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做法和体会

2009-01-18 06:0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科学课活动教师

王 勇

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指示精神,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我校从2006年10月开始举办“走近科学”活动展示周,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届。通过亲历各种形式的科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发现、观察、思维、想象、搜集、整理、分析、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精神,注重参与,注重过程,注重体验。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及珍惜劳动成果和自然资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情操和品质,以及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内容包括与科技创新实践有关的各项活动。活动形式有讲科学家的故事、介绍科普小知识、科学童话剧等文学艺术类,有种、养殖观察日记、调查、研究报告、活动感受、想象作文、科幻绘画等图文作品类,有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拆装、修理废旧玩具、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小手工制作成果类等等。参加范围包括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活动要求具有实践创新意识,可独立或合作完成,可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可创新、改制或仿制,必须人人参与,任选一项或多项。活动贯穿全年,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进行准备,每年10月份进行班级和校级两级展示交流,每班上报各类作品1至3件,各类作品不得空项。由学生代表、科任教师、学校领导组成评委,按低、中、高年级组分类别评出一、二、三等奖,按参赛作品数量及获奖情况评出集体奖。通过展示观摩活动,不仅能收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不断提高的效果,还起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活动,除了加强与之联系最密切的科学课以外,还开设了围绕此项内容的校本课和综合实践课,开辟了种植园。校本课从一年级开始设置一直到六年级。低、中年级起进行折纸、泥工、纸艺、布艺、七巧科技、环保手工(蛋壳、饮料瓶)、科技小制作等,中、高年级参与标本采集、制作和种养殖活动等。种植园活动从低年级起班班有盆花,放在教室和走廊的窗台,中年级有花池,高年级有种植园,既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场地,又美化了校园环境。从低年级的为盆花浇水、设计标签,到中、高年级种植各自选定的农作物,通过亲身走访家长、农民,或到图书馆、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设计标签、翻整土地、播种、浇水、施肥、(搭架)拔草、防病虫害、收获等进行全过程体验。学校还安装了风向风速仪、雨量筒、气象(温、湿度)百叶箱,以便学生了解气象和季节知识。让学生从活动过程中学到知识、用到知识,动手动脑、实践探究。既有收获成功后的喜悦,也有失败挫折后的意志磨练,从中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既能从中学到课堂上和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既能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价值,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性及主动性、自觉性,又能从中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和快乐,从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总结反思几年来的活动开展情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市、区级奖项,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感到成功的方面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从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全员开展、坚持全面开展、坚持全程开展;突出了三个结合,即相关学科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理论实践结合。

不足方面是:还应该加强突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目前活动还处在低水平阶段,且尚未形成特色项目,出现领导重视、学生热心、中间不利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相关学科教师课时太多、时间和精力不够、专业水平偏低、年龄较大等,影响和制约了整体活动水平的提高。下一步准备增加一名科学课教师,减少科学课教师的一些课时量,让他们分出一些精力,抓住一部分学生骨干,搞一些较高水平的作品。形成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的局面,逐步形成活动特色,提高活动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科学课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