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妙法之“相关阅读”

2009-01-18 06:0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兴趣技能

杨 元

摘要:当前,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对学生素质发展十分注重,以不断提高人的自身素养和能力为宗旨。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恰恰是实现这一宗旨的根本。本文就小学生自主阅读中的某一方面——“相关阅读”的重要性及“相关阅读”在实践中的运用展开论述,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相关阅读;兴趣;技能

教学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学生、教材、教师。其中教材是主体,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能力的载体,是施教之本。它包括教科书即课本、参考书、习题集等,是教与学的具体内容和媒体。一套好的教材不仅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学起到增智的作用。

一、从学生语文、数学的人均分差距看语文教材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素质检测结果普遍存在着语文人均分远远低于数学人均分的现象,而且年级由低到高差距越来越大,此现象让人难以理解。汉语是孩子们的母语,他们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学习,每时每刻都在学语文、用语文,为何出现这种怪现象,细加分析,也许与我们的语文教材编写特点有关。

小学生对学的知识易遗忘,如果不加复习,是不可能永久、完全地保持在记忆中,克服遗忘的最好办法是加强巩固。教学的巩固性原则要求“引导学生及时回忆、复习和应用所学知识,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努力同遗忘作斗争”。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巩固,使学生通过多练,达到知识的巩固,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

试将语数教材加以比较,则不难发现:语文教材缺少一定的巩固练习。数学教材每个知识点基本由例题和习题两部分组成,练习远远多于例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完每一道例题都要自己独立去做十来道的类似练习。而语文课本中的精读课文每个单元只有一篇略读课文。学生要学两三篇课文,才有机会半独立练习阅读与课文不一定相似的略读课文。

教材的编写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否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则与教者的教密不可分。我深感构建“相关阅读”体系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二、相关阅读的概念及意义

1.相关阅读的概念

所谓“相关阅读”,即引导学生阅读与所学精读课文相关的文章,是略读的一种类型。“相关”包括文体、内容、作者等方面,指选读的文章和所学精读课文文体相同,或内容相近,或作者为同一人,或内容相同观点相反,供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比较,以加深对精读课文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2.相关阅读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小学1—2年级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这说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采用“相关阅读”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阅读量比规定增加了20%左右,有效提高了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叶圣陶老先生在《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第二辑《阅读教学》中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句话准确地说明了精读教学和略读教学的地位和关系,强调了略读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精读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例子和出发点。也就是说,指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仅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略读文章和书籍,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才算是完成了“另一半”。“相关阅读”是引导学生进行“应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因其选读的文章与学生所学精读课文密切相关,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指导学生运用在学习精读课文过程中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在一定时间内,独立阅读、理解、分析文章,也是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相关阅读”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增加阅读量;既能通过实践应用来巩固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又能使学生从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既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具体实践——相关阅读教学举隅

从所学精读文章的内(人物、内容等)和外(作者、背景等)两部分看,相关阅读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人物相关

“人物相关”是指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与精读课文中所写的人物有关,使精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对学生更具感染力,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人”。如学生在学习《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人故事系列丛书中的《詹天佑》一书让他们阅读,要求他们重点阅读詹天佑的成长历程,进一步了解了詹天佑。相信通过这一相关阅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对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内容相关

低年级的孩子其实也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选择一些与精读课文内容相近但观点不一的相关阅读素材,让学生阅读、对比、讨论、辨别,往往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创新思维能力。

3.文体相关

根据教学的巩固性原则。运用与精读课文文体相同的文章进行相关阅读,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同类文章的技巧。在教学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的《说勤奋》一文时,学生因不适应议论文的写法,一时领会不了作者的主要观点。而阅读议论文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要观点,为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教者可让学生带着“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问题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再让他们找出中心句。当学生在指导下说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后,这时不妨让学生回忆并总结一下领悟文章的中心的阅读方法。因这种文体小学生接触少,为防止学生遗忘,巩固这种阅读方法,可另外选择两篇说理性文章让学生进行练习,由于掌握了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学生就能用很短的时间完成阅读任务。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对议论文中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又提高了他们阅读速度。

4.作者相关

当学生学了某位作家的一篇作品后,他们常常会对作家本人或作家其他作品感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作者相关的阅读指导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完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笔者让学生去找一些安徒生的其他童话。第二天上课时,我让学生讨论交流看书收获,学生一下子就说了安徒生写的十几篇童话:《谁最幸福》、《红鞋》、《玫瑰花精》、《墨水笔和墨水瓶》……有的甚至是我闻所未闻的。通过讨论还得出了“安徒生写童话擅长用想象的手法,但所写内容丰富多彩,并不都是写穷苦孩子的生活的”。这样,适时将相关阅读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到社会,让学生自主寻觅知识的宝藏,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5.背景相关

诗与词是古人擅长运用的两种文学体裁,诗词经常被人们用来感慨时政、抒发情感。要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而写作背景则是学生领悟诗人、词人情感的重要参考资料。总之,在教学诗词等有一定阅读难度的文章时,运用背景相关的阅读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既能通过阅读背景知识了解历史知识,又能运用历史知识解决课内外难题。当然,“相关阅读”的指导方法不仅限于上述五种,还包括时间相关、写作相关、段落相关等。比如,在阅读精读课文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运用“段落相关”的方法将文章中的某一精彩段落选择为相关阅读素材,使精彩段落的阅读指导更加“精彩”。另外,在运用每一种方法时,都可以从相同、相近、相反三个层面去考虑合适的“相关阅读”教材或素材,使“相关阅读”的指导更富有趣味性。

总之,“相关阅读”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宗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为目的,以适合学生特点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为根本出发点。适时运用“相关阅读”,会令你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猜你喜欢
兴趣技能
技能强国 创新有我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医院院长必备十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