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09-01-07 03:06刘增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刘增华

【摘 要】 创新教育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质,是面向新世纪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要教师的教法创新,手段创新,观念创新,营造一个充满创新的氛围,学生就能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善创新。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性思维 语文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创新思维具有独立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和创造性的观察、想象力。这些思维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求异思维,保证他们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并将它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去,更是学生具备求异的创新心理品质的前提及物质条件。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观点,树立创新精神,实施教学创新,彻底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使课堂达到省时高效,让教师享受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动”起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事倍功半,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在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却显得苍白无力,因此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改变这种传统教育的法宝。

1.教授课文时,要求学生先熟读课文,然后写出课文内容的主题词。

2.分析课文后,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最有感触的地方,并写出自己的看法,与同桌互相交流。

3.每学完一课,设置启发思维的题目,如: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不同意见?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在《陋室铭》一文中,授课完毕后,我这样问学生:你对有“陋室”的人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我们怎样做一个有风度的人?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起来,收到了很好教学效果。

4.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考查。也可由老师设计题目,由知道答案的同学回答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

5.记笔记时,只要求学生记住关键词,其余内容课后自己想象补充。

通过对以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大放异彩。

二、教学手段丰富多彩

传统教学中,教师授课拥有的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大浪,录音机、投影仪、电脑陆续走进了课堂。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新、乐创新,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比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我设置了一系列桥的图片,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得课堂气氛异常的热烈。

三、教学观念日新月异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完全束缚学生的思维。因此应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也就是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问,多发现。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我所教的初中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一致,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直线下降。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是可以有不同答案的。就拿给课文分段来说,思考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层次关系就不一样,只要有一定的道理,合乎逻辑就是正确的。在《春》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眼中的春是什么样子的?大家纷纷发言,说出了几十种答案,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性思维中已或多或少地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能力。

2.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多,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在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愚公移山》是一种人性美,《敬业与乐业》是一种社会美等,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

总之,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的知识与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但只要教师的教法创新、手段创新、观念创新,营造出一个充满创新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学生就能创新,会创新,善创新。

参考文献:

[1]齐宪代.开展创造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北京

教育,2001(5).

[2]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2003(3).

[3]李晶.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创新性思维与设计方法的分析
跨专业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