯虎的 《秋风纨扇图轴》。“这是中国古代书画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件作品,说到唐伯虎的水

    公关世界 2017年22期2017-05-30

  • 上海博物馆里看沪上最早贸易港
    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舍利、水晶念珠等百余件青龙镇遗址出土的文物,分为“东南巨镇”、“盛世佛光”、“丝绸遗珍”三个部分,带观众走近了上海地区最早的贸易港口——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的青龙镇。据介绍,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于2010年至2016年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长期考古调查与发掘,逐步揭开了这座湮没于地下数百年的港口重镇的神秘面纱,出土的大量瓷器反映了青龙镇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港口的重要地位。endprint

    中国收藏 2017年4期2017-05-13

  • 茜茜公主与匈牙利的“日常”
    9月3日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和匈牙利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匈牙利国家博物馆的149件馆藏精品按照“哈布斯堡王朝与匈牙利、衣着服饰、日常生活、武器装备、宗教信仰”五个板块,向今天的观众展现了200多年前的匈牙利贵族生活。Jointly sponsored by Shanghai Museum and Hungarian NationalMuseum, the exhibition titled “Sissy and Hungary:

    艺术交流 2017年3期2017-03-16

  • 上海博物馆首次举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孛2016上海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自今年5月份启动以来,得到高校和社会人士的积极响应,共收到三百余份投稿作品。经专家评审,符合创意来源是上博提供的20件文物,作品本身應具有美观实用、携带方便,制作投产的可能性以及原创、独特性,由此选出36件入围作品。其中一等奖是上博藏广汉大将军章·耳机绕线器。二等奖是寒香幽鸟图·晚装包和伸懒腰的玉神人·开瓶器。三等奖是满族妆花纱蟒袍·雨具组合、山茶花扁壶·茶漏、广汉大将军章·收纳盒及回形针。优秀奖为玉琮笔筒、牺尊多肉花

    上海工艺美术 2016年4期2017-02-21

  • 参观上海博物馆
    我们去参观上海博物馆。”什么,要去上海博物馆?我激动万分,飞快地从床上爬起来,急急忙忙刷牙洗脸,胡乱吃了些早饭,就高高兴兴地和爸爸妈妈去门了。啊,上海博物馆到了!眼前的博物馆高大雄伟,共有四层楼,外形像个中国古代的青铜大鼎。走进馆内,首先我们参观的是一楼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和中国古代雕塑馆。这两个馆内陈列着许多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制造的青铜器和雕刻的塑像,这些文物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参观完一楼,紧接着,我们上二楼参观中国古代陶瓷馆。馆内的展品中,我

    周末·校园文学 2016年29期2017-02-13

  • 读天下
    闻社消息)上海博物馆东馆选址确定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近日宣布,上海博物馆东馆已确认选址上海科技馆西侧,与上海科技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浦东又一重要的文化地标。上博东馆建筑面积至少为现在上海博物馆的两倍,计划于2016年开工,2020年建成开放。(据中国新闻社消息)埃及计划重现亚历山大古城遗迹埃及计划在亚历山大修建一座水下博物馆,重现包括亚历山大灯塔、沉没古城卡诺珀斯和埃及艳后宫殿等遗迹。目前世界上建成或将建至少4座水下博物馆,人类正

    大众考古 2016年2期2016-09-10

  • 优劣并在 真赝俱存—上海博物馆三例石造像刍议
    真赝俱存—上海博物馆三例石造像刍议姜颖君-文博物馆展出陈列的古代石雕造像,哪些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怎样关注佛教造像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藏品是否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面就上海博物馆馆藏佛教石雕造像试举三例,来做一番探究。图1 上海博物馆藏比丘道常造太子像整体上海博物馆藏天保四年比丘道常造太子像(见图1、图2),像座正面镌发愿文四十四字:“大齐天保四年,岁次癸酉,八月辛卯,朔十九日己酉,□宋寺比丘道常,减剖衣钵之资,敬造太子像一躯,普为一切”。在不太为人所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8期2016-09-08

