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的个性化教学

2009-01-18 06:01刘月洁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环节教材目标

刘月洁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教学的关键,而个性的发展又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突破。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学生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教师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思想品德课中的个性化教学就是要以个性为依据,教师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自己钻研的空间,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由隐性向显性转化,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采用确定目标→问题探究→成果评价→实现目标四个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发展学生个性。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多种要求,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要把课堂设置成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够从活动中、合作中、探究中获得收益。

首先,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在深刻挖掘教材的前提下,设计好本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的备课要更多地分析学生,研究学法,要“厚积而薄发”,尽可能多地预先考虑好课上学生所需要的东西,改变以往备课时大多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观念。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通过语言描绘、情境展示、实物演示、游戏、录像和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情感,开启其情感闸门,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分析教材、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其次,在问题探究的环节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质疑”,激励学生“超越”,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栏目不可丢,它可以让学生在动与练的过程中去感悟、去体验。要善于发现我们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比如说七、八年级的《实践活动》教材,里面的很多活动,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设计环节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有很大启发。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对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疑问,让学生收集、整理与学习目标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探索需求答案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增强智慧。这样,不仅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突出了,而且知识理成线、织成网,复杂的内容在学生脑子里也可以融会贯通,了如指掌。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个体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体现出一定的独特之道,呈现出自主性的发展趋势,然后展开集体交流,对难点、关键处及不同观点进行集体攻关。学生在此基础上,自由发表评价意见,充分体会成就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能使人愉快,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赞美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气氛也就融洽且活跃了。教师在学生自主评价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学生实施积极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分层次地评价,因人施评。对学习过程出现差错的学生,允许再“想一想”,即使是重复别人的正确答案,也给予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评价要适度、得体,既有热情洋溢的肯定赞扬,又有理智明确的分析引导,耐人寻味的启迪引申,使课堂评价如春风如雨露,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田,点击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快乐、自主、有效地学习,积极、健康地发展。

最后,通过双向交流,师生互动,教与学和谐共振,实现教学目标。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互动成为大家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使每个学生的自身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不会有和谐,它只能带给学生枯燥与压抑。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创造性发问,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还要允许学生上课插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自然地流露真实的情感。实践证明,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不仅有利于营造一种亲近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也会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不会感觉枯燥乏味。这样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基础上都取得更快的进步,以实现教学目标。

在四个环节中,确定目标是问题的认识,问题探究是问题的研究,成果评价是问题的解决,实现目标即问题的深化。这四个环节,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尊重学生实际,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形成以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孩子的健全人格、人文素质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们力争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文知识型、开拓型、创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环节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