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

  • 基于角色信息引导的多轮事件论元抽取
    息引导的多轮事件论元抽取于媛芳 张勇†左皓阳 张连发 王婷婷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武汉 430079; † 通信作者, E-mail: ychang@ccnu.edu.cn针对通用领域的事件论元抽取研究中角色信息利用不足和论元间缺少交互两个问题, 提出角色信息引导的多轮事件论元抽取模型, 用于增强文本的语义信息和论元之间的交互能力, 提升事件论元抽取的性能。首先, 为了更好地利用角色知识来引导论元的抽取, 该模型根据角色定义构造角色知识, 对角色信息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2-10

  • 基于依存感知建模的事件论元抽取方法研究
    1)0 引言事件论元抽取是指从自然语言文本的事件中识别出所有论元[1],并为这些论元分配相应的角色属性,然后将其以结构化信息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在公开数据集ACE2005中,将事件分为8个父类型和33个子类型,将论元分为35种角色。目前,研究者大多关注论元本身的语义特征,而忽略了依存关系特征、触发词和论元的位置关系特征以及触发词类型特征等隐层信息,导致论元抽取的效果不够理想。为了能更好地利用隐层信息特征,本文提出基于依存感知建模的事件论元抽取方法,有效提高了

    无线互联科技 2022年13期2022-09-15

  • 基于增强序列表示注意力网络的中文隐式篇章关系识别
    义结构,生成篇章论元表示,进而识别篇章关系,帮助机器更好地自动理解文本。该问题的解决能应用于诸多自然语言处理的下游任务,如机器翻译[1]、自动文摘[2]和事件关系抽取[3]等。根据篇章连接词的有无,篇章关系可分为显、隐式篇章关系(Explicit & Implicit Discourse Relation)。表1中的例子对显、隐式篇章关系进行了解释。表1 显、隐式篇章关系举例显式篇章关系中由于存在明显的篇章连接词,其识别在特征工程[4-5]阶段已达到较好的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22年6期2022-07-12

  • 基于阅读理解框架的中文事件论元抽取
    gger)抽取和论元(Argument)抽取。触发词抽取是根据上下文识别出触发词并判断其事件类型(Event Type);论元抽取是根据事件类型,抽取出参与事件的论元,并分配论元角色(Argument Role)。在ACE2005数据集中,定义了33种事件子类型(8种事件大类)和35种论元角色。例1给出了数据集中包含1个触发词和3个论元角色的事件句。触发词抽取部分需要识别出触发词E1,其对应的事件类型为宣判(Sentence)。论元抽取部分需要识别出参与宣

    中文信息学报 2022年10期2022-01-01

  • 基于注意力掩码语言模型的隐式篇章关系识别
    邻的文本片段(“论元”)之间的语义关系。隐式篇章关系识别对许多下游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事件抽取[1-2]、问答[3]、篇章关系分析[4-5]、机器翻译[6-7]等。宾州篇章树库[8](Penn Discourse Treebank 2.0,PDTB 2.0)是篇章关系识别的重要语料库。将篇章关系分为四大类主关系: 对比关系(Comparison)、偶然性关系(Contingency)、扩展关系(Expansion)、时序关系(Tempo

    中文信息学报 2022年10期2022-01-01

  • 基于论元结构理论的现代汉语“割”字义项分布情况研究
    据袁毓林[8]对论元的分类可知,动词的论元包括主体论元(施事、感事、致事和主事)、客体论元(受事、与事、结果、对象和系事)、凭借论元(工具、材料和方式)、环境论元(场所、源点、终点和范围)和超级论元(命题)等17种。“割”这个动作所发生的基本场景是:施事通过具体工具使受事分离。围绕该场景,产生了“割”的施事论元、受事论元和结果论元,“割”的所有义项都与这些论元的变化有关。义项1、义项2的产生与“割”的结果论元有关,重在分离,义项1是具体动作,义项2是抽象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0-25

  • 句子结构与控制动词类型对题元角色指派的影响*
    是指为动词相关的论元(即,名词)指派语义角色,如施事角色(即,动作的发出者)或受事角色(即,动作的接受者) (Dowty,1991)。例如,在“猎人追赶老虎”这句话中,题元角色指派就是把“猎人”指派为施事角色,把“老虎”指派为受事角色。论元线索和动词论元表征都是题元角色指派的重要依据。论元线索包括语序线索和格标记线索等。语序线索指论元名词的语序所提示的论元语义角色,首个论元名词通常被判断为施事角色。格标记线索指用于表明论元语义角色的附加标记信息,例如论元

