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踇僵直18例

2014-04-15 10:45郑庆祥曹波
江西中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趾骨跖趾跖骨

★ 郑庆祥 曹波

(1.莱芜市中医医院骨二科 山东 莱芜 271100;2.莱芜市口镇卫生院 山东 莱芜 271100)

踇僵直是一种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的疼痛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背伸受限与背侧骨赘形成,导致跖趾关节背伸受限。与其他类型的关节炎相比,此类关节炎累及的人群较为年轻。据估计在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1/45。临床并不多见,亦容易误诊。笔者采取中药内服外洗治疗18例踇僵直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2年2月至今收治的18例踇僵直患者,根据X线结果进行分级,其中轻度(grade 1)11例,中度(grade 2)4例,重度(grade 3)3例;左侧7例,右侧10例,双侧1例。上述患者均曾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和(或)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效果欠佳。

1.2 诊断标准 (1)根据X线结果给踇僵直分级,一般分轻(grade 1)、中(grade 2)和重度(grade 3)。

轻度踇僵直,关节间隙保持正常,关节背侧少量增生或骨刺,一般局限于跖骨头,不涉及近趾骨。

中度或grade 2是疾病的继续发展,跖骨头背侧的骨增生进一步增大,关节间隙狭窄。前后位显示更明显的关节间隙狭窄或关节外侧游离体。近节趾骨基底背侧也可见骨刺。可看到反应性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斜位片通常显示跖趾关节的跖侧受损较轻。

重度或Grade 3踇僵直是关节炎进展期,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周围广泛骨增生。近节趾骨基底背侧的小骨刺和关节内游离体可能是反复的微创或滑膜软骨母细胞化生造成的。跖骨籽骨关节的改变不常见。

(2)参照《足踝外科学》(王正义主编,200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跖趾关节处疼痛,但局部红肿不明显,疼痛以夜间为重,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关节僵直,X线可见局部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变窄,软骨破坏明显,甚至关节间隙消失。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 自拟方:羌活9g,独活12g,川芎15g,土鳖虫9g,地龙12g,透骨草15g,伸筋草15g,乳、没各9g,穿山甲9g,皂刺15g,忍冬藤15g,蒲公英15g,防风9g,威灵仙12g。上药煮沸20min,取汁500mL,分两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保留药渣备用。

2.2 中药熏洗 取上药所保留药渣加水2 000mL煮沸,先熏蒸,后烫洗,每次30min,每日两次,10天为一疗程。

3 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骨痹病的疗效判断标准,结合临床而制定。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正常;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未愈:关节疼痛、肿胀无变化。

4 结果

本组病例中治愈10例,好转6例,未愈2例。

5 讨论

踇僵直大都是由于关节背侧骨的反应性增生造成,并伴有疼痛和第1跖趾关节退变。其病理过程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其疼痛可能是由于伴随的滑膜炎或退行性关节炎所造成。非手术疗法旨在控制局部炎症过程和降低背屈应力,以便减轻背侧撞击产生的疼痛。应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和(或)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激素虽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但由于胃肠道反应和易引起肌腱粘连,不宜反复应用。中医学认为,本病属“骨痹”范畴,湿热痹阻、血瘀气滞是其主要病机。根据“痛则不通”原理,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方中羌活、独活、伸筋草、透骨草、秦艽、防风、忍冬藤清热祛风,除湿通络;红花、川芎、乳没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土鳖虫、地龙、威灵仙、穿山甲、皂刺搜风剔络,引诸药直达病所。该法无创无痛,内外兼治,患者易于接受。但笔者认为,该治疗方法对轻中度患者不仅可以减轻症状,有时甚至可以持久的缓解症状,延迟疾病的发展,但对于重度患者,手术则是最佳选择。

猜你喜欢
趾骨跖趾跖骨
田径运动员趾骨形态与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关系的研究
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第2~5跖趾关节疾病的疗效分析
全力以赴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足第2~5近节趾骨骨折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
游离第2跖趾关节带趾蹼皮瓣修复掌指关节复合指蹼缺损
带甲下趾骨(足母)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皮肤套脱伤
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畸形
跖趾关节运动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常见跖骨畸形的外科治疗