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论坛”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启示与思考

2009-09-10 09:41任凤国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从2008年“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双百论坛”)中得出启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校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任凤国(1968- ),男,黑龙江绥化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从事高职教育教学与研究。(北京 100042)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56-01

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启动,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院校对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如果说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一周年成果展示会”是示范建设院校向社会展示了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阶段性成效,是高职教育的集体亮相,是示范院校代表中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之路的正式起航的话。那么,2008年“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则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是阶段性成果的展示。

一、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

在这次“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加强校企合作,由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帮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核心目标是要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其最终落脚点就是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和及时地调整专业方向,根据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及时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所有这些离开了与企业的合作,学校是无法单独完成的。

高等职业教育在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同时,还具有高等教育属性。与生产企业相比,学校具有适于教学的环境和条件;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比,教师在教学规律的把握、教学效果的提高上更具优势。因此,单纯地依靠企业生产一线来培养高技能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岗位针对性可能很强,但不能有效保证高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这次论坛会上,无论是企业的主题发言,还是校企交流互动,都传达出一个共识: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将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在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所以,高职院校只有开展校企合作,才能真正了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具针对性,使教学改革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

二、校企合作是学校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推倒的不仅是物化的围墙,更是精神的围墙。要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把自己融入市场经济中。不仅要加强校企合作,更重要的是要“推倒围墙”,树立一种把学校融入社会、融入经济、融入行业的理念。

校企合作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学校(高职教育系统中的个体)主动与企业(经济生活中的个体)进行的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追求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是最大经济效益。学校与企业地位平等,这就要求学校要转变办学理念,转变以自我为中心和以自我认识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论坛上,诸多高职院校的同仁都提出:高职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育,就是要围绕国家和企业的需求“跟、转、变”。这传达出我们要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合作,树立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办学理念。“跟”就是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更新的步伐;“转”就是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为行业和企业服务,围绕行业企业需求,在服务中实现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变”就是要适应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技术更新与战略调整需要,调整专业方向,更新教学内容。

要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就必须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作为决策层的高职院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将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与行业、企业相关机构和人员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以实现办学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融合;作为执行层的系处领导要将“跟、转、变”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管理和专业建设中,把企业的生产流程引入到教学过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作为操作层的教师要主动深入企业的生产一线,熟悉企业和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交朋友,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与产品开发,并按照企业岗位技能标准来改革、创新教学内容。例如,我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手通信行业龙头企业——中兴通讯,在企业的协助下进行产业调研,了解岗位需求,明确就业岗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确定专业定位;从工程服务、运维、业务、客服等职业领域对知识、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数据网络、交换、光传输、移动等4个主要技术领域,以此为核心构建职业化课程体系;联合组建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到中兴通讯任职锻炼,聘请企业人员任课和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共同开发、实施课程;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培训、认证三结合;做好新生认知启蒙,共同规划学生职业生涯;组建区域性企业联盟,把顶岗与就业相结合。以上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校企合作是校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服务的直接对象就是行业、企业。只有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要持续发展,就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新专业,调整原有专业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企业的支持下,构建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并根据生产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技术、新工艺;针对岗位变化和技术更新频率加快的特点,聘请高质量的兼职教师,建设“双师结构”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整合社会资源,建设能够及时跟踪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开放的、具有高职教育自身特点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所有这些学校都离不开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同样,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得到针对性较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缩短新员工的岗位适应期,减少培训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企业主动介入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把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基本要求,体现到学校的教学改革方案中去,可以使企业源源不断地从高职院校招聘到针对性强、动手能力较强的技术应用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师有能力研究各种设备、多种技术,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的技术和工艺,他们善于解决一些不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能为企业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工艺,为企业服务。例如:神化集团神东煤矿所用的多为全国独一无二的进口设备,《设备说明书》全部是英文,急需对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我院根据企业需求,主动承接了采煤机械培训任务。教师很快掌握了设备的原理、构造和操作技术。将《设备说明书》译成中文,并对说明书进行解构和重构,根据教学规律编写培训教材,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通过这次合作,企业不仅使人员得到了培训,得到了一套中文版的《设备说明书》,还建立了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长期培训机制。高职院校的优势在于人才培养,可以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应对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因此,企业把更多的培训任务交给学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室等方式,既满足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也在学生培养中为企业进行产品或技术推广,培育潜在客户,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加之示范建设的有力推动,必将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进一步贯彻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与改革实践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融入更多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罗伟其.论推进广东特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教探索,2008(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吴岩,等.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