    心理学报 2021年10期2021-10-09

  • 双及物结构类型学研究理论模型及实践研究综述
    及物结构是一个三论元结构(Three-argument Constructions),由双及物动词(Ditransitive Verb)、施事论元(Agent Argument,简称论元A)、接受者论元(Recipient-like Argument,简称论元R)和一个客体论元(Theme Argument,简称论元T)构成;在语义上,双及物结构是一种涉及所有权转移事件的结构,主要用来描述论元A将论元T的所有权向论元R转移的场景,这种所有权转移包括实体转移

    文化学刊 2021年2期2021-03-08

  • 论元结构语义生成观辩
    ,命题包括谓词和论元,谓词表述动作或事件,论元则表述动作或事件的参与者。一般来说,在句子层面,论元是动词的主语或宾语。论元结构即为谓词(或中心语,通常为动词,在此忽略其他词类充当谓词的情况)的论旨结构投射而成的句法结构,体现动词和论元之间的标识语-中心语和中心语-补语两种句法关系。通常来讲,论元结构由动词的特性所决定,尤其是由动词和论元之间形成的这两种句法关系所决定(Hale & Keyser 2002: 1)。论旨角色(如施事、受事等)则体现论元和动词之

    外文研究 2021年4期2021-03-07

  • 论旨阶层理论与论元结构的生成研究
    论旨结构,后者以论元结构形式在句法层面显现出来,即论元结构是论旨结构的句法表达式,为避免生成与Sincerity admires John类似的不合格句子,确保施事投射到外部论元而不是内部论元位置,那么就必须对论旨角色投射的顺序或论元位置进行限制,确保投射时论旨角色和论元位置匹配。出于这种考虑,论旨阶层的构想应运而生。不同时期,学者们对论旨角色的类别和数目众说纷纭,整体上经过部分关注、详尽、精简和概括的一般过程。整个过程中,描述性作用大于解释性,生成语法最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1-16

  • 基于堆叠式注意力机制的隐式篇章关系识别
    的文本片段(即“论元”)Arg1和Arg2之间的语义关系。具体地,给定两个论元Arg1和Arg2,通过分类器判断两者间的篇章关系,其任务框架如图1所示。图1 篇章关系识别任务框架Fig.1 Task framework of discourse relation recognition作为篇章关系识别研究任务的重要语料资源,宾州篇章树库[9](Penn Discourse Treebank,PDTB)将篇章关系分为四大类:对比关系(Compa-rison)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9-14

  • 汉语分裂句的焦点结构与特点分析
    裂句中的焦点分为论元焦点结构、谓语焦点结构和句子焦点结构三类;王文娟、彭家法从生成句法理论探讨了汉语分裂句的句法生成及焦点特征;陈维娟区分了“常规焦点”“对比焦点”“对比话题”和“连”字句,并利用制图理论分析了焦点在左缘结构上的分布。本文结合袁毓林和陈维娟的观点,认为汉语分裂句的焦点属于认定焦点的范畴,具有[+穷尽性]、[+对比性]和[+突出性]的特征。(2)a.是经理告诉我这样做的!(《目标汉语 基础篇5》)b.我是昨天到大连的。(《目标汉语 基础篇3》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8-06

  • 基于题元理论视角下的汉语兼语句式结构分析
    分人对于兼语句中论元所带的题元角色数量是否符合题元准则这一问题有所争议。本文主要从题元理论视角来分析汉语兼语句式“N1+V1+N2+V2(+N3)”的结构,解释这种争议现象的存在是因为人们过度关注论元与题元角色一一对应关系,而忽略了这些题元角色并不属于同一个谓词的题元角色的情况。关键词:题元准则;论元;题元角色;汉语兼语句作者简介:舒诗美(1995-),女,汉族,安徽宣城市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研究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0期2020-07-26

