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

  • 论李公麟绘画中的禅学意蕴
    传统文化,尤其是禅学思想对李公麟画风的影响,探寻其画面中所营造的嗒然忘形、荒寒简远的禅学意境,并研究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禅学是如何触发、带动以李公麟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对中国画内在精神产生了高度认知,进而赋予绘画特有的禅学韵味。[关键词] 李公麟 文人画 禅学 白描一、“宋画中第一”——李公麟说起李公麟,夏文彦以“宋画中第一”[1] 来赞誉他。宋代著名画史评论家邓椿亦言:“郭若虚谓吴道子画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观之,伯时既出,道子讵容独步耶?”[2] 李公麟之所以

    中国美术 2023年4期2023-09-06

  • 陆学与禅学之辨
    1]184陆学与禅学的异同问题,成为朱陆之辨的焦点,影响深远。本文立足历史事实,摒弃历史上朱陆之辨中的学术门户偏见和当今继续捍卫这种门户偏见的立场,力求客观全面展示陆学与禅学的关系。1 陆学:“全是禅学”还是“孟氏之学”从历史上看,在朱、陆论辩中,双方批评对方都是禅学。在陆象山去世后,朱熹批判陆学更加坚决。明代陈建在《学蔀通辨》中说:“朱、陆晚年冰炭之甚,而象山既没之后,朱子所以排之者尤明也。”[1]111朱子反复指责、批评陆学“全是禅学”:近闻陆子静(按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02

  • 动静双修为至高养生之道
    根本是“静”,是禅学,是生命至高的养生之道。少林寺属于禅宗文化,禅宗是印度高僧达摩祖师到中国弘法所创。因他初次到中国语言不通,无法和学生沟通,于是就创造了禅学,师父怎么做,学生就跟着做。所谓禅学,就是要你自己——静修静悟,悟出你最高的境界。少林向来推崇动静双修,你看少林僧们坐在那里,其实他们的心是在调整他们的气息,运气来推动全身的血液,达到周天,当他们的血液可以流到全身各处末梢神经,气血就旺了。少林僧们打坐时都可以感觉到气血运行的声音,静坐修到一定境界时,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0期2021-10-11

  • 禅学三境”,沉浸式体验之浅析 ——以陕西德璟置业草堂寺建筑设计为例
    000311 “禅学三境”阐释王昌龄的《诗格》道出了诗的三种境界:物境、情境和意境,也正是禅学三境的写照,禅学讲究的是在物境中去情息念,超越物境而获得的真切心灵感受,从感觉的真实上升到思想上绝对的真实,这种真如、真境恰恰是对人生至高的感悟。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将禅学思想应运其中,深层挖掘人心灵深处的需求,从而使建筑、环境和人内心产生共鸣,并在心理产生亲切感、依赖感和认同感[1]。2 “禅学三境”,沉浸式体验设计德璟置业草堂寺项目规划遵从中国传统规划思想,透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8期2021-07-05

  • 阳明心学与佛教禅学的内在关联
    心学的诞生与佛教禅学有莫大关系,但并未完全脱离传统儒学的影响。作为一种汇流三教的学说,阳明心学以儒家为主,借鉴佛家、道家学说,形成王阳明本人融会贯通、兼容并包的特殊思想体系。本文从阳明心学入手,分析阳明心学与佛教禅学的种种联系,讨论王阳明的思想境界和修养方法,仅为个人见解。关键词:阳明心学;佛教;禅学;关联引言:阳明心学是明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体系,在明朝中后期产生巨大的影响。阳明心学自诞生时就被指为“禅学”或“外儒内佛”,王阳明本人对其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4期2021-02-18

  • 禅学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禅学思想。书写者必参悟禅理,才能体会禅心、领悟禅趣,笔下的线条才能清净洒脱,富有禅意。文章从禅意书法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中探讨在书法创作中禅学的影响与作用。关键词:禅意书法;禅学;书法书法是以文字的书写形式来表现心灵情感的艺术。书是表现,法是规范。书法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禅学思想,累积沉淀了丰富的内涵,每一幅作品的点、线、面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达了書法家内心修为的起伏轨迹。书法家通过这些线条和笔墨抒发内心丰沛的情感和自我意识,悟禅理,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8期2020-11-16

