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感悟语言文字

2009-01-18 06:0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九寨沟语言文字课文

刘 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实施这一教学目标,越来越呼唤加强教育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实践性,越来越要求把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此,教师要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并加强训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让学生在多元朗读的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文字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又深深地体会到:在以读为主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要精心选择朗读的“点”。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一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体现了作者面对敬爱的伯父即将离他而去时无限悲痛、无限崇敬的感情基调,如果把这句话读好了,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感情的体会都能一一实现。于老师就把这句话作为读的训练点,他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体会体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指名读。学生虽然读得很投入但总是感到不够味儿,于老师并没有从技巧上教学生怎么读,而是用了“以情促读,多次加温”的方法,当指导学生学完第一个故事时,于老师深情地叙述:“可是,伯父不幸逝世了,从此,周晔再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此时,我们口头读读这句话,现在的理解会更深刻。”学生齐读,效果果然大不一样。如此,每当学完故事,老师用深情的话语过渡,学生激动不已,再不失时机地练读这句话,结果一次比一次体会得好,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于教师抓住这一句话进行反复训练,真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二、让学生在情境体验的实践活动中体味语言文字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数篇章都描写塑造出了生动的形象,倾注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构成了真切的情境。为促进主体的成长,教师要为学生主体的成长创造适宜的语文课堂情境。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通过实物演示、画图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演和想象描述等实践性现场操作、模拟性相似操作和符号性趣味操作的活动共同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移情入境,触景生情,在潜移默化中如临其境,受到感染,从而深入到语言文字的内涵。在这样的境界里学语言、用语言是最理想的语言实践活动。

《九寨沟》这篇课文按“总——分——总”的段式写了五个自然段,其中二、三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迷人的风光,第四自然段则描写九寨沟的珍禽异兽。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出九寨沟迷人的风光,然后让学生把课文内容与展现的情景结合起来交流各自读懂的内容和体会,教师在学生交流中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在此基础上,我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扮演“小导游”,各自选择一个伙伴作为游客,用“导游”的口吻向游客介绍九寨沟的情况。这一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异常。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导游演讲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提高。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不需要教师作过多的讲解,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舒心,而效果却事半功倍,这样的好事,我们语文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让学生在背诵记忆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文字

语言是工具,这一工具的构成离不开语言文字作材料。一篇课文学完后,学生仅记住一些泛泛的知识和抽象的概念,无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一个人在少年时代“物欲未染,多记性少悟性”,充分利用这时期的记忆优势,多背诵积累一些典范的诗歌和文章,增加一个人的语言库藏,对提高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益处。可以说没有积累的阅读课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阅读课。因此,背诵也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

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背诵活动效率,可以对背诵实践活动加以改革优化,吸纳其他活动方式一同参与,使学生多重记忆,立体积累。1.听读欣赏。即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聆听整篇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同时结合看挂图、录像或多媒体课件,一面静听默察,一面展开各自的想象,也可小声跟读,细细咀嚼品味。通过看、听、想、品一体的听读欣赏活动,在对课文语言材料有了从形式到考核成绩内容的多层面、立体化的支撑下,实现积累的优化。2.演读背诵。即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课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是有感情、有动作地单独朗诵,也可以分角色演诵,还可以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学生应用自己的语言技巧,辅之以表情、动作,创造性地重新表现课文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蕴美。这样课文的“符号语言”才会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言语;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才会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才会因为与学生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在这样充分演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自然就会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

此外,小组讨论、信息交流等也不失为实践活动的良好方式。总之,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充分地动眼、动脑、动嘴、动手,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九寨沟语言文字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己亥秋日九寨沟采风得句
赴九寨沟道上(外四首)
题九寨沟(外五首)
震后九寨沟纵览(外四首)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