  • 论英语三元谓词工具论元的工具性层次差异及其句法影响
    1)1 关于工具论元本文所探讨的工具论元,是从语义的角度看待谓词所支配的具有工具性质的论元。英语三元谓词(three-place predicate)所支配的论元并非总是含有工具论元,但本文所探讨的范围仅限定在含有工具论元的情况。从单纯的语法视角看,当代英语中已没有和主格、宾格平行的工具格(instrumental case)了,但从语义和句法的综合视角看,处于宾语位置(包括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的工具义论元是存在的。不过,处于该位置两个内部论元(inter

    外国语文 2019年6期2019-12-24

  • 论元对动词介词化的影响*
    。在句法结构中,论元与动词关联最为紧密,论元的语义特征、类别差异都会对动词的介词化产生影响。本文以动词所关涉论元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在不同类别的句法结构中,分析其对动词介词化产生影响的具体过程,并考察不同性质类别的论元对动词介词化产生的影响。汉语词类本身无形态标志,词类与句法成分具有复杂的对应关系,在借鉴西方语言学理论考察汉语动词语法化机制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汉语语法体系特有的本质属性以及词类自身的性质特点,系统地分析论元引发动词介词化的内部原因,这将为动

    外语学刊 2019年3期2019-11-26

  • 从致使动词的去致使化看题元与论元的关系
    鲁青摘要:题元和论元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是以常态联接和非常态联接这两种形式呈现。以“the ice broke”为例,从致使动词的去致使化角度出发,对受事角色由宾语位置转移到主语位置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不仅能支持同一个句子中的题元角色之间是相互流动的观点,而且为认识题元到论元的非常态联接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题元;论元;去致使化;非常态联接对于题元和论元之间的映射关系,前人(Dowty;高明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两者之间的常态联接和非常态联接现象进行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2019-10-23

  • 基于词语相似度的语义选择限制知识获取
    引言谓语动词对其论元有选择倾向性,称为语义选择限制(selectional preference, SP).比如,“吃”这个动词的主语倾向于选择表示“人或动物”的名词,宾语倾向于选择表示“食物”的名词.可以用函数spr(v,n)表示语义选择倾向,v表示谓语动词,r表示论元类型,n表示论元,sp值为实数,值越大,表示n越适合充当v的论元r.比如,“香蕉”比“石头”更适合充当“吃”的“宾语”.语义选择限制知识获取就是学习函数spr(v,n),实现对任意(v,r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9年3期2019-09-23

  • 对领主属宾句的句式分析
    生成机制。本文从论元、双向因果链和构式语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关键词:论元 双向因果链 构式语义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语言学家开始关注“王冕死了父亲”这一类句式,并对此展开一系列研究和讨论。 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代表的领主属宾句是语言学界讨论了近半个世纪的现象。各个学派都对这类句子进行过比较详尽的描述和解释, 尤以形式派居多, 如徐杰( 1999; 2001)、韩景泉( 2000)、温宾利和陈宗利( 2001) 等。针对这个句式,我们可以从论元角度、双向

    学习与科普 2019年4期2019-09-10

  • 运用多层注意力神经网络识别中文隐式篇章关系
    文本单元(称之为论元)Arg1和Arg2之间的语义联系。自动识别篇章关系可以为许多下游的应用提供帮助,例如,文本摘要和信息抽取。已有的研究表明,连接词是篇章关系识别中的一个重要线索,对于存在连接词的显式篇章关系识别而言,一个简单的基于频率的映射就能达到很高的分类精度[1],而对无连接词的隐式篇章关系的识别则一直是一个难题[2],因为其完全依赖于对文本的语义理解。例1给出了一个论元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例子,其中Arg1是Arg2的原因。例1 [Arg1]上海浦

    中文信息学报 2019年8期2019-09-05

  • 题元理论中复杂动词与论元的关系研究
    动词“看哭了”与论元“小说”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基于前人对动结式的研究,将题元理论与之对应,重新探讨倒置动结式的生成路径,借鉴界限原则与词汇化解释,以期更好理解这一特殊又常见的语言现象。关键词:倒置动结式 题元理论 复杂动词 论元1.引言分析汉语的句子结构和语义解释之间的关系能促进论元结构的研究。如:小说看哭了妈妈;张三惹恼了他二叔;吴京片场打哭女演员……这一句法结构在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中都是十分有特点的结构模式,故早就引起语法学者关注。有人称其为“双音化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6期2019-06-18