  • 见危知险
    听说了这里有一位禅学造诣很深的道林禅师。于是,他慕名上山拜访道林禅师。道林禅师在秦望山一棵大松树上搭了个窝棚居住,他的独特修煉方式被人称为“鸟巢和尚”。秦望山,山高林密,万籁俱静。白居易带着随从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拾级而上,不一会儿,一行人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白居易来到树下,仰头喊道:“禅师住在这么高的树上多危险啊,快下来吧!”禅师答道:“放心吧,我是见危知险,所以并不危险。不过,我看大人您倒是很危险啊!”白居易笑道:“大师多虑了,我身为地方大员,镇守一

    杂文选刊 2020年11期2020-11-16

  • 王维诗歌中的禅学研究
    ,创作了大量充满禅学意蕴的山水田园诗,享有“诗佛”之美誉。本文通过分析王维与禅宗的缘起,解读其诗歌中的禅意、禅境、禅趣。关键词:王维;诗歌;禅学;空寂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一般认为王维的思想以40岁为界,前儒后佛。但细究王维的身世,可以发现佛教禅宗的影响一直贯穿他的一生,也深刻影响他的诗歌创作。他以禅入诗,在山水诗中展现他所领悟的禅宗美学和宇宙、生命之本真,形成了他的山水诗独特的审美旨趣。一、王维和禅学结缘分析(一)禅宗发展与礼佛之风盛行禅宗源

    北方文学 2020年14期2020-09-23

  • 当心学遇上禅学
    过去的话题,就是禅学。站在佛家的角度认为:阳明心学与慧能禅学极其相似。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像极了“释迦悟道”;王阳明天泉证道的“四句教”像极了慧能的“悟道偈”。所以,佛家人士认为,阳明心学表面上是儒学,骨子里是禅学。如果我们不了解慧能禅学,不懂佛法,还真的不好辨别其中的异同,不易理解阳明心学。本文试图就从这个角度,去剖析一下“心学”与“禅学”的异同。从“天泉证道”说起嘉靖六年(1527年),56岁王阳明即将从绍兴启程赴两广平叛。这年9月8日这天夜里,王阳明

    新阅读 2020年5期2020-07-20

  • 见危知险
    听说了这里有一位禅学造诣很深的道林禅师。于是,他慕名上山拜访道林禅师。道林禅师在秦望山一棵大松树上搭了个窝棚居住,他的独特修炼方式被人称为“鸟巢和尚”。秦望山,山高林密,万籁俱静。白居易带着随从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拾级而上,不一会儿,一行人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白居易来到树下,仰头喊道:“禅师住在这么高的树上多危险啊,快下来吧!”禅师答道:“放心吧,我是見危知险,所以并不危险。不过,我看大人您倒是很危险啊!”白居易笑道:“大师多虑了,我身为地方大员,镇守一

    小品文选刊 2020年3期2020-03-19

  • 传统文化视域下生态建筑的设计美学探究
    生态建筑 道法 禅学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11-0095-03引言当代设计中,“生态设计”越来越受设计师与社会的重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核心原则之一是可持续发展,以此为基本原则,建筑的可持续建立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之上,在过去,社会更多的是提倡人为的自然环境,而现在设计者更应该考虑的是基于一个地区的原生态环境,在尽量不破坏原生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再设计。虽然,现在生态建筑设计越来越备受重视和在设计师考量范

    设计 2020年21期2020-01-15

  • 试论禅学对诗歌的影响
    静。读了骆玉明的禅学,心中深有触动。曾经诗歌中的意境之美,是简单到复杂,是表象背后的禅;更有些生动的体验,仿佛只能用诗表达。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山野中独自前行,沿着水流的行踪,终于走到了水的尽头。倘若有所追求,有所盼望,便会失落,因为已然“行到水穷处”,甚至沮丧而返;倘若没有目的,身心自由,在水穷处会惊喜地发现,云雾已然升起,山野更显梦幻,诗情与惬意舒展开来,想象变得没有边际。同是山野行径,笔者不欣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本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2期2019-12-12

