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2009-01-18 06:0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性游戏幼儿

周 欣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极其复杂的现象,受许多条件影响,其中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反映客观事物,改造客观世界。人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认识能力,加深了情感体验,锻炼了意志性格,发展了各种心理现象。儿童的心理首先是在主要形式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的,而在幼儿发展的不同阶段,最适合、能起最大作用的主要形式的活动之一就是游戏。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他认为孩子应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知识,多思想”。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接近生活,能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幼儿的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游戏的涵盖面比较广泛,本文主要讨论对幼儿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益的主动性游戏。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不是成人编制的、强加给幼儿的所谓“游戏”,而是由幼儿亲自创造并参加的、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达到心情愉悦的游戏。

一、游戏的特征与内涵

什么是游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望从中得到快乐”;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他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紧要的。它是非常严肃的,而且是具有深刻的意义的。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我国对幼儿园游戏的研究认为“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幼儿的游戏呢?

(一)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

幼儿每天都在自发地进行游戏,只要他们有兴趣,不用成人在旁边指点或引导,都会主动进行游戏。例如幼儿看到桌上放着纸笔,就会信手拈来写写画画;看到积木、玩具汽车,都会随手拿来玩一玩;看见滑梯便会爬上去滑下来;甚至看到地上摆放的拖鞋,不管合不合脚,都会拿来穿上走一圈。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显露个人的潜在能力。例如在建筑游戏中,他们可以随意拼插搭建;在玩攀登架时,他们会攀爬或者只坐在上面,也就是说幼儿是游戏的真正主人,他们自行决定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

(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不是机械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把自己或同伴想象、装扮成“警察”“医生”“病人”;把纸撕成长条,当“面条”等等。

(三)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享受。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探索周围的事物,这些都能使幼儿感到快乐和得到乐趣。幼儿的这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可能表现为笑、手舞足蹈,也可能表现为安静、严肃,或者是幼儿愿意做的某个动作或活动。

二、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增进幼儿的健康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游戏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生长时对运动的需要,还能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如攀爬、追逐、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等游戏促进了大肌肉群的发育,使动作趋于协调;而折纸、捏泥、插塑、串珠等游戏则能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所以,通过这些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运动器官的发育、小肌肉的发达和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锻炼幼儿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同时游戏的愉快体验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通过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感官刺激,使幼儿比较、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也能推动幼儿去思考和创作。例如在拼插积木、画画、做手工游戏时,幼儿自然而然会去思考、去想象,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一些创作;玩攀爬游戏时会体会空间和高低;玩水时会感觉到干和湿的对比;玩沙时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沙所具有的特征;玩积木时会认识到大小和形状等;玩串珠可以使幼儿获得一些关于数量关系的知识;如果几个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幼儿间的交谈既练习了发音,训练了表述,又丰富了词汇,理解了语意,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

(三)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使得幼儿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幼儿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开端时期,现代科学研究的许多成果和个体发展的大量事实证明,幼儿期个体社会性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将来的适应性、个性及智力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幼儿必须逐步了解社会的生活知识,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这些只能在社会交往中实现,而游戏正是实现这种社会交往的重要场合。

1.幼儿在游戏中既有现实伙伴之间的交往,也有角色间的交往。如在玩角色游戏时,他们都是现实中的同伴,同时又是游戏中的玩伴,于是在成功的交往经验和失败的交往教训中,帮助幼儿掌握了交往的技能。

2.幼儿在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由最初的因分配角色而发生争执、争抢玩具等,逐步学会控制自己并设法解决纠纷,这就使得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共享、交换、轮流、平等竞争,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技巧,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使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3.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各种社会准则。例如在“红绿灯”游戏中,幼儿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棋类游戏中知道要遵守下棋的规则等;这使得幼儿对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利于幼儿积极的认识、理解、内化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准则,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和适应社会活动的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游戏在儿童智力、社会性、情感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主人。

猜你喜欢
社会性游戏幼儿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