  •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介评
    g的著作《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从构式的视角全面分析论元结构,为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期较为完整地为读者呈现本书脉络和精髓。【关键词】构式语法;论元;双及物构式;致使-移动构式;动结构式;way构式【作者简介】史丽媛(1993- ),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国际语言学界迅速发展。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期2018-05-04

  • 浅析题元理论
    e)是动词分配给论元(argument)的语义角色。高明乐(2003)指出,论元与题元角色具有根本性的差别,题元角色的性质是语义的,因为它是事件或活动中的参与者的关系所决定的;而论元则带有句法的色彩。公认的题元角色包括施事(agent/actor,如“他微笑着”中的“他”)、目标(goal,如“John was touching the bookcase”中的“bookcase”)和方位(Location,如“The old man die in the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1期2018-04-21

  • 论元结构交替现象对论元允准研究的影响
    有足够的信息可使论元结构能直接进行投射。这类词汇-语义信息明确了动词可以带多少个论元。照此思路,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的区别大致上就可以归结为动词是带一个论元还是两个论元。这样的属性在生成语法框架下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类似于“题元准则”那样的原则要求动词的论元在句法结构中得到表征,从而能解释动词的价位。动词的价位被看作是动词意义的一部分,而动词的意义至少部分地决定论元的实现方式。由此可见,在传统的生成语法看来,动词词条所包含的词汇语义信息与句法之间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2-25

  • 浅析题元理论
    e)是动词分配给论元(argument)的语义角色。高明乐(2003)指出,论元与题元角色具有根本性的差别,题元角色的性质是语义的,因为它是事件或活动中的参与者的关系所决定的;而论元则带有句法的色彩。公认的题元角色包括施事(agent/actor,如“他微笑着”中的“他”)、目标(goal,如“John was touching the bookcase”中的“bookcase”)和方位(Location,如“The old man die in the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期2018-02-11

  • 偏正复合词论元角色的构成关系分析
    061)一、看待论元结构的2个角度关于论元结构,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Williams在不考虑谓词的情况下把它理解为“一个词项的论元结构就是该词项所能拥有的一组已经标有名称的论元”[1];顾阳、沈阳则在考虑谓词的情况下把它理解为“论元结构就是指动词和论元的构成形式”,[2]123即由名词性成分与谓词一起构成的语义结构。有关论元结构,我们可以从谓词角度看待,也可以从名词性成分角度看待。从谓词角度看待论元结构,一般强调谓词的决定作用,强调谓词对论元角色的指

    肇庆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2-09

  • 汉语职业类名词的构造
    谓词性成分的核心论元,或是事件中的重要参与者,由动作行为转指动作行为参与者的路径较短,生成的合成词透明度较高。当“X”是名词性语素时,“X”不是隐含谓词的核心论元。隐含谓词或因理解上的类推而脱落,或因难以补出而省略,整个合成词呈现为“n1+n2”式。n1是事件中的典型角色,以“n1+n2”模式生成职业类名词需启动隐喻机制。此外,八个常用名词性后缀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和语义分工不同。关键词:职业类名词 构词法 造词法 论元现代汉语对构词法的研究可追溯到《马氏文

    现代语文 2017年12期2018-01-22

  • 谈维吾尔语动词语态
    语动词语态变化与论元的增减现象。维吾尔语 动词语态 论元动词语态表示动作与参与动作的主体关系,就是动词词干上最先出现的语法范涛,表示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与语法主语之间的各种关系。动词词干是只有一个实语素构成如:maŋ走,tur站/站起来,uč飞等。对维吾尔语动词语态无论传统语法或者转换生成语法里动词语态的五类分法:基本态,使动态,被动态,反身态,交互态是学者们都认可的普遍观点。维吾尔语动词的语态变化是动词词干后加特定的语态语缀而构成这并不表示维吾尔语中的所

    长江丛刊 2017年28期2017-11-25

  • 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白 云1, 陈 壮2(1.北京外国语大学 俄语学院,北京 100089;2.佳木斯大学 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以汉语“怀疑”语义为参照,通过对已有的汉语“怀疑”语义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汉语“怀疑”语义客体论元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并利用CCL语料库以及俄语国家语料库,对汉语中“怀疑①”“怀疑②”与俄语сомневаться和подозревать的语义对应关系及其客体论元的语法和语义特点进行统计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2期2017-11-22