  • 禅学思想下东福寺日式园林的枯山水设计
    寺见证了日本佛教禅学的发展,其建立是在当时日本宗教以及政治的需求下演化得出的,旧的佛教思想已经无法满足幕府统治下,其急需寻求新的思想来巩固统治地位,明庵荣西从南宋带来的临济宗便满足了政权的需求得以生存,禅宗就是在依附朝廷以及幕府的势力下打着“镇护国家”的旗号,仿照和学习南宋禅宗思想,融入“圆禅戒密”四教合一的思想得以发展。那么为什么武士阶级统治下的幕府政权会接受南宋禅学思想呢?我认为第一点来源于禅学不拘泥于哲学理论,是通过实践学习的,这对于不精通文理的武士

    流行色 2019年8期2019-12-08

  • 董其昌的禅学山水画风
    代表的绘画大师,禅学思想的提出,并且在山水画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禅学思想在山水画中的具体体现,用笔墨勾勒出山水的意象,在具体的物象中表达出禅学思想。董其昌山水画中禅学思想在山水画创作中起关键作用,它是整幅画的灵魂所在,观画并不是看表面的物象。而是我们在观看这幅作品时,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物,也就体会到时间和空间交融的不同感受。关键词:董其昌;山水画;禅学一、概论董其昌是中国近四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书画鉴定遗论。

    艺海 2019年10期2019-12-05

  • 浅析担当简笔山水画作品中所蕴含的禅学思想
    词:山水;水墨;禅学;表现一、担当艺术生平简介担当(1593-1673)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其先祖原籍浙江淳安,明初从戎来滇,世居晋宁。五龙山人解元尧官孙。熹宗天启(1621-1627)中以明经入对大廷。明亡薙發为僧,隐鸡足山,担当三十三岁时拜著名书画艺术家董其昌为师,学习书画,担当传世作品甚少,几乎无人知晓,但这并不影响他毕生的书画成就,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二、佛教禅学影响下的担当山水画作品特色(一)担当的与佛门的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2019-11-12

  • 见危知险
    听说了这里有一位禅学造诣很深的道林禅师。于是,他慕名上山拜访道林禅师。道林禅师在秦望山一棵大松树上搭了个窝棚居住,因他的独特修炼方式而被人称为“鸟巢和尚”。秦望山,山高林密,万籁俱寂。白居易带着随从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拾级而上,不一会儿,一行人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白居易来到树下,仰头喊道:“禅师住在这么高的树上多危险啊,快下来吧!”禅师答道:“放心吧,我是见危知险,所以并不危险。不过,我看大人您倒是很危险啊!”白居易笑道:“大师多虑了,我身为地方大员,镇

    保健与生活 2019年20期2019-11-06

  • 中国儒道释美学审美
    词:儒家 道家 禅学 美学审美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292-02一、前言我国的审美历史源远流长,在传统艺术中,中国的美学思想形成并发展于封建社会,我国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对于美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既是积极的,同时也是消极的。在漫长的君主政权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发展处了三种主要的美学研究方向,分别是儒、道、释,他们对于人生的探讨一开始是出于对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宗教的特性并不突出,使得中

    中文信息 2019年10期2019-10-21

  • 禅学实相与谬相的论辩
    。关键词:佛学;禅学;实相;谬相[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2一、不辨实谬,世人皆盲盲人摸象,有曰萝卜,有曰蒲扇,有曰柱子,有曰草绳。众盲人所“见”皆非,真实大象绝无此四种也![1]然而,没有萝卜相、蒲扇相、柱子相、草绳相这四种,就可以说没有大象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萝卜、蒲扇、柱子、草绳此四相若皆是题中所说之谬相的话,那拥有一双正常眼睛的人所看见的就都是实相了吗?所谓的实相只有一个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3期2019-09-16

  • 王阳明在精神层面上对禅学超越境界的融会
    在精神层面上融会禅学无滞无碍的精神境界。这发韧于王阳明的早期思想阶段,大成于龙场悟道之后的后期思想阶段。据《年谱》记载,阳明十八岁时即“始慕圣学”,然而他对圣人之学的探寻十分艰辛。王阳明自己曾说:“今世学者,皆知宗孔、孟,贱杨、墨,摈释、老,圣人之道,若大明于世,然吾从而求之,圣人不得而见之矣。”他驰骋于辞章之学但发觉这不过是“无用之虚文”;他依照朱子循序致精、格物致知的方式来达到“物理”与“吾心”的合一,却始终无所得入,不得受用。在这种受到挫折的情况下,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10期2019-09-10

