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让教师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9-01-18 06:01韩安玺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名师教研教育

韩安玺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教师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已成为新课题。而网络的诞生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成长创造了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和谐的俱乐部,为教师的健康成长搭建了一个优质平台。

一、网络文化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

在十几年前,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一般只能靠学校订阅的有限的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要想写一篇观点新颖的论文很难。而今网络中储存着大量的信息,查找资料快速、便捷,依托网络资源,想获取什么信息,基本上都能满足。教师可以“足不出户”亦能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和碰撞,享受到知识与文化的盛宴,这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了教师的自我形象。

针对网络中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有“拿来主义”思想,对网络中一些好的资源要充分地利用,如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等,这样既省去了自己设计教案、做课件的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我们也不能“全盘网络化”,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把别人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

二、网络文化让教师在互助合作中成长

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便捷,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为我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教师感觉到缺乏同伴间互助合作的力量和与专家对话交流的机会,缺少专家引领。而网络文化则使不能成为可能,变梦想成为现实。

(一)同伴互助,共同发展

教育论坛是一个自由的、平等的交流、探讨问题的场所,在论坛中,通过有意识地发出教学中的问题帖子,让全国各地教师在网络中各抒己见,精神上互相鼓励,业务上取长补短,成为真正的志同道合者。

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但网络的力量是无限的。记得我在备《植树问题》(校公开课)这节课时,一个小环节让我想来想去还是感觉比较棘手,后来我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问题,不到一天就有10个热心人跟贴,帮我解决了难题。现在,新课程、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很难及时得到同事的互助,有时连同事也解决不了。在网络中,我有“智囊团”——教育论坛和市小学数学领雁班的QQ群,在这些论坛中,我们一起讨论教材的优缺点,讨论某个教学细节如何处理,讨论某节课的成与败……同一个话题,在学校未必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在网上就有很多感兴趣的人,有的人甚至已经深入思考过。一个人的求助,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有针对性的帮助。

(二)专业引领,快速成长

网络教研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跨越时空,通过网络可以与名师和专家面对面交流,可以看他们的博客,了解当今的教研走势,并向他们请教教学中的问题。如前年我去杭州参加了浙派名师的展示课,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不能人人参与。我就带回了教学光盘,使大家在网上也能一睹名师的风采。我去年12月参加县思维训练展示课时,当时教研室林克勤老师叫我上《鸡兔同笼》这课时,我非常茫然,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过类似的课,本课的目标定位和教材细节上的一些处理让我坐立不安,后来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了有很多《鸡兔同笼》教学资源,看了特级教师朱乐平、徐斌和名师储冬生的教学视频,才让我豁然开朗,受到启发才决定下来。

三、网络文化让教师在实践反思中成长

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缺乏后续的热情,有的教研组也曾提出过“滚雪球”式教研活动,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等问题的影响,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而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更善于反思与总结,做一个有心人和明眼人。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自觉关注课改的发展动态,做到与课程改革共成长。

(一)连环跟进,完善自我。

开展网络教研后,教师更有积极性。如我校在开展教研活动前一个星期,教学设计就要挂在网络上,供大家在听课之前先了解教案,同级段的老师必须要提出一些建议,或提出对某些方面的看法。课后,执教者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挂到学校网络处让其他同事参考,以便今后的教学少走弯路。

(二)视频案例,剖析自我。

把课堂教学拍成视频放在网络上进行播放,借助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多次播放、定格、后退的手段,看清每一个细节,并通过反省、剖析来诊断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通过这种网络教研方法更能看清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在反思中成长。

如有一位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边远农村教师,他这样反思:“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只有两条:一、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二、加强自学进修。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根本没有脱产学习的机会,曾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但根本没学到一点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勾勾画画一通,死记硬背一番,然后轻松过关。这哪里谈得上提高业务素质?走入网络后,通过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讨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我们边疆地方和内地的差异。网络就是凭借这些优势迷住了我,使我陶醉其中,因为我清楚地认识到贫困地区的教育要想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必须走进网络。让所有乡村教师到网络中感受时代的脉搏,在教育网站享受免费的进修学习,利用网络充实自己、展示自己,这才是真正的——继续教育。”

网络文化中的风景无限美好,在这条路上探索的教师,深深感受到教育是纷繁复杂的,而每个教师研究、实践教育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成长,才能在教育的天空中翱翔。

猜你喜欢
名师教研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