  • 动结式的事件语义学分析
    式现象,主要对其论元关系和语义推衍过程进行了探讨,为我们描述自然语言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语言中其他语义错配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动结式;论元关系;语义推衍1. 引言“动结式”也称为“述结式”。吕叔湘(1980)最早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指出,动结式是由动词后跟表示结果的补语所组成的句法结构,如“打破、喝醉、洗干净” 等。 动结式是动补结构的一个次类,本文所指的动结式既包括独立的词,如“喝醉、吃饱”等,也包括在句法层面形成的动结式。目前对动结式的探讨主

    外文研究 2017年1期2017-06-05

  • 成分重量和粤方言双及物结构的论元语序
    方言双及物结构的论元语序邓昊熙(梧州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广西 梧州 543002)双及物结构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该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句法研究的深入。文章在简要回顾双及物结构与题元阶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单从题元阶层出发探讨客体论元和接受者/目标论元孰高孰低的做法不利于对双及物结构中动词后两个论元成分的语序作更为全面的研究。文章着重分析成分重量对粤方言双及物结构中动词后的两个论元(即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之间的语序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发现,粤方言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4-13

  • “比”字句比较后项的替换规律研究
    略规律为:核心>论元(由难到易),论元易被转指,词汇核心较难被转指。“N1的N+比+N2+XP”严格来说并非省略而来,这类格式与前两类格式的比较基准不同。关键词:转指 论元 词汇核心 省略一、引言“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比较句,它由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标记和比较结果构成,用来比较两种不同事物的数量、性质和状态等。“比”字句中比较项的句法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体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和介词短语结构,其中以名词为中心语的“的”字结构比较项是体词性

    现代语文 2017年1期2017-03-15

  • 汉语连动式双音词结构特征分析
    性语素具有不同的论元结构特征。根据论元的数量,连动关系可分为以下类型:包含一个论元的、包含两个论元的、包含三个论元的。其中,包含两个论元的连动关系可细分为3个小类,包含三个论元的连动关系细分为7个小类,而且词语的数量分布与子类型数量分布之间不具有对称性。汉语;连动式;双音词;论元结构;结构特征一、连动结构与连动式复合词连动结构也称连动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结构类型,在汉语语法学界一直受到重视。黎锦熙、王力较早注意到汉语的连动结构。赵元任将其表述为“verba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7-01-12

  • 汉语分裂句的焦点及其指派规律
    过程中,将以主体论元——施事、主事、致事、感事,客体论元——受事、与事、系事,凭借论元——方式、工具、材料,环境论元——时间、场所、原因、源点、范围、终点,以及超级论元——命题等17种语义角色为基础(其中主体论元和客体心论元又合称核心论元,凭借论元和环境论元又合称外围论元)。[7]10[8]91汉语分裂句中的“是……的”结构作为一种焦点敏感式,对其辖域(scope)内的焦点成分是敏感的。焦点敏感式对分裂句进行焦点指派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无标记(unmar

    西部学刊 2016年3期2016-11-29

  • 基于PDTB的自动显式篇章分析器
    章关系分类和关系论元提取三个子任务。给出了在PDTB上各模块的实验结果,并针对错误传播问题,给出了完整平台的性能及详细分析。篇章处理;条件随机场;宾州篇章树库1 引言自动篇章处理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是自然语言理解的基础,对许多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而言(如问答系统、自动文章摘要、篇章生成等)意义重大。近年来,篇章理论的发展以及大规模篇章语料的构建,使得篇章级的分析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2008年发布的最新版的宾州篇章树库(The Penn

    中文信息学报 2016年2期2016-05-04

  • 基于训练样本集扩展的隐式篇章关系分类
    下,自动检测特定论元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别。前人研究显示,语言学特征能够有效辅助隐式篇章关系的分类。目前,主流检测方法由于缺少足够的已标注隐式训练样本,导致分类器无法准确学习各种分类特征,分类精确率仅约为40%。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训练样本集扩展的隐式篇章关系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借助论元向量,以原始训练样本集为种子实例,从外部数据资源中挖掘与其在语义以及关系上一致的“平行训练样本集”;然后将“平行训练样本集”加入原始训练样本集中,形成扩展的训练样本集