  • 动静双修为至高养生之道
    根本是“静”,是禅学,是生命至高的养生之道。少林寺属于是禅宗文化,禅宗是印度高僧达摩祖师到中国弘法所创。事因他初次到中国语言不通,无法和学生沟通,于是,就创造了禅学,师父怎么做,学生就跟着做。所谓禅学,就是要你自己——静修静悟,悟出你最高的境界。少林向来推崇动静双修,你看少林僧坐在那里,其实他们的心是在调整他们的气息,运气来推运全身血液的血管,达到周天,当他们的血可以穿流到全身各处末梢神经,气血就旺了。少林僧们打坐时都可以感觉聆听到气血运行,扑通扑通的声音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9年4期2019-03-31

  • 禅学的“涉身化”及其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哲学中重要一环的禅学为例来阐明这一点。一、 从“祛身”到“涉身”当佛学最初以“佛”来命名自己时,就已经命中注定了它与“唯心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佛”者,觉也。而觉之所以为觉乃心之觉,从而究源以竟委的“究竟觉”乃“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大乘起信论》)。这种所谓的“心源”说,不正是佛学“唯心主义”性质的最好的脚注吗?故从华严宗的“三界唯心”到法相唯识宗的“万法唯识”,从天台宗的“一心三观”到其“一念三千”,从《大乘起信论》的“

    思想与文化 2019年1期2019-02-20

  • 探析马远《寒江独钓图》对后世山水画构图和观念的影响
    词:意境;空灵;禅学;留白一、画家及其绘画风格简介马远(约1170-1260年),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原籍山西河中(今山西永济),后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是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深得皇室宠爱。他的曾祖马贲,祖父马兴祖,伯父马公显,父亲马世荣,兄马逵,子马麟,皆为画院画家,故有“一门五代皆画手”之说。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马远画山水多取景于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剪裁大胆巧妙,意境深远。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9期2018-12-17

  • 苏轼诗词中的禅学思想及人生观
    并且把他所修得的禅学思想融入到他的诗词作品中,这些诗词在表面上看来并没有禅语或是禅机,但是在实际上却把禅家的“行往坐卧,应机接物,皆是道”的禅理都悄然表达完美。一、随遇而安,顺其自然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中所表达的雨中徐行其实是在表达作者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这首词是苏轼在元封五年所写,他当时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于黄州。关于这首词的写作灵感,苏轼是这样说的: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

    散文百家 2018年9期2018-11-15

  • 浅谈中国艺术的文化渊源
    为“儒学、道学、禅学”。而艺术同样受三种文化的影响,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诸文化相系相生,延续千年。文化渊源的至上栏在艺术体系中形成自我的美学价值——儒学、道学、禅学美学价值,同样,这三种美学价值和美学思想又建构和指导着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关键词:文化;艺术;儒学;道学;禅学中国文化有其伟大的渊源,即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儒学、道学、禅学。三种文化宗脉对艺术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又成为艺术发展规律中的指导思想。一、儒学与艺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2018-07-28

  • 传统日用陶瓷设计的禅学美分析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禅学文化,而且深刻影响了我国的传统艺术。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形成了艺术上的禅学美。禅学之美,虽然并不光华夺目,却自有一番独特的自然之美。一、质朴的造型在日用陶瓷发展的历史中,各类几何图形一直是设计应用的主流。从三国到南北朝这一时期,是日用器具的器型定型的时期。而到了宋代,这些造型扔为发生太大的变化。在我国传统的艺术设计中,“天圆地方”是最经常应用的一种设计理念,这也就决定了日用陶瓷设计的两大主要形状。伴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日用陶瓷的设计

