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突出创新 增强管理实效

2009-01-18 06:01史志利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育

史志利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校长是一校之魂。有一位哲人这样说:一个好校长就等于一所好学校。这就意味着校长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时时刻刻都会涉及和影响到教职员工的心理感受和精神体验。因此,一个理想的校长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明察秋毫,要有高超的学校管理水平。

一、以人为本,丰富学校管理内涵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对学校管理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在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这是学校管理的本质所在,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丰富学校管理的内涵。

(一)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个性和身心差异的受教育者,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基本规律,才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1.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发挥德育在个人成长和成才过程中的影响、动力和保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成才先成人”的意识。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实际,忽视了训练和时间,学生只把德育当做一门“学科”,使知与行处于游离状态,这样的德育,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导致勒死学生母亲的恶性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在学校管理中,不仅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求知以人为本,做人以德为先。探索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工作思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发展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唯有充分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要明确“一个目标”:以人为本提高质量;要树立“三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鼓励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要重视“三个把握”:把握学生的学情、把握学生的学力、把握学生的心理;应做到“六个尽量”: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达、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难和尽量让学生标新立异。只有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以教师为本

充分营造适宜教师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动用各种形式的激励,使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1.营造适宜教师生活和工作的“软环境”。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决定了其角色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易使教师产生师表榜样和普通人工作责任,个人发展、个人努力和社会要求等因素之间的矛盾,这又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很大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因而,学校管理中应充分运用激励手段,为教师创造适宜于生活和工作的“软环境”。

宽松、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安教、乐教的关键因素。经常沟通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渠道,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彼此交流、互相了解、坦诚相待、愉快协作。经常重视教师情感变化,常谈心、常疏导、常帮助,解除他们心理上的烦恼,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信赖,往往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在管理中,对教师信任往往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使广大教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2.营造适宜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硬环境”。“软环境”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创造了积极的精神空间,但是也要建立严谨科学的管理机制,形成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硬环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引导全体教师确立“师德为上、师爱为宗、学勤业精、为人师表”的师德标准,明确教师行为的准则要求,把纪律和自律相结合,让师德标准内化为自己的师表行为。

我校重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榜样作用,真正使学生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教师成为全校教师学习的对象和工作的榜样,并且引入竞争机制,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

3.知人善任,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知人,就是要注意挖掘教师内在潜能,用人所长、避人所短。教师的心理需求并不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是希望社会和管理者尊重自己的知识和人格,对其拥有的知识和社会价值的评价和信任。这就要求校长首先必须爱才、用才,才能达到教师的心理满足。不管社会上有怎样的偏见,校长不能动摇尊重知识、爱惜人才、任人唯贤的观念。这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法宝,也是体现管理者方略唯一正确的途径。校长必须注重教师的工作实绩,责罚分明,注重成就和量才使用,淡化从属关系,加重信任感方面的心理投入。

善任,就是需要不断探索用人的艺术。汉高祖刘邦战胜项羽得天下,总结经验时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管理者的艺术就在于此。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让他们全方位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和监督,为学校发展出主意想对策,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中,变教师“要我做”的被动接受管理为“我要做”的主动参与地接受管理。

学校的整体构成是师生及其双边的互动结合,这就决定着学校的整体管理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创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健康环境,搭建能促进学生多元化智能发展的平台,以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素质为目的,以深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为最终目的。以教师为本,学校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搭建充分发掘教师潜能的平台,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以实现教师事业、人生的双重价值为最终目标。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使我校教师和学生将从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快速的成长。

二、以创新为突破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管理首先体现在管理体制的创新上,要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拓宽学校管理的思路。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旋律,规范的制定、方案的落实、管理的运行,都以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

(一)制定学校总体规划

制定学校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使全体教师充分认同,能够唤起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起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确立了“德育为首、能力为重、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把“以人为本,优化育人环境;学有专长,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作为本校的办学特色。坚持情感投入、制度管理和严谨工作的管理模式。教学质量三年有起色,六年有突破,从而使学校工作有目标、学校发展有方向。经全体教师认同后奋斗目标明确了,每个人都深深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二)构建全方位的班级目标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班级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好坏,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要拓宽班级管理和评价的渠道。从过去的教导处班主任的单线管理,扩展为由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班主任、认课教师六条渠道的全方位多线管理。这样多渠道全方位的管理,增强了班级管理和评价的客观性,减少了随意性和片面性。同时,要创新考核内容,除常规管理外,还要涉及到班集体的舆论导向、集体荣誉感、健康的思想观念、强烈的竞争意识、文明的礼仪行为、正确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三)科研兴校,教改图强

加强教育科研,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首先,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观念的陈旧必将导致行为的落后,要坚决地同落后陈旧的教育观念决裂,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意识。其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从科研计划的落实、评估、总结、推广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三是不断培训和提高教师的知识与理论水平。如果仅仅把教育教学中的感性认识积累成心得或总结,就不能提升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不能全方位地分析、认识(教改)成果”,就会变成理解上的片面性和应用上的机械性,而没有正确教育理论为指导的低质量、高效率的科研成果就起不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四是教育科研应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选准课题,点上深化、面上开花,逐步提高研究层次。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只有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胆尝试,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把学校各方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