    中文信息学报 2016年5期2016-05-04

  • 现代汉语存现句配价“空位”释义
    的原因。发现隐性论元位置的存在可以解释这一现象,通过“施事格”“位事格”“受事格”“旁格”句法位置的变化来解释动词配价的变化。存现句;动词配价;空位;构式一、引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存现句,确切地说是存现句中的动词配价情况。存现句的动词极富个性,即一般主谓句中动词的价目在进入存现句后会发生变化,本文对这一变化进行了详实描写,同时采用“空位”“构式”等理论对这一变化现象加以解释,希望能对配价语法的个案研究有所贡献。二、理论准备(一)配价理论配价理论最早是由特思尼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2-13

  • 英语中动句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实现
    分析的基础上,从论元结构以及句法实现的角度分析英语中动句的生成。一、先前的分析(一)句法分析法Keyser & Roeper[4]采用分析被动句的移位法来分析中动句。他们认为中动动词自词库出现就是及物的二元动词,由对应的及物动词派生。在构词规则的作用下,中动动词失去了给逻辑宾语赋格以及主语分派题元角色的功能。为了满足格位的要求,逻辑宾语经名词性提升移位至中动句的句首获得主格。Stroik[5-6]也采用了句法分析模式。他认为中动动词将所有论元投射到句法层面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6-01-12

  • 汉语非领属性保留宾语句的句法分析①
    语句;功能范畴;论元;固有格汉语在非领属性保留宾语句中,动词由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扩展,且由这两个功能范畴选择论元并指派题元角色。达成范畴的phi-特征集不完整,不能为名词性结果论元的格特征定值,名词性结果论元的格由毗邻的动词指派,获得固有格。为了让动词与名词性结果论元毗邻,可将致使范畴的语音形式实现为“把”以阻止动词移到致使范畴位置,或通过话题化或被动化等方式让役事移到更高位置。在别的相关句式中,名词性结果论元也可以通过毗邻的词汇核心获得固有格。人们通常将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1期2015-12-12

  • 探究“动词+哭”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征
    究“动词+哭”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征□王艳婷作为当代句法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题元理论是原则与参数理论中的第一个重要的模块理论。“哭”的论元结构在与动词合并之前后明显发生了变化。关于论元结构及其题元角色的这一变化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在题元理论的基础上,对动词“哭”和复合动词“动词+哭”的论元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动词“哭”的例句,从哭的语言使用着手,由浅入深,探究单个动词“哭”和复合词“动词+哭”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征。题元理论 句法特征 V+哭 论元结构一、引言研

    现代语文 2015年27期2015-11-26

  • 英语中动句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实现
    分析的基础上,从论元结构以及句法实现的角度分析英语中动句的生成。一、先前的分析(一)句法分析法Keyser & Roeper[4]采用分析被动句的移位法来分析中动句。他们认为中动动词自词库出现就是及物的二元动词,由对应的及物动词派生。在构词规则的作用下,中动动词失去了给逻辑宾语赋格以及主语分派题元角色的功能。为了满足格位的要求,逻辑宾语经名词性提升移位至中动句的句首获得主格。Stroik[5-6]也采用了句法分析模式。他认为中动动词将所有论元投射到句法层面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8-27

  • 论汉语的“隐性述结式”*
    式”,从述结式的论元衍生规则推导出“后果宾语”结构的各种实现模式,并统一解决了这类结构的相关问题。文章还把这一模式扩展到“取夺义双宾”、“隐性致使”等特殊结构,解释了这些结构特殊的论元实现问题,进一步论证了“隐性述结式”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后果宾语 隐性述结式 双宾结构 隐性致使结构1 引言1.1 “后果宾语”引发的问题一些汉语句子的主宾语实现情况并不受核心谓词论元结构的制约。例如:(1)a.我跑了一身汗。 b.我摸了一手油。(2)(这点事儿)跑了我一

    语言科学 2015年5期2015-08-16

  • 重音渗漏原则下存现动词论元说之研究
    动词的非宾格性、论元的构成、there的虚义、NP赋格等问题,备受生成语法学家和其他学者的关注。存现动词是否具有非宾格形式产生了内外论元两种不同的假设,这两种假说彼此矛盾但其推论都有一定合理性,因此在学界关于存现动词论元假说一直没有形成定论。重音影响话语语义解释,从本质上讲,重音是话语焦点在语音上的表现形式;在重音分配原则中,内论元和外论元焦点投射理论与重音渗漏原则为焦点范域内词项与短语重读提供重要依据,通过重音渗漏原则,可静态分析话语中存现动词与NP的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5-19