    大众文艺 2018年8期2018-07-14

  • 禅学与元代文人画品格的现代性反思
    对于中国人来说,禅学的出现无疑是影响深远的。它的心灵之道对精神创造性的艺术,影响尤为巨大。不过,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流派,与儒道更多的不是差异,而是同一。其同一性表现在它们都认同“道”的自然性。儒家的天道、道家的自然之道自不必说,禅宗的本心作为上天赋予的人之本性,同样也是人的自然天性。自然性的“道”之思想构筑了中国天、地、人之间的真理,并规定了人应当走的路。然而,对于这种自然性的智慧,中国的哲人们却没有去追问其合理性。因为在中国的哲人那里,“道”作为最高真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1-25

  • 陆九渊早中晚思想演变考
    ,引起朱陆之争、禅学之疑。五十岁及其以后为发展期,以孟子学为依归,修正中年之弊,内外兼修,明体达用,重视注经与为政。晚年陆九渊会同于朱熹,两者终成一致。关键词:陆九渊;朱熹;经学;禅学中图分类号:B2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8)12-0103-05关于陆九渊的学术思想演变,学界研究得不多。现代学者大多赞同李绂之观点,以为象山学始终一贯,早中晚期无多大的学术思想转变。①或如程敏政、黄宗羲等泛谈早晚,实则以此会同朱陆,乃至以陆

    中州学刊 2018年12期2018-01-07

  • 茶禅一味
    ”这样一种精神。禅学的修行,就是为了达到“和”的境界。禅学认为,人生之所以有那么多烦恼和痛苦,是因为无明,也就是痴迷糊涂。烦恼的生起,是因为有各种对立的观念在人的心里面斗争。这就是不和谐。通过禅的修炼,超越对立的观念,我们就可以达到心灵的和谐,即大彻大悟的境界。第二是“敬”。在茶道里面,不但对人尊敬,对泡茶的器具也是非常尊敬的。古时候的杯子有正面和反面。做茶的人在洗茶具的时候一定要把正面朝上,表示对器具的尊敬之心。洗好了之后,会双手捧杯把茶呈给客人,这时茶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7年11期2017-12-04

  • 论朱耷绘画风格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键词:八大山人;禅学;泼墨写意;气节中图分类号:TS941.2;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38-01一、朱耷其人(一)自身小环境朱耷的祖父,父亲都是书画家。作为书画世家的后代,周围书画艺术的熏陶不断引导他走向艺术之路。同时身为皇族后裔,从小优越的生活环境使朱耷可以恣意发展自己的情趣。周围诚心的赞扬和不乏吹嘘拍马的热捧,也更激发他的学习热情。这些因素都促使少年时期的朱耷能充分吮吸艺术的甘甜,早起周围环境的影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8期2017-09-22

  • 浅谈禅学与文人画
    ,在学画中参禅,禅学里饱含着画的意蕴。参禅者可以在画中体验艺术的魅力,绘画者可以在禅中感悟艺术的魅力。由此可见,中国画与禅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相连的关系,这一点在中国文人画的表现的尤为显著。关键词:禅学 文人画 关系一、禅学与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一)禅学的起源和发展佛教是从印度逐渐外传至中华大地。早在汉朝明帝时就有此一说,事实上早在汉明帝之前,就有佛法传到中华大地上记载,孔子曾经说:“丘闻西方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焉。

    祖国 2017年9期2017-06-15

  • 禅意绘画中的禅宗美学观
    美学观之后形成。禅学中的自然而然、淡薄、清静、空寂等审美范畴,从自然之美中体察和感悟生命真谛的方式,这些直觉式的修行、参禅、悟禅、顿悟与文人士大夫的艺术感受与表现力相融合,其艺术想象与直觉创造力紧密结合,才会有禅意绘画中对“画境”的独特表现。中国禅意绘画是灌注了文人士大夫对完美人格理想和艺术品格追求的中国式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造。禅意绘画;禅宗美学观;禅境;逸品;艺术表现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认同与接纳外来文化的革新运动,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化与同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2期2017-05-16

  •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
    个浅谈。关键词:禅学 归真 遗民 水墨画一、生平简介和《安晚帖》的创作背景八大山人(约 1626—约 1705),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朱耷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弱冠为诸生。明亡以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满的态度,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时年二十三岁。后隐居进贤县介冈及永丰县睦冈等地。顺治末年,当他三十六岁时归南昌,回到青云谱 (青云圃)道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2016-12-06