  • 吴湖帆鉴藏古书画目录
    m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款识:樱桃黄鹂。上兄永阳郡王。钤印:吳湖帆(朱白相间)吴顾抱真(白)梅景书屋(朱)[南宋]佚名鹌鹑图页23.5cm×23.1cm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鉴藏印:琴书堂(白)真赏(朱)公(朱)[明]戴进秋林策杖图页28.5cm×43.5cm纸本墨笔上海博物馆藏鉴藏印:项子京家珍藏(朱)第一稀有(朱)江左人文(朱)卧庵所藏(朱) 子孙保之(朱)润之宝藏(朱)世宝(朱)传家之宝(朱)[北宋]郭熙幽谷图轴绢本墨笔上海博物馆

    中国书画 2016年3期2016-04-19

  • 青铜瑰宝方罍之王在上海合体展出
    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酌彼金罍(罍,音同雷,古代大型酒器)——皿方罍与湖南出土青铜器精粹”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共精选了11件湖南出土的著名青铜器珍品,其中2014年回归的“铜罍之王”皿方罍最引人注目。皿方罍为目前所见商周青铜罍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器物,铭文较多,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造型庄重高峻,气势摄人心魄,被誉为“罍王”。“罍王”还见证了近现代中国文物流传的沧桑历程,它曾一度流失海外,自此器、盖分离近一个世纪。 (据中国新闻网)

    东方收藏 2015年12期2015-10-21

  • 收藏大家仇大雄向上博捐赠珍贵明清犀角杯
    月29日,上海博物馆举行接受瑞士华裔收藏家仇大雄先生捐赠珍贵明清犀角杯仪式。仇大雄先生携家属专程来沪出席。仇大雄先生出身于收藏世家,是当今国际最重要的古代犀角器收藏家之一。此次仇大雄先生捐赠的明清犀角器,是他多年收藏中的精品。上海博物馆根据收藏和研究的需要任意挑选,最终选定了10件作品。为了感谢仇大雄先生捐赠文物的热忱和无私精神,上海博物馆特别为仇大雄先生举办捐赠仪式。在仪式上,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上海博物馆将珍视这些文物,使之得到妥善保藏并发挥积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7期2015-07-29

  • 图说书法(三十六)
    (二)上海博物馆的贡献一些历史事件使人意外,时间上如此之巧合让人感到意外之喜:上期介绍的郭店楚简是1993年出土的,在此之后仅一年的1994年,在香港古玩市场上又发现了楚简,这在学术界再次掀起了波澜,经过一番周折,上海博物馆及时出资收购了这批国宝。到当年的秋冬之季,又在香港古玩市场上出现一批,且与上博收藏的有联系。香港朱昌言等多位爱国人士联手出资收购,然后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两批竹简共1700余枚,35000余字,总80余种,涉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学、音

    视野 2014年21期2014-10-21

  • 真假功甫帖
    刊出报道,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钟银兰、单国霖和凌利中认为,刘益谦拍得的《功甫帖》是伪本。2013年12月22日,,苏富比拍卖行通过官方微博声明,坚持认为《功甫帖》是真迹,表示尚未收到上海博物馆的研究报告。2013年12月23日,刘益谦在“新浪收藏”发表声明,催促上海博物馆尽快公布完整的研究报告;2013年12月26日,刘益谦再次发表声明,对上海博物馆提出了几点质疑。2014年1月1日,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的两篇研究文章发表在《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中,坚持

    投资与理财 2014年12期2014-06-25

  • 重生的青铜嗫
    马乔 图/上海博物馆重生的青铜嗫文/胡马乔 图/上海博物馆交龙纹青铜鑑(耳饰)一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青铜礼器——“交龙纹鑑”,在历经十五年之久的修复岁月,背后有社会捐赠者的财富支持,更有文博修复人员在上海博物馆里,紧锣密鼓地修复这件残损严重的青铜礼器,用耐心与寂寞的陪伴,让“交龙纹鑑”重获新生。上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从香港抢救回了一件大约在春秋至战国时期的青铜鑑,可谓是弥足珍贵。然而,这件青铜鑑在购回时是有残损的,它在入藏前与上海博物馆

    检察风云 2012年22期201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