  • 认知构式语法:主要思想和基本原理
    句式等语言单位。论元结构构式是用来表达基本句子的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它本身具有独立于动词的意义。动词与构式整合时,要遵循语义一致原则和对应原则。在从事语言研究时,我们既需要认真研究论元结构构式,同时也需要认真研究动词和论元以及句子所出现的语用环境。认知构式语法;论元结构构式;语义一致原则;对应原则一、 引 言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Charles Fillmore以格语法和框架语义学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提出了“构式语法”这一语言研究方法。F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23

  • 重音渗漏原则下存现动词论元说之研究
    漏原则下存现动词论元说之研究袁利(四川民族学院英语系,四川 康定626001)摘要:存现动词的研究一直围绕着动词的非宾格性、论元的构成、there的虚义、NP赋格等问题,备受生成语法学家和其他学者的关注。存现动词是否具有非宾格形式产生了内外论元两种不同的假设,这两种假说彼此矛盾但其推论都有一定合理性,因此在学界关于存现动词论元假说一直没有形成定论。重音影响话语语义解释,从本质上讲,重音是话语焦点在语音上的表现形式;在重音分配原则中,内论元和外论元焦点投射理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2-20

  • 英语中动构式中施事论元句法隐含的认知研究
    语中动构式中施事论元句法隐含的认知研究朱 洁, 张周洲(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从中动构式以及中动词两方面对中动构式中施事论元在句法层面的隐含以及保留寻求理据。本文认为,非施事论元,即谓语动词语法主语的内在属性对英语中动构式中,施事论元的句法隐含以及显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压制作用,同时,中动词也对施事论元的句法隐含和显现起到压制作用。英语中动构式;施事论元;构式语法;构式;中动词语言学家认为英语有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9-05

  • 离合词扩展式的句法成因
    析动宾式离合词的论元结构入手,来探讨其插入成分的句法语义来源,从而揭示动宾式离合词可离可合的句法成因。论元结构理论 论元结构是指词项及其所属的子语类[注]子语类属性及有关的讨论,参见: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1):1-10.所构成的介于词汇语义及句法之间的一种结构关系,通常在文献中讨论最多的是作述语的动词和论元之间的结构关系。论元这一概念,从广义上说就是带有论旨角色的名词组。而论旨角色通常表示述语表达事件所涉及的主体(施事者/经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3-28

  • 论元相关理论在HSK教学中的运用*
    130000)论元相关理论在HSK教学中的运用*吕锦茹(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论元是指带有论旨角色的名词短语,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课题。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可以为教师在教法上提供新的思路。把论元理论具体运用到HSK排列语序一题的教学中去,在解题时可分三个步骤进行:确定核心动词,找出核心动词支配的论旨角色,与句法匹配进入句子。论元理论;HSK教学;参与角色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 是为了测试母语非汉语者( 包括外国人、华侨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12-02

  • 基于统计的记叙文语句焦点的分布特点研究
    生对文本语料进行论元结构等多层面的标注。在此基础上,进行焦点标定。参加焦点标定的是14名在校大学生和6名研究生,均具有较好的语文基础。文本语篇以打印材料呈现给被试。请被试认真阅读每个语篇至少两遍,确保对语篇准确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请被试逐句找出自己认为每个小句中在语义上最重要的、作者着重强调的词项,并在词的下方划一横线。告诉被试,每个小句中所划出的词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如果认为整个小句的语义在语境中不重要,可以不做任何标记。对理解和标定的

    中文信息学报 2013年1期2013-04-23

  • 基于依存树距离识别论元的语义角色标注系统
    行语义角色标注。论元识别和论元分类是标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且都可以通过两类方法得以实现,基于统计的机器学习方法和基于规则的方法。在基于依存的语义角色标注研究中,现阶段主要的论元识别方法都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本文通过对依存树中论元节点的特征分析,发现大于98%的论元节点到目标动词的依存树路径长度不超过3,这说明论元集中分布于依存树上的一个局部范围内。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本文参考赵海等[1]的剪枝算法,提出一种基于依存树距离的论元识别方法,通过制订规则,