  • 禅文化酒店设计探究 ——给心灵一处净地
    题酒店1、禅宗与禅学概述由于佛教文化东渡中国,在我国大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的禅宗文化 。它不仅吸收了佛教诸多流派的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长,而且也融合了中国文化关于人生问题的思想精髓,从而与中华民族注重现实生活的文化结构水乳交融。唐朝开始,曾经盛行过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盛况,在一千多年的发展沉淀之后,形成了中国的文化之基,禅学认为通过通过人的思考冥想和体悟,从而在感性认识中获得心灵上的超凡脱俗。禅学中,人是大千世界中的一部分,但大千世界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7期2016-09-24

  • 浅谈中国园林中的禅学思想
    浅谈中国园林中的禅学思想季熊(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650224)摘要:中国文化中禅学与造园关系密切,禅境即是最高的园境。禅学以具体的形式呈现于中国园林中,既丰富了园林形式,又提升了园林境界。至今仍对景观设计有着重要启示。关键词:中国园林;禅学;意境中国园林以意境为最高追求,而禅学所提倡的空灵、自然、简素之美,正是意境绝佳的表现形式。中国禅学思想从魏晋初祖达摩传来,至盛唐六祖慧能逐步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对中国文人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并融入到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2016-07-12

  • 试论中国禅学文化对中江兆民哲学思想的影响
    □江小娟试论中国禅学文化对中江兆民哲学思想的影响□江小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摘要:在日本近代思想史上,中江兆民堪称明治时期杰出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受到了禅宗的深刻影响。中国禅学文化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对日本的社会和精神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把禅学文化和中江兆民哲学思想的关系进行对比考察,笔者试图指出,禅学思想与中江兆民的哲学思想颇有渊源,禅学思想已经融入了中江兆民的精神,成为了其思想的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4-03

  • 禅学救了ipod创造者
    ,对禅意、禅境、禅学的向往,有助于我们通过简单设计、山水情境、自然器物来平衡嘈杂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内心不安。虽然禅学的源起在印度,但从唐代慧能禅宗开始,禅学已经被中国化,与以前的禅学产生了重大的差异。所以,胡适说:“中国禅并不来自于印度的瑜伽或禅那,相反的,却是对瑜伽或禅那的一种革命。”铃木大拙亦有相同说法:“像今天我们所谓的禅,在印度是没有的。”禅学不但改变人生,改变生活,还会对艺术创作产生辐射,早在南宋时就给当时的绘画增加了很多新的灵感,更直接的影响,是

    国学 2016年2期2016-03-23

  • 汉传佛教禅学思想对构建中华现代文明的意义 ——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049)汉传佛教禅学思想对构建中华现代文明的意义 ——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马治国(西安交通大学 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列举了隋唐佛学的繁荣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汉传佛教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极其深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个领域;汉传佛教思想因学修方式的差异分为各个宗派,其中禅宗属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2-19

  • 传统禅学文化对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思维的启示※
    0008)传统禅学文化对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思维的启示※郭凤鹏1樊尊峰1崔利宏*(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摘要:中医理论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医的思维方式也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医院校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传统禅学文化的角度,探讨禅学对培养学生中医思维的启示。关键词:禅学;中医思维;传统文化中医学理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医学中的取类比象、司外揣内、直觉顿悟等思维方式无不来源于中国的传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7期2016-02-15

  • 从“东山法门”到《六祖坛经》——试述中国禅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有两个最重大的禅学理论成果,一个是“东山法门”,一个是《六祖坛经》。从“东山法门”到《六祖坛经》,展现了中国禅学理论体系创立和发展的历程。“东山法门”是中国禅学创立的标志,《六祖坛经》是中国禅学发展的高峰。一、中国禅学的孕育种子:达摩禅学在“东山法门”之前,既没有中国禅宗,也没有中国禅学,只有中国禅学的孕育种子:达摩禅学。因此说,达摩禅学时期,是中国禅学的史前期。达摩禅学是从印度传来的。达摩,全名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大约出生于公元400年左右,在公元55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8-15

  •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艺术气息;佛理;禅学作者简介  罗 茜(1994—),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12级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在读学生;周榆华(通讯作者)(1970—),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江西南昌 330038)基金项目  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佛道参半,苦笑皆非——朱耷书画风格及成因探析”在灿若星河的中国绘画史上,一颗闪亮的星星引领画坛数百年。他就是独步古今的艺术大师——朱耷。这位亦僧亦道、亦画亦诗的人物不仅贵为宁献王的九世孙,而且年少成名。为了

    老区建设 2015年8期2015-06-15

  • 石涛山水画的禅学思想
    山水画中所蕴涵的禅学思想与其特殊的的身世和社会背景分不开,石涛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在其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避世的思想,他把自己的所见所思都融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中。他师从造化,但同时又以禅入画,追求意境上的空灵。他把禅学融入到山水画中,对于后人的影响深远。石涛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其复杂的人生阅历和禅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键词:石涛;山水画;禅学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224-03石涛是清初最具才情和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21

  • 王昶诗词中的禅学意味
    想是王昶诗词中的禅学意味的前提王昶的诗学思想在《蒲 褐 山 房诗话》里对其他诗人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一是应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体会;二是应提倡敦厚平远之风。( 一) 应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体会王昶这一诗学思想与其自身经历及诗词风格变化有关。他早年 虽 官职不 低,但在入 大 小金川的同 年 早期,即乾 隆 三十 三 年 (1768)年,因 进 言不当而被革职,这一挫 折 为他日 后 诗词的 风格变化打下基础。随后王 昶戎马 九 年,战场 上 出生入死,自己的诗词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3-21

  • 明代心学与董其昌绘画美学思想的关系
    神根源也是心学和禅学。明朝晚期,朝廷官员大权在握,社会政治特别黑暗,心学和禅学却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旺盛,禅学在很多人心目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士人们终日“游戏禅说”,用“游戏禅说”之法来忘却心中的不满和痛苦,以发泄心中的不快。正是因为心学和禅学支配了明代中期以来的学术界,并在客观上适应了明代后期的精神心理气候而风靡天下,这给当时社会情形下的艺术家带来了很大的反响,继而引发了一场文艺思想运动。而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用禅学理论绘画艺术,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

    大众文艺 2014年4期2014-01-28

  • 论汤显祖“为情作使,劬于伎剧”思想的成因
    作使;劬于伎剧;禅学;儒家救世情结中图分类号:I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4?0187?04达观禅师对汤显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情理问题上。达观曾经向汤显祖提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佛学主张,引起了汤显祖的共鸣。在《寄达观》中,汤显祖曾说:“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使我奉教以来,神气顿王。”[1](1351)楼宇烈先生认为:“汤显祖对达观‘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论断还有其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完全符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9-18

  • 浅探陆学、禅学之异同 ——兼议朱熹指陆学“本自禅中来”之意见
    00)浅探陆学、禅学之异同 ——兼议朱熹指陆学“本自禅中来”之意见王法贵(滁州学院 教育与法政系,安徽 滁州239000)对陆九渊心学,不可简单地评断为“本自禅中来”。佛教的禅观之学对陆学确有一定的影响和启发,但陆学在根本精神上与禅学是有所区别的。二学之间在方方面面互有异同,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异同交错。陆学;禅学;联系;区别所谓禅学,即佛教的禅观之学,是魏晋时期及以后与般若学并行且曾长期盛行的佛学两大派别之一。宋以前,不少儒者抨击它“去君臣之礼,绝父子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谈谈禅学适当进入语文课堂
    黄鹏安谈谈禅学适当进入语文课堂黄鹏安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禅学的相关内容,既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禅学 语文课堂 佛教信息化的今天,学生们的视野日益扩大,阅读涉及方方面面。有次学生问我“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这是《古兰经》里的一个故事,旨在告诉我们: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又有学生问到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如何理解,我