    中文信息学报 2012年2期2012-06-29

  • 论“吃”和宾语非常规搭配的工作机制*
    为多个层次,包括论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事件构造(event structure)、物性结构(qualia structure)和继承结构(inheritance structure)。其中,Pustejovsky的论元结构模式区分了以下4种类型的论元:真实论元(true arguments)、默认论元(default arguments)、阴影论元(sha-dow arguments)和附加论元(true adjuncts)。(

    外语学刊 2012年2期2012-03-20

  • 一元谓词句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实现
    的表达需要谓词和论元共同完成,谓词和其选择的承担特定题元角色的论元的结合构成论元结构。谓词对论元的语义选择(s-selection)和语类选择(c-category)产生作用(Adger,2003),同时按照 Chomsky(1981)提出的题元准则(theta-criterion),谓词对论元的数量也会产生约束作用。按照选择论元的数量,谓词一般可以分为零元谓词、一元谓词、二元谓词和三元谓词。从论元结构的角度可以发现传统语法将动词分为及物和不及物两分法的不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5期2011-08-04

  • 基于北京大学中文网库的语义角色分类
    个谓词的动词——论元结构。语义角色标注意义广泛,在许多复杂的自然语言处理中,都有很大的用处,它对信息抽取、机器翻译等研究都会产生巨大的帮助。语义角色标注的研究最早关注于英文,最早研究开始于Dan Gildea和Dan Jurafsky[1],随着宾州大学命题库的建立,语义角色标注任务得到广泛的国际关注,并取得了许多很好的结果,例如Carreras等[2-3],Moschitti[4]等。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相关的国际评测:CoNLL 2004[2]、CoNL

    中文信息学报 2011年2期2011-06-28

  • 多重论元实现的事件结构解释
    朱 怀多重论元实现的事件结构解释朱 怀动词所带论元数量并非固定的,大多数动词都具有带不同数量论元的能力,事件结构理论将决定论元实现的意义归结于动词的性质和事件组合的规则,克服了单一依靠词汇范畴化规则无法解决某些论元实现的问题。论元;事件结构;宾语一 论元变化难题多重论元实现指的是大多数动词都具有的出现在不同句法环境中的能力。传统的语言学理论认为动词所带论元数量是固定的,在结构化的词条信息中是确定的。例如早期的生成语法理论,直接通过次范畴框架将动词的论元信息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3期2011-04-07

  • 论汉英放置动词的论元结构
    00)在句法上,论元即与谓词搭配并从其获得论元角色的名词短语,而论元角色是语言学家对名词与谓词的语义关系进行归纳分类的结果,即名词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如“受事”、“施事”等。一个作为谓词的动词具有固定的论元结构,规定其带几个论元(不可多也不可少)及每个论元论元角色。汉语放置动词引起了语言学家广泛的兴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多论元结构现象。这种现象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反映,因此考察这一现象一方面具有语言类型学上的意义,另一方面因其与生成语法的基要理论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1-09

  • 动词次范畴英汉论元对应关系获取
    取跨语言次范畴化论元对应关系的自动抽取;并将自动获取的论元对应关系,加入了统计机器翻译系统,实验证明,加入了论元对应关系的机器翻译系统,在Blue Score上提升了3.42%,N IST分数上有2.48%的提升,这说明了跨语言次范畴研究的价值。文章其余部分组织如下:第二节简要介绍了提出的汉英双语动词次范畴化的形式描写机制;第三节介绍了基于加强学习策略的英汉双语动词次范畴论元对应关系地自动抽取方法;第四节是对应关系自动抽取的实验结果,以及融合了英汉论元对应

    中文信息学报 2010年2期2010-07-18

  • 动词“告诉”句式分析
    告诉”带三个必有论元:施事、与事、受事。在静态的基础句中,语序是:施事+动词+与事+受事。而在动态句中,为满足语用表达的需要,受事往往发生移位,形成这样的语序:施事+受事+动词+与事;受事+施事+动词+与事。关键词:“告诉” 论元 移位 句法 语用一、引言“告诉”作谓语动词构成的基础句式是:“N施+V+N与+N受”(“N施”代表施事论元,“N与”代表与事论元,“N受”代表受事论元)。在动态句中,为了特定的语用表达的需要,与事论元和受事论元还可以出现在其他句

    现代语文 2009年7期200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