    中学语文 2011年15期2011-08-15

  • 武学与禅学
    文/章钫武学与禅学文/章钫现代社会流行一句话:成功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官场上的一步步谋划,商场上的一次次竞争,这都是属于因果关系的攀缘。而禅学讲究的是机缘,不准备、不谋划,全凭真心本性的直露。武术的搏击也如禅学中的机锋乍现,用好瞬间的本能反应才有机会克敌制胜。一、剑客与定力古时的一个春天,日本著名的剑客柳生正在自己的花园里观赏那如武士生命般灿烂而又短暂的樱花,他似有所悟,观花入定。入定中他突然感到身后隐现出一股浓重的杀气,以一位剑客的本能他本该在这一瞬间拔剑

    少林与太极 2011年2期2011-08-15

  • 朱陆“禅学辩”刍议*
    之争”中二人有关禅学的往返辩难,通过对二人“禅学辩”的主要内容、特点的深入阐发,尝试对这一问题的意义和实质予以揭示,如此,将有助于我们对朱陆之异同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所谓的“禅学辩”就是朱陆二人围绕着己学与禅学的关系而展开的一场论辩,它既包括二人对佛禅之认识上的论争,更包括二人对对方指责自己的学说为禅学的激烈辩护。而就其实质来说,则是朱陆二人借此辩难来树立己说的儒学之正统地位。因此,一定意义上说,朱陆“禅学辩”实际上不过是二人的门户、道统之辩。禅学只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3-18

  • 王维山水画的禅学意境
    意境的构成都深受禅学影响,禅意与画境在空灵清寂中融为一体,达到了高度统一的美学境界。本文通过王维山水画的思想意趣与禅学高度一致性分析入手,分析王维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意象,全面梳理王维山水画中禅学思想的源起,探讨王维山水画风的禅学意境。【关键词】禅学;山水画;意境王维,字摩诘,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咎其一生,虽山水画画作不多,但其山水画画意盎然,、意境幽远恬淡、深藏禅意,他的山水画包孕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表现出一种静淡之美。一、王维的禅宗思想从王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2010-09-02

  • 试论黄庭坚诗歌创作中对禅学的吸纳
    庭坚诗歌创作中对禅学的吸纳齐辉(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哈尔滨150080)黄庭坚是北宋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其在诗歌创作成绩突出,争雄北宋诗坛。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黄庭坚自身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其创作受到北宋禅宗影响,颇多新意,能开一代风气。后人甚至评论黄庭坚“喜与禅僧语”,“唯本领为禅学”,说明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与其对禅学的理解与吸纳有着密切关系。黄庭坚;禅学;诗歌创作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洪州分宁县是禅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尊重古意,别出新裁
    套值得我们关注的禅学新著。吴言生教授以前出版的“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中华书局,2001年是用作者自己的语言对禅宗思想、哲学、诗歌进行解说的著作。书籍出版之后深受读者欢迎,在很短的时间内印刷了三次,成为近年来反响较大的禅学学术著作之一。此次吴言生教授的《赵州录校注集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上下册共计84万字。书前有净慧法师,方立天教授,杨曾文教授分别作的序言。本书是采用集评形式整理禅学名著的尝试

    世界宗教文化 2009年2期2009-11-25

  • 禅学的诗学蕴含及其影响
    儒释道三家而成的禅学在唐代已成熟并为文学活动和中国诗学打开新的局面,影响了创作主体、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及批评鉴赏等各个方面。关键词:禅学 儒家 道家 中国诗学中国传统诗学以其丰富的思想孕育出“诗的国度”,然而在西方文化思潮争先涌入的今天,传统诗学近乎被视为过时的理论,甚而被人们堆进历史的角落。但是,如果全盘忽略传统诗学而漠视其中仍不乏生机的思想,那么我们在中西诗学对话中将面临民族性缺场和失语的尴尬。作为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来源之一的禅学,以其不同于儒道思想的独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5期2009-07-15

  • 佛家禅学师徒传承教学策略方法及借鉴启示
    王树利[摘要] 禅学是中国佛家哲学思想的精髓,其义理独僻、深奥堪称玄学,在教学传承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在一千多年的禅门师徒传承教学活动中,创新、应用了多种朴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佛家禅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归纳,可对现代大学教学提出相关启示意见。[关键词] 禅学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启示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儒家思想及其教学活动在中国两千年教育史上处于一贯的核心